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危害(电气、静电)
生活中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危害

金融:由于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现代化办公设施,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电磁辐射。
广电: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无线电发射系统、编辑机房、演播室均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IT: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随时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电力:高压输电、变电、发电设施产生高强度电磁波。
二是一些企业使用的高频工业设备对广播电视信号造成干扰,使周围居民无法正常收看电视而导致严重的群众纠纷,如北京市东城区文具厂就曾因该厂的高频热合机干扰了电视台的体育比赛转播,被愤怒的群众砸坏了工厂的玻璃。
三是一些原来位于城市郊区的广播电台发射站,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被市区所包围,周围环境也从人烟稀少变为人口密集,电台发射出的电磁辐射干扰了当地百性收看电视。
1.2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对人体的非热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人体反复受到电磁辐射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方面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条件反射性活动受到抑制,出现心动过缓等。
感觉系统: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使人的嗅觉机能下降,当人头部受到低频小功率的声频脉冲照射时,就会使人听到好像机器响,昆虫或鸟儿鸣的声音。
2.3 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
该类设备把电能转换为热能或其它能量加以利用,但伴有电磁辐射产生并泄漏出去,引起工作场所环境污染。工业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高频炉、塑料热合机、高频介质加热机等。医疗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高频理疗机、超短波理疗机、紫外线理疗机等。科学研究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电子加速器及各种超声波装置、电磁灶等。
[危害之六] 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引起视力下降,
电气事故种类

电气事故种类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
从能量的角度看,电能失去控制将造成电气事故。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触电事故往往突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
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
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前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
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
电工之家2、雷击事故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中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3、静电事故静电事故是由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4、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事故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而造成的事故。
辐射电磁波指频率100 kHz以上的电磁渡。
在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渡照射下,人体所受到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等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者除神经衰弱症状加重外,还伴有心血管系统症状。
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有滞后性,并可能通过遗传因子影响到后代。
除对人体有伤害外,高频电磁渡还能造成高频感应放电和高频干扰。
除无线电设备外,高频金属加热设备(如高频淬火设备、高频焊接设备)、、高频介质加热设备(如高频热合机、绝缘材料干燥设备)、也是有电磁辐射危险的设备。
电气事故危害分析

电气事故危害分析电气事故危害分析在生产和生活中,电气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
本文将从触电伤害、设备损坏、火灾爆炸、电磁辐射、停电停产、跨步电压、雷电危害和静电危害等方面对电气事故的危害进行分析。
●触电伤害触电伤害是指人体接触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触电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甚至死亡。
在电气事故中,触电伤害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为了避免触电伤害,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接地;●使用绝缘工具和手套等防护设备;●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设备损坏电气事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从而影响生产或生活。
设备损坏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其他安全问题。
为避免设备损坏,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确保电气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安装电气保护装置,如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避免超负荷使用电气设备。
火灾爆炸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给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火灾爆炸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电气设备过热、短路、接触不良等原因。
为避免火灾爆炸,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温度和外观;●使用防火材料和设备;●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严格遵守用火和危险品管理的规定。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可能导致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诱发癌症。
为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远离高强度电磁辐射源;●使用防辐射材料和设备;●注意电磁辐射的防护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下。
停电停产电气事故可能导致停电停产,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停电停产不仅会影响生产进度和质量,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为避免停电停产,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供电系统;●确保备用电源和发电设备的完好性;●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停电停产的应对准备;●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跨步电压跨步电压是指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或雷击等原因导致地面电压异常升高。
电气事故种类

电气事故种类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
从能量的角度看,电能失去控制将造成电气事故。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触电事故往往突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
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
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前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
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
2、雷击事故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中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3、静电事故静电事故是由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4、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事故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而造成的事故。
辐射电磁波指频率100kHz以上的电磁渡。
在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渡照射下,人体所受到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等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者除神经衰弱症状加重外,还伴有心血管系统症状。
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有滞后性,并可能通过遗传因子影响到后代。
除对人体有伤害外,高频电磁渡还能造成高频感应放电和高频干扰。
除无线电设备外,高频金属加热设备(如高频淬火设备、高频焊接设备)、、高频介质加热设备(如高频热合机、绝缘材料干燥设备)、也是有电磁辐射危险的设备。
电气事故有哪些种类

电气事故有哪些种类电气事故是由局外能量作用于人体或电气系统内能量传递发生故障而导致的人身和设备的损坏。
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电事故、雷电灾害、射频辐射危害、电路故障等五类。
(1)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全的伤害可以分为电伤和电击。
绝大部分触电伤亡事故都含有电击的成分,与电弧烧伤相比,电击致命的电流小得多,但电流作用时间较长,而且在人体表面一般不留下明显的痕迹。
(2)静电事故。
静电指生产工艺过程中和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而积累起来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这些电荷周围的场中储存的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使。
但是,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伏,可能在现场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
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静电火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3)雷电灾害。
雷电是大气电,是由大自然的力量分离和积累的电荷,也是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等特点,其能量释放出来可能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雷击除可能毁坏设施和设备外,还可能直接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4)射频辐射危害。
射频辐射危害即电磁场伤害。
人体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部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射频辐射危害还表现为感应放电。
(5)电路故障。
电路故障是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造成的。
断线、短路、接地、漏电、误合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等都属于电路故障。
电气线路或电气故障可能影响到人身安全。
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后城市中将有更多的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
由此产生的电磁辐射问题虽然不可完全避免。
但可以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控制其在国家相关的标准限值内,并限制在尽可能低的范围。
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城市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有助于引导公众对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问题的正确认识,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关键词: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但电网建设却相对滞后,造成了用电紧张的局面。
国家电网近年来不断加大输变电工程的建设,电网容量逐渐增大,电压等级也逐渐提高。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缓解了用电紧张的局面,但也引起了公众的担忧,它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高压输变电工程包括高压变电站及高压输电线路。
高压变电站内主要有变压器、配电装置、无功补偿、导线等电气设备,输电线路是从电站向消耗电能地区输送电能的主要渠道或不同电力网之间互送电能的联网渠道,是电力系统组成网络的必要部分。
一、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目前我国常用的高压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为110kV,工频即工业频率,我国输变电工业的工作频率为 50Hz,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即指以 50Hz 交变的低频电场和低频磁场。
在环境保护领域,电磁辐射是指能量通过空间传播的所有现象,其传播形式有电磁波、电磁感应、静电感应等。
电磁辐射的大小可通过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强度物理量来描述。
根据电磁场理论可知,电压产生电场,电流产生磁场,时变的电场和磁场又可相互转化。
高压架空送电线路与大地有一定的垂直距离,就形成了电位梯度,因此在高压架空送电线路下方必然存在工频电场和磁场。
高压变电站内的高压设备上层有许多互相交叉的带电导线,下层有各种形状的高压带电电器设备以及与设备连接的导线,在它们周围空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高交变工频电磁场。
电气事故种类

电气事故种类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两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
从能量的角度看,电能失去控制将造成电气事故。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触电事故往往突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
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
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前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
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
2、雷击事故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中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3、静电事故静电事故是由工艺过程当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4、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事故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而造成的事故。
辐射电磁波指频率100 kHz以上的电磁渡。
在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渡照射下,人体所受到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等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者除神经衰弱症状加重外,还伴有心血管系统症状。
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有滞后性,并可能通过遗传因子影响到后代。
除对人体有伤害外,高频电磁渡还能造成高频感应放电和高频干扰。
除无线电设备外,高频金属加热设备(如高频淬火设备、高频焊接设备)、、高频介质加热设备(如高频热合机、绝缘材料干燥设备)、也是有电磁辐射危险的设备。
电气的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电气的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电气的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1、电击(1)电击伤害机理。
当电流作用于心脏或管理心脏和呼吸机能的脑神经中枢时,能破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
(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
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①感知电流。
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感觉为轻微针刺,发麻等。
,男性约为1.1 mA;女性约为0.7 mA。
②摆脱电流。
指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男性16 mA;女性约为10.5 mA;就最小值而言,男性9 mA;女性6 mA。
③室颤电流。
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 mA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
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0.1 s 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 mA以上乃至数A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
前述电流均指流过人体的电流,而当电流直接流过心脏时,数十微安的电流即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
3)电流途径。
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
最危险的途径是:左手到前胸。
4)电流种类。
直流电流、高频交流电流、冲击电流以及特殊波形电流,其伤害程度一般较工频电流为轻。
(3)人体阻抗在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1 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500~800Ω。
(4)电击类型 1)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两类。
2)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
?单相电击。
单相电击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
防止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应将单相电击作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辐射危害(电气、静电)
电磁辐射危害是由电磁波形式的能量造成的危害。
射频电磁波泛指频率100kHz以上的电磁波。
无线电装置、高频热合机、高频淬火装置、高频焊接装置、某些电子装置附近可能存在超标准的电磁辐射。
在高频电磁波照射下,人体吸收辐射能量,将受到不同形式的伤害。
在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波照射下,人体所受到的伤害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乏力等症状,还表现有头痛、多汗、食欲不振、心悸等症状。
此外,还发现部分受高频照射的人有脱发、伸直手臂时手指轻微颤抖、皮肤划痕异常、视力减退、男性性功能减退、女性月经失调等症状,及心血管系统有某些异常的情况。
在超短波和微波电磁场的照射下,除神经衰弱症状加重外,还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比较明显,如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血压降低或血压增高、心悸、心区有压迫感、心区疼痛等。
这时,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也有某些异常反应。
微波电磁场可能损伤眼睛,导致白内障。
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具有滞后性和积累性的特点,并可能通过遗传因子影响到后代。
电磁辐射危害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电磁场强度越高,伤害越严重。
(2)电磁波频率越高,伤害越严重;脉冲波比连续波伤害严重。
(3)连续照射时间越长、累计照射时间越长,伤害越严重。
(4)环境温度越高或散热条件越差,伤害越严重。
(5)电磁辐射对女性和儿童的伤害较严重;人体被照射面积越大,伤害越严重;人体血管较少的部位传热能力较差,较容易受到伤害。
射频危害还表现为高频感应。
感应电压可能给人以明显的电击,还可能与邻近导体之间发生火花放电,带来引燃危险。
高频电磁波可能干扰无线电通讯,还可能降低电子装置的质量和影响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