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检测放大器IA2410.
检测和转换技术试题,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检测与转换技术》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以下哪一种情况可能产生随机误差A 测量人员的粗心大意B 检测装置的指示刻度不准C 许多因素微小变化的总和D 传感器的不稳定2、2、下列四个选项中,关于相对误差特征正确的是A 大小与所取单位有关B 量纲与被测量有关C 不能反映误差的大小和方向D 能反映测量工作的精细程度3、3、某量程为1000Kg的秤,相对误差是1%,则测量10Kg重物的绝对误差是A 1KgB 10%CD 10Kg4、下列传感器的应用中哪个适合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A 金属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B金属工件表面光洁度的测定C 金属材料厚度测量D 金属材料内部杂质的检测5、下列温度传感器中,测量温度范围较大的是A 热电偶B 铜热电阻C 半导体热敏电阻D 铂热电阻6、下列哪一种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A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B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C 变介质式电容传感器D螺管式自感传感器7.下列温度测量中哪一种热惯性小,适合温度的快速测量A 用热电偶测量温度B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C 用铜热电阻测量温度D 用铂热电阻测量温度8、用下哪一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A 采用差动电桥B 采用电流源供电C 采用有源电路D 采用双差电桥9、以下哪种方法不适合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A 代替方法B 交换方法C 采用温度补偿方法D 采用频率电压转换电路10、影响检测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A 使用寿命B 标定测值的变化C 反应时间D 分辨率二、创新思考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设计一种肺活量测量装置,并简述原理。
(试考虑2种以上的传感器)2. 检测液位一般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试考虑2种以上方法)三、某全对称电桥接有阻值为100Ω、灵敏度为2的电阻应变片,若电桥工作电压为6伏,应变片承受2000×10-6的微应变力,试求:(15分)1、单臂电桥的开路输出电压U0的大小2、单臂电桥的非线性误差δf的大小3、要进一步减小非线性误差,应采取什么措施四、对容器中一溶液的浓度共测量15次,结果为:,,,,,,,,,,,,,,%试判断并剔除异常值。
检测与转换技术试卷,习题附答案

《检测与转换技术》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以下哪一种情况可能产生随机误差?A 测量人员的粗心大意B 检测装置的指示刻度不准C 许多因素微小变化的总和D 传感器的不稳定2、2、下列四个选项中,关于相对误差特征正确的是A 大小与所取单位有关B 量纲与被测量有关C 不能反映误差的大小和方向D 能反映测量工作的精细程度3、3、某量程为1000Kg的秤,相对误差是1%,则测量10Kg重物的绝对误差是A 1KgB 10%C 0.1KgD 10Kg4、下列传感器的应用中哪个适合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A 金属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 B金属工件表面光洁度的测定C 金属材料厚度测量D 金属材料内部杂质的检测5、下列温度传感器中,测量温度范围较大的是A 热电偶B 铜热电阻C 半导体热敏电阻D 铂热电阻6、下列哪一种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A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B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C 变介质式电容传感器 D螺管式自感传感器7.下列温度测量中哪一种热惯性小,适合温度的快速测量?A 用热电偶测量温度B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C 用铜热电阻测量温度D 用铂热电阻测量温度8、用下哪一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A 采用差动电桥B 采用电流源供电C 采用有源电路D 采用双差电桥9、以下哪种方法不适合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A 代替方法B 交换方法C 采用温度补偿方法D 采用频率电压转换电路10、影响检测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A 使用寿命B 标定测值的变化C 反应时间D 分辨率二、创新思考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设计一种肺活量测量装置,并简述原理。
(试考虑2种以上的传感器)2. 检测液位一般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试考虑2种以上方法)三、某全对称电桥接有阻值为100Ω、灵敏度为2的电阻应变片,若电桥工作电压为6伏,应变片承受2000×10-6的微应变力,试求:(15分)1、单臂电桥的开路输出电压U0的大小?2、单臂电桥的非线性误差δf的大小?3、要进一步减小非线性误差,应采取什么措施?四、对容器中一溶液的浓度共测量15次,结果为:20.42,20.43,20.40,20.43,20.42,20.43,20.39,20.30,20.40,20.43,20.42,20.41,20.39,20.39,20.40 %试判断并剔除异常值。
xtr105中文

原理框图
V+IN
13
4
RG
3
VI–N
2
VLIN IR1
12 1
IR2 14
800µA 800µA
RLIN 1kΩ
100µA
VREG V+
11
10 5.1V
B
9
Q1
I = 100µA + VIN RG 975Ω
E 8
25Ω
7
I = 4mA + V •
( ) 40
O
IN
RG
6
IRET
引脚分配
Top View
5.35 5.30
VREG 输出电压 vs VREG 输 出 电 流 125°C
5.25
25°C
5.20
5.15 –55°C
5.10
5.05
NOTE: Above 1mA, Zero Output Degrades
5.00
–1.0 –0.5
0
0.5
1.0
1.5
2.0
VREG 输出电流 (mA)
20 30 2.6
±25 ±0.5 0.2
in Volts, G in Ω R
±50 ±0.9
单位
A mA mA mA
mA µA µA/°C µA/V µA/V µA/mA µAPP
S = 40/RG
±0.05
±0.2
±3
±25
0.003
0.01
±50
±100
±0.4
±1.5
±0.3
±3
±10
±50
1.25
3.5
5
25
20
电压反馈放大器与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区别

电压反馈放大器与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区别1.电压反馈放大器与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区别:1.带宽VS增益电压反馈型放大器的-3DB带宽由R1、Rf和跨导gm共同决定,这就是所谓的增益帯宽积的概念,增益增大,带宽成比例下降。
同时运放的稳定性有输入阻抗R1和反馈阻抗Rf共同决定。
而对于电流反馈型运放,它的增益和带宽是相互独立的,其-3DB带宽仅由Rf决定,可以通过设定Rf得到不同的带宽。
再设定R1得到不同的增益。
同时,其稳定性也仅受Rf影响。
2.反馈电阻的取值电流型运放的反馈电阻应根据数据手册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选取,而电压反馈型的反馈电阻的选取就相对而言宽松许多。
需要注意的是电容的阻抗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因而在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应谨慎使用纯电容性回路,一些在电压反馈型放大器中应用广泛的电路在电流反馈型放大器中可能导致振荡。
比如在电压反馈型放大器我们常会在反馈电阻Rf上并联一个电容Cf来限制运放的带宽从而减少运放的带宽噪声(Cf也常常可以帮助电压反馈型放大器稳定),这些如果运用到电流反馈放大器上,则十有八九会使你的电路振荡。
3.压摆率当信号较大时,压摆率常常比带宽更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同样用单位增益为280MHZ的放大器来缓冲10MHZ,5V的信号,电流反馈放大器能轻松完成,而电压反馈放大器的输出将呈现三角波,这是压摆率不足的典型表现。
通常来说,电压反馈放大器的压摆率在500V每us,而电流反馈放大器拥有数千V每us.4.如何选择两类芯片a,在低速精密信号处理中,基本看不到电流反馈放大器的身影,因为其直流精度远不如精密电压反馈放大器。
b.在高速信号处理中,应考虑设计中所需要的压摆率和增益帯宽积;一般而言,电压反馈放大器在10MHZ以下,低增益和小信号条件下会拥有更好的直流精度和失真性能;而电流反馈放大器在10MHZ以上,高增益和大信号调理中表现出更好的带宽和失真度。
当下面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时,你就需要考虑一下选择电流反馈放大器:1,噪声增益大于4;2,信号频率大于10MHZ。
运算放大器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分析

运算放大器电压、电流信号检测电路分析作者:linxiyiran 日期:09.09.13/ARM-A VR嵌入式开发论坛1、运放实现电流检测:原理: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然后送ADC处理。
很多控制器接受来自各种检测仪表的0~20mA或4~20mA电流,电路将此电流转换成电压后再送ADC转换成数字信号,图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电路。
如图4~20mA电流流过采样100Ω电阻R1,在R1上会产生0.4~2V的电压差。
由虚断知,运放输入端没有电流流过,则流过R3和R5的电流相等,流过R2和R4的电流相等。
故:(V2-Vy)/R3 = Vy/R5 ……a(V1-Vx)/R2 = (Vx-Vout)/R4 ……b由虚短知: Vx = Vy ……c电流从0~20mA变化,则V1 = V2 + (0.4~2) ……d由cd式代入b式得(V2 + (0.4~2)-Vy)/R2 = (Vy-Vout)/R4 ……e如果R3=R2,R4=R5,则由e-a得Vout = -(0.4~2)R4/R2 ……f图九中R4/R2=22k/10k=2.2,则f式Vout = -(0.88~4.4)V,即是说,将4~20mA电流转换成了-0.88 ~ -4.4V电压,此电压可以送ADC去处理。
2、运放实现电压检测:原理:电压信号转化为电流信息,此处的运放没有比较器的功能。
电流可以转换成电压,电压也可以转换成电流。
图十就是这样一个电路。
上图的负反馈没有通过电阻直接反馈,而是串联了三极管Q1的发射结,大家可不要以为是一个比较器就是了。
只要是放大电路,虚短虚断的规律仍然是符合的!由虚断知,运放输入端没有电流流过,则 (Vi – V1)/R2 = (V1 – V4)/R6 ……a同理 (V3 – V2)/R5 = V2/R4 ……b由虚短知 V1 = V2 ……c如果R2=R6,R4=R5,则由abc式得V3-V4=Vi上式说明R7两端的电压和输入电压Vi相等,则通过R7的电流I=Vi/R7,如果负载RL<<100KΩ,则通过Rl和通过R7的电流基本相同。
检测与转换技术试卷,习题及答案

《检测与转换技术》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以下哪一种情况可能产生随机误差A 测量人员的粗心大意B 检测装置的指示刻度不准C 许多因素微小变化的总和D 传感器的不稳定2、2、下列四个选项中,关于相对误差特征正确的是A 大小与所取单位有关B 量纲与被测量有关C 不能反映误差的大小和方向D 能反映测量工作的精细程度3、3、某量程为1000Kg的秤,相对误差是1%,则测量10Kg重物的绝对误差是A 1KgB 10%C 0.1KgD 10Kg4、下列传感器的应用中哪个适合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A 金属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 B金属工件表面光洁度的测定C 金属材料厚度测量D 金属材料内部杂质的检测5、下列温度传感器中,测量温度范围较大的是A 热电偶B 铜热电阻C 半导体热敏电阻D 铂热电阻6、下列哪一种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A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B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C 变介质式电容传感器 D螺管式自感传感器7.下列温度测量中哪一种热惯性小,适合温度的快速测量A 用热电偶测量温度B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C 用铜热电阻测量温度D 用铂热电阻测量温度8、用下哪一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A 采用差动电桥B 采用电流源供电C 采用有源电路D 采用双差电桥9、以下哪种方法不适合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A 代替方法B 交换方法C 采用温度补偿方法D 采用频率电压转换电路10、影响检测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A 使用寿命B 标定测值的变化C 反应时间D 分辨率二、创新思考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设计一种肺活量测量装置,并简述原理。
(试考虑2种以上的传感器)2. 检测液位一般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试考虑2种以上方法)三、某全对称电桥接有阻值为100Ω、灵敏度为2的电阻应变片,若电桥工作电压为6伏,应变片承受2000×10-6的微应变力,试求:(15分)1、单臂电桥的开路输出电压U0的大小2、单臂电桥的非线性误差δf的大小3、要进一步减小非线性误差,应采取什么措施四、对容器中一溶液的浓度共测量15次,结果为:,,,,,,,,,,,,,, %试判断并剔除异常值。
逆变器同桥臂直通电流检测方法的探讨

68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08 期
祁春 清 , : 等 逆变器同桥臂直通电流检测方法 的探讨
有直通电流时,
( ll l 1 1 +il i ) B+
() 1
第 二种方法 , 是在每个桥臂的两个 功率 管的发 射极 以及 图 1中 24节点 中间分别装上 电流传感 、 器 ,对节点 2 来说 , A向有直通 电流时 的电流关系
快速性 , 系统 的故 障预报提供 了-  ̄ 。 为 * g l 关键词 :电力 电子 ;直通电流 ;I B G T逆变器 ;仿真
中图分类号 :T 7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4 5 20 )2 0 6 — 3 N0 0 8 5 7言
它 的重 要 组 成 部 件— — 电力 电子 器 件 是 最 易 发 生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电流。
检测 直通 电流 的方法有 很多 种 , 此列 出三种 。 在
第一种方法,是在母线上装上电流传感器测母 线电流 i ,再借助系统中原有 的电机三相电流传感
器测三相电流 , 和 o我们以 A相桥臂为例简单 i c
逆 变 的 电力 电子 器 件 ( I B 。 目前 应 用 较 广 的 如 G T)
图1 A相桥臂的简化 图
无直通电流时 ,按图 1 中的电流参考方向, 用
表示 A相 电流在母 线 中的作 用 。
当 i 0时, =1D 当 i 0时 , = a > = ; a +4 < =4 历 一 +
推导一下直通电流 i的关系式。A相桥臂 的各个 电 流的参考方向, 简化 图如图 1 所示。
1
故 障的薄弱环节 ,尽管人们为提高调 速系统 的可 靠性 ,而采取降额设计 电力 电子 电路 或使用并联 冗余元件等方法 ,但这两种设计方法会使装置造
实验51-DC-AC SPWM单相全桥逆变电路设计及研究

实验五十一DC/AC SPWM单相全桥逆变电路设计及研究(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检测技术-电力电子学综合实验)一、实验原理SPWM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依靠四个开关管的通、断状态配合,利用冲量等效原理,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策略将输入的直流电压变换成正弦波电压输出。
SPWM的调制原理是通过对每个周期内输出的脉冲个数和每个脉冲宽度来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
要使输出的电压波形接近标准的正弦波,就要尽量保证SPWM电压波在每一时间段都与该时段中正弦电压等效。
除要求每一时间段的面积相等外,每个时间段的电压脉冲宽度还必须很窄,这就需要在一个正弦波形内脉冲的数量很多。
脉波数量越多,不连续的按正弦规律改变宽度的多脉冲电压就越等效于正弦电压。
目前,在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中,SPWM技术应用极为广泛,SPWM波形的形成一般有自然采样法、规则采样法等等。
前者主要用于模拟控制中,后者适用数字控制。
本实验采用的是DSP控制的单相全桥逆变电路,采用对称规则采样法。
对称规则采样的基本思想是使SPWM波的每个脉冲均以三角载波中心线为轴线对称,因此在每个载波周期内只需一个采样点就可确定两个开关切换点时刻。
具体算法是过三角波的对称轴与正弦波的交点,做平行于时间轴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三角波的两个腰的交点作为SPWM波“开通”和“关断”的时刻。
由于在每个三角载波周期中只需要进行一次采样,因此使得计算公式得到简化,并且可以根据脉宽计算公式实时计算出SPWM波的脉宽时间,可以实现数字化控制。
图51-1 对称规则采样法生成SPWM波根据相似三角形定理,可以分析出图1对称规则采样法生成的SPWM波脉宽时间T n为:()21sin n n T T MN Nπ−= (51-1) 式中,M 为调制度,T 为正弦调制波周期,N 为载波比。
本实验中程序采用DSP 控制方式,载波频率固定为10KHZ ,调制波频率为50HZ 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A2410高电压,高方向性电流检测放大器
概述
IA2410是完善的,定向,高电压高方向性电流检测放大器可用于便携式电脑,智能电池组、汽车、路由应用等等需电流监测及电流控制回路的电源管理应用产品。
IA2410是一款高成本效益、高附加值的电流检测放大器,它对功率要求低且可检测很多种强度的电流。
并且采用非常小巧的5脚SOT-23或 8脚SOIC封装。
IA2410通过传感电阻在高电压端测量传输电压。
使用小阻值电阻传感器测量大电流同时保证在该电阻上的压降很小。
IA2410是单路信号输入,+5V~+36V供电。
它的电流输出可由电
R转化为以地为参考的电压。
电流放大器系数可通过调节外部电阻的比值来调整。
阻
OUT
IA2410的一个特点是输出电压与外部温度成正比。
可用于温度补偿。
因此,在PCB电路中可用IA2410作为廉价的温度传感器。
特性
●定向高方向性电流检测功能
●内部集成温度传感器
● 可选择用于温度测量 ● 整个量程精度达到0.2% ● +5V~+36V 供电 ● 90uA 最大电流 ● 9uA 关断电流
● 工作温度范围-40°C ~ +85°C ● 85dB 的功率抑制
● 5脚 SOT-23 或 8脚 SOIC 封装
应用
● 电池充电器 ● 直流电机控制 ● 智能电池组 ● 后备系统 ●
电流控制
内部功能电路图
详细描述
IA2410高方向性电流传感放大器的+5V~+36V 供电输入无需另外的输入管脚,直接从RG1和RG2提供所需电压。
见内部功能电路图,IA2410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从电压源出来的电流在电阻SENSE R 上产生压降SENSE V 。
因为LOAD I 相对于流过RG2的电流可以忽略,所以电流检测感应放大器转换的输入电压为RG2管脚2RG V 。
2(*)RG SOURCE LOAD SENSE V V I R =-
放大器的开环增益推动没有转换的RG1管脚的输入,RG1管脚的输入被一同样的方法转换为电压,此压降等于LOAD I *SENSE R 。
运算放大器输入偏置电流非常小,等于
LOAD I *SENSE R = OUT I * 1G R OUT I = LOAD I *SENSE R / 1G R
输出电流可由OUT R 转换为以地为参考的电压OUT V
OUT V = LOAD I *SENSE R * OUT R / 1G R
温度传感特性
此电流检测感应放大器具有极小的输入温度漂移。
如果外部电阻SENSE R ,OUT R ,1
G R 和2G R 具有很低的温度系数,那么温度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不大。
然而,如果传感电阻有较高的温度系数,例如PCB 板的敷铜,那么温度将对系统的精度造成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微控制器获得电压与温度的比,然后由微控制器补偿由温度造成的增益变化。
温度与输出电压的等效关系如下:
OUT V (T) = (kT/q)(25)[ln(9)]
K=麦克斯韦常数=23
1.38110e -⨯
T=温度(单位:开尔文) q=基本电荷=19
1.610e
-⨯
图示例子的温度特性的优点:
Gain = OUT I /LOAD I 或Gain = OUT V /LOAD I
= (LOAD I *SENSE R /1G R )(1/LOAD I ) = (SENSE R )(OUT R )/1G R = SENSE R /1G R
假设: SENSE R 和变化轨迹在 7°C范围内 (注释 1)
SENSE R : Tc = 0.4%/°C (PCB敷线)
Ta: -40°C to +85°C => Ta = 22.5°C ± 62.5°C 推出: ΔSENSE R / SENSE R = (0.4%)(±62.5°C) = ± 25% 没有温度补偿
因为ΔSENSE R = ± 25%, 所以Gain = ± 25% 有温度补偿
eff G = (± 7°C)(0.4%/°C) = ± 2.8%
eff G , 有效增益, 由基于温度变化的微控制器调整。
注释1:这里假设的7°C与SENSE R 和变化轨迹温度不同。
它包了微控制器能够转换变化温度为数字信号的精度。
这个数字信号表征了温度系数从接点到封装,从封装到周围环境和变化轨迹与SENSE R 的关系。
为了获得全部温度下电流检测输出的电压比值,SHDN 管脚突发3个脉冲。
脉冲队列和时间见图1。
这个脉冲要求比HIGH T 高,比LOW T 低。
在第3个脉冲的上升沿内部信号Temp_ON 变高使得TEMP V 输出。
在START T 后,当所有的内部交换都停止且TEMP V 保持不变时,TEMP V 被采样读取。
在时间ON T 后芯片自动切换到电流检测模式。
当关断模式(低电流消耗)和电流检测模式(正常模式)之间切换时,临近的关断信号脉冲时间间隔大于SENSE T ,避免电流检测在3个关断脉冲后进入温度测量模式。
图1.温度测量队列
mm的铜箔接地,不要有空隙。
超过上表的范围注释1:此元件安装在标准PCB板上时用1002
将造成器件的永久损坏,而且长时间工作在最大限定值会降低器件性能。
推荐使器件工作在
下表中的电性能范围之内。
电性能
直流,交流特性
除非另做说明:V RG1 = +5V to +36V, RG1 = RG2 = 200W , V SENSE = 0V, T A = +25°C
所有 100%的产品都在Ta = +25°C. The -40°C~ +85°C 设计的温度条件下测试过。
V是通过检测感应电阻的电压
注释1:
SENSE
C是OUT脚的等效负载电容。
注释2:
out
典型性能数据
典型应用
应用提示
IA2410可以通过不同的电阻值检测多种强度电流。
见下列一些典型的工作值
SENSE R 值的选择
sense R 值的选择基于以下标准,这些标准有些方面是对立的。
要得到小的电压损耗,就
用较小的sense R 。
另一方面,在低电流时要获得最大精度,就要选用较大的sense R 。
因为对于大感应电压,便移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另一个标准是关于功耗的。
感应电阻应该可以降低功率损耗。
如果电阻超过了额定功耗,检测值就会发生便移和下降,并可能使RG1和RG2的差分电压超过元件的额定最大值。
要求选用自感系数小的sense R ,以减小被测电流中高频成分的影响。
这里可以选用自感系数小的金属膜电阻。
IA2410需要RG1与OUT 之间的电压动态变化空间至少为3.5V 。
这只要sense V 增大,在RG1上的压降就可以达到对电压动态变化空间的要求。
max 1 3.5 3.5(*) 3.5OUT RG SOURCE SENSE SOURCE LOAD SENSE V V V V V V V I R V
=-=--=--
max max ( 3.5)/SENSE SOURCE OUT LOAD R V V V I =--
选择1G R 和2G R
选择1G R 和2G R 的值来确定电流增益,电流增益=/sense G R R ,其中12G G G R R R ==。
G R 的最小值受到输入阻抗的限制,在片上输出最大电流1.5mA 时,芯片封装内走线的输入
阻抗约为0.2Ω。
如果G R 减小,输入阻抗对增益影响的比例就增大。
例如,G R 为推荐的最小值50Ω,那么输入阻抗0.2Ω,对增益的影响只有0.4%。
这个误差可以通过调整G R 和OUT R 来补偿。
在最大输出电流时,
max max /1.5G SENSE R V mA =
在给定SENSE V 条件下,G R 减小则OUT I 增大。
功率消耗在OUT R 而不是消耗在负载上。
输入电流1,2G I ,输入失配电流OS I 和G R 的影响所造成的误差如下:
121,2[%]{[(()*)(*)]/}*100G G RG G OS SENSEfullscale Error R R I R I V =-+ 例如:假设12200G G R R ==Ω,1%±
1,245RG I uA =
1.5os I uA =
得:[%]{[((4Error =Ω*45)(200uA +Ω*1.5)]/100}*1000.48%uA mV = 减小1G R ,2G R 和减小他们的公差或增加SENSE V (增加SENSE R )可以减小误差。
选择OUT R
选择OUT R 的值使得在全刻度OUT I 电流下获得要求的全刻度输出电压。
OUT I 由1G R ,2G R 和SENSE R 决定。
OUT R 的上限由元件的输入阻抗决定。
输入阻抗应该大于OUT R ,否则测量精度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