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破坏机理

合集下载

各类病毒的致病机理

各类病毒的致病机理

各类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其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生存,会导致各种传染病的出现。

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能帮助人们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感染病毒所致的疾病。

一、病毒的生命周期和致病机理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进入宿主细胞、制造新的病毒颗粒和释放。

在吸附阶段,病毒会通过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到宿主细胞表面,并通过一系列的分子交互作用进入细胞内部。

此时,病毒的基因组会被释放出来,并开始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制造新的病毒颗粒。

最后,病毒颗粒会被释放出宿主细胞,并扩散到其他细胞中,形成感染。

致病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直接伤害和免疫反应。

一些病毒在感染细胞时会直接感染和破坏宿主细胞,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其他病毒则是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在免疫反应方面,宿主的免疫系统会通过识别病毒抗原,并产生对应的抗体、细胞因子等物质,试图清除感染病毒的细胞。

不过,一些病毒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逃避宿主的清除,这会导致病毒更容易地在宿主体内生长和扩散。

二、不同类型病毒的致病机理1. RNA病毒RNA病毒(即基因组为RNA的病毒)是一类重要的病原体,可以导致流感、肝炎、登革热等多种感染病。

这些病毒一般比DNA病毒更加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在感染细胞时,RNA病毒会利用其RNA组成的基因组操纵细胞内的机制制造新的病毒颗粒。

同时,它们也会通过激活细胞死亡信号途径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进一步扩散感染。

2. DNA病毒DNA病毒(即基因组为DNA的病毒)也可以导致多种感染病,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等。

感染时,DNA病毒会绑定到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内进行基因组复制和病毒颗粒制造。

这些病毒会诱导宿主细胞进行分裂,从而制造许多病毒颗粒并释放出来。

3. 反转录病毒反转录病毒将RNA作为其基因组,这些病毒必须使用反转录酶将其基因组转录为DNA,并插入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这种类型的病毒包括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

病毒知识点

病毒知识点

病毒知识点病毒知识点篇3病毒知识点详解:1.定义: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可以寄生在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体内,并以复制方式增殖。

2.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根据其核酸类型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根据其宿主范围分为噬菌体、流感病毒等。

3.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食物、接触等方式传播。

4.病毒的症状:病毒感染后,可以出现发热、头痛、咳嗽、嗓子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肺炎、肝肾损害等。

5.病毒的预防和治疗:病毒的预防主要是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等方式,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等方式。

6.病毒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抗生素的滥用,病毒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未来病毒学的研究和发展将更加重要和紧迫。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病毒知识点篇41.病毒的组成: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有些病毒在它的大小还会包含一种或多种蛋白,这些蛋白对于病毒的感染、复制或包装到其他颗粒中是必需的。

2.病毒的复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释放出来进入宿主细胞核,并转录出新的病毒基因组。

新生成的病毒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从细胞释放出来,感染其他细胞。

3.病毒的基因组:病毒的基因组是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的。

这些核酸分子包含病毒的所有遗传信息。

有些病毒的基因组是双链DNA,有些是单链DNA,有些是单链RNA,有些则是双链RNA。

4.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根据其基因组、感染的宿主、病毒的形态和其他的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基因组的不同,病毒可以被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DNA病毒的基因组是DNA,而RNA病毒的基因组是RNA。

根据感染的宿主,病毒可以被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等。

动物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狂犬病病毒等;植物病毒包括烟草花叶病毒、黄瓜病毒等;细菌病毒则包括噬菌体等。

初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病毒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们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生命周期。

本文将对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特征、分类、复制方式、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病毒的基本概念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结构简单的生命形式,它比细菌小得多,通常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它们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侵入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二、病毒的结构特征1. 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单链或双链的DNA,也可以是单链或双链的RNA,这是病毒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2. 衣壳:包裹病毒遗传物质的是衣壳,它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形状多样,可以是球形、杆形或复合形。

3. 包膜:某些病毒在衣壳外还有一层由宿主细胞膜衍生的脂质包膜,上面有病毒特有的糖蛋白突起。

三、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根据遗传物质的类型、结构特征、宿主范围和引起的疾病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1. DNA病毒:如疱疹病毒、腺病毒等。

2. RNA病毒:如流感病毒、HIV病毒等。

3. 根据宿主范围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四、病毒的复制方式病毒的复制过程通常包括吸附、侵入、解包、复制、组装和释放六个阶段。

1. 吸附: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结合。

2. 侵入: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可能是通过吞噬、融合或其他机制。

3. 解包:病毒的遗传物质从衣壳中释放出来。

4. 复制: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5. 组装:新的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

6. 释放:新产生的病毒颗粒通过出芽、溶解或其他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五、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包括:1. 宿主的免疫反应:宿主细胞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病毒。

2. 病毒的免疫逃逸:病毒通过变异、潜伏等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

病毒入侵人体知识点总结

病毒入侵人体知识点总结

病毒入侵人体知识点总结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可以侵入人体并引发疾病。

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水或直接接触传播。

一旦进入人体,病毒会侵入并感染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机制进行复制和传播。

病毒引发的疾病包括感冒、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病毒入侵人体的知识点,并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

一、病毒的结构和分类1. 病毒的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

它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含核酸)、外壳蛋白和包膜。

有些病毒还有额外的酶、脂质和其他辅助成分。

2. 病毒的分类根据形态、核酸类型和宿主等因素,病毒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例如,病毒的形态包括螺旋状、球形、棒状等;核酸类型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宿主包括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等。

病毒的分类对于理解其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二、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许多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冠状病毒等)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以飞沫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他人吸入这些含有病毒的飞沫后即可被感染。

2. 食物和水传播一些肠道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可以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这些病毒可能存在于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中,一旦人们摄入了这些含有病毒的食物或水,就有可能被感染。

3. 直接接触传播一些皮肤病毒(如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等)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这些病毒可能存在于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上,他人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后即可被感染。

4. 血液传播一些血液传播病毒(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等)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这些病毒可能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中,他人与感染者的血液接触后即可被感染。

此外,一些侵蚀性昆虫(如蚊子、跳蚤)也可通过叮咬传播病毒。

三、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1.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包括吸附、穿透、解壳、释放核酸和复制等步骤。

病毒会利用其表面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然后通过内吞作用将病毒颗粒带入宿主细胞内。

有关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破坏机理

有关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破坏机理

有关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破坏机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一、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1、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2、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

3、潜伏性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

4、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5、破坏性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最易传播的途径是网络,其次是U盘,再次是光盘,由于硬盘一般在机器内,不会传播到其它电脑上,除非你把有毒的硬盘换到其它机器上。

最可恶的传播是通过网络,可以通过系统漏洞,IE,办公软件漏洞,无需运行病毒服务端,直接可以获得最高权限,从而控制对方机器,还有一类网络攻击是在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主机(一般通过网页方式),在被访问的网页中植入病毒或恶意代码,客户通过访问这种页面就会中毒,传播面很大(知名网站的访问量也很大),一天之内(也可能更短)可以传播到全世界。

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病毒是极其细小的微生物,它很容易感染人体,造成许多疾病,病毒的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将介绍病毒的基本知识及其感染人体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以应对病毒的威胁。

一、病毒是什么
病毒是一种无法独立生存的微小病原体,外形极其细小,只有利用其它生物器官进行繁衍。

它们没有自己的代谢能力,必须通过藉由感染主体,利用宿主细胞资源进行复制,从而繁殖出新的病毒。

二、病毒如何感染人体
1. 病毒可以从环境介质中传导至人体:病毒也可以通过肌肤接触或口腔呼吸的方式传入人体,从而使人感染病毒。

2. 当病毒进入人体之后,它将持续复制: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它将通过复制自身的方式,从而传播到其它细胞中。

3.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发抗体的形成:当人体感染病毒后,会产生对病毒的抗体反应,以抵御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三、预防病毒感染
1. 多饮水、多吃蔬果:保持身体良好的抵抗力,及时补充水分,多食用新鲜的蔬果。

2. 经常进行消毒:使用75%的酒精、含氯的清洁剂等进行食物表面,生活用品的经常消毒,可以对抗病毒。

3. 勤洗手:勤洗手有助于杀灭手上可能存在病毒,保护自己避免感染病毒。

4. 打好疫苗:及时打疫苗也是有效预防病毒扩散的一种有效措施。

总之,病毒是一种小型病原体,而且它们极其地脆弱,且容易传播,很容易感染人体。

因此,加强对病毒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让我们共同来抵御病毒的危害,保护我们的家人和社会。

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病毒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存在的微小生物,它们存在于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内。

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不同的寄主,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合、归纳和总结有关病毒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病毒。

一、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性病毒是一类非细胞性的微生物,它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自主进行代谢活动,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存活和复制。

病毒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 内外二层结构:病毒通常由内外两层结构组成,内层为核心,含有基因物质(核酸),外层由蛋白质构成(蛋白壳)。

2. 寄生性:病毒无法独立生存,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提供营养和复制条件。

3. 选择寄主:不同的病毒对于宿主的选择性不同,某些病毒只感染特定宿主的特定细胞。

4. 病毒颗粒的传播:病毒通过空气、飞沫、食物、水源、昆虫媒介等多种途径传播。

二、病毒分类及常见疾病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感染范围和致病方式,病毒可分为DNA病毒、RNA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多种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及其相关的病毒:1.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感染后表现为高烧、咳嗽、鼻塞、肌肉酸痛等症状。

流感病毒主要分为A、B、C三型,其中A型病毒引起的疾病最为严重。

2.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

患者出现高热、咳嗽、红眼、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并发症。

3. 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唾液传播。

患者出现腮腺肿胀、发热等症状,可引发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

4. 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多见于婴幼儿。

患者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一般自限性,但严重病例需采取适当处理。

三、病毒的防控措施病毒引发的疾病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均具有重要威胁,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毒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针对某些病毒,如流感等,在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八年级上册病毒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病毒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病毒知识点总结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其大小远远小于任何生物。

病毒的传播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等等。

因此,对于病毒的了解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上册学习的病毒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病毒的定义病毒是一种寄生在细胞内的微生物,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没有自己的代谢能力,需要通过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来生存、繁殖,并感染宿主细胞。

二、病毒的分类病毒有一定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宿主类型和RNA或DNA 的类型进行分类。

1.按宿主类型分类:(1)动物病毒:寄生于动物体内的病毒,可以导致多种动物疾病,如犬瘟热、禽流感等。

(2)植物病毒:寄生于植物体内的病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毒病”,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凋萎等症状。

(3)细菌病毒:寄生于细菌体内的病毒,能够导致一些细菌性疾病,如痢疾、蜂窝织炎等。

2.按RNA或DNA的类型分类:RNA病毒和DNA病毒互相区别,其传播方式、生存条件、繁殖方式均有所不同。

RNA病毒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而DNA病毒包括天花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等。

三、病毒的传播途径我们很容易感染病毒,因为它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几种:1、空气传播:一些病毒可以通过咳嗽、喷嚏、呼吸等方式在空气中形成飞沫,借此进行传播。

如流感病毒的传播。

2、接触传播:这是最常见的病毒传播方式之一,包括接触患者、接触患者的呕吐物、粪便、伤口分泌物等。

如腹泻、肝炎、艾滋病等。

3、水源传播:一些病毒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水源进行传播,例如霍乱等。

四、病毒的预防病毒感染是要尽量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1、勤洗手:对于可能涉及病毒传播的情况,应勤洗手。

2、戴口罩:佩戴口罩可以减少空气传播病毒的可能性。

3、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病毒引起的疾病,如禽流感、乙肝等。

4、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等:不要用他人的毛巾、餐具、洁具等,并且要避免和患者接触分泌物或者血液。

五、病毒的治疗目前,针对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病毒性感染的对症治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一、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
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
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
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2、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
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
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
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
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

3、潜伏性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
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
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
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

4、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
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
来通常很困难。

5、破坏性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
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最易传播的途径是网络,其次是U盘,再次是光盘,由于硬盘一般在机器内,不会传播到其它电脑上,除非你把有毒的硬盘换到其它机器上。

最可恶的传播是通过网络,可以通过系统漏洞,IE,办公软件漏洞,无需运行病毒服务端,直接可以获得最高权限,从而控制对方机器,还有一类网络攻击是在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主机(一般通过网页方式),在被访问的网页中植入病毒或恶意代码,客户通过访问这种页面就会中毒,传播面很大(知名网站的访问量也很大),一天之内(也可能更短)可以传播到全世界。

其它的传播方式是通过E-MAIL,在图片中植入木马等方式用得也多,不过危害面比第一种稍小,第一类网络传播途径中,还有一种所谓的“钓鱼”网站,现在也流行,就是不法分子通过收买,自建一个网站,伪造一个某官方网站(一般客户看不出真假),通常是一些游戏、银行、购物网站被仿冒,目的是为了骗取账号密码,赚取钱财或个人隐私!受害面也大!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机理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具有破坏性,复制性和传染性。

电脑容易中毒原因有几种:1.电脑漏洞多 2.程序版本低3.下载了一些未杀毒或不知名网站的资料等。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1、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
2、PE、Win95、W32、W95等。

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exe 和*.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

如CIH病毒。

2、蠕虫病毒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

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

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等。

3、木马病毒、黑客病毒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Hack 。

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

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

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Trojan.QQ3344 ,还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
Trojan.LMir.PSW.60 。

这里补充一点,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之类的一般都表示这个病毒有盗取密码的功能(这些字母一般都为“密码”的英文“password”的缩写)一些黑客程序如:网络枭雄(her.Client)等。

4、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

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如红色代码(Script.Redlof)——可不是我们的老大代码兄哦^_^。

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如欢乐时光
(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等。

5、宏病毒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

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l97(也许还有别的)其中之一。

凡是只感染WORD97及以前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97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97;凡是只感染WORD97以后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凡是只感染EXCEL97及以前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97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97;凡是只感染EXCEL97以后版本EXCEL 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依此类推。

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能感染OFFICE系列文档,然后通过OFFICE通用模板进行传播,如:著名的美丽莎(Macro.Melissa)。

6、后门病毒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

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

如54很多朋友遇到过的IRC后门Backdoor.IRCBot 。

7、病毒种植程序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运行时会从体内释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到系统目录下,由释放出来的新病毒产生破坏。

如:冰河播种者(Dropper.BingHe2.2C)、MSN射手(Dropper.Worm.Smibag)等。

8.破坏性程序病毒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

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

如:格式化C盘(Harm.formatC.f)、杀手命令(mand.Killer)等。

9.玩笑病毒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

也称恶作剧病毒。

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会做出各种破坏操作来吓唬用户,其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

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10.捆绑机病毒捆绑机病毒的前缀是:Binder。

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病毒作者会使用特定的捆绑程序将病毒与一些应用程序如QQ、IE捆绑起来,表面上看是一个正常的文件,当用户运行这些捆绑病毒时,会表面上运行这些应用程序,然后隐藏运行捆绑在一起的病毒,从而给用户造成危害。

如:捆绑QQ(Binder.QQPass.QQBin)、系统杀手(Binder.killsys)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