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合集下载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一、中西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林译《伊索寓言》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期.黄幼岚.[2].跨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文学比较与翻译.《戏剧之家》.2014年8期.张冰.[3].从历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献管窥中西文学差距.《文教资料》.2015年7期.张华艳.[4].从《诗经》与《荷马史诗》看中西文学比较.《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4期.毕懿晴.[5].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芦红娟.[6].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学比较的思考.《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1期.马晖.[7].对中西文学比较的深层观照——评《中西文学视域下的理性观念与抗争精神》.《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5期.易小斌.[8].中西浪漫主义文学的主体性和理想问题.《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潘利锋.[9].文化观·美意识:中西文学比较谈.《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期.张沁文.[10].中西文学比较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6期.王晓丽.李云.二、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即彼显我——从钱穆对西方文学的解读看其文学观.被引次数:1作者:翁旻玥.文艺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2].黄遵宪文学地位的形成与奠定(18991949).被引次数:1作者:李玲.中国古代文学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3].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诗经三译本比析.作者:卫欣.英语语言文学天津财经大学2010(学位年度)[4].中西意象理论比较初论.被引次数:1作者:江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南昌大学2010(学位年度)[5].文学翻译中的翻译规范——以中国第三次翻译中小说译序跋为例的研究.作者:贾慧.英语语言文学西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6].现当代文学中同性恋形象解析及作家创作心理探寻.被引次数:1作者:王婧.中国现当代文学河北大学2008(学位年度)[7].同样渔夫异样情——中西渔夫形象之比较.作者:陈婷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安徽大学2009(学位年度)[8].狂欢化视野下中西“重述神话”项目作品之比较.被引次数:2作者:杨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江西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中西古典悲剧艺术性格比较.被引次数:3作者:邵芳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10]跨艺术、跨文化的创作视野——论西西小说的文体创新.作者:凌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山大学2006(学位年度)三、中西文学比较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西精神文化与文学观念比较.童庆炳,2011“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近代中西小说比较中的想象西方问题.赵炎秋,2011“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3]跨文化的环形旅行中西文学关系再思考.李庆本,2013“思想的旅行:从文本到图像,从图像到文本”国际学术研讨会[4]中国近代以来文学批评术语的演变.孟庆枢,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5]浅論民國學界的中西小說比较研究.汪龍麟,2005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6]文学界定转换与文论体系重构由《文心雕龙》切入.胡海,2008《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7]从中西文化思想的比较谈中国文化的出路兼论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主张. 耿慧娟,2008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8]试论《中庸》的体用,兼比较中西叙事文学"中庸"观念的运用.辜美高,2014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9]翻译比喻中西探幽.谭载喜,2005首届海峡两岸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10]晚清今文学与诸子学复兴共因探析.罗彦民,2013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语文献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语文献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语文献本文将介绍几篇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语文献。

这些文献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第一篇文献是Peter Farb和George Armelagos的《文化:人类社会和生态学的一种综合方法》。

这本书探讨了文化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以及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

作者着重探讨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在价值观、社会组织、人际关系、宗教信仰等方面。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综合的理解文化差异的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第二篇文献是Geert Hofstede的《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如何影响成功和失败》。

Hofstede是跨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的研究以文化维度模型为基础,探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本书介绍了Hofstede的文化维度模型,解释了文化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交流。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文化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

第三篇文献是Edward T. Hall的《西方人、东方人、交流和文化》。

Hall是跨文化交流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的研究涉及语言、身体动作、空间、时间等方面。

这本书介绍了Hall的“高/低上下文文化”、时间观念等概念,探讨了中西方在这些方面的文化差异。

作者认为,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

以上三篇文献都着眼于不同的方面、角度和方法,探讨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

这些文献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并帮助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比较文学相关的论文例文

比较文学相关的论文例文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比较文学大致可分为法国的影响比较文学、美国的平行比较文学、俄苏的类比比较文学和中国的阐发比较文学等四大派别。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篇1 浅析比较文学的源流摘要: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自此,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法国学派,法国学派以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操作模式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由于其局限性,法国学派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此美国学派登场。

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的方式对作品、现象加以比较分析,探讨并发现其内在联系、共同规律和民族独特性等。

关键词:比较文学 ;研究;源流一、引言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比较文学》一书,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并从氏族文学、城市文学、世界文学、国家文学等角度出发,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作了比较考察,堪称比较文学的先驱。

标志着比较文学已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二、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跨越国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学发展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学问。

作为一门学科,它和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一样,都是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纵观全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追溯当今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

1、法国学派按照学者们通常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由法国学派所奠定的“影响研究”。

法国学派是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

法国学派的先驱者,如基内、维尔曼和安培等人的讲座和课程,戴克斯特(J.Texte)的第一本专著《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为比较文学作为学科的发展并成为大学体制性的课程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2021年中外文学比较的论文

2021年中外文学比较的论文

中外文学比较的论文导语:提起国内的文学作品,最让国人自豪的就是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了,以下是为大家的中外文学比较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部分学生为了避开国内激烈严格的高考竞争,以为高投资一定会“换来”高学历,纷纷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而争取的捷径。

学生大部分属于学习方面的失败者,相对基础差、底子薄,甚至存在一些无故旷课早退、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

另外,我国中外合作院校为创造良好外语学习环境,选择外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导致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 ___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

然而,教育国际化意味着中外教育规律的融合性选择,从实践方面看,国外高校的淘汰率远远高于国内高校,因为学习的过程决定着最终的结果。

因此,这种教育体制观念上的矛盾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3]。

如何引导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结合 ___ ___国情的背景,建立科学可行的学风建设方案,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教学突出主体地位是学生,通过逐步的知识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生掌握计划内教学内容后,不断开拓学生知识领域。

根据学生不同思想角度,允许他们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与思考,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4]。

另外,外籍教师一般除了期末考试之外,平时经常布置大量的作业,动手实践和参与科研,在学生期末总评时,期末考试得分所占比重往往仅占30%左右,课外实践活动占了很大比重。

因此,学生对于考试的心理压力减少了,有利于平时的课堂积累以及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思考。

另外,国外还特别重视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技能,强调“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学生突然由高中所接受的传统中式教育转变为西方的引导式学习,可能会产生找不到学习方法、厌学等情况。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以辽宁省首个高职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沈阳工程学院红河国际学院为例,研究中外合作学风建设应该遵循的规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研究外语水平突出,知识技能扎实,并能着眼于国际发展的优秀人才,进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风建设。

中西方文学论文2500字_中西方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西方文学论文2500字_中西方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西方文学论文2500字_中西方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西方文学论文2500字(一):中西方文学人物塑造中的侧面描写论文摘要:海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绝世美女,她的美在《伊利亚特》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得到了高度的阐释;无独有偶,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世说新语》中对于魏晋名士的形象塑造同样应用了侧面描写这一手法。

本文将二者进行对照,剖析侧面描写在中西方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时所起到的作用,探索中西方文学作品与文化之美。

关键词:海伦形象;晋人之美;侧面描写一、《伊利亚特》中的海伦之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讲述了希腊人与特洛亚人十年战争的始末,引起这场战争的是“世上最美的女人”——海伦。

那么海伦究竟有多美?希腊抒情诗人安拉克耐翁诗中的海伦,“在她的香腮上一个酒窝,绕着她的玉颈一切的爱娇浮荡着(1)。

”只有“一个酒窝”的外貌描写,却将那种娇憨可爱的神态写的活灵活现。

这说明古希腊的诗人已经有意识的避开直接的外貌描写,而用侧面的情态刻画来表现海伦的美丽。

将这一点发挥到极致的是荷马的《伊利亚特》。

莱辛说:“荷马……他故意避免这一切片段地描绘身体美,以至于我们在翻阅时很不容易地有一次获悉海伦具有雪白的臂膀和金色的头发(2)。

”而荷马对于海伦之美的表述,则是通过他人之口。

那些原本打算要将海伦交还给希腊的长老们见到她时竟然说:“怪不得特洛亚人和坚胫甲开人为了这个女人这么久忍受着苦难呢,看来她活像一个青春常驻的女神(3)。

”甚至愿意为了她的美而进行一场战争。

而那些曾经求娶海伦的英雄,也愿意立下誓言与她的丈夫结盟,终有一天为她而战。

海伦究竟有多美?仅凭“雪白的臂膀”和“金色的头发”也只能有一个模糊的记忆点,但是我们可以在诗中读到长老们因为海伦的美而失去冷静,英雄为被海伦的美所倾倒的狂热,我们在感受这些情绪同时也其所感染,海伦集合了我们个人所认知的所有美的部分,在读者的想象中有了永不褪色的美丽。

这就是侧面描写的魅力,它是在读者的认知中再造的艺术手法,它具有延时性,它契合了读者的个人审美倾向而又不损害整体的人物塑造,因而更加彰显出人物形象的光辉,也使文学作品更加精彩。

中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外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近30年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江汉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刘红.[2].中外教育交流研究领域绽放的一簇鲜花——评余子侠教授主编的《中外教育交流研究丛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5期.申国昌.[3].《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的编纂特色——暨中外教育百科全书编纂视角的比较.《辞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4期.袁彬.[4].中外教育交流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探讨.《电大理工》.2015年4期.马洁.[5].中外教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青年与社会》.2013年24期.李勤习.[6].中外教育思维异同比较.《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年7期.王葵.[7].在中外教育历史的碰撞中寻找教育的真谛——硕士生阶段教育史专业设置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方向的探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7期.李申申.王立.[8].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的交汇——中外教育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余子侠.刘振宇.[9].我省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才智》.2016年5期.邓克金.[10].综论孔子学院及其在中外教育交流史上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7期.覃小放.二、中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POM的中外教育合作办学交流项目实施策略研究.作者:周艳.项目管理浙江工业大学2013(学位年度)[2].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被引次数:34作者:王剑波.高等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3].普通高中校长境外教育交流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宋建军.中外教育关系华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4].传教士与西方近代教育的导入.被引次数:3作者:肖朗.教育学(教育史)浙江大学1999(学位年度)[5].新世纪教育交流的中国应对——发展中的孔子学院综论.被引次数:3 作者:覃小放.教育史华中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6].中外教育经济学知识图谱比较研究:19812011.作者:梁莉.教育经济与管理长沙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7]基于软计算的中外教育经济贡献率比较研究.作者:孙涵.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学位年度)[8].国际教育援助及其效果的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胡小娇.中外教育关系华东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9].外籍教师的聘用和管理问题研究——以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为例.作者:曲凯丽.教育管理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10].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及其启示.被引次数:2作者:余静.中外教育关系华东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外教育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EnlightenmentofteachereducationpatternsinforeigncountriesonChi neseteachereducationreform.XiaoxiaZhang2014[2]EngagementandTeamworkin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andCultureCurr iculumDevelopmentforTeacherEducation.TinglingWang《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20152[3]ChineseandWesternCulturalConflictsunderSinoforeignCooperativeE ducation.LuChanjiangFengYanChengLanboLvWeibin2011[4]ChineseandForeignCooperationinTertiaryEducationManagementinCen tralregionsofChinaDifficultiesandDevelopments.DaoxunWang2014[5]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ofEducationGameDesignModelinTeachingC hineseasaForeignLanguage.LiCaiFangyuLiuZhihongLiang2010[6]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ofeducationgamedesignmodelinteachingC hineseasaForeignLanguage.{missing}.2010[7]ResearchontheEmbeddedProfessionalTalentTrainingModeofChineseFo reignCooperationEducation.BinbinShi2011[8]ChineseandForeignTextbookSelectionofBusinessEducation.2009[9]ResearchonEnlightenmentofOverseasChineseEducationfromForeignEd ucationofEnglish,JapaneseandFrench.XiangQianZHANGLuXiZHENG2011[10]ResearchonenlightenmentofoverseasChineseeducationfromForeigne ducationofEnglish,JapaneseandFrench.Zhang,XiangQianZheng,LuXi2011四、中外教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外教育交流中绽放的一朵奇李提摩太与山西大学堂.申国昌.史降云,200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2]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兼评《中外教育交流史》. 于述胜,200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3]近代中外教育交流与中国教育早期的近代化.孟丽美.彭泽平,200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4]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郭秉文与中外教育交流.雷婷婷,200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5]孔子学院与中外教育交流.赵鑫,200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6]面向未来的教育国际化探索基于浦东教师培训项目的实践和思考.陆蓉,20112011中国教育国际化论坛[7]论生活史研究对中外教育家研究的价值.路书红,2012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8]别求新声于异邦晚清留学教育与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张艳华,200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9]关于孔学教育与比较教育研究的若干思考参加2012年5月512日“第一届世界比较教育与孔子学院波兰密兹凯维奇大学国际学术论坛大会”之学术感怀.张谦,2012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10]从东财到世界培养全球视野的经管人才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纪实.杨光,20152015年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

中西文化比较相关文献

中西文化比较相关文献

中西文化比较相关文献英文回答:In comparing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re are several key aspects that can be explored. One important area of comparison is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Western cultures, such as those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end to emphasize individualism, valuing personal freedom, autonomy, and self-expression. In contrast, Chinese culture is more collectivist, placing importance on the group and valuing harmony, cooperation, and social obligations.Another area of comparison is the perception of time. Western cultures typically have a linear concept of time, where time is seen as a finite resource that needs to be managed and used efficiently. In Chinese culture, time is often viewed as cyclical, with a focus o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a belief in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Communication styles also differ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Western cultures tend to value direct and explicit communication, where individuals are encouraged to speak their mind and express their opinions openly. In Chinese culture, indirect communication is more common, with an emphasis on maintaining harmony and saving face. This can manifest in the use of nonverbal cues, such as body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s, to convey meaning.In terms of social etiquette, there are also no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or example, in Chinese culture, it is customary to show respect to elders and authority figures, and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are often emphasized. In Western cultures, there is generally more emphasis on equality and egalitarianism.Food and dining customs also var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hinese cuisine often features a wide variety of dishes served family-style, with an emphasis on sharing and communal eating. In contrast, Western cuisineoften involves individual portions and a more structured dining experience.Overall, while there are certainly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values, communication styles, perception of time, social etiquette, and dining customs.中文回答:在比较中西文化时,有几个关键方面可以探讨。

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论文

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论文

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论文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论文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

今天店铺将与大家分享:中西方小说的比较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摘要:通过对中西方孝文化的对比分析,认为中西方孝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

中国孝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博大精深,涉及方方面面;而西方孝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却没有得到发展,内容也很单一。

这些不同主要源于文化差异。

?论文关键词:家庭;孝文化;文化差异;养老模式论文正文:中西方小说的比较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

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

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

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外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
《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6期.朱云.
[2].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
《江苏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6期.
[8].湖南外国文学研究三十五年.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期.吴正锋.
[9].苏曼殊的比较文学研究及其特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袁荻涌.
[10].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
《海外英语(上)》.2015年8期.邱佳.
二、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
作者:王俊虎.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2].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被引次数:11
作者:张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3]“撒种在荆棘”——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研究.
作者:杨世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4].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李军飒.学科教学(语文)河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
[5].中外“小城”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叙事模式初探.被引次数:1
作者:王骁勇.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
[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方贤绪.中国现当代文学苏州大学2003(学位年度)
[7].从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和老舍的《老张的哲学》中欣赏和比较幽默.
作者:邱慧.英语语言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8].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田晋芳.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旦大学2010(学位年度)
[9].论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
作者:李冬梅.中国现当代文学聊城大学2009(学位年度)
[10].跨文化视角下的《红楼梦》与简·奥斯汀小说作品中的茶文化比较研究.
作者:杨红.英语语言文学河北农业大学2014(学位年度)
三、中外文学比较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若干理论和方法的思考.
钱林森,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2]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王为群,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3]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
汪介之,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4]论韩国生态文学的概况与特点兼谈中国大陆及台湾的生态文学的比较视野.
朴宰雨,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5]比较文学史上的“恒常危机”兼论生态论述.
张汉良,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6]跨文化视野下的比较与融通古典诗学的方法论研究.
刘猛,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7]《断头台》与《狼图腾》的叙事比较从《断头台》与《狼图腾》看中国生态文学写作之一.
王彦彦,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8]自由观:鲁迅与胡适的比较.
唐翰存,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9]文艺学/文学学/文学科学中外文论在互动中的概念问题.
张法,2012“外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实绩与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年会
[10]诗学与视域论比较诗学及其比较视域的互文性原则.
杨乃乔,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