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在城市中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校园环境的质量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帮助我们识别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健康。
1.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对校园内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校园环境的质量,以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2.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包括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噪声和气味。
3.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可以测量如PM2.5、PM10等指标,设备应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分析软件。
以上设备应具有高质量精度和可靠性,以确保准确监测。
4.监测操作监测操作应该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
空气质量监测: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在学校内的几个关键点,如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和体育馆。
24小时监测记录,将数据分析和比较以确定任何潜在的污染源。
噪声监测:使用噪声监测设备对校园内的各种区域进行监测,比如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噪声、学生宿舍内的噪声等。
24小时监测记录,将数据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噪声水平是否达到了标准。
5.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监测时间和地点* 监测指标* 监测结果和结论* 推荐的纠正措施,以改善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报告应该由专业人员撰写,并定期向校方汇报监测结果和建议的措施。
6. 总结制定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是保障学生健康和安全的一个重要步骤。
准确监测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噪声和气味,可以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环境和健康。
监测报告应该由专业人员撰写,根据监测结果和结论提出纠正措施和建议供参考。
作为校园环境的保护者,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监测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
实验1 广州大学城空气微生物监测

实验一广州大学城各校区空气微生物检测与微生态安全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空气微生物的采集方法。
2.熟悉空气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的鉴定方法。
3.获取广州大学城各校区区空气微生物数量,以评价广州大学城空气微生态安全。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人类赖依生存的必须环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扩散的媒介。
空气中存在着细菌、真菌、病毒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气微生物主要来自地面及设施、人和动物的呼吸道、皮肤和毛发等,它附着于空气气溶胶细小颗粒物表面,可较长时间停留于空气中。
某些微生物还可随空气中细小颗粒物穿过人体肺部存留在肺的深处,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可随空气中细小颗粒物被输送到较远地区,给人体带来许多传染性疾病和上呼吸道疾病。
因此,空气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是空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参数。
由于广州气候温暖、潮湿,很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加上大学城人口密集度高、含尘量大,其空气质量更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
本实验旨在获取广州大学城各校区区空气微生物数量,以评价广州大学城空气微生态安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3.1 研究地点空气样品采自广州各校区样地(),样点具体情况见表1。
3.2 两种培养基配置牛肉膏培养基蛋白胨10 g,牛肉膏 3 g,氯化钠 5 g,水1000 mL,pH至7.4-7.6。
(灰白色,用于总菌分离)马丁氏培养基K2HPO4·3H2O 1 g,MgSO4·7H2O 0.5 g,蛋白胨5 g,葡萄糖10 g,1/30 00孟加拉红水溶液100 mL,水900 mL,自然pH,121°C 湿热灭菌30 min。
待培养基融化后冷却至55-60 °C时加入链霉素(30 µg/mL)。
(粉红色,用于真菌分离)3.3采样时间和方法在广州大学城各校区的采样点,每次使用3个平板(即同一地点先后共计采样3次)。
采样高度离地面1.5—2米。
(整理)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序号污染源名称数量燃料种类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方式1 食堂2 印刷厂3 锅炉房4 建筑工地5 家庭炉灶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
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表2 校园周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路段××路××路××路××路…车流量/(辆/h)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气象资料调查项目调查内容风向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及频率等风速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最小风速、年静风频率等气温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PM10、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大气质量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任务。
而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也需要进行大气质量监测,以确保学生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1.PM2.5浓度监测: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其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定期监测。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重要气体,其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监测:VOCs是造成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需定期监测。
二、监测方法1.PM2.5浓度监测:采用PM2.5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传送至监测终端。
采集到的数据将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并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警处理。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同样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二氧化碳浓度,并设定阈值进行报警。
3.VOCs浓度监测:采用VOCs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关键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VOCs浓度,并进行报警处理。
三、监测频率1.PM2.5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全天的大气质量变化情况。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3.VOCs浓度监测:每周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中VOCs浓度是否超标。
四、数据管理和处理1.数据管理:监测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监测时间、位置、浓度等信息。
2.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季节规律等信息。
3.报警处理:当监测到的浓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监测终端将发出警报,并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五、监测结果发布1.大气质量指数(AQI):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计算AQI,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供学生和员工查看。
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开学期间是学校迎来新一学年的重要时刻,而空气质量对于学生们的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对于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问题解决、应急预案、监测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1. 监测目标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学校内部的空气质量状况,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关注的是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人员集聚场所,室外空气质量监测则需要覆盖整个校园范围。
2. 监测方法针对不同的监测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可以通过室内空气采样仪器采集空气样本,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室外空气质量监测则可以采用现场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空气中的各项指标。
3. 监测设备为了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选用高质量的监测设备。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主要包括空气采样仪器、分析仪器等;而室外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则包括气象站、空气质量监测站等。
4. 监测频率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可以考虑在每个学期开始前、中间和结束时进行全面的空气质量监测,以及定期进行日常监测。
5. 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数据的处理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可以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6. 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评估学校内部的空气污染情况,找出空气质量不良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7. 监测问题解决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空气质量存在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改进室内装修材料等方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而室外空气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进行改善。
广州大学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验课程名称:环境监测实验A2学校:广州大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11环科1班小组成员:李文浩、张宏伟、邵嘉慧、程媛指导教师:宋刚、孙慧2014年4月24日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了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2、熟练大气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环境空气中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3、通过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学会分析监测数据。
4、通过对广州大学校园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质量。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1.监测区域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1)固定污染源:商业中心的饭店、大排档排放的油烟;学生食堂排放的油烟;实验区中化学实验室通风系统向外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体育场的扬尘;教学区空调排放的废气。
排放情况:排放时间一般是在中午吃饭前后。
教学区的空调排放的废气主要在学生上课时段。
实验室通风系统向外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时间一般在学生上实验课时段。
(2)流动污染源:紧靠商业区周边道路上的汽车尾气排放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黑烟和汽车经过道路时扬起的尘粒。
排放情况:一般在上午8:00-9:00,中午11:30-13:30,下午16:30-17:30时段车流量较大,其余时间相对较少。
2.监测区域地形资料广州大学所处位置地势低平,位于大学城中环路旁,在高速路口与大学城各道路的交叉路口旁,并且靠近大学城中部枢纽交通点。
因此此处交通繁忙,人群密集。
3.监测区域气象资料广州大学校园所处区域属南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背靠大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别显著,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为21.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99.8mm,日最大降雨量为284.9mm,集中在梅雨季节(4-6月)和台风季节(7-9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33天,最长连续无雨天数为69天。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目录一、监测目的 (2)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三、监测项目 (3)四、设计布点网络 (3)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6)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6)2、采样仪器 (6)3、数据处理 (7)4.分析结果 (8)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9)样品保存 (10)措施 (10)七、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 (10)八、监测报告说明 (12)九、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 (13)十、校园环境概况 (13)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13)十一、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 (13)1、监测分析方法: (13)2、点位布设 (14)3、监测仪器 (14)十二、评价标准 (14)十三、监测结果 (14)十四、结论 (15)进度计划 (15)十五、参考文献、资料 (15)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16)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19)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2)基础资料的搜集①气象资料柳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秋季10月到第二年春季3月)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年平均风速1.1~2。
0m/s,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95~11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小时.②地形及功能区划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是以喀斯特溶岩地形为主,其两面环绕着石山,其中还有一条公路从学校穿过即社湾路。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制订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制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监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校园空气质量的好坏对学生、教师的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现污染源通过监测校园内各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可以快速发现污染源,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
2、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监测分析校园空气的污染状况,可以评估空气质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空气品质水平。
3、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对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更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
1、监测区域确定:校园内各关键区域(如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场等)都应该设立监测点。
2、监测参数确定:监测体系应包括PM2.5、PM10、CO2、SO2、NO2等常规参数。
特殊的监测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特定参数监测。
3、采样时间周期:应根据各区域的使用频率及特殊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监测周期。
建议在学生较少的晚间及节假日进行长期连续监测。
4、监测设备及技术选择:市场上已有多种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可根据监测参数、预算等因素选择。
监测设备及技术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
5、数据管理及报告发布:监测数据应进行规范处理、保存、分析和归档,以备需要时候演示数据的准确性。
制定评估标准和发布监测报告,有助于监测效果的评估及监测意义的传达和推广。
三、校园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影响监测成果,因此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监测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2、相关人员的培训校园空气质量监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控并准确采集所有监测信息,因此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3、采样点设置的科学性各区域的采样点要放置在最能代表区域内空气质量的位置,切忌规避污染源,否则采样数据将失去意义。
4、监测成果的有效应用积极的监测和有效地利用监测数据是保障校园空气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学的空气质量治理计划,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善监测点的空气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验课程名称:环境监测实验A2学校:广州大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11环科1班小组成员:李文浩、张宏伟、邵嘉慧、程媛指导教师:宋刚、孙慧2014年4月24日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了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2、熟练大气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环境空气中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3、通过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学会分析监测数据。
4、通过对广州大学校园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质量。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1.监测区域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1)固定污染源:商业中心的饭店、大排档排放的油烟;学生食堂排放的油烟;实验区中化学实验室通风系统向外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体育场的扬尘;教学区空调排放的废气。
排放情况:排放时间一般是在中午吃饭前后。
教学区的空调排放的废气主要在学生上课时段。
实验室通风系统向外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时间一般在学生上实验课时段。
(2)流动污染源:紧靠商业区周边道路上的汽车尾气排放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黑烟和汽车经过道路时扬起的尘粒。
排放情况:一般在上午8:00-9:00,中午11:30-13:30,下午16:30-17:30时段车流量较大,其余时间相对较少。
2.监测区域地形资料广州大学所处位置地势低平,位于大学城中环路旁,在高速路口与大学城各道路的交叉路口旁,并且靠近大学城中部枢纽交通点。
因此此处交通繁忙,人群密集。
3.监测区域气象资料广州大学校园所处区域属南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背靠大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别显著,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为21.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99.8mm,日最大降雨量为284.9mm,集中在梅雨季节(4-6月)和台风季节(7-9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33天,最长连续无雨天数为69天。
三、监测区域采样点的布设(一)监测断面设置原则(1)监测点周围50m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
(2)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周围、监测光束附近,或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光源到监测光束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
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高度差的两倍以上。
(3)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周围水平面之间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间。
(4)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
(5)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
(6)监测点周围应有合适的车辆通道。
(7)对于手工间歇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为1.5-15m;对于自动监测采样,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3-15m;对于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测点,其采样口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2-5m。
(8)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点位周围半径300-500m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20m以上,无法按满足手工间歇采样和自动监测采样的高度要求设置时,其采样口高度可以在15-25m内选取。
(9)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1m。
(10)当某监测点需设置多个采样口时,为防止其他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颗粒物采样口与其他采样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m。
若使用大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集装置进行并行监测,其他采样口与颗粒物采样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2m。
(11)对于空气质量监测点,应避免车辆尾气或其他污染源直接对监测结果产生干扰,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与道路边缘之间最小间隔距离应按下表要求确定。
(12)污染监测点的具体设置原则根据监测目的有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
针对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测点,采样口距到路边缘的距离不得超过20m。
我国空气污染例行监测的采样点设置数目(二)布设监测点和采样点的方法采用功能区布点发,将校园按功能划分为实验区、教学区、生活商业区,各区设置一个采样点。
校园的采样点平面布设图如下。
四、采样时间和频率及监测项目1、采样时间和频率拟定监测时间为2天,采用瞬时采样,一天采样2次,每次1h(TSP需连续采样4h),相隔4h一次。
(1)采样时间:早上11:00和下午午15:30(2)采样频率:每个监测点只设置两个时段进行采样监测(3)采样地点:生活、商业区;实验区;教学区监测项目采集方法流量(L/min)采样时间(h/次)分析方法检出下限(mg/m3)SO2溶液吸收法0.4 1 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0.05NO x溶液吸收法0.4 1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0.01 TSP 滤膜阻流法67 4h连续称量法甲醛电化学传感法便携甲醛仪五、拟采用的评价标准校园环境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
本监测方案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Ⅱ级标准限值作为评价标准。
六、采样方法和操作步骤的测定(一)SO2一、仪器与试剂1、仪器(1)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1L/min;(2)多孔波板吸收管,10mL采样管;(3)10mL具塞比色管;(4)可见分光光度计。
2、试剂(1)甲醛缓冲吸收贮备液:量取36%-38%的甲醛溶液5.5mL,0.050mol/L的CDTA-2钠溶液20.0mL,称取2.04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解于少量水,将三种溶液合并,用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在冰箱中保存1年。
(2)甲醛缓冲吸收液:取2.5m甲醛缓冲吸收贮备液于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此吸收液每毫升含0.2mg甲醛,临用时现配。
(3) 1.5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60g氢氧化钠溶于水,稀释至1000ml中。
(4)0.60%氨磺酸钠溶液:称取0.60g氨磺酸铵于烧杯中,加入1.5mol/L氢氧化钠溶液4.0mL,搅拌至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
(5) 0.05%(PRA)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吸取0.2%盐酸副玫瑰苯胺贮备液25.0mL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入85%磷酸溶液30mL,浓盐酸12mL,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至少放置24h 方可使用。
贮存于棕色瓶中,密封存放暗处。
(6)碘贮备溶液(C=0.05mol/L):称取12.7g碘于烧杯中,加入40g碘化钾和25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7)碘使用溶液(C=0.05mol/L):量取碘贮备液50mL ,用水稀释至100mL ,贮存于棕色试剂瓶。
(8)淀粉溶液(0.5%):称取0.25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50mL 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储于试剂瓶中。
(9)碘酸钾标准溶液(C=0.1000mol/L )(10)(1+9)盐酸溶液:5mL 盐酸溶于45mL 的水,摇匀。
(11)硫代硫酸钠贮备液C (Na 2S 2O 3)=0.10 mol/L (12)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C(Na 2S 2O 3)=0.05 mol/L :取硫代硫酸钠准备也100.0mL 与200mL 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并冷却的水稀释至标线,使用前标定其浓度。
标定方法:吸取2份0.100 0mol/L 碘酸钾溶液10.00mL ,分别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分别加入70mL 水和1g 碘化钾,摇匀至完全溶解后,加10mL (1+9)盐酸溶液,立刻盖好瓶塞,摇匀,于暗处放置5min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0.5%淀粉溶液2mL 。
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消耗体积(V 1),按下式计算浓度:C(Na 2S 2O 3)=100.101000.0V ⨯式中:C ——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的浓度(mol/L )V 1——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13)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钠)溶液:称取0.125g EDTA-2钠溶解于250mL 新煮沸并冷却的水中,临用时现配。
(14)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00g 亚硫酸钠(Na 2SO 3)溶解于200mL 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钠)溶液中,轻轻摇匀,避免振荡,以防充氧,使其溶解。
放置2h ~3h 后标定其准确浓度,此溶液每毫升含有相当于320μg ~400μg 二氧化硫。
标定方法:吸取2份上述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液各20.00ml ,分别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入50ml 新煮沸并冷却的水,加入20.00ml 碘使用溶液(0.05mol/L )和1mL 冰乙酸,盖好瓶塞,摇匀。
于暗处放置5min 后,用已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滴定至淡黄色后,加入2ml 0.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
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V 2) (15)同时另取两份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钠)溶液各20.00mL ,用上述方法做空白滴定,记录消耗体积(V 0)。
平行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之差应不大于0.04mL 。
取平均值并计算浓度。
C (以SO 2计)=100000.2002.32120⨯⨯⨯-C V V )(式中:C ——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液的浓度,μg/m L ;V 0——空白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V 2——二氧化硫标准溶液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 C 1——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的浓度,mol/L ;(16)二氧化硫标准中间液:在标定出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准确浓度后,立即用甲醛缓冲吸收液将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溶液稀释成稀释成每毫升含10.00μg 二氧化硫标准中间液,此溶液在冰箱中5℃保存,可稳定6个月。
(17)二氧化硫标准使用液:临用时用甲醛缓冲吸收液将二氧化硫标准中间液稀释成每毫升含1.00μg二氧化硫标准使用液,此溶液在冰箱中5℃保存,可稳定1个月。
二、实验步骤1、采样短时间采样:用内装10mL甲醛缓冲吸收液的多孔玻璃吸收管以0.5L/min流量进行采气45-60min。
采样完毕,用乳胶管封闭进出口,带回实验室供测定。
采样时吸收液温度应保持在23℃—29℃范围内。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14支10mL具塞比色管,分A、B两组,7支一组,以A管和B管分别编号,按下表进行配制标准系列。
(续上表)3、样品的测定O分解);将吸收管样品浑浊是,应离心分离出去,采样后样品放置20min(以使3中的吸收液全部转入10mL具塞比色管内,用少量甲醛缓冲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涤液并入具塞比色管中,使总体积为10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