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 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3)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3)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学校计划栽树85棵,已经栽了50棵,剩下的分给5个班级栽,平均每个班级栽多少棵?正确列式为()。

(85-50)÷5A. 50÷5+85B. 85-50÷5C.2.小熊抱了4个玉米,熊妈妈抱的数量比小熊的3倍少2个,熊妈妈抱了()个玉米。

A. 12B. 11C. 103.与6×2+6结果相等的是()。

A. 6×3B. 6×4C. 6 4.60×8+5和60×(8+5)相比,结果相差()。

A. 60B. 295C. 05.80-(43-24)的计算结果是()。

A. 51B. 13C. 616.三年级三个班一共有58名男生,女生每班有17人,三个班一共有()人。

A. 51B. 108C. 1097.18减去6与7的和,差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 18-(6+7)B. 18-6+7C. 18-(6-7)8.爸爸今年40岁,比小胖今年年龄的4倍少4岁,小胖今年几岁?正确算式是()-4)÷4+4 C. (40+4)÷4 D. (40A. 40÷4-4 B. 40÷49.李老师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6个皮球,一共花了68元,一副羽毛球拍32元,一个皮球多少元?()A. (68-32)÷6B. 68÷6C. 68-32 10.张宁和王晓星一共有画片86张.王晓星给张宁8张后,两人画片数同样多.王晓星原来有()张画片.A. 15B. 51C. 7411.二年(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5排,每排站6人,其中男生有9人,求女生有多少人?用算式表示是()。

-9A. 5+6-9B. 5+6+9C. 5×612.三年级有24名男生和16名女生,每8人分成一组参加跳绳比赛,可以分成几组?列式正确的是()(24+16)÷8A. 24+16÷8B. 24÷8+16C.二、填空题13.小明有12朵花,小军有8朵花,小明给小军________朵两人就一样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本次测试按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年段标准,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册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测试中基本发挥正常。

试卷以教材为主要依据,涵盖了我们二年级所学的所有知识,就知识点而言,它包含了乘除法含义的理解、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混合运算、统计与可能性等。

就计算而言,它考察了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计算的能力,适当的穿插了乘加、乘减,另外还考察了加减乘法的竖式计算。

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考试是对学生的检测,也是对教师工作得失的总结,下面是我对本次考试卷面的一个简要分析:(一)命题思路及试卷特点:(二)试卷分析:1、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成绩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坚实,构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3)存有较好的书写习惯。

本次试卷中,除了极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努力做到了书写工整,卷面干净。

2、试卷中的不足:从部分题来看,教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

(1)对排序揪的还是比较,尤其就是笔算存有相同程度的没把握,可能将就是至备考后期,重点放到了对科学知识的有效率应用领域上,对概念的认知和操作方式上,在排序上只特别强调方法,没天天秉持检查。

(2)解决问题里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欠缺,虽然也讲解了许多类型的题目,但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还是有问题。

反思失分原因,学生可能平时接触一步计算的题目较多,有了思维定势,又缺乏细心和耐心导致丢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

(三)改良措施:(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2)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育,尤其就是动手操作方式深入细致分析和实际应用领域的能力培育。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及时检查,仔细观察,具体问题具体今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检测(答案解析)(2)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检测(答案解析)(2)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检测(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下面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后不改变计算结果的是()。

A. (64-24)÷8B. (9×3)-18C. 150-(46-28)2.下面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后不改变计算结果的是()。

A. (63-27)÷9B. (87-23)-17C. 62-(38-17)3.15元能买3本作文本,那么40元能买几本这样的作文本?列式正确的是()。

A. 40÷15÷3B. 40÷(15÷3)C. 40-15×34.26与19的差乘5,结果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 26-19×5B. (26-19)×5C. 26×5-195.60×8+5和60×(8+5)相比,结果相差()。

A. 60B. 295C. 06.100减去39除以13的商,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A. 100-39÷13B. (100-39)÷13C. (100-13)÷397.把57-15=42 ,42÷6=7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A. 57-15÷6B. 57-42÷6C. (57-15)÷68.下面算式中先算减法的是()。

A. 45-35÷7B. 3×(9-2)C. 59-9×69.一盒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5颗,还剩下2颗,这盒糖一共有()颗。

A. 18B. 20C. 2210.教师节,6个班的同学做花,每班9朵,送给老师45朵,还有多少朵?A. 9×6=54(朵) 54+45=99(朵)B. 9×6=54(朵) 54-45=9(朵)11.蓝天小学的学生做广播操,六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都排成4行,六年级学生每行12人;五年级学生每行15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学生()A. 48人B. 108人C. 105人D. 180人12.爸爸今年40岁,比小胖今年年龄的4倍少4岁,小胖今年几岁?正确算式是()A. 40÷4-4B. 40÷4+4C. (40+4)÷4D. (40-4)÷4二、填空题13.小明有12朵花,小军有8朵花,小明给小军________朵两人就一样多。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这次考试难度并不大,高分的孩子不少,但满分的孩子却不多。

问题一:计算。

计算题中出错较多的是那些数位不等的数据相加减。

比如1900 —900、50 + 2000等等。

计算的错误主要反映在计算题和应用题中。

问题二:数的读写。

出错较多的题目比如一千零六写成106,六千三百写成630等等。

还有,就是有些孩
子把6060写成(千)位数,正确答案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问题三:应用题编题。

现在孩子们自己编题比以前要好的多。

但是这次考试因为第二小题求电视机的价格算式是
1500 + 500 = 2000 (元),而不少的孩子算成6500或是10000 了。

而他们在第三小题
编题中又普遍用到了电视机的价格,结果导致算式的错误,比较的可惜。

看来明天还要和孩
子们说说,尽量少用前面题目的计算结果,免得算错了泱及其它的题目。

提问的时候有两个
孩子的问题是:电视机比电冰箱贵多少元?本来是很好的一个问题,但是电视机比电冰箱
贵500元”这句话本来就是第二小题告诉我们,让我们求电视机价格的一个条件,所以不能再重新作为问题提出来了。

因为已知的条件再作为问题就没有提问的价值了。

所以这两位
孩子都被扣分了,也很可惜,希望他们以后要看清题意再提问。

此外,零的个数出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把10000写成1000或
者100000.
这次的考试出错的题目不集中,但是每小题也都有几个同学会出现问题,所以明天准备再花一节课时间好好分析一下试卷。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及讲评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及讲评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及讲评第一篇: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及讲评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及讲评一、试卷分析:本张试卷考查了对除法的初步认识,从考试情况看本次考试有难度。

综合分析本单元试卷,同学们计算的失分率较低,说明日常的口算练习到位、有效,需要继续坚持;解决问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的也不错,但在审题方面有待提高:有做错题的的现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解决问题中,本学期的新要求——每道题都完整的答题。

具体格式:“答:……。

”多数同学没有写答案,这些都是不规范的。

表扬在这次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努力,保持好的成绩。

出现错误的同学,一定要好好复习,把自己出现的错误,认真思考一下,要确实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把知识搞懂,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主动找老师问,老师会及时帮助你,希望你们能扎实地掌握好知识,争取在下次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出错率较高的题:(三)比较错因:1没审题,没计算。

(五)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错因:1没审题,没计算。

应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想()里填上什么数。

(六)、圈一圈,填一填。

错因:1没审题,没圈一圈;2不理解除法意义,不会列算式。

(八).()里最大能填几。

错因:个别学生不理解题意,不加计算,不比较,盲目填写。

(十一)。

解决问题。

错因:学生没有写答案。

三、试卷讲评小结:“除法的初步认识”学生学起来有难度,特别是对除法的意义,需要精选题目让学生从练习中逐渐去理解,然后由易到难,重点在于强化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做太多题。

四、针对性练习:第二篇: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郑文柏全班人数39人总分数3136分平均分80.4分优秀率 20.5% 良好率23%及格率87.1%成绩情况:100分1人、99-95分7人、94-90 分5人、89-85分4人、84-80分10人、74-60分6人、60以下6人错误举例:1、(1)由8个千、6个百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分析三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分析三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分析三篇【篇一】一、本试卷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试卷内容生活化、情境化。

把知识点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涵盖本册的教育内容,覆盖面广,各知识点分布较为合理。

主要有“分数的意义、24时记时法、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加、减、乘、除法运算以及与这此部分知识相关的生活问题、观察物体与可能性”等。

而且在试卷中,各知识点的基础题和提升题都有恰当的体现。

3、从整体试卷来看,凡属考查三年级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都适当降低要求,并且都控制了试题的难度,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避免过高要求。

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透和学好“双基”内容,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注重学生的“数感”、“分析水平”、“计算水平”、“应用知识”的形成。

4、体现对数学思考的考查。

如,第二题(4)题体现得是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周到,是否有清晰的思路找到规律;第三题(1)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利用立体的图形连线视图;第三题(2)题既考察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又用逆向思维考察已知周长求边长,这个题型合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第三题(4)题是与语文学科整合,给学生自主思维空间的题型,培养学生的分析水平以及对“可能性”的理解。

这些试题给考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体现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考查,有利于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点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取得的成绩1、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从批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

基础知识考试题中除个别的题目学生出错外,绝大部分的题目学生的准确率比较高,难度稍大的题目虽然全对率不是很高,但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也很高。

说明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计算、动手操作、单位换算、可能性、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等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2)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2)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下面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后不改变计算结果的是()。

A. (64-24)÷8B. (9×3)-18C. 150-(46-28)2.小熊抱了4个玉米,熊妈妈抱的数量比小熊的3倍少2个,熊妈妈抱了()个玉米。

A. 12B. 11C. 103.一共有40人,先坐满1辆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辆小车.A. 3B. 2C. 14.校园里有杨树和松树共36棵,其中杨树有27棵,松树比杨树少( )棵。

A. 18B. 9C. 27D. 285.乐乐在计算3+□×9时弄错了运算顺序,结果得数是72。

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A. 5 B. 8 C. 48 D. 456.80-(43-24)的计算结果是()。

A. 51B. 13C. 617.100减去39除以13的商,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A. 100-39÷13B. (100-39)÷13C. (100-13)÷398.下面算式中先算减法的是()。

A. 45-35÷7B. 3×(9-2)C. 59-9×69.63-33=30 30÷5=6把上面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A. 63-33÷5B. (63-33)÷5C. 5÷(63-33)10.张宁和王晓星一共有画片86张.王晓星给张宁8张后,两人画片数同样多.王晓星原来有()张画片.A. 15B. 51C. 7411.三年级有男生和女生各24人参加体操表演,共站成6行,平均每行站()人.A. 4B. 6C. 8D. 10 12.52乘以78减去26的差,积是多少?正确算式是( )。

A. 52×78+26B. 52×78–26C. (78+26)×52D. 52×(78–26)二、填空题13.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和5个皮球,一共花了72元,已知一个足球是32元,一个皮球是________元。

二年级数学第五六单元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第五六单元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第五六单元试卷分析
二(1)班李金芳
在这次检测中,我班的平均为87.3,达到优秀的有36人,优秀率为52.5%,总体来说,优秀率比较低,分析总结后,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少数几位学生口诀还不过关。

在考试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不熟练,造成失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口诀的练习,通过拐弯背,对口令等多种方式,背给同学听,背给老师听,比一比,谁背的快。

让学生熟练口诀。

二,试题分析
在这次检测中,失分最多的是我会选这题要求学生从正面和侧面去观察物体,然后去选择填空。

失分较多的原因主要在于有很多学生没有选全。

第四题也使一个道理只不过是让学生观察杯子然后去连线,这一题失分也比较多,主要在于没有把自己站在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去观察。

第五题,我会画。

第一小题主要是错在没有按照对称轴的方法去画。

第二小题错的较多的就是画两个相连的圆的对称轴,错误主要是在于把他理解成了单个图形去理解的。

解决问题中第一小题,买球,没有分析好题意,即六个乒乓球是六元,也就是一盒六元,所以买七个就应该是7X 1=7(元)而不是6x7=42(元)
解决问题的最后一题,小青准备买2个汉堡和一包薯条,30元够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有的学生没有注意是两个汉堡的价钱。

三、改进措施。

1、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3、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

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混合运算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47-5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中专门设计了运用加减混合、乘加、乘减混合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如观察阅览室的人数,计算玩跷跷板的小朋友数等等。

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开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的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数】
1.混合运算……………………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备课】
【第2
课时备课】
【第3课时备课】
【第4课时备课】
【第5课时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