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治理模式(公司治理学课件)
公司治理模式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可以分为: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德日的股东监控模式、东南亚国家的家族控制模式以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人控制”模式。
实际上,东南亚国家的家族控制模式与德日的股东监控模式有相似之处,两者的共同特点均表现为大股东的直接监控,只不过在德国和日本,大股东主要表现为银行或大财团,而在东亚国家,大股东主要为控股家族。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出现是因为在国家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由于市场机制发育滞后、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引起的。
因此,公司治理模式实质上可以分为两种:英美的市场监控型和德日式的股东监控型。
20世纪80年代,由于德国和日本的公司后来居上,在全球市场上对英美的公司造成巨大威胁,引起了公司治理专家对英美的外部监控模式进行反思.一些专家认为,德国和日本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得益于其有效的内部监控模式,因此,在这一时期,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倍受推崇。
然而,90年代以后,随着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所发生的一系列损害股东利益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不断曝光,人们又认识到了德日内部控制模式的不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使人们强化了这种认识,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受到推崇.然而,近年来,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安然公司倒闭、安达信公司解体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等事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都在逐步暴露出各自的不足: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在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
美国公司受到企业外部主体如政府、中介机构等和市场的监督约束,但因股权过于分散,股权结构不稳定,一般股东不可能联合起来对公司实施有效的影响,使股东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控力度大为减弱,形成了“弱股东,强管理层”的现象。
以德、日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是一种典型的内部监控模式。
虽然它们也有发达的股票市场,但对于公司筹资以及监控而言,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
公司治理培训教材(PPT 37页)

5.股东会
• 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 选举和更换由非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 • 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 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 审议批准监事会或监事的报告; • 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 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 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 对发行公司债券债券作出决议; • 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 修改公司章程; • 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
股东
权益报酬
股权投资
债权人
利息回报
债务投资
公
提供产品与服务
客户
支付产品与服务费用
员工
支付薪酬
提供劳务
司
供应商
支付货款 提供原材料
政府
缴税 提供公共服务
现代公司本质上是一系列合同关系的组合
25
1.股东与公司:所有权与公司价值 股东权益资本的投入使公司价值创造成为可能,即所有权
是公司价值创造的前提; 股东是公司风险的最大承担者,应该获得剩余控制权
公司治理讨论的基本问题 如何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用资本供给者提供的资产发挥资 产用途的同时,承担起对资本供给者的责任 利用公司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明确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 权力、责任和影响 建立委托—代理人之间激励兼容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如同企业战略一样,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 忽略的两个重要方面。
经理人员高薪引发的不满 一是如果把公司收益比作一块蛋糕,分蛋糕的刀子却掌握 在公司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手中 二是经理人员报酬并不总是与公司盈利的增长挂钩, 三是,如果说经理人员的报酬是由经理市场决定的,那 么经理市场的竞争程度能足以证明他们报酬水平的正当 性吗?
公共治理ppt课件

治理包括: 自我调节的协作方式 多样化的行动者 互动过程 国家的主导角色
(2)善治。
善治指一种良好的治理。主要指治理 能够收获到良好的绩效,这种绩效表现在 治理的政治效果、管理效果、经济效果 和社会效果方面。
(3)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则是在治理概念内涵的意义 上进一步具体化。公共治理涵括了治理 概念的所有内涵,同时它还继续突出了
多中心治理包括政府、市场组织、 社区、公民多方的共同协作管理。
四、公民治理
20世纪形成了专家集权的模式。
随着公民从外部参与政府组织事务 的数量不断增多,如建立邻里协会等, 以及伴随着民选管理组织和公共服务职 业者角色的改变,博克斯认为现在已经 归复到公民委员会广泛监督社区管理的 时代了。
参见[美]理查德·博克斯《公民治理: 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
政治学导论
第十二章 公共治理
关键词: 公共治理
本章重点: 公共治理是国家具体职能的履行和对
社会的调控,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政 治稳定。本章应重点理解公共治理的基 本涵义、 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 公共治 理的基本模式和决策科学化问题。
第一节 公共治理的概念与原则
一、 统治与管理 统治是掌握了社会权力的阶级对另一
源,帮助社会公众脱危救困、协作进取。
回应原则主要关系到实效问题。
5.协作原则
协作原则是指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不 是相互隔离而是通过建立起良性的叠加 的组织网络来共同分享公共权力和协作 处理公共事务。协商民主是贯彻协作原 则的治理方式。
6.合法性原则
公共治理认为合法性不仅来源于公民的 政治授权还来源于人民在具体公共决策
3.城市圈
• 四、公共资源治理
公共资源治理包括全球治理和国内治 理两方面。
公司治理教程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性
第三,有利于吸引长期稳定的国际资本。国际资本, 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在选择对外投资的地区、形式、 时间长短时,公司治理结构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对于公司治理机制薄弱的地区和公司,国际资本一资, 而对于具有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地区和公司,则倾向 于进行以股权为主的长期投资。因此,建立良好的公 司治理结构,可以增强企业吸引长期稳定的国际资本 的能力。为了适应国际资本的需求,美国的标准普尔 (Standard & Poor)公司建立了公司治理评级标 准,并已开始在俄罗斯试点。今后,随着公司治理评 级的普及,一个公司的公司治理等级会象其它的资信 等级那样,成为国际资本选择投资企业时主要考虑的 因素之一。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性
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为企业法人治理 结构或公司督导机制,在我国的台湾地区称为公司统制,香 港则译为公司管制。公司治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经济学文献 中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学家Bob Tricker在1984年出版的《公司治理》一书中,首先论述了 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公司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与原因
现代股份有限公司的完全形态产生于19世纪,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 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权力和股东大会逐渐空壳化与形式化,管 理层开始在公司中处于支配地位。Berle和Means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了 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于1932年出版了《现代公司和私人产权》一书, 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股东主权思想提出了挑战。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 以前,公司治理问题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其原因在于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的30多年间,公司总体上来说运作的非常好,股东们大体上 都得到了满意的回报,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也得到不断的提高,虽然各国法 律都强调股东主权主义,公司必须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实践中许多 公司并没有忽视其社会责任。
公司治理PPT课件

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
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
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
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11
公司治理课件
11
什么是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课件
12 12
什么是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课件
13 13
什么是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 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和业绩。
公司治理课件
4
安然事件
管理人员的高收入:
一次性的奖金高达几千万美元; 行政管理人员都享受股票期权计划; 常务副总裁LUO PAI,2000年卖掉股票期权的收入2.65亿美元; 董事长Kenneth Lay累计获得650万期权,2000年他的年报酬超过
1.4亿美元,1.23亿美元是股票期权收益 高级经理人员享受公司低息贷款(ATM)
公司治理课件
5
安然管理层的非法活动证据
利用财务合伙形式进行欺骗性交易; 掩盖财务亏损,虚报盈利6亿美元; 虚构帐户; CFO利用财务合伙形式为自己的公司赚取至少
3000万美元; 隐藏了约270亿美元的债务;
公司治理课件
6
安然以后的其他公司丑闻
安达信:被美国司法部以“妨碍司法”为由提起刑事 诉讼;
机构股东的兴起
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呼声
东欧转轨经济国家的“内部人控制”
15
公司治理课件
15
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
经理人员高薪引发的不满
人们的抱怨不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把公司收益比作一块蛋 糕,分蛋糕的刀子却掌握在公司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手中;二是经 理人员报酬并不总是与公司盈利的增长挂钩,即使是挂钩,公司 盈利的增长仅仅是归因于经理人员经营有方吗?还是存在其他因 素?三是,如果说经理人员的报酬是由经理市场决定的,那么经 理市场的竞争程度能足以证明他们报酬水平的正当性吗?
公司治理模式PPT课件

德日企业多采用双层制董事 会。在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控 制主导型模式中,证券市场不 发达,公司经营者在企业中居 于主导地位,监事会独立于董 事会而存在。内部控制模式更 注重监事会的完善。
银行兼有债权人和股东双重身份,由此 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 系——主银行关系。通过相互持股为 基础的主银行关系,形成了银行与企业 共同治理的模式,同时也排斥了公司治 理结构中股东的积极作用和市场对企业 行为的正常监督。
19
案例分析——索尼
引入美国型 委员会制度
1970年,索尼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同 年索尼公司在日本率先仿照美国公司,设置了2名独立董事, 看起来索尼公司似乎已与美国公司治理机制无异。但是,从 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成员选聘方式来看,其却仍保留着日本 公司的董事会规模过大和以内部晋升者为主的传统特点。
4
股权的强流动性使股东们可以通
过在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交易活动
来控制、监督经营者,可以在很
大程度上让经营者按自己的意志
办事,经营者的创造力得以发
挥。
3
7
外部控制主导型模式的缺陷
1.股东大会“空壳化”比较严重
由于每个股票持有者在公司发行股票总额中仅占很小 的份额,因而在影响和控制经营者方面股东力量过于 分散,使得公司的经营者经常在管理过程中浪费资源 并让公司服务于他们个人自身的利益,有时还会损害 股东的利益。
监督机制 提名委员会
董事会 薪酬委员会
监察委员会
执行能力
执行经理
21
案例分析——索尼
索尼接受美国标准 披露会计信息机制
美国安然、世通公司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为加 强证券市场监管,恢复投资者信心,美国国会参 众两院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OX)。索尼公司为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注册成功,不得不接受SOX法案的适用 条款,即索尼公司要履行向SEC提交财务报表、 信息披露手续以及内部控制材料的义务。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李维安12-第十二章

2019/10/29
8
《公司治理学》
第一节 从传统治理到网络治理
二、网络治理的概念界定
琼斯等(Jones et al,1997)在其著名论文《网络治理的一般 理论》中对网络治理做了界定,他们对理论界9种描述进行了 综合,认为网络治理是一个有选择的、持久的和结构化的自治 企业(包括非营利组织)的集合,这些企业以暗含或开放契约 为基础从事生产与服务,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协调和维护交易。 进一步指出这些契约是社会性联结而非法律性联结。 李维安等(2003)在研究公司治理的未来发展时对网络治理做 了精辟概括,认为网络治理有两条线路:利用网络进行公司治 理(网络作为公司治理的工具)和对网络组织进行治理(网络
2019/10/29
10
《公司治理学》
第一节 从传统治理到网络治理
三、网络治理:公司治理的拓展
(一)网络治理的提出
网络组织以其显著的协同效应引起了理论界与实业界的高度重 视,学术界对网络组织的研究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量关 于网络组织的研究文献都论断了网络组织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但是,网络组织与协同效应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网络组织并非天然具备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仅仅形成网络就 自然地产生显著的绩效是没有道理的。网络组织的形成是取得 协同效应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分担研发成本、分散 经营风险、增强核心能力等协同效应的获得只是合作各方的心 理预期,要使这一预期转变为现实,有效发挥网络组织配置资
2019/10/29
12
《公司治理学》
第一节 从传统治理到网络治理
三、网络治理:公司治理的拓展 (三)网络治理分析
关于网络组织的内部治理问题,麦肯锡公司建议两种方法:以 一方为主进行治理,并给予完全的自主权,条件自然是看谁具 有更高超的管理能力和治理基础;另一种方法是另建一家完全 自主经营的公司,它只对自己的董事会负责。 在网络治理中,虽然层级组织中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仍可能 继续发挥作用,但由于合作伙伴大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传统 的命令——控制模式受到限制。此时,网络组织特有的治理机 制将会发挥特殊的作用。 网络治理不仅涉及到网络型组织的内部治理问题,也包括外部 治理,即网络组织的运作环境的治理,本章着重讨论前者。
《公司治理理论》PPT课件

1.委托—代理理论 2.基础知识与理论溯源 3.股东治理理论 4.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
编辑版ppt
1
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
• 从腐败谈起
• 腐败: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 从古到今,腐败没有停止 • 政治腐败
• 贿赂,政治献金
• 商业腐败
• 如安然事件
• 学术腐败
编辑版ppt
2
政府首脑 Mohamed Suharto Ferdinand Marcos Mobutu Sese Seko Sani Abacha
编辑版ppt
10
行为难以观察的根源
• 结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既有代理人的主观努力(行 为)的影响,也有不受其控制的外生因素的作用;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Y=a+s: • Y是结果(如产量),a是代理人的选择,s是外生变量。
编辑版ppt
11
政府官员的激励
• 多个委托人 • 多项任务 • 业绩难以度量,投入也不容易度量 • 所以,政府官员难以激励,只能以监督为主 • 但监督是不完全的,是有成本的
长的制度环境
编辑版ppt
27
4.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
• 主要内容
• 否认“股东利益至上”,否定了“公司是由持有该公司 普通股的个人和机构拥有”的传统概念;
• 现代公司是由各个利益平等的利益相关者所组成,股东 只是其中的一员,经理不仅仅要为股东还要对公司所有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
• 公司并不是由股东主导的“分享民主”的企业组织制度, 其本质上是一种受产品市场影响的企业实体,股东的利 益并非靠表决权保护,而是要依赖于股票市场、产品市 场和经理市场的保护。
被指控贪污资金 150-350 亿美元 50-100 亿 50 亿 20-50 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课程内容
公司治理实质 及其基本问题
内部治理
外部治理
新兴治理 公司治理模式
第一章 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学的诞生 第二章 公司治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股东权益及保护 第四章 董事会制度 第五章 经理人激励性报酬机制 第六章 资本结构与公司融资决策 第七章 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 第八章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第九章 私募股权基金与公司治理
融资 激励 约束
股票市场
(以分散股权融资为主)
控制权市场
(兼并、重组活跃) 法制健全
12.1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12.1.1英国和美国公司融资体制及其形成原因
1、
分散化股权融资体制
现代企业制度
2、 英、美公司融资体制形成原因
12.1.1英国和美国公司融资体制及其形成原因
1、分散化股权融资体制
家族控制
治理机制
早期:家族控制治理机制
英美企业创始人
日德企业创始人 韩国企业创始人
•••(•11公•(1(通 福 克 G889IB司WTC792E用特莱hM824T:.合Co年年年R::斯:m10托h并)创和改93威亨勒r托ay马0年成为s立 汤 计s廉利:8马l斯成J年e立I爱 姆 算B·.瓦.斯r福C.,立W成了M爱1迪 森 制尔·.特8约杜公a,立通迪7生 表-特t休(s翰兰5司5用生o电 记-.6斯1克1.特n年电沃8灯 录9顿1莱(64气8公 公才30电斯71-)公1司司4上8气勒9-6司1,市4197)5)6)•1•1•芝东•1•卡戈•卡•丰本东日奔B大998浦京尔特尔M036田田芝产驰众747W制电.利·生年年奔斐:::::::作器布,生成驰德丰本1鲇1波199所藤·,立1利戴田田川尔93291田冈961希姆3喜宗义舍7年年97中市年勒·4一一介1年合合拉79久助成郎郎成年3并并普重7立成立年立
另外一些国家,银行的力量 是非常强大的。银行不仅要 对企业进行贷款,而且要通 过参与公司治理来保证自己 的投资收益。此时,公司治 理就会超越家族控制模式, 进入到关系导向模式之中。
随着国家金融事业的发展, 银行被建立起来,但银行 不能通过介入到公司治理 的机制中维护贷款的回收, 因此银行不能介入到公司 治理机制中,同时证券市 场不发达,所以企业的家 族治理很难被摆脱。
• 融资体制是公司治理模式形成的基础
第12章 公司治理的演进及其模式
12.1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12.2 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12.3 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12.4 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
股东资本主义——用脚投票
市场完备
股东
股东
股东
股东大会
董事会
经理层
美国国会大厦
政策和法律的影响。英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法律政策的规制作 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美国允许银行、保险公司等持有 公司股份,但法律禁止通过金融界实现控股权的集中,因此金融中 介机构无法系统地持有较多股份。
12.1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12.1.2 英国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12.1.1英国和美国公司融资体制及其形成原因
2、英美公司融资体制形成的原因
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强调追求自 由和提倡个人主义、风险意识。反对财 富集中,主张民主政治,强调政治平等 。美式民主通过影响美国的金融,进而 影响大型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经济发展的影响。美国和英国实行自由 市场经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低, 自然人投资踊跃,带动了英美两国私有 经济的快速发展
12.1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 股权资本为主,资产负债率低
年份 1979
美国 股本 负债
64.8 35.2
1980 65.4 34.6
1981 65.4 34.6
1982 65.0 35.0
1983 64.5 35.5
1984 61.8 38.2
1985 59.5 40.5
美国公司资本结构(1979-1985)
•股权分散,机构投资者为主要股东
导入案例:世界汽车企业治理结构演进
由于各国经济制度、历史传统、市场环境、法律观念以及其他条件的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公司融资体制,也就诞生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
亨利.福特
福特
证券市场
外部控制
丰田喜一郎
丰田
银行
内部控制
卡尔.本茨
本茨
银行
内部控制
郑周永
家族
现代
企业
家族
融资体制
融资体制是公司治理模式形成的基础
第十章 企业集团治理: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 第十一章 网络治理:公司治理的延伸
第十二章 公司治理的演进及其模式
学习提示
Ø基本概念
公司治理演进治理模式 外部控制主导 内部控制主导 家族控制主导
学习提示
➢本章重点 不同模式的资本结构特征 不同模式的治理结构特征 不同模式的治理机制特征
➢本章难点 公司治理结构的演进
•三星:李秉哲1938 •LG:具仁会1947 •现代:郑周永1945 •大宇:金宇中 1967
公司治理机制的进化过程
路 径 依 赖
早期 家族控制治理机制
演进
演进
路 径 依 赖
市场控制型企业
关系导向型企业
家族控制型企业
如果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进入 受到了限制,公司对于资金 的需求,以及股东对于流动 性和多样化持股的要求,会 使得股权不断分散,进而股 票市场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 尤其是大股东剥夺小股东时, 证券市场发展更具群众基础。
200家最大非金融公司
年份 股东人数 比例%
1929 2万人以下
47
20-50万人
1.5
1974 2万人以下
4.5
20-50万人
10.5
GE:50年代50万 - 70年代末200万 AT&T:50年代46万 - 70年代末300万
机构投资者比重从1980年的37.2% 增至2006年66.3%;其在美国1000 大企业中平均持股比例从1987年的 46.6%增至2007年的76.4%。
1、 股东大会单层制董事会
3、
经理层权力很大
12.1.2 英国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股东大会
决 策
董事会
、
执
任免 监督
行
机
CEO
构 (执行系统)
审计委员会 提名委员会 薪酬委员会 其他委员会
图12-1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股东大会“形骸化” •单层制董事会,董事会 中独立董事例大 •经理层权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