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现场管理标准化概论

第三篇

现场管理标准化

项目部架子队管理标准

第一条为适应大规模铁路建设需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加强劳务管理,实现管理层与作业层的有机衔接和有效运作。按照《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51号)和中铁电化西铁建设南昌枢纽向西项目部要求,我项目部实行架子队用工模式。

第二条项目部以各作业队为单位,作业队经理、总工、技术、安全、质量、物设、领工员、工班长等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是架子队的管理层和监控层,负责计划管理、技术控制、材料供应、验工计价、质量检验、安全生产等主要管理工作。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和与施项目部签订劳动合同的其他社会劳动者(统称劳务作业人员)为主要作业人员组成。

第三条架子队组建坚持以专业化为方向,构建专项施工能力的架子队,架子队设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各一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物资专业技术人员、领工员及工班长。架子队行政、技术、安全、质量岗位人员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和与施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其他社会劳动者为主要作业人员构成。

第四条要保证“架子”的质量。担任架子队的施工企业主要组成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作业技能,领工员、工班长还应具有相应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其人数应能满足施工现场生产管理、各施工环节和过程不间断监督的需要。

第五条施工现场所有劳务人员都应纳入架子队统一集中管理,由架子队按照施工组织安排统筹劳务作业任务。班组作业人员应在领工员和工班长的带领下进行作业,确保每个工序和作业面有领工员、技术员、安全员跟班作业。

第六条架子队应建立和实行技术交底制度,技术负责人就工程作业工序和环节向领工员、工班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书面技术交底资料要归类存档备查。领工员、工班长应在实施作业前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工作和安全交底。

第七条架子队主要组成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和完整,应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及工程进度,适时调整作业班组用工数量。

第八条劳务人员选择坚持专业化的原则,由项目部实施:

(一)选择劳务企业首先查阅并复印劳务企业资质证书等相关证件,与劳务企业签定劳务协议。

(二)选择劳务人员要查看并复印劳务人员与劳务企业签定的合同、专业资格证书、身份证和无犯罪证明及健康证明等文件资料。

(三)被录用的劳务人员进场时逐个核验规定的文件资料。

(四)施工企业将劳务人员劳动合同编号、身份证号、资格证书号等情况报京石公司、监理单位备案。

(五)加强架子队所有人员特别是劳务人员的培训教育,纳入本项目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教育,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施工技能以及提高规范化施工的自觉性。

(六)建立系统完整的技术交底程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或专业

工程师向架子队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架子队技术负责人向领工员、工班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领工员、工班长在施工作业前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工作和安全交底;特殊工序和特殊过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架子队相关管理、监控、服务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资料要及时归档备查。

(七)工班长带领班组作业人员进行规范化施工,领工员、技术员和安全员要跟班作业,不间断的监督各工序、环节的施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作业队经理、工程技术部、计划合同部、安质部门每日对架子队的施工巡查不少于一次,对违章作业要坚决纠正,直至停工整顿。

(九)劳务人员中的特殊工种(如电焊工、起重工、锅炉工、车辆机械驾驶员等)必须持证上岗。

(十)劳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当地及企业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违者加强教育,屡教不改者坚决辞退。

(十一)各作业队要把劳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按时为他们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居住条件、生活设施、安全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及工具。

(十二)项目部要建立对架子队的考核评比奖惩制度,每月对架子队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奖惩兑现。每年对相关劳务企业进行一次信誉评价,评价结果报京石公司和相关劳务企业。

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施工项目部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由物资设备部统一管理(包括自有、租赁的机械设备)。按配备方案及时合理选配,按要求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验收并报监理审批;负责向有关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负责建立设备台帐,及时登记进出场情况;定期组织机械设备的安全大检查。

(二)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按规定持有效证件上岗操作,在用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

(三)所有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坚持“两定三包”(即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制度,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坚持岗位,确保机械正常运行。

(四)大型起重设备应由物资设备部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使用前的检查、验收工作,确认安全和无质量问题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章现场主要施工机械配备标准

第二条桥梁工程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有:冲击钻机、旋转钻机、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拌合机、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等。

第三章主要常用设备使用操作标准

第三条混凝土输送泵操作标准

(一)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非操作人员操作。

(二)工作前检查泵机就位是否牢固,布管是否正确,加料方式、

能力等能否保证正常工作。

(三)工作前检查水源、电源、液压箱油位、润滑点润滑脂供应情况。

(四)料斗上的方格网在作业过程不得随意移去。

(五)泵机运转时,严禁把手伸入料斗或用手抓握分配阀。若要在料斗或分配阀上工作时,应先关闭电机和消除蓄能器压力(按点动按钮即可)。

(六)进行保养作业时,应先确认发动机(电动机)停止运转。

(七)炎热季节要防止油温过高,如达到70℃时,应停止运行。寒冷季节要采取防冻措施。

(八)输送管路要固定、垫实。严禁将输送软管弯曲,以免软管爆炸。

(九)不得随意调整液压系统压力。

(十)作业完毕后要释放蓄能器的液压油压力。

(十一)当采用空气清洗混凝土缸和管道时,操作人员必须离开到管端的5m远的地方,切勿靠近,以免气流喷出伤人。

第四条压路机操作标准

(一)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非操作人员操作。

(二)上坡或下坡只允许用第一速(低速),不允许变速,也不允许脱开离合器和停熄发动机。

(三)压路机在急转弯时,应降低压路机的速度。

(四)在坚硬路面或地面上,不允许开振动,以避免损坏减振器

和机器零件。

(五)压路机在工作时,驾驶员不得放弃操纵或离开压路机。

(六)压路机的发动机发动后,禁止任何人靠近铰接转向架和在此区域停留,以防止发生人身事故。

(七)驾驶员要离开压路机前,必须熄火发动机、拉上手刹车,必要时轮子前后应塞入三角木块或石块等。

(八)不得在压路机运行中进行加油保养,当需要在机器底下进行保养检修时,必须先停熄发动机并加以可靠的制动,绝不能使压路机产生移动。

(九)如压路机长期搁置不用,须将振动轮机架稍微顶起。支顶物应支承于支架上,但又不要使振动轮离开地面,以避免橡胶减振块遭受长期变形而损坏。

第五条挖掘机操作标准

(一)经考试合格并持有设备操作证者,方可操作。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交接班制度。

(二)工作前应严格按照规定,对转向、走行、制动和动力输出等各部位要认真检查、调整、坚固、润滑。经试运转确认良好后,才能工作。

(三)机组人员应了解挖土高度、边坡大小、电线高度、地下电缆、各种管道、未爆炸的炮眼、坑道、墓穴等各种障碍物的情况,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发现不安全的因素时应及时解决。

(四)铲斗挖掘时每次不易过深,挖掘不易过猛。

(五)铲斗回转半径内遇有推土机作业时,应停止工作。向汽车上卸土时应等车停稳,人离开再卸料。铲斗要尽量放低,禁止铲斗从驾驶室顶部越过和碰撞汽车的任何部位。

(六)当铲斗未离开工作面时,禁止挖掘机转动,在挖掘机转动时不准用铲斗对工作面等物进行侧面冲击或用铲斗的侧面刮平土壤。

(七)在铲斗下落时,注意不要冲击车架和履带,不要放松提升钢丝绳,当铲斗接触地面时,禁止转动。

(八)在高的工作面上挖掘散粒土壤时,应将工作面的较大石块和其它杂物除掉,以免塌下造成事故。如将土壤挖成悬空状态,而不能自然塌落时,则需用人工处理,不得用铲斗将其砸下。禁止在危险的掌子面下工作或停放挖掘机。

(九)挖掘机不应自行移动较大距离。移动时,动臂应放在行走方向,铲斗距地面不得超过一米,铲斗满载时禁止移动。上坡时,驱动轮应在后面,动臂应在后面,在斜坡时,禁止回转机身和变速及空档滑行。上下坡度不得超过20度,挖掘机通过铁道或软土、粘土路面时,应铺设垫板。

(十)装运挖掘机时,严禁在跳板上转向和无故停车,上车后刹住各制动器,放好臂杆和铲斗。

(十一)工作后,应将机械驶离工作地区,放在安全、平坦坚实的地方。将机身转正,铲斗落地,关闭发动机(冬季应将冷却水放净),按照保养规程的规定,做好例行保养,锁闭门窗后,方可离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