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 电路探秘知识点归纳

第1节电荷与电流(一)摩擦起电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这些物体所带的电荷叫静电(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A.自然界只有正电荷、负电荷两种电荷1.正电荷: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为正电荷,正电荷用“+”号表示2.负电荷: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为负电荷,负电荷用“—”号表示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电流与电荷A.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1.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是闭合的2.电流的方向1)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2)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B.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1.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缺一不可C.电路的状态1.通路: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这样的电路叫通路(闭合电路)2.开路:又叫断路,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3.短路:用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这样的电路叫电源短路。
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电流过大,会烧坏电源(四)电路图A.常用电路元件及符号B.电路图: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C.画电路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2.要注意所画符号和实物的对应性,如符号中开关的状态应与实物一致3.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元件符号不能画在电路的拐角处4.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力求把电路图画得简洁、美观、大小比例适中5.画电路图时,一般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方向依次画出元件符号,并用导线连接起来。
注意不能遗漏元件,元件次序不能颠倒(五)电路的连接A.串联电路1.定义:用电器首尾依次相连,然后接入电路中,我们说这些用电器是串联的。
《两种电荷》电流和电路PPT教学课件

2.[2018·新疆乌鲁木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
棒( A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正电荷
D.失去正电荷
3.[2018·广东广州]如图所示,金属球使小芳带电,则小芳( D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原子核 D.相互排斥的头发带上同种电荷
4.[2019·山东滨州]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
7.[2019·辽宁抚顺]如图所示是一款静电除尘毛刷,使用时只要在衣服上刷几 下,就可以吸掉衣服上的灰尘。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静电除尘毛刷的刷毛应选用导体还是绝缘体制作? (2)静电除尘毛刷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电荷? (3)静电除尘毛刷为什么能吸引灰尘?
答:(1)静电除尘毛刷的刷毛在摩擦时带电,从而吸引衣服上的灰尘,所以刷 毛应是绝缘体。
【归纳总结】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其制作原理是:同种电 荷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当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时, 橡胶棒上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
类型之三 导体与绝缘体
[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B.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 C.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8.[2018·辽宁辽阳]小明将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的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一部分
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物体会互相吸引 D.橡胶棒能带上电荷,说明橡胶棒是导体
第1节《电荷与电流(1)》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第1节《电荷与电流(1)》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知识梳理】1.带电体的性质:具有的性质。
2.带电粒子的电性:质子带电,电子带电。
3.摩擦起电: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4.静电:摩擦起电后物体所带的。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
【知识广场】吉尔伯特对摩擦起电的研究摩擦起电现象虽然发现得很早,但在长达2000多年时间里,人们只停留在观察琥珀的摩擦起电上。
第一个认真研究电现象的是英国医生吉尔伯特,他想弄清楚琥珀为什么具有如此神奇的吸引力。
他在用呢绒、毛皮、丝绸等摩擦金刚石、水晶、硫黄、火漆和玻璃等物质后,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并非琥珀所特有。
他认为可能一切物质中都蕴藏着一种看不见的流体,当受到摩擦时从物质中被挤出来。
他把这种特殊的流体叫做“电”。
这是科学史上对摩擦起电现象成因的最早猜想。
【精选例析】【例1】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带电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4.1-1所示,那么甲、乙、丙的带电情况为()A.甲、乙球带异种电荷B.乙、丙球带同种电荷C.若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正电荷D.若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负电荷【解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由图可知,甲、乙相互排斥,乙、丙相互吸引,所以,甲、乙带同种电荷,乙、丙带异种电荷;若甲球带正电荷,甲、乙球相互排斥,所以乙球带正电荷,乙、丙球相互吸引,所以丙球带负电荷。
牢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若题目中没有讲明三个小球是否带电,还应注意到带电物体还可以吸引轻小物体,解题时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到。
【例2】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小球,先后放入一固定的内壁光滑且绝缘的竖直平底圆管内,甲球静止在圆管底部,乙球恰好能在甲球正上方某个位置(两球未接触)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小球带异种电荷B. 乙球受到甲球的排斥力与乙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 乙球受力不平衡D. 甲球对乙球的排斥力大于乙球对甲球的排斥力【解析】两小球均静止,说明它们均处于受力平衡状态,乙球受到自身的重力和甲球对它向上的排斥力而受力平衡,所以甲、乙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A、C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甲、乙两球之间的排斥力属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选项错误。
(2014秋)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电荷 摩擦起电》课件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间相作用规律》 视频(53秒)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
-
+
带电的头发飘起来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009•长春)如图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小的水流, 水流被吸引发生弯曲的现象,这是因为气球带了_______ 电 。
(2013•衡阳)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六、导体和绝缘体
(2013山东)导体内一定有大量的 [ A.自由电子. B.负离子. C.正离子. D.自由电荷.
D
]
(2013上海)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中 [ D ] A.没有电子. B.没有质子. C.没有电荷. D.既不缺少电子,也没有多余的电子
(2013吉林)两个金属导体,甲带正电,乙不带电,将二者接触 使乙带电的过程是【 D 】 A.甲的正电荷移[向乙,乙带正电. B.乙的正电荷移向甲,乙带负电. C.甲的负电荷移向乙,乙带负电. D.乙的负电荷移向甲,乙带正电.
(2013龙 岩) 四个悬挂着的带电通草球,相互作用情 况如图所示,那么D球【 A 】 A.带与A球不同种的电荷 B.带与B球不同种的电荷 C.带与C球不同种的电荷 D.一定带正电荷
图5
(盐城市2014年)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 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 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B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第1节 两种电荷
50个 × 50 = 8×10-18 C
bye bye
END
•THE
D)
三、电荷量
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只有几十库仑。
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带
带
+
-
正电荷
负电荷
正、负电荷是什么形成?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 弱不同造成的。
当两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由原子核对 电子束缚本领弱的物体,转移到原子核对 电子束缚本领强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 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又如在加油站墙壁上写着“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的巨幅广告,其道理也是这样。
静电可以应用在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静电除尘、以及激光打印等设备上。
3)常见摩擦起电现象:
带 电 体 吸 引 水 流
想一想: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 摩擦过的 玻璃棒
第一节 电荷与电流
做一做,想一想
请同学们用一只塑料笔或者塑料梳子 在头发上或者衣服上使劲摩擦,然后去靠 近纸屑。
看到的现象:摩擦过的塑料笔吸引纸屑。
这是什么现象? 摩擦起电。
还有什么现象是摩擦起电?
梳子梳头发、冬天晚上脱毛衣
一、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 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擦 起电现象.
带
正电荷 &带
负电荷 -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不带电
➢同种电荷互相排挤,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的两个小球会 吸引 。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而是 电子产生了转移。
小知识 摩擦起电的电不流动,称为静电。
静电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但它却可以引起其他 严重后果,要加以防止。例如:运送汽油的汽车在行 驶时,里面的汽油不断与油槽壁碰撞产生摩擦,使油 槽带电,而汽车轮胎是橡胶不导电,油槽带的电荷不 能通过它传到地下,会在油槽里越聚越多,当到达一 定程度时,就有可能产生电火花,使极易燃烧的汽油 产生燃烧爆炸。所以在车尾上装一根极易导电的铁链 拖在地上,油槽里的电荷通过铁链转移到地面,避免 产生电火花而使汽油燃烧爆炸。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时安排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时安排一、第十三章内能。
1. 第1节分子热运动。
- 第1课时:通过扩散现象引入分子热运动概念,讲解扩散现象的实例(如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
- 第2课时:深入探讨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实验演示(如墨水在不同温度水中的扩散)。
2. 第2节内能。
- 第1课时:介绍内能概念,从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角度分析内能的组成,联系生活实例(如加热水时内能的变化)。
- 第2课时: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或实例分析(如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加热时内能变化)。
3. 第3节比热容。
- 第1课时:通过实验引出比热容概念,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对比不同物质比热容大小。
- 第2课时:应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差异),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 第1节热机。
- 第1课时:介绍热机的种类、工作原理,以汽油机为例详细讲解其工作循环(四个冲程)。
- 第2课时: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分析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讨论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2. 第2节热机的效率。
- 第1课时:深入探究热机效率的计算,通过具体例题加深理解。
- 第2课时:拓展热机效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发展,如新型节能热机。
3.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第1课时:学习能量的转化形式,通过实例分析(如电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 第2课时: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能量问题。
三、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 第1节两种电荷。
- 第1课时:认识摩擦起电现象,探究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介绍验电器的原理和使用。
- 第2课时:了解原子结构与电荷的关系,从微观角度解释摩擦起电的本质。
2. 第2节电流和电路。
- 第1课时:讲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规定,认识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 第2课时:学习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连接简单的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电荷与电流》名师教案(第1课时)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多媒体视频展示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摩擦过的梳子吸引纸屑;静电金属球实验,通过这些事例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教师讲解使物体带电的其他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讲解接触带电和感应起电的现象。
3.两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同时用橡胶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相互排斥。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拓展:带电体为什么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与讨论:1、油罐车后面为什么都有一条“尾巴”拖在地上
原来:该“尾巴”是一条导电橡胶,使油罐车运行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入地面,防止运输中因静电发生爆炸。
设计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多媒体展示巩固提升练习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学生动手操作,摩擦起电的小实验,思考讨论带电体的基本性质。
学生观察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认真听教师分析感应起电和接触带电的知识。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学生听教师讲解原子结构,然后阅读教材。
小组之间合作讨论,并加以总结。
学生多次实验,归纳得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结论。
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思考、回答雷电产生原因。
学生仔细观看
学生观察、思考、并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并分析原因。
小组之间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小组讨论、思考完成问题。
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
学生讨论完成。
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9张)

那么 什么是静电? 静电是怎么产生的?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入今天的课堂.....
一、摩擦起电
做做小实验: 请同学们把纸撕(或剪)成碎纸屑,用塑料尺、塑料笔 杆等物品,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靠近碎纸屑,你视 察到的现象: 碎纸屑被塑料尺吸引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的现象?__塑__料_尺__摩__擦_后__带__了_电__。
演示实验: 1. 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
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 2. 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
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 3. 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提出问题: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
易错提醒:与带电体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与带电体 不同的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知→练
1.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D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知→练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A D )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弱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
认识与理解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原子结构
原子
电中性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质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认识与理解
3.摩擦起电的定义 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 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这些物 体所带的电荷叫做静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使地毯更好看 B.使地毯更耐用 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
B.在干燥的冬天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吸引铁屑 D.用干燥的毛刷刷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2.(4分)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A 原因与 其相同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B.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
11.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生的头发竖起来(如图)。下列选项中,不属
C
于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
B.身体必须接触金属球壳
C.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D.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13.电车车门下常挂有一条铁链,这条铁链在电车行驶时是提起而不与地面 接触的,当电车停车开门时D ,铁链下落与地面接触。这是因为( )
C.塑料吸盘能“粘”在光滑的瓷砖上 D.两个铅柱地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5.(4分)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C蓬松,主 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 C.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6.(4分)(2017·衢州)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D塑料小球,甲带正电。 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发现丙被吸引(如图)。则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8.(4分)如图所示,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 梳过的塑料D 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 ) A.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 B.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 C.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 D.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
A.铁链与地面接触会发出响声,告知车站上的乘客电车将要停车,请准备 上车
B.铁链与地面接触会发出响声,告知车上的乘客电车将要停车,请准备下 车
C.铁链与地面接触,可以增加地面与电车之间的摩擦,使电车尽快停下来 D.铁链与地面接触,释放电车有关部件间的摩擦所积累的电荷,避免乘客
与电车之间可能发生的火花放电,确保安D全
9.(6分)将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现象。 带了电这是吸由引于气球摩擦后_________,会_______不带电的头发。
一、选择题(10×5分=50分) 10.根据你掌握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你认为摩D擦起电的原因是( )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摩擦湮灭了电荷 C.质子发生了转移 D.电子发生了转移
正
负
正
2.玻璃负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____电,丝绸带____电;橡胶棒与毛皮
摩擦,毛皮会带____电,橡胶棒带____电。
排斥
吸引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
1.(4分)下列现象中,C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时,纸屑被吸起
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1课 时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2020/8/17
1.摩擦起电: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电物子体上的_______转移得到到另电一子个物体 上,__________失的去那电个子物体就带负电,另一个___________的物体就静带电等量
的正电。这种聚集于物体上的电荷叫做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