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第3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框架.ppt

+ 规模经济理论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技术差距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学 说
+ 需求相似理论
+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背景:是在亚当所处的时代,英国的产业革命逐渐
展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迫 切要求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迅速发展资本主 义。
1873年)
+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
+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11 1806-1873) 是英国实证主义的最早代表,也是19世纪英国影响 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 他出生于伦敦一个学者家庭。其父詹姆士·穆勒 (1773-1836)是19世纪英国休谟派哲学家、著名功 利主义者边沁的门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 伦理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约翰·穆勒没有进过正规 学校,主要是在其父的指导和熏陶下自学。。1820 年,他到了法国,不仅学习法国语言文学,也学化 学、动物学、逻辑学和高等数学,并结识了一些自 由派经济学家和思想家。穆勒1823年随父到英国东 印度公司任秘书,直到1858年此公司解散为止,最 后两年曾任高级职务。穆勒没有在大学里任过教, 除公司事务外,其余时间主要是从事著述。1865一 1868年,他任英国国会下院议员,接近自由党。穆 勒在哲学、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等各方面都有 著述,其主要哲学著作有:《逻辑体系》(1843)、 《论自由》(1859)、《功利主义》(1861)、 《汉弥尔顿爵士哲学研究》(1860、《孔德和实证 主义》(1865)、《论宗教》(1874)等。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第三章 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贸易以及如何分工与贸易

•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概念与分析工具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与要素丰裕 度(Factor abundance)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劳 动和资本)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二、赫—俄理论(H-O理论)的主要结论
1、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 即各个地区或国家间商品价格的不同。
2、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应 该生产并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 要素密集的商品。
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 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 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 英籍波兰经济学家罗伯津斯基在H-O定理的基 础上提出了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阐述了一国要素禀赋的变化对该 国产出及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 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出增加,而密集使用其 它要素的产品产出减少。
Y
如图,A国在要素增长之前,在Y商品
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在开始阶段出口
Y,进口X。但由于要素增长偏向X部
门,最终比较优势由Y商品转移到X商
品,A国也变为出口X,进口Y。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历史上,美国经济的发展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在1920年以前, 美国在土地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之后,随着要素积累, 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变得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标准理论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如果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那么这个国家在以下哪种商品上是机会成本递增的()A.仅商品AB.仅商品BC.商品A和BD.A和B都不是正确答案:C2、社区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A.向右下方倾斜B.凸向原点C.不能相交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3、产品X对Y的边际替代率指的是()A.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多生产1单位的Y所必须放弃的X的数量B.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多生产1单位的X所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C.在更高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多生产1单位的Y所必须放弃的X的数量D.在更高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多生产1单位的X所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正确答案:B4、对本章生产的机会成本递增阐述错误的是()A.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变B.边际转换率是递增的C.两国投入生产的要素是不同质的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各点的切线的斜率是边际转换率正确答案:A5、以下关于一个国家封闭条件下的均衡,哪项表述不正确()A.它的消费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里面B.均衡点位于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交的最高的无差异曲线上C.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D.产品X对Y的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并且都等于Px/Py正确答案:A6、封闭条件下,如果国家1的产品X和产品Y的相对价格Px/Py小于国家2的Px/Py,那么()A.国家1在产品Y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B.国家2在产品X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C.国家2在产品Y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C7、以下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贸易利益可以分解为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B.没有分工发生也可能产生交易所得C.没有交易的情况下,分工会提高效率从而提高福利D.只有对外贸易才会改善分工正确答案:D8、标准贸易模型下,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A.凸向原点B.凹向原点C.直线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B9、标准贸易模型下,生产的边际成本是()A.递增B.递减C.不变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A10、标准贸易模型下,生产要素的特点()A.同质B.异质C.不确定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B。
国际经济学2-2015

第二节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 线的形状 1.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 素的比例。
K K L X L Y
X 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Y 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 要素密集度图示
2.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 比例假设有两种要素资本( K )与劳动( L ),则要素禀赋 可由 K/L 表示,也可由 w/r 表示。若一国 K/L 大于他国,则 称该国为资本丰富而劳动稀缺的国家,他国则为劳动丰富而 资本稀缺的国家。。 ( 1 )用物质单位表示
• 第二节提供曲线 • 一、概念 • 提供曲线(offer curve)有时也称相互需求曲线 (reciprocal demand curve),反映的是一国为 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 商品数量,也就是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 一国愿意出口与进口商品量的组合。
• 二、提供曲线的推导 • 1 提供曲线的简单推导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 第一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 一、对于机会成本递增的说明 • 机会成本不变( 1 )不符合实际;( 2 )难以得到唯 一的均衡解。 • 机会成本递增原因:(1)生产要素不同质;(2)不 同产品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随着某种产品产量的增长,一国 多生产一单位该产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产品 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成为一条凹向 原点的曲线。
T Px 100 P m
第五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H-O 理论)
• 引言 • 要素禀赋理论(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后 经萨缪尔森等人加以完善,是现代国际贸 易理论的典范。(俄林1977年与米德同获 诺贝尔奖;萨缪尔森1970年获奖。)
国际经济学第3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递增成本下:即使是小国,也存在不完全分 工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国际贸易利益: 又称为贸易利益(gains from trade)。 是指同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在既定的生产资
源和技术条件下新增加的利益,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 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KX
OX Y Y0 Y1 Y2
LY
OY
(X1,Y2)
(X0,Y2)
E2
X2
(X0,Y1)
E1
Y2
E0
X1
KY
X0
Y1
LX
Y0
E0
(X0,Y1) (X0,Y2)
E1 E2
(X1,Y2)
O
X0
X1
X2
X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或称为社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 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的产出量。即|dY/dX|。
Y
·M ·N
U3 U2 U1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O
(A国)
U3′
·M′
U2′
· U1′ N′
X (B国)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均衡消费点。 BB′表示X和Y在价格既定条件下一国的国民预算线①。 ① 国民预算线是指在X和Y的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的国民收
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
Y
B′
C U0
O
BX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国际经济学3 -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需求 (社会无差异曲线)
贸易条件下的均衡
各国内部相对 价格相等
3.2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
1、成本递增 引入目的:更接近经济现实
机会成本不变( 1 )不符合实际;( 2 )难以得到唯一的均 衡解。
定义:每多生产1单位的X产品所必须放弃的Y产品的生产数 量是不断增加的,即随着X产品产量的扩大,X的机会成本是 不断增加的。
3.5C 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固定成本下的贸易所得:在固定成本条件下,每一个国家都 完全分工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C
C
U.S
120 70 60 A E B 90 110 180 W
120
B1
U.K
50 40
A1
E1
40 60 70 120
W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在两国生产中存在着不完全分工 这种不完全分工的原因是:
3.4 孤立均衡
什么是孤立均衡? 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 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 两条切线在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 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3.4A 对于孤立均衡的说明
在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会导致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都发生 改变,相对价格趋同。例如说在封闭情况下,A国X与Y产品的 相对价格是1:2,B国X与Y产品的相对价格是1:4,通过国 际贸易世界价格变为1:3,处于国际贸易之前两国相对价格 的中间地带,通过贸易,两国均获得好处。 但如果A国是大国,B国是小国,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世界相对 价格等于A国封闭状况下的国内价格,B国也即小国得到全部 的贸易好处。无论是李嘉图模型,还是标准贸易模型,都是 如此。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在上一章中,我们介绍了古典的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揭示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内核仍然是我们这一章起点和基础。
在这一章中,我们的分析还将继续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投入以及没有运输成本、两国之间要素不可流动但产品可以自由流动的理想世界中进行,但我们不再假定机会成本不变,而是更为接近现实地假定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也就是说,除了用机会成本递增代替了机会成本不变的假定之外,本章的假设条件与上一章没有差别。
但为了更具一般性,本章将假定参与贸易的国家为A国和B国,两种产品分别为X和Y。
同时,我们还将引入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如等产量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等。
这样,对两国社会生产状况的描述也将不采用具体数值,而是通过等产量线的不同形状来体现。
我们首先分析一国在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然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讨论两国国家贸易的动因以及模式和所得。
之后,我们进一步分析通过贸易两个国家如何实现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将指出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即使两国社会产状况完全相同,但只要需求偏好不同,它们依然存在着贸易的动机,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共同获益。
第一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上一章中我们提到机会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使用的资源如果用作其他用途可以实现的价值。
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的机会成本是指所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的价值。
上一章中我们假定机会成本是不变的,为了使我们的理论更加接近现实,本章中,我们将把这个假定条件取消,进而研究机会成本可变——主要是递增条件下的贸易理论。
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机会成本也可看作是以另一种商品计量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即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所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是普遍和典型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减性质。
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完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进而进行贸易,对各贸易国均会带来最大收益。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整理ppt
3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 的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 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整理ppt
4
第二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是以不 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 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 《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整理ppt
24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的 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中 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家 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浪 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欧 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产 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欧 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中 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整理ppt
7
整理ppt
8
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 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 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 术产品的比较优势。
整理ppt
9
思考
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之间有什么关系?这 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整理ppt
10
一个国家发生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后,会不会向其他 国家出口,取决于其他国家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模仿速度及消 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
熟并扩散到国外,欧洲(模仿国)开始生产新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或称为社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 机会成本(或称为社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 ), 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的产出量。 |dY/dX|。 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的产出量。即|dY/dX|。
Y Y1 Y2 △Y E1 E2
△X O X1 X2 X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LY
OY
(X1,Y2) (X0,Y2) E2 (X0,Y1) KX OX Y Y0 Y1 Y2 E0 E1 (X0,Y1) (X0,Y2) (X1,Y2) E2 LX E0 X0 Y0 Y1 E1 X1 KY Y2 X2
O
X0
X1
X2
X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Y Y
·M U3 ·N U1 U2 · M′ · N′ U2′ U1′
U3′
O (A国) 国
X
O (B国) 国
X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均衡消费点。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均衡消费点。 BB′表示X BB′表示X和Y在价格既定条件下一国的国民预算线①。 表示 在价格既定条件下一国的国民预算线① 国民预算线是指在X 的价格既定的情况下, ① 国民预算线是指在X和Y的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的国民收
C′ U2′ PW C U2 PW′
E
U1
F
E′
PD
O
T
X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分解为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 分解为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 消费利益( ),又称为得自交 消费利益(consumption gain),又称为得自交 ), 换的利益( ),是指在资源配置 换的利益(gains from exchange),是指在资源配置 ), 和产出组合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按照国际市场价格 和产出组合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按照国际市场价格 而不是国内市场价格消费可能产生的利益。 而不是国内市场价格消费可能产生的利益。 生产利益( ),又称为得自专业 生产利益(production gain),又称为得自专业 ), 化的利益( ),是指生产者 化的利益(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是指生产者 ), 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化生产 专业化生产可 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化生产可 能得到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利益。 能得到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利益。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简称 ,简称MRS)是指 ) 一国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为保持同等效用, 一国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为保持同等效用,多消费一 单位X而必须放弃 的数量。 而必须放弃Y的数量 单位 而必须放弃 的数量。
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 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
Y B′ C U0
O
B
X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孤立均衡) 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孤立均衡) 生产均衡;消费均衡; 生产均衡;消费均衡;生产等于消费
MRT = PX / PY
MRT= MCX / MC = PX / P Y Y
成本递增下的小国
固定成本下:只有小国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 大国可以同时生产两种商品 递增成本下:即使是小国,也存在不完全分 工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国际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利益: 又称为贸易利益(gains from trade)。 又称为贸易利益( trade)。 是指同封闭经济相比, 是指同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在既定的生产资 源和技术条件下新增加的利益,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 源和技术条件下新增加的利益,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 水平的提高 水平的提高
W PX 国际均衡价格 = W PY
Y
P1
E II
Y P2 B’
A
I
C O A
B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I’ X
E’
O
B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所得
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机会 不完全分工( ) 机会 成本递增
成本固定条件下:完全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品 成本递增条件下:不完全分工
W X W Y
W PX MRS = W PY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二)在成本递增条件下的国际均衡 通过贸易达到均衡时, 国或 国或B国的均衡价格由封闭条件下 通过贸易达到均衡时,A国或 国的均衡价格由封闭条件下 的国内相对价格P 变为贸易状态下商品的相对均衡价格 的国内相对价格 A或PB变为贸易状态下商品的相对均衡价格 ),即 (equilibrium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with trade),即贸易 ), 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相对价格。 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相对价格。
MRS= MCX / MC = PX / P Y Y
MRS = PX / PY
XC = X P
YC = Y P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Y Y T′ T′ YA EA UA YB PA
PX P= PY
P A < PB
均衡相对价格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 贸易结构? 贸易结构?
EB UB PB
O
XA T X O XB T X (A国) 国 (B国) 国 两个国家封闭条件下的均衡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条件 生产均衡;消费均衡; 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均衡
P MRT = P
W X W Y
P 国际均衡价格 = P
Y
T II I A E III
B
O 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 X
关键术语
机会成本递增 边际转换率 社会无差异曲线 不完全分工
(四)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Y A B C
边际转换率 MRT
O
X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 curves;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 curves) social indifference curves) 国家无差异曲线(country indifference curves) curves) 国家无差异曲线( 表示在单个消费者偏好一致的条件下,一个社会( 表示在单个消费者偏好一致的条件下,一个社会(国家或 地区)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两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地区)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两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凸向原点且互不相交。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凸向原点且互不相交。
O T′ E U1 C′ U2′ PW C U2 PW′
P F E′
T
X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贸易利益与贸易条件 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 格与贸易前的相对价 Y 格差距越大, 格差距越大,贸易后 T′ 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 位置就越偏上, 位置就越偏上,因此 贸易利益也就越大。 贸易利益也就越大。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生产利益 贸易条件、 (一)贸易利益与贸易条件
C′ Y U2′ PW C U2 PW′
T′ E U1
F
E′
PD
O
T
X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贸易三角 新的相对价格PW就是贸易 新的相对价格PW就是贸易 PW line), ),该国 线(trade line),该国Y 出口FE′ FE′的 进口FC FC的 出口FE′的X,进口FC的Y。 FCE’就是贸易三角 FCE 就是贸易三角 triangle)。 (trade triangle)。 斜边代表贸易线, 斜边代表贸易线,其 斜率的绝对值代表世界价 格水平或开放经济下的贸 易条件。 易条件。
第三章 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两部门生产的一般均衡模型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combination),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optimum factor combination), 即生产者均衡, 即生产者均衡,是以最低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组 合比例。最优组合是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相切之点。 合比例。最优组合是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相切之点。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绘制 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由生产的契约线导出。 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由生产的契约线导出。在生产的契 约线上, 约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而最有效率的 利用,并且所有生产者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利用,并且所有生产者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根据契约线上 各点对应的X 的产出组合,可以绘制出X 各点对应的X、Y的产出组合,可以绘制出X和Y各种可能组合 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所谓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所谓的生产可能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