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海水的运动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章 第3节 海水的运动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章 第3节 海水的运动

(2)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①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②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_冰__山_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__上__航__运__造成较 大威胁。 (3)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__散__、加快了净__化__速度,但也扩大了污__染__范__围__。
[特别提醒]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温度较流经海域水温 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域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域,暖流水 温高,寒流水温低。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域,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 低。
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毁坏沿海建筑等
海浪是塑造海 ①塑造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等;② 岸地貌的主要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
风浪或涌浪传到浅水区时,受到海底摩擦作用,海浪的 近岸浪
能量很快衰减,出现破碎和卷倒
2.海浪的影响
影响
举例或说明
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 ①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
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 挑战性;②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
活动的海浪条件
活动应避开大的海浪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 对船只航行、海上勘探等活动不利,
海浪 2018 年 8 月 20 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停靠在中船重工第 七六○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紧要关 头,第七六○研究所副所长黄群等 12 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 台进行加固作业,黄群和平台负责人宋月才,平台机电负责人姜开斌, 在加固作业过程中不幸被狂风巨浪吞噬,英勇牺牲,试验平台安然无 恙。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材料,分析波浪、潮汐、洋流的主要成因及其
作用。(综合思维) 运用图表等资

【最新】人教版地理选修二:3.2《海水的运动》导学案(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地理选修二:3.2《海水的运动》导学案(含答案)

最新教学资料?地理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2.能够运用图像资料说明波浪和潮汐的成因和作用,了解波浪和潮汐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3.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洋流的成因类型。

4.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波浪1.表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① 、②日③?其中波浪是海水运动最常见、最普遍的形式。

2 .组成要素有:④■、⑤、⑥、⑦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主要由⑧ ^用产生,此外,⑨ ■、火山爆发或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能引起海水的波动。

4.分类:风浪、?、? 浪、拍岸浪、海啸等。

5.作用:是塑造?地貌的主要动力,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同时影响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

二、潮汐1 .定义:潮汐是指海水在?和?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 ,合称潮汐。

2.成因: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它是?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的二者的合力。

3.潮汐的分类:小潮、大潮。

4.河口潮汐:(1)影响因素:河口C21、河床@、上游以3 等。

(2)分类:C24 河口,中等强度潮汐河口,。

25 河口等。

三、洋流1.定义: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咨地沿着一定37 作哲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海流。

2.影响因素:大气运动和近地面。

29,海水*0、@1 和密度差异,。

32力和陆地Q3。

3.影响:对流经海区的沿岸。

34、海洋或分布和怎6 生产,以及®7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4.分类:(1)按成因分为C38 流、③9 流和00 流,(2)按性质分为Q1流和耸流。

、波浪、潮汐、洋流的比较波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它们在形成原因、运动规律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3节 海水的运动(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3节 海水的运动(含答案)

3.3 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能够说明海浪、海啸、风暴潮的形成和影响2.说明潮汐的形成、时间分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能够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说明洋流的性质及其影响知识点01 海浪1,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2,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浪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3,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避开大的海浪。

4,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5,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即学即练1】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巴鲁市发生7.7级地震。

截至10月2日,已经造成1234人死亡。

下图为地震后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照片反映的海水运动形式为()A.风浪B.潮汐C.海啸D.风暴潮【答案】C【分析】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受强地震影响,海水波动形成巨浪,这种巨浪被称为海啸,C正确。

风浪是在海上最常见的风浪,也就是受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波浪。

A错误。

潮汐是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具有规律性,危害比较小,B错误。

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海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风浪、波浪、海啸、风暴潮等形式都属于海浪。

知识点02 潮汐1,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海水运动的原理、分类,以及相关特征。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主要途径。

(人地协调观)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海浪1.表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浪、① 潮汐 、洋流。

2.海浪的主要类型(1)常见海浪:由风力形成。

风速越大,浪高越高,② 能量 越大。

(2)海啸:③ 海底地震 、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的巨浪。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

3.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们在海滨及④ 海上 的活动。

(2)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海啸和风暴潮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3)塑造⑤ 海岸地貌 的主要动力。

减缓海岸侵蚀的措施{工程措施:修建海堤等生物措施:种植海岸防护林等二、潮汐1.定义: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⑥ 涨落 现象。

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3.变化规律{一天中通常有两次海水涨落,白天为潮,夜晚为汐农历每月的⑦‾和⑧‾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初一 十五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⑨ 潮间带 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

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海水温度){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3.影响(1)影响海洋⑩ 生物资源 和渔场的分布。

(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物的⑪ 扩散 与净化。

◆疑难辨析 暖流水温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不一定。

影响水温的因素比较多,有纬度、季节等。

如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地区的纬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地区的纬度高,所以虽然它是暖流,但它的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的温度低。

海水流速快的原因

海水流速快的原因

海水流速快的原因
1、海水的运动主要包括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等,南半球夏季气
压带风带移动,中纬西风南移,表层海水受西北风影响大,形成风
海流,海水向东南方向运动。

2、表层海水运动,形成垂直补偿流,上升补偿流对表层海流有加速
作用。

3、密度存在差异的海区,表层洋流从密度低的向密度高的海区流动,夏季湾区沿岸海冰融化,盐度低,与外海域形成密度流,表层海水
受摩擦力影响小,所以夏季表层海水流速快。

表层海水的扩展:
表层海水夏季受西北风吹拂,形成风海流所以流速快,还有上升
补偿流对表层海水有加速作用。

2-9月,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表
层海水温度不断下降,海冰范围逐步扩大,至9月份达到最大,周围海
域海冰面积减小,海水温度升高,表层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表层海水流速快是指海水在海面以上受热力学和气象因素的影响,有很强的瞬变性,流速较快的特点。

海床与海床之间的不同海水
深度。

【教案】海水的运动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海水的运动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波浪:海面的波状起伏现象。

潮汐: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海水大规模定向运动。

一、海浪1、定义: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并且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海浪。

2、组成要素:波峰:海浪周期性运动的高处部分。

波谷:海浪周期性运动的低处部分。

波长:相邻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相邻波峰到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3、成因:(1)风浪海浪一般由风力形成,称为风浪。

风速越大,海浪越高,能量越大。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两大类。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案例:P58 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阅读材料,分析此次风暴潮损伤严重的原因及研究的防御措施?(2)外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形成海啸。

类型成因常见海浪由风力作用形成,海浪越高,能量越大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4.海浪与人类活动(1)影响人们在海滨和海上的活动冲浪等活动需要选择浪较高的时候进行,可以增加挑战性出海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处于安全考虑,需要选择浪小的时候。

在海上活动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地理》海水的性质与运动---笔记

《地理》海水的性质与运动---笔记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P94
海水盐度总结
影响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 2.入海径流 3.洋流 4.海区的封闭度 5.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等方面
海水 盐度
分布规律
(水平)P96
赤道: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副热带海区: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盐度较高。 高纬度海区:温度低,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 较低。
小潮: 新月与满月,月球与地球的 引力,不同方向相互消弱。
大潮: 新月与满月,月球与地球 的引力,相同方向相互叠 加。
案例分析 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的原因
➢ 1.此时地月之间距离最小;地、 月、日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引潮 力最大。
➢ 2.杭州湾外宽内窄,河口呈喇叭 状,浪潮涌入狭窄河道,水体涌 积,水位暴涨。
海水密度--垂直分布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中低纬海区,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中纬>低纬)。一定深度 内海水温度和密度变化不大。 2.深度进一步增加,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 但到一定深度,海水密度 随深度的变化很小; 3.高纬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02 潮 汐
• 潮间带是指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洋流
洋流(海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 水运动。
➢ 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分类) ➢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40°N
暖流
寒流
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 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 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海水温度
海水温度变化带来负面影响
➢ 据统计数量显著,以往100年间,由于表层水温 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据研 究表明,在低纬度海区,表层水温每增加0.5℃, 飓风的活动性就会提高40%左右。)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3第三节海水的运动+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3第三节海水的运动+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海浪的成因及其影响。

2.了解潮汐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影响。

3.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浪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1.海浪的类型(1)风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风力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不同的人类活动选择适宜海浪条件。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我们称为海啸。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2.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类活动冲浪运动需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应避开大的海浪。

海啸和风暴潮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2)海岸地貌的形成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如修建防波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二、潮汐1.潮汐的概念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白天的海面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面涨落称为汐。

一天出现两次涨潮现象。

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2.潮汐的影响人类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诺曼底登陆指挥部就利用潮汐规律,选月圆之夜登陆。

三、洋流1.洋流的概述(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运动,叫做洋流。

(2)概念:按性质分类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一般由高纬流向低纬)。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与渔场分布: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漂移,给海上航行造成较大的威胁。

(3)影响近海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课标分析]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分析如下。

地理学习应落实到地图上,应充分利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

通过教材“活动”,结合图3.6,了解洋流模式的形成。

通过阅读图3.5,结合读图思考题,初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和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在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基础上,再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不要求学生记住各洋流的名称,但需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为后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

与旧教材相比,删减了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的部分内容,总体要求相对降低,但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却相对提高。

教材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盛行风。

接着给出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最后,结合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归纳、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材的编排顺序、课标要求与学生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矛盾”,可重组教学的顺序——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先结合图3.6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简单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

接着,结合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即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步步启发和引导下逐步分析、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循序渐进。

洋流的形成和分布,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并联系第二单元全球风带的分布,边讲解、边画图,简单推导全球洋流的形成过程,最后以图形为基础,概括、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初中地理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

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针对这一事实,在设计时应让学生充分阅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

可选取“鸭子舰队”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表述,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

[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对课标、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说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2.根据给出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

培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视频导入——“鸭子舰队”漂游记](事发地点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鸭子舰队”怎么“入侵”夏威夷、阿拉斯加、白令海峡,甚至大西洋海域的加拿大、美国的东海岸、英国等?引出矛盾。

)【生】洋流海水运动形式主要3种:波浪、潮汐和洋流。

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形成风浪,这是最常见的波浪。

风越大,波浪也就越大。

(播放沿海风浪的视频,让学生感受)。

如果发生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时,也能引起巨浪,我们称之为海啸。

那种波浪的浪高就很高了,并且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播放海啸视频片段)。

而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地三者引力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涨落的现象。

白天的涨落叫潮,夜晚的叫汐,一天有2次涨落。

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最广的海水运动就是洋流。

【师】好!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设疑导入,激发兴趣,引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57页,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请同学们结合学案的提示,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以及海水运动的动力。

阅读完可以举手回答。

【师】谁来说说。

【生】……【师】很好!请坐!在洋流的概念中,有几个关键词,你抓住了没有?第二位同学,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关键?【生】……【师】好,常年的、沿一定方向、大规模。

洋流具有非常大的规模。

比如:墨西哥湾暖流的流量相当于世界陆地径流总量的20多倍。

(让学生看教材57页的内容,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教师展示自己的关键词,供学生参考。

引用“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可达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20多倍”这个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师】根据性质,洋流可以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

其中,暖流是?【生】……【师】一般来说,较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所以,一般来说,暖流也就是从较低纬海区流向较高纬度海区的洋流?【师】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在平整的海平面上,海水怎么会流动?【生】盛行风!【师】好,盛行风!在盛行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随风漂流。

表层海水会带动下层海水流动,最终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洋流的方向与盛行风的方向一致。

(学生通过阅读,在课本上找出基本概念,教师小结、强调关键部分的理解)【师】同学们还记得地球上有哪些全球性的盛行风?请同学们看到学案,图中椭圆内表示均一的海洋,椭圆表示海岸线。

请在左边全球风带模式图中,填写六个风带的名称?【师】好!谁来说说全球风带分布情况。

【生】风带【师】好,请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风带的方向,在右边的洋流模式图中推测画出箭头,表示洋流方向。

(复习风带分布,温故知新,并让学生思考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将如何运动,进而引入下一个问题——大洋环流的形成。

)【师】好了没?好!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看看。

一致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大洋环流分布图的。

【生】……【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赤道南北两侧附近的海水受哪个风带的影响?【生】信风带【师】对,信风带。

在信风的吹拂下,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促使海水自东向西流。

由于它们分别位于赤道南、北两侧附近,所以我们称之为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

【师】赤道洋流会这样一直向西运动吗?洋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会怎么样?【生】……【师】对,方向会发生改变!好,自东向西的南、北赤道暖流受地形阻挡,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大部分向高纬地区流动。

还有一小股自西向东回流。

由于它的方向正好与南、北赤道暖流的方向相反,所以我们称之为赤道逆流。

【师】而向高纬地区运动的洋流到达北纬40度附近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里有什么风带?【生】盛行西风【师】好。

盛行西风和地转偏向力挟持洋流向东流动。

由于这股洋流主要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所以我们称之为西风漂流。

【师】西风漂流继续向东,又会遇到陆地阻挡,其中大部分海水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低纬度海区流动,补偿了南、北赤道暖流。

这样在赤道和南北纬40度之间的海区,也就是中低纬海区分别形成一个闭合的大洋环流。

【师】西风漂流还有一部分海水向高纬地区流动,受高纬地区的极地东风吹拂,又向南流动,汇入西风漂流。

这样在中高纬海区也形成一个大洋环流,构成全球的洋流分布模式。

(简单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为后面归纳分布规律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画的也是这样的吗?【生】是。

【师】好,我们总结一下,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有哪些?【生】盛行风向,地形轮廓,地转偏向力。

【师】好!我们知道根据性质,洋流可划分为暖流和寒流。

现在根据洋流模式图,请你分析哪些是暖流,哪些是寒流?你来说!【生】……【师】好,请坐!我们课本上是怎么描述洋流性质的?好,下一位同学给我们说一下。

【生】从纬度判断。

【师】好,请坐。

请同学们课后据此,分析赤道暖流、西风漂流的性质。

【小结】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分析的一样,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都是是在盛行风吹拂作用下,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所以说,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当这些风海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的海水减少后,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过来补充,形成另外一种洋流,称为补偿流。

补偿流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垂直方向上的补偿流。

在海洋表层海水流出后,不仅周围相邻海区的海水过来补充,而且海底的海水也上泛,形成上升流或下沉补偿流,如秘鲁寒流就是世界著名的上升补偿流,能够将海底丰富的营养元素带到海洋表层来,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

除了风海流和补偿流,还有由于相邻海区海水温度或者盐度的差异,出现的洋流,我们把他叫密度流。

展示直布罗陀海峡的图片,说明由于地中海还水盐度更高,使水面低,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注入地中海。

此类型一带而过,不做过多的说明。

现实生活中,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

所以,实际的洋流模式还与理想的模式图有很大的出入是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是理想状态下的洋流分布状况。

那么,实际洋流是怎么分布的?请同学们结合洋流模式图,阅读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注意实际洋流分布与洋流模式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了解各海区洋流名称。

我们分一下工。

第一组:观察太平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第二组:观察大西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第三组:观察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状况;(对比洋流模式图和实际洋流分布,加深理解。

)【师】谁来给我们说说太平洋不同海区有哪些洋流分布?【生】……【师】好,下一位同学来说说大西洋?【生】指图答。

【师】好。

南印度洋海区呢?【生】指图回答。

【师】好,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说的时候,有些洋流的名称比较顺口,有些洋流的名称较陌生。

一般地,洋流是用流经地区或国家的名字来命名的,比如说,(指图读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师】洋流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同样,在洋流的分布上,也应该有规律可循。

请同学们结合ppt 上的问题和学法指导,读图思考。

【师】谁来回答第一题?【生】顺逆时针。

【师】好,那我们大家一起来验证一下,中低纬度海区有没有他(她)说的这个规律啊?【师】这个大洋环流大致以什么纬度海区为中心?【生】30度附近。

【师】对!30度附近,靠近热带地区,我们称之为副热带海区。

也就是说,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流向有什么规律?【生】逆时针。

【师】好!逆时针。

【师】这个大洋环流大致又以什么海区为中心?【生】副极地海区。

【师】好,我们把目光移到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有没有形成闭合的大洋环流圈呢?【生】没有!【师】那分布的是什么洋流?【生】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