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的认识与理解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操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用课程标准替代了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材编写、教学指导、教学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主题的学习中,我们将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价值,了解和掌握课程学习领域目标的基本内容,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懂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法,为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理论要点(一)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从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来看,虽然该课程取名为体育与健康,但并不是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合并的一门课程。
它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如何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能,而且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体现在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变化方面: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增强体能,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体现在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变化方面:通过长期的运动实践和体验,学生不但能形成对身体、身体活动和健康的正确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同时还将逐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运动实践行为不仅始终影响、改变着自身机体,而且随时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感受。
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评、激励等,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过认真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实践教学感受很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在大学时代中,利用课余时间所看到过课堂教学和体育课程标准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大学课堂当中的学习,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
在读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后,为我今后体育教学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指航灯,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下就自己所读谈谈体会: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参考体育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爱玩好动的自然天性,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从年龄角度而言,没有老教师有经验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我觉得首先要学生喜欢你,和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是上好课堂的第一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摩公开课以及视频,让我懂得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的教师教,应该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来上好课堂,吸收学生的想法。
所以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多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建议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建议修订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课程的性质,即“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基于学科本质,《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旨在培养学生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的内涵,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各个水平学生中的落实,高质量达成各个水平的教学目标。
一、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者之间的关系解读(一)学科核心素养三方面内容的内涵运动能力包括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其内涵之一,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参加体育运动和训练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某项专门运动的能力和素质,为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健康行为既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涉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健康行为可具体理解为健康的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落脚点实际上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锻炼、营养、作息、卫生习惯、心理因素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均在健康行为的培养目标之列。
体育品德涵盖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延伸至社会生活的美好品质和行为规范。
体育品德的内涵丰富,包括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坚韧拼搏、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等品质,在团队合作中形成的合作互助、相互尊重、承担责任等意识,在比赛训练中形成的遵规守纪、诚信自律、正确的胜负观等。
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坨运动能n、健麇行艽而]诹_品德 三亇冇面莩翮腋I1U__的天系文/尹志华摘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〇17年版)》中提出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 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最重要、最核心和最关键的成果之一,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其中,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
三者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整体发展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 (2019) 01-0013-04《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 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运动能 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 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标准修 订最重要、最核心和最关键的成果之 一。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广大 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指明了方向。
对于三个方面的 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2017年 版)》指出:“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 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 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 整体发挥作用。
” [1]上述表述主要是明 确了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存在 紧密关系,但并未非常明确具体地提 出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当然,这与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层面的宏观性指导 文件的定位有关系,国家文件不可能 也无必要对某一个小问题进行详细的 阐述。
读者如果需要深人理解,则需 要自行进行深人的学习。
但对于一线 体育教师而言,清晰地理解三者之间 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样也 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在实践教学中出现 偏差。
因此,笔者根据参与《课程标 准(2017年版)》修订工作的经历,结合修订组专家们的讨论意见,借助 本文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 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即“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
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行动构想

DOI:10.16655/ki.2095-2813.2019.20.100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行动构想高建国(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 福建宁德 355500)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们的课业压力较大,很多学生都忽略了身体锻炼,对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显得至关重要。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如何进一步加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体育教学势在必行,新修订的普通高中以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通过结合当今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当代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理解 行动 构想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b)-0100-021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学意识不强,特别是教学内容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且普遍存在着脱离教材的现象,如何更好地挖掘体育教育的功能,是高中体育教学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就是要强化体育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增强运动项目教育意识,只有拥有良好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将会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健康的体育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学科科学素养的加强并不是仅仅改变教学形式,而是由教学理念到教学手段的改变,这些方法的更新与升级对于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2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解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健康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现代生产生活的发展,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人类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现阶段人们追求的身体健康并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健康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国民健康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体育健康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在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基本发展状况出发,现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刻苦努力,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的认识与理解

2011版结合五大学习领域,从不同水平描述具体学习的容标准(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表现);
2017版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从学习容(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角度描述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并以不同的具体表现划分了5个表现水平。
2011版:
学习领域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011版:无
2017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变化二:对课程总目标进行了新的阐述
2011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2011版:
改革课程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2017版:
改革课程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质
立德树人
学习需求
学习评价体系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版课表的
课程目标
2011版:无
变化一:增加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
(11)处理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活动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选项教学
组织
课堂教学
建议
学习评价
的建议
不变一:学习评价目的
2011版:
反馈、激励、引导、诊断
浅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

16当代体育浅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李 娇自2017年国家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2017年版)》后,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与实践要求,这对于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具备重要理论价值。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3个显著特征以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具体的实证研究、关注学习评价多元化和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2017年国家颁布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要素组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全程的适应学生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道德品格、关键能力与运动素质。
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2.1 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研究需要应用到到实践当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经过无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可以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精简和凝练成三个组成维度,分别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要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得紧紧围绕着这三点,以实践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途径,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基本素养。
2.2 完整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构成,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一个具备完整性培育学生应具备的品德与能力的小系统。
它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结构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上,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3 长期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具体化,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成,形成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forward,although the road is not smooth,but the achievements are obvious to all of people.In order to
文章 编 号 : 1000—677X(2018)02—0003.18 DOI:10.16469 ̄.CSS.201802001
我国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7年版 )》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standards were form ally promulgated by the M inistr y of education.This PaDer f irst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f revis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20 1 7 Edition)》 ,include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 ents of the Party and Countr y f or the talents training,the new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2017 Edition)of High Schools in China
季 浏 ,
JI Liul,2
体 育 科 学 2018年 (第 38卷 )第 2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递进关系
五、课程内容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内容保留与继承2017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课程
内容
2011版:
课程内容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方面进行阐述
变化一:对于课程内容的界定切入角度发生变化,取消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和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
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
体能
健康教育
球类运动
田径类运动
体操类运动
水上或冰雪类运动
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类运动
学习评价建议
学业水平评价
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建议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版课表的变化
变化关键词
课程
性质
不变:课程概念中主要手段,主要学习内容
2011版:
变化二:新增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变化四:将2011版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整合,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变更为新版课标分目标中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课程分目标
变化五:取消20011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变化二:更新2011版课程标准4条理念,变更为2017版5条基本理念: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2)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3)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
(4)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
(5)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变化三: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2011版: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2017版: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质
立德树人
学习需求
学习评价体系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
变化关键词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革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评价的内容:
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学习评价的形式: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变化一:选项教学组织建议中增加了年级内与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的阐述
(2)单元教学计划
(3)学时计划
(4)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2017版:
(1)制定学段教学计划
(2)制定模块教学计划
(3)制定课时教学计划
(4)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变化三:制度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内容中的“整体性”的改变
2011版:
体现五个方面具体整体性(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2017版: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二)必修选学内容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与学习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一:健康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二:教学与评价案例
变化一:新版课程目标发生改变,将2011版课标四个部分细化为六个版块
2017版:
以培养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加高中生身心健康为主要课程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选择性
课程
理念
不变: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2011版:
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2017版: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变化一:补充了课程的根本任务
2017版:
2017版:
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需要上满216课时,修完12个模块,获得12个学分
变化一:
更新了课程结构模块的内容,对设计依据做阐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高中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变化二:
改变课程结构,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都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构架
2017版:
学科素养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习内容为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
变化三:水平划分的方式
2011版:
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并规定了每个水平在不同领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表现
2017版:
根据不同学业质量表现划分了5级学业质量水平
变化四:更加细化
2003(实验)版:
变化三:
对具体目标(分目标)进行了新的分类2011版:课程总目标可以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描述和体现2017版:分目标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
四、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版课标的变化
变化关键词
课程
结构
2011版:
2011版:
(1)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班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3)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017版:
(1)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班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3)年级内与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
(4)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变化二:教学计划制定的建议内容的增加与改变
2011版:
(1)水平教学计划
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教学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二、附表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必学内容
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标准的关系
2011版:
《标准》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个系列(包括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健美操、舞蹈或健美运动,水上运动或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新兴运动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以及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
不变:高中三年修满规定学分
2011版:
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含田径运动系列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即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不变:实质不变
2011版:
各学习领域不同水平学习的具体内容标准
2017版:
各学科素养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2017版学业质量的实质等同于2011版的内容标准
变化一:学业质量属于新增内容
2011版:
没有关于学业质量的描述
2017版: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变化二:描述角度
2011版结合五大学习领域,从不同水平描述具体学习的内容标准(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表现);
2017版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从学习内容(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角度描述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并以不同的具体表现划分了5个表现水平。
2011版:
学习领域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11)处理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活动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选项教学
组织
课堂教学
建议
学习评价
的建议
不变一:学习评价目的
2011版:
反馈、激励、引导、诊断
2017版:
观察、反馈、激励、引导、诊断
不变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2011版: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冷宗昱
一、内容结构变化:
类别
2011版课标的内容结构
2017版课标的内容结构
2017版课标总体变化
变化关键词
目
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变化六:新增学业质量模块的内容,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三方面进行阐述
变化七:更新实施建议部分的内容,新增学习评价建议内容,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
变化八:变更教材编写部分的具体内容,新增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建议。删除2011版课程标准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