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肾结石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肾结石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近年来,肾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困扰。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肾结石并预防其再次发作,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肾结石治疗的新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进展1. 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结石的微创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
其中,以腔内微创手术为代表的内窥镜技术在肾结石的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
内窥镜技术通过直接进入尿道、膀胱和输尿管,将镜头引入肾脏内部进行石头碎石、摘除、磨除等操作,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2. 新型药物的推出除了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外,新型药物也为肾结石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如,某些药物能够改善尿液中的草酸盐含量,减少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另外,一些溶石剂的研发也为肾结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些溶石剂能够直接溶解结石,使其变成小颗粒随尿液排出体外。
3. 激光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激光技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激光通过高能光束将结石迅速碎裂,使得结石颗粒变小并容易排尿。
激光治疗不仅可以精确地破碎结石,还能保护肾脏组织,减少手术对患者的伤害。
二、未来趋势1. 高科技设备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肾结石治疗所使用的设备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例如,图像引导下的手术系统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影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和摘除结石。
此外,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也将使手术更加精准和安全。
2. 个体化治疗的实施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每位肾结石患者的情况都存在差异,因此未来趋势将会发展出个体化治疗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家庭护理的重视除了医院治疗外,未来肾结石治疗的趋势也将更加重视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通过饮食控制、水分摄入、运动等自我管理措施来预防结石的再发,减少复发的风险。
4. 多学科的协作未来肾结石治疗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多学科的协作。
胆结石患病率的发展趋势分析

于 19 93年 5月 至 19 9 9年 l 2月 期 间 以 及 20 04年 2月 至 验 ,<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P0 5 0
+ 江苏省 南通 市通州 区人 民医 院(200 2 60 ) 21 年 5 2 01 月 2日收稿
20 2 0 20 20 2 0 2 0 合计 04 05 06 07 0 8 09
7 2
2 . 2不同年代胆结石好发部位 :统计显示 ,O年代不 同性别之 间 9 的胆 结石 好 发部位 没有 显 著差 异 ( 24 8 1P O 5 o2 世 纪初 x = . 9 ,>. 1 6 0 不同性别的胆结石好发部位也无显著差别 ( 20 2 3P 00 x= . 5 ,> . o 6 5 但是将 9 0年代 与 2 世 纪 初 男 女 两个 性别 合 并 起 来 进行 好 发 部 1
2地区前来健康体 2 结 果 09
检 的人 群 进 行胆 结 石统 计 , 而 探讨 胆 结 石 的 患病 趋 势 , 报 告 从 现 如下。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资 料 1 .研 究对 象 : .1 1 江苏 省 南 通 市 通州 、 闸 、 区等 企 事 业 单 位人 港 市 员 、机关干部、在校大 中专学生等参与健康体检人员合计 2 6 52 人 , 12 , 13 人 ; 分 布 1— 5 , 年龄 3 岁 。 男 44女 18 年龄 3 8 岁 平均 9 1. .2仪器 : I 日本产东芝 S L 3A型、A - 2 A -1 S L 3B型以及多普勒彩色 超声仪等。探头频率为 2 35 Z — 1MH 。 1 . 2方法 : 体检者空腹 1 小时以上 , 2 取卧位 , 根据肝胆胰常规进行 B型超声扫查Ⅱ一旦确认为胆囊结石 , 】 。 则对结石的数量和大小开展 测量 和统计 。与此 同 时 , 对肝 内胆 管和 总管 亦实施 常 规扫查 , 并将 所有 被检查者 的年龄 、 、 查时 间及结 果逐一 列表进 行登记 。 性别 检 21 同年 代 患 病率 :0世 纪 9 年 代 和 2 世 纪初 男女 胆 石 患病 .不 2 O l 率统计如表 1 和表 2 。同时对于胆结石患病率对时间进行回归分 析 ,结果 显示 9 0年代 胆 结 石患 病率 随 时 间推移 表现 出明显 的增 长 趋 势 , 女 性无 明显差 别 ( 男 见表 1 , 2 世 纪初 胆 结石 女性 患 )而 1 病率线性 回归结果不明显(> . )但男性随时间推移表现出增 P05, 0 长趋势( < . )两个年代 的患病率经过开方对比分析 .1 P05, 0 2 世纪 初的胆结石患病率显著高于 9 年代(< . ) 0 P0 。 5 0
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研究近况

2. 尿 p 减低 2 H
尿 p 低 、尿量 少 、高尿酸与尿酸结石 H
的形成 有关 【 其 中最 重要 的是 尿 p 减低 。 l , H
2. 尿量减少 当尿量小于 1 / 3 d时会明显增加生石钙盐 L 的成核 ,而 且减少枸 橼酸 的排 泄和 降低 Ta mm-Ho sat rf l
7 7
进、 特发性高尿钙症 ,以及其他代谢异常和 肾小管酸 中毒等 , 均使尿钙排 出增加。痛风、慢性腹泻及服用 噻嗪类利尿药者 ,
姜宁等【 7 ,职业 、文化程度 与尿石症 的关系可 能是综合 认为 了人群的工作情况 、膳食生活水平 、经济状况 、自我保健意 识等诸 多 因素 的结果 。I d ia o n rd s n等 【 8 报道 ,肾结石有 家 族易感性 。Te se 等【指 出,这 是基于独立 的膳食 因素致 sir 1 尿钙排泄增 加而引起。但最新研究表 明,具有家族史的 肾结 石患者 比健康人群 排泄更多 的 Ta mm-Ho sal 白,从 rf l 蛋 而增 加草酸 钙结 晶的 聚集 ;促进 结石 形成【1 J。 。
2 1年 7 第 1 02 月 9卷第 7 期
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研究近况
罗仲林 ( 西百色 y - 市右江区 街道卫生院 53 5 龙景 30 ) 0
增 加 ,可引起 高草酸尿症。2型糖尿病患者 由于胰 岛素抵抗 并导致 肾处理 氨的 缺陷 ,使 尿 p 降低 。胰 岛素 可刺激 肾 H 小 管 内氨 的合成 及钠 一 氢交换 ,并调 节尿铵 的排 泄 。代偿
考 古学 家在 公元前 四五千年 的埃及木 乃伊 中先后 发现 膀胱结石和 肾结 石。我 国从 ( 《 黄帝 内经 开始 即不 断有 此病
胆结石的治疗进展最新的研究和发展

胆结石的治疗进展最新的研究和发展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治疗方法一直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胆结石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使得患者可以更加安全和有效地摆脱这一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胆结石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
1. 胆结石的诊断准确的诊断是胆结石治疗的第一步。
目前,医生们可以通过超声波、CT扫描和MRI等诊断方法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胆结石。
尤其是超声波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胆囊和胆管,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胆结石,并确定其数量和大小。
2.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患者,保守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例如,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以及避免过度饮酒等。
此外,医生还会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如胆酸盐,来帮助溶解结石。
3. 内科手术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内科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内科手术通常包括口服胆固醇溶解剂和胆道内导管引流。
胆固醇溶解剂可以溶解胆固醇结石,而胆道内导管引流则可以帮助胆汁的排出,缓解疼痛和炎症。
4. 腔镜手术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腔镜手术已成为胆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腔镜手术采用微创的方式,通过切口较小的腹腔镜器械进入患者的腹腔,操作医生可以清除胆囊中的结石,并在必要时切除胆囊。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腔镜手术恢复时间更快,并且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5. 经皮穿刺胆道取石术经皮穿刺胆道取石术(PTC-L)是一种适用于无法通过内镜或腔镜手术解决胆结石的患者的治疗方法。
该手术通过经皮穿刺直接刺入胆道系统,并使用镜子和钳子等工具将结石取出。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复杂的胆道结石,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创伤。
6. 超声碎石术超声碎石术是一种新兴的胆结石治疗方法。
该方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将胆囊内的结石碎成更小的颗粒,然后通过胆道自然排出体外。
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超声碎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迅速的优势,但其治疗效果和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2024泌尿系结石病的流行病学

2024泌尿系结石病的流行病学尿结石是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常见病,西方社会的患病率约为5-10%(Scales等,2012; Stamatelou等,2003; Lieske等,2006)(Stamatelou 等,2003; Lieske等,2006)。
尽管医生与患者关注的焦点在于有症状的尿结石,但证据表明,尿结石更应被视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并且周期性地引起有症状的结石事件。
彻底了解结石病的流行病学,可以为管理尿结石患者提供潜在的重要策略。
1.1患病率1.1.1年龄肾结石主要发生在中年,在40-59岁的男性中发病率最高(Stamatelou 等人2003; Hiatt等人1982; Curhan等人1994)。
在美国,以人口为基础的数据表明,成年人中结石病的患病率正在增加,男性患病率为6.3%,女性为4.1%,截至1994年(Stamatelou等人,2003年),男性患病率上升至10.6%,2007年,女性占7.1%(Scales et al 2012)。
同样,在日本,以人口为基础的数据表明,结石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Yoshida 等,1999; Yasui等,2008)。
日本结石病的患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114.3例,其中30-69岁的男性患病率最高(Yasui等,2008)。
尽管儿童结石病的风险仍然远低于成人(Sas 2011; Sharma和Filler 2010),但儿童结石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了肾结石患病率逐年增加的证据,特别是青少年人群。
1.1.2种族不同种族/民族之间,结石的发病率有较大的区别。
在美国,非西班牙裔白种人中结石的的患病率最高,而患病率最低的是非西班牙裔黑人(Scales 等人,2012;Stamatelou等,2003; Soucie等,1994)。
西班牙裔和亚裔人结石的的患病率介于高加索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之间。
然而,迄今为止,依然缺乏有关种族/族裔群体的结石发病率风险差异的研究数据。
结石疾病的流行病学

结石疾病的流行病学结石疾病的流行病学第一届国际结石大会在2001年召开,大会记录在2003年出版。
在大会上对肾结石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完整的回顾,同时讨论了许多研究结石疾病的方法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
在这我们就不再重复以往的研究了,我们将论述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的发现。
在表1中我们简要概述了那时流行病学研究的建议,该建议应该被作为评估当今文献的模板。
2、肾结石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地区变异在表2中概述了各大洲的最新的肾结石的患病率(有过肾结石病史的比率)和发病率(肾结石新发病的比率)。
研究的中心是从2000年开始出版的,来强调数据不包括最近的国际大会。
大多数的研究仅仅包括患病率但没有发病率的数据。
非常少的研究反映了发病率,但是仅仅是某一家医院或是某一个医生的情况,所以我们不在此列出。
因为这个原因,非洲没有充足的数据来得到一个有意义的结果。
我们也没有找到关于澳大利亚的肾结石患病率和发病率的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世界结石的患病率在增长。
在美国,在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中比较了两个时期的结石患病率。
20-70岁的人群中的患病率在1988-1994期间高于1976-198(5.8% vs 3.8%)。
在德国患病率有上升幅度较缓,从4.0上升到4.7%。
在意大利的一个村庄,1986年男性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6.8%、4.9%, 而在1998年,男性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上升至10.1%、 5.8%。
结石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但是是含钙结石患病率高还是尿酸结石高,这仍待研究。
少数研究对结石形成的发病率进行了研究。
在日本,年龄校准的上尿道结石首次发生的每年发病率从1965年的54.2/100,000上升到1995年的68.9/100,000。
在整个年龄段出了追最初的三十年,年发病率从1965年的43.7上升到1995年的110.9,上升了两倍多。
在明尼苏达州,男性的新发结石的发病率从1970年的155.1/100,000下降到2000年的105.0。
泌尿系结石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现状和进展

泌尿系结石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现状和进展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中医将泌尿系结石归于“石淋”的范畴,传统上对本病的诊治已有较明确的认识和疗效。
通过对国内运用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手段研究治疗泌尿系结石的进展作一概述,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增加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标签:泌尿系结石;中西医结合;诊疗现状;进展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微创技术的应用成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流。
然而这些新技术、新方法仍不能解决所有的尿石症。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继承中医治疗尿石症的经验,如何实现中医与现代医学有效的结合,在中西医结合学方面做一些临床探索与研究,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中医传统的继承1.1辨证论治中医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既抓住尿路结石的共性,又针对患者伴随症状进行辨证,对症治疗。
以期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沈庆法[1]将石淋分为三种证型:湿热蕴结型者,采用三金排石汤;气阴两虚,兼湿热者,采用扶正排石汤;石阻血瘀水停者,予当归芍药散。
1.1.1湿热下注中医(传统上)认为泌尿系结石大多是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而成砂石。
治疗用清热利湿,利水通淋,活血祛瘀兼顾补肾治疗。
祁跃明等[2]拟排石汤:金钱草、滑石、车前子、肾茶、续断、琥珀、猪苓、白芍等治疗输尿管结石60例,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治愈5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6.6%。
1.1.2气滞血瘀刘爱真[3]认为本病病机在气滞血瘀、虚实夹杂,所以临床上运用行气、活血法治疗比单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效果更好。
郝玉千[4]认为,在结石形成过程的各阶段只用湿热下注的病机概括往往不够合理。
经辨证为气滞血瘀型者,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肾结石40例,结合体外碎石,总有效率达到92.5%。
1.1.3肾气亏虚肾虚为本、湿热为标。
张佐良[5]认为石淋的发生是由肾虚与湿热共同为病所致。
用四逆散的行气理气、透达散结,加以泽泻、滑石、金钱草清热解毒利水消石,达到缓解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绞痛,促进结石快速排出的治疗目的。
泌尿系结石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关 。睾 酮水 平 升 高 , 可增 加 肝 脏 内生 草 酸 和 血清 草 酸 水 平 。 减
少 尿 草 酸排 泄从 而使 草酸 钙 结 晶在 泌 尿 系统 沉 积 ; 激 素 可 雌 使 尿液 中枸 橼 酸 排 泄 量 升 高 , 而 抑制 结 石 发 生 ㈣。然 而 , 从 近
年 来 女 性 患 者 明 显增 多 ,男 女 结 石 发 病 率 比值 由 原来 的 31 :
降至 目前 的 1 : m . 1 。这可能与肥胖女性增 多、 3o 饮食 习惯改变 、
水 的摄 入 减 少 等 因 素 有关 。
22 年 龄 . 大 多数 结 石 发 生 于 中 老年 人 。 目前结 石 发 病 呈 但
南 方 诸 省 如 贵 州 、 西 、 东 、 南 、 西 一 带 结 石 发病 率 明 广 广 海 江 显 高 于 北 方 。 中 黑 龙 江 最低 ( - , 州 省 最 高 (9 t 其 23 %)贵 5 %) 。 6 1 12 季 节 与 气 候 . 美 国 流 行病 学 调 查 数 据 提示 , 石 发 病 与 结 气 候 有 明显 相 关 性 , 美 国 7 9月 是 结 石 的高 发 季 节 , 石 在 ~ 结
l% , 中 2 %的 患 者 需 住 院 治 疗 , 泌 尿 外 科 住 院 患 者 中 O 其 5 在
居 首 位 圆 另 外 , 石 复 发 也 是 一 个 普 遍 问题 , 。 结 估计 有 5% 的 0 患者 l 内会 复 发 ,5年 的 结石 复发 率 高 达 7 % , 次 发病 0年 1 5 二
国结 石 患 者 进 行 分 析 显 示 : 结石 患者 体 内 的一 些 重 金 属 如 钼
( ) 铬 ( r、 ( o 、 ( i明 显 增 多 , 与一 些 有 毒 元 素 Mo 、 c ) 钴 C )镍 N ) 但 如 锂 ( 、 ( 、 (b 、 ( d 、 ( s 未 有 相 关 性 ; 少 U) 钒 V)铅 P )镉 C ) 砷 A ) 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石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人体异常矿化所致的一种以钙盐或脂类积聚成形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有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和肝胆系结石(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以肝胆结石为主,而南方以肾、胆管结石为主。
40岁以上患病率为30%,60岁以上患病率为40%,70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达50%,人均患病率为10%左右,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1泌尿系结石1.1概述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
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
但以肾与输尿管结石为常见。
泌尿系结石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往往继发于肾结石,尿道结石往往是膀胱内结石随尿流冲出时梗阻所致。
临床表现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异,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在结石引起绞痛发作以前,病人没有任何感觉,由于某种诱因,如剧烈运动、劳动、长途乘车等,突然出现一侧腰部剧烈的绞痛,并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程度不同的血尿;膀胱结石主要表现是排尿困难和排尿疼痛。
1.2流行特点我国人群中泌尿系结石的患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
泌尿系结石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
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并未减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总的发病数也不断增加。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进行过一次严格地按照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全国范围的关于泌尿系结石发病率的调查。
已有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数据,仅仅是区域性的、散在人群的、个别单位的研究结果,再加上实际工作中调查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性不能得到保证,所以这些数据具有片面性,远远不能反映我国目前泌尿系结石的实际发病状况[1]。
1.2.1 泌尿系结石病人的发病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女性有两个高峰,即25-40岁及50-65岁。
出现第二个高峰可能与女性绝经及骨质疏松有关。
肾与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1.2.2 泌尿系结石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2]。
女性患者逐渐增多,发病的性别比率逐渐缩小。
上尿路结石患者男女比例相近或男性稍多于女性,而下尿路结石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差异在城市和农村中的表现也不同。
1.2.3 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地理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
我国总体来说分布有一定地区性,南方地区发病率高,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山东、湖南、江西及安徽省等地区发生率较高。
北方地区发病率低[3]。
1.2.4 近年来有资料表明,膀胱结石的发生率已有明显下降,但上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却有上升趋势。
近5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发展,人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泌尿系结石的发病部位和患者的年龄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下尿路结石患者急剧减少,上尿路结石患者明显增多;中壮年上尿路结石患者增多,而小儿原发性膀胱结石患者明显减少[4];1.2.5 国内一个8907例住院资料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表明输尿管结石在结石病中构成比较大,泌尿系统结石分布高峰集中在夏季,膀胱结石的高峰年龄明显偏大;不同职业的结石病系统构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民患者中泌尿系统结石构成显著高于消化系统结石构成[5]。
1.2.6江西、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海南一带结石发病率很高,结石病人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30%以上,有些地方例如广东,可以达到半数。
黑龙江、内蒙、山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结石病人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11%以下。
中部各省在二者之间。
1.2.7我国不仅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高,而且复发率也很高,结石的高复发率成为了困扰我国泌尿系结石治疗的难题之一。
据报导,603例上尿路结石1年结石的复发率为3.30%,5年复发率为13.00%,10年复发率为12.50%,15年以上复发率高达23.80%;下尿路结石的复发率较低,5年复发率为6.20%,10年复发率为8.50%。
1.2.8 各民族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是不同的,在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患者占多数,达97.31%;广西则以汉族为最高发病率,其余依次为苗族、壮族、侗族、最低是瑶族[6]。
而云南以彝族最高,苗族最低。
1.2.9外科医师、飞行员和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厨师,他们的发病率较高。
另外,从事铅作业的人群,其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
1.3流行及危险因素结石形成主要原因就是饮食。
它是由饮食中可形成结石的有关成分摄入过多引起的。
肾结石的形成过程是某些因素造成泌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集,最终形成结石。
1.3.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与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吃得好而运动少,造成脂肪的过量储存、糖分增高蛋、白质过量,极易形成结石。
另外,环境的恶化,水质的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1.3.2偏食习惯:地域饮食习惯造成某类食物摄入过多造成体内草酸的大量积存,导致结石易形成发生。
1.3.3生活环境:尿石在某些地区的多发,可能与地理、气候、水源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天气炎热、出汗多、尿液浓缩,水和饮食中含有过多的矿物质成分如草酸盐、尿酸盐等,易引起结石的发生。
如夏季是结石病高发的季节,长期呆在户外活动的群体还是会流失体内较多的水分,大量出汗后,尿液就会浓缩,尿中的晶体更容易沉积,导致结石产生。
1.3.4精神、性别、遗传因素:现代工业化社会中,高度职业紧张状态的人群结石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对尿浓缩及成分的调节失常有关。
女性尿石发生率远较男性为低,可能与女性尿内枸椽酸浓度较高,有助于防止尿内结晶的聚合有关。
尿石形成与遗传的关系比较明显的只有胱氨酸和尿酸结石,在大多数结石患者找不到遗传因素。
1.3.5南方尿石症的发生明显高于北方,提示气候条件和饮食习惯在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1.3.6国内统计资料表明,泌尿系结石患者与健康人血脂以及电解质水平存在差异,高脂血症及家族史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8]。
2 肝胆系结石2.1概述我国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有逐年升高趋势。
按结石所含得成分,分为三类: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其中以胆固醇结石最为多见。
按发生的部位来分,可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胆囊结石占全部结石的50%左右。
胆石在胆囊内,一般不引起黄疸,也不产生绞痛( 除非卡住了胆囊管)。
胆石在总胆管内卡住时,病人出现疼痛,常有黄疸、寒战、发热,大便呈灰色,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一样。
肝内胆管结石占胆石症的15%左右。
由于胆石较小,呈泥沙样,容易往下流动,因此多数同时有总胆管结石。
病人常从幼年时就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发冷、发热、黄疸等病史。
2.2流行特点我国1989年10.26万人B超普查显示患病率约6.27%。
l992年流行病学一项研究表明,胆石症患者急剧增加,同10年前相比患者增加了2倍左右。
我国人群的发病率达9-10%,自然人群发生率为7.8%。
调查表明:胆石症患者收治率约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1.5%,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石症(尤其是胆固醇结石)发病率居高不下,甚至会迅速上升。
2.2.1种族与地区:以北欧、北美国家胆石病发病率最高,南非地区黑人发病率最低。
我国拉萨一次调查显示,该地区胆结石患病率为23.0%。
性别、职业、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疾病等对胆结石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胆结石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居民胆结石的形成与民族关系不明显[9]。
2.2.2胆石成分中以胆固醇结石最为多见,占75%-90%,此类结石在我国较欧美为少,其发生率大约不超过胆石症的20%。
而亚洲地区则以胆色素结石为多,以胆红素为主的混合性胆石在我国最多见,约占全部胆石症病例的90%以上。
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多于胆囊,肝内胆管结石发生率较高。
2.2.3 年龄因素:40-60岁为胆石病典型发病年龄,小于20岁者少,一般随年龄增加胆石病发病率亦增加[10]。
国内尸检资料显示胆石病检出率为7%,而80岁以上老人胆石病发病率可达23%。
2.2.4女性胆石病较男性发病率高,50岁以上女性胆石病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
2.2.5 国内一项研究表明,胆囊结石在结石病中构成比较大;消化系统以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结石病患者在秋冬季节比例较高,尤9-12月显著,肝内结石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胆囊结石仍然是常见疾病,5年来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且结石病的出现低龄化趋势。
2.2.6 老年人的胆囊结石患病率较高。
有一报道老年人胆囊结石的患病率为l4.2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9.2O% ,女性患病率为19.3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12.6O% ,城市老年人患病率为18.28% ,城市老年人患病率高于农村[11]。
2.3 流行及危险因素2.3.1 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膳食使体内胆固醇增加或肝脏合成胆固醇量增多,造成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
2.3.2 某些肠道疾病由于丧失了胆盐,也使胆固醇处于相对过饱和状态。
2.3.3 不能按时进餐,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
2.3.4某些溶血性疾病或肝硬变时也可导致胆结石。
2.3.5 由于妊娠引起的胆汁淤滞,神经系统平衡失调,也可引起胆囊结石。
2.3.6 大多数调研报告表明,胆固醇结石患者多有阳性家族史。
2.3.7 胆石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胆固醇结石发病率与下列因素正相关:大量单糖饮食,高脂肪饮食,女性,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高三酰甘油(TG)血症肝硬化,糖尿病,饮酒和吸烟;黑色胆色素结石与溶血、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等相关;棕色胆色素结石与十二指肠憩室、胆道感染低蛋白饮食等相关。
饮酒、脂肪肝、缺乏运动可以认为是这一人群患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2.3.8有研究表明某地区胆结石的流行与饮用水水质关系不明显,主要受疾病、饮食卫生、生活习惯、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叶章群.泌尿系结石研究现况与展望[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3):261-262.[2] 孙伟桂,丁智仁,张峻,等.广西地区尿石症患者年龄分布曲线特征及临床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100-102.[3]陈希,郭志勇.尿石症与机体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0,30 (4):496-499.[4]石家齐,孙丙豹.贵州省尿石病l5年回顾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599-600.[5] 邓青,宋文军,刘晓俊,等.宜昌市2001-2005年8907例临床结石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11):951-952.[6] 银春芬.广西融水县尿石症近10年每年新发病例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9,10:375-376.[7] 吴志坚,李晓刚,龙秀官,等.铅对尿石症发病影响的调查[J]. 当代医师杂志[J].1998,3:38-39.[8] 陈希,谌卫,丁家荣,等泌尿系结石患者血脂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A):3924-3925.[9] 赵永峰,李高辉,胡梦杰,等.拉萨市城关区胆结石流行病学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0,22(12)593-594.[10]王海东,郑进方,邢贻雷.海南地区胆石病的特点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消化外科,2002,l(5):333-336.[11] 陶书超,阎瑛,吴崇学,等. 枣阳市老年人胆囊结石患病现状调查[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 17(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