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优秀教案第【1】篇〗文本分析:本文是生活主题的第二篇课文,选择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文章叙述了“我”打猎途中碰到的一个意外——一只小麻雀被风吹落,猎狗欲吃小麻雀,老麻雀飞下来想拯救自己的孩子,最终“我”唤回猎狗离开。
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老麻雀为救小麻雀奋不顾身的勇敢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教学设计中,要紧扣文章重点(第4、5自然段),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句子,体会老麻雀“勇敢”与“胆怯”交织的双重性格。
同时要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传达出的同情、爱护弱小,藐视、不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适当地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抓住描写老麻雀和猎狗动作的词语,体会老麻雀的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
2.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本课“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猎、无可奈何”等词语。
2.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麻雀伟大的举动。
1.读写、积累并运用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掌握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麻雀,引导学生观察麻雀的体型,获得视觉上的观感。
导语:“小小尾巴高高翘,不会走路只会跳。
房檐树洞是它家,爱吃谷物不吃草。
”大家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动物吗?清早出门时,我们经常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优秀教案【教材分析】《麻雀》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的一篇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
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作者介绍】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的小说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新动向,构思新颖,结构紧密,人物形象鲜明,文字极为精练、优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他的代表作是《猎人笔记》。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麻雀》选自《猎人笔记》,原文的后面还有这样几句话:“是的,请不要见笑。
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诚之情的。
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强大。
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2.麻雀又名树麻雀、霍雀、嘉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厝鸟、家巧儿。
英文名:sparrow 。
国家保护动物。
课后作业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掩( ) 呆( ) 护( ) 庞( )淹( ) 杏( ) 启( ) 庆( )二、给下面的字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掩____( ) 搏____( )躯____( ) 庞____( )三、选词填空搭配。
尖叫咀嚼摇撼站着跑开细细地()猛烈地()呆呆地()急忙地()绝望地()声音抓饭怪物牙齿力量锋利的()庞大的()喷香的()强大的()嘶哑的()四、选词填空补全句子。
掩护保护1.我们要()小动物。
2.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着小麻雀。
搏斗战斗3.老麻雀不顾自己安危。
誓与猎狗作生死()。
4.一场激烈的()打响了。
五、根据课文填空,完成练习。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 ) 落在猎狗面前。
它(),()尖叫着。
(1)这里把老麻雀比作,是因为。
(2)“扎煞起全身的羽毛”说明了老麻雀,“绝望地尖叫”是因为老麻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6.麻雀》教案(共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6.麻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猎犬、猛烈、跌落、逼近、救护”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潜行、庞大、孤苦无援、惊惶万状、凄惨”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过程与方法:1.练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感悟“爱”的强大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比它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教学策略】《麻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强大的力量。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
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一、感知文本中浓浓的爱意1.同学们,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角色(“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2.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6课《麻雀》教案-部编版

2.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感悟课文描绘的自然美和母爱伟大,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观察麻雀非常感兴趣,但在保护麻雀的讨论中,有些学生的观点较为片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氛围较好,大家都能积极参与。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麻雀》这节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引导学生们关注课文细节方面做得还不错,大家能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体会到母麻雀的勇敢和母爱。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对比手法时显得有些吃力。今后,我需要在这个环节上多下功夫,通过更多生动具体的例子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举例:分析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并模仿此结构编写一篇短文。
2.教学难点
(1)情感理解:学生能深入体会课文中母麻雀对小麻雀的关爱以及勇敢面对猎狗的精神,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
举例:讨论母麻雀在遇到猎狗威胁时为何会选择挺身而出,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2)对比手法: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麻雀与猎狗的体型、力量对比,突出小麻雀的勇敢。
举例: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尝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口语和写作练习。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6《麻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6《麻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麻雀》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必修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全文描述了作者与麻雀之间的一次有趣的互动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小动物的生存状态和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3.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达。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和关爱意识;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2.课文《麻雀》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2.运用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头表达。
四、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麻雀》的课件或教材;2.预先准备关于麻雀的相关知识资料;3.准备图片或实物来展示麻雀的外貌和生活习性;4.教学录音或录像设备。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麻雀,引入课文话题;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麻雀吗?麻雀是什么样的鸟?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麻雀》,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麻雀形象和作者的感受;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课文赏析(10分钟)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2.引导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感想和体会。
第五步:口头表达(15分钟)1.模仿课文中的描述,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麻雀;2.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展示个人观点和情感。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鼓励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和保护进行思考。
2024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教学设计

测验
01
通过定期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对本课文以及相关语文知识的掌
握情况。
作品展示
02
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如绘画、手
抄报等,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意。
自我评价
0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
总结。
评价标准制定依据
教学目标
评价标准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制定,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交流分享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小组展示
各小组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如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讲述麻雀的故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自 信心和表现力。
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等,以检验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或根据课文内容编写故事,以锻炼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创新性拓展类作业设计
鼓励学生以“麻雀”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或制作一个手工作品,以展现学生的艺术才能和创 新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关于麻雀的科普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 神和写作能力。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明确阅读要求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了 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勾画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 的词句,如描写麻雀外形、动作的词 语等,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如“麻雀为什么要拼命保护小麻雀?”“老 麻雀的勇敢体现在哪些地方?”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麻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 麻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麻雀》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这是一篇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散文。
文章以麻雀为线索,通过对麻雀生活习性的观察,赞美了麻雀的聪明、勇敢和母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这篇散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观察、表达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麻雀,引导学生关注麻雀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6. 小结本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表达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麻雀2. 重点词语:聪明、勇敢、母爱、和谐共生3. 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细致观察、用心感受、善于发现4. 课文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结合课文内容,用“观察”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3. 搜集关于麻雀的其他资料,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情感。
16《麻雀》(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麻雀》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教材分析】《麻雀》出自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五单元——习作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详尽地叙述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本单元的目的是通过学文,了解“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很感兴趣,但对于作者如何有序地把事情写清楚,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关注度不够。
在习作上,写作技巧尚不成熟,写事比较笼统,往往寥寥几笔,对事情的经过不能清楚、详细描述,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活细节尚不具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教学重点)2.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3.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教学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生字教学)第二课时(文章内容教学)本节课【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顺势导入1. 复习导入。
《麻雀》是一篇以麻雀为主角的叙事文章。
(板书:叙事)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一种神奇的力量。
首先复习一下词语。
(出示课件)(1)指名朗读词语,说说描写了谁?(小麻雀、猎狗、老麻雀)(2)看着这些词语,你能简单说一下发生了什么吗?(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故事脉络并板书:幼雀坠落遇险—母雀奋力护儿—猎狗震惊退却)2. 了解文章结构。
同学们,这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几个环节能不能交换?(不能)本文就是随着故事发展的顺序来进行描写的。
二、范读课文、回忆内容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雀》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预设:兔子、猫、狗、鹦鹉……
你喜欢它们身上什么特点?
预设:喜欢狗,因为它们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我尤其喜欢它们的性格;喜欢猫,可能是我从小就有猫陪着我吧,那是一个玩具猫。
浑身雪白,黑葡萄般的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你。
你按一下它的头,它就会喵喵叫。
因为这个,所以我很喜欢猫;喜欢兔子,它白天无精打采,一动不动地好像睡着了。
可它夜晚却精力旺盛,出来找食物。
兔子不像蛇、青蛙要冬眠,冬天它可比夏天过得舒服,兔子比较耐寒怕热。
2.那么你们来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呢?
预设:小麻雀。
你知道哪些关于麻雀的资料?
预设:一般体长为14厘米左右,体型略小,矮圆而活跃。
顶冠及颈背褐色。
麻雀不进行迁徙,是常见的留鸟。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
当弱小的麻雀,面对庞大的猎狗会发生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来看一看麻雀和猎狗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4.板书课题,读题。
(麻雀)
二、初读感知
(一)认读生字。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
(1)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2)比一比谁的识字方法最多。
2.趣味识字。
加一加:口+臭=嗅(嗅觉)
图文识字:无奈拯救嘶叫
(二)感知课文。
1.课文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它们的关系网是如何的?
预设:
2.围绕这几个“人物”,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本文写“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想把它吃掉。
紧急关头,老麻雀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着小麻雀,结果“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免受伤害。
3.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3):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4-6):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自己的幼儿,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7):“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三)朗读课文。
1.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
朗读提示:重读“呆呆地、无可奈何、掉”等词语,以便体现小麻雀稚嫩幼小、无力自救、非常可怜的情态。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
朗读提示:读这一部分时,语气要逐渐加强,表现出情况的紧迫。
3.老麻雀为拯救幼儿准备着一场搏斗。
朗读提示:读这一部分时,要加快节奏,充分反映出老麻雀着急、紧张、尽力保护幼儿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
会写的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提示:写字要头正、身直、背挺,字体要规范、端正、整洁。
2.打开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重点讲解:“齿”字下面不要写成“凶”;“躯”字注意左边最后一撇不出头,不要写成“身”。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3个生字。
展示书写,跟课本上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
6.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1.让我们一起和可爱的麻雀做朋友。
嗅觉无奈拯救嘶叫哑巴庞大
2.让我们一起帮小麻雀赶走猎狗。
嗅觉呆住无奈鸟巢牙齿身躯掩护
保护幼小搏斗庞大力量愣住
3.回忆一下:这几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猎狗想()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小麻雀,()了猎狗。
“我”急忙()猎狗。
预设:吃掉从树上飞下来救吓退唤回
二、课文赏析
(一)事情起因。
1.品读第1-3自然段,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预设:时间是打猎回来,地点在林荫路上。
课文还交代了什么?
预设: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交代出了主人公——猎狗,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2.猎狗为什么突然放慢了脚步?说明了什么?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放慢脚步、悄悄”说明了什么?
预设:猎狗的嗅觉灵敏,善于发现猎物。
这一段主要是对猎狗的什么进行了描写?你从哪里看出来?
预设:动作描写,从“放慢脚步、悄悄、嗅到野物”可以看出。
3.猎狗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只麻雀。
这是一只怎样的麻雀?
预设: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预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麻雀的可怜、茫然无助。
“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是什么描写?有什么效果?
预设:外貌描写,说明小麻雀出生没多久。
(二)事情经过。
1.品读第4-6自然段交流:猎狗发现了麻雀是怎样做的?
预设: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原来这是一只很凶猛的猎狗。
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小麻雀处境很危险。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预设:紧张、担心……
2.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谁出现了?
预设:一只老麻雀。
它是怎样出现的?
预设: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麻雀比作石头,体会到老麻雀的速度极快,勇敢、顽强如石和焦急的心情。
为什么用“落”,而不用“飞”?
预设:“落”更能体现老麻雀用力猛、动作快。
这一系列动作都表现了老麻雀面对威胁,毫不迟疑,非常果敢。
3.找一找:为了保护小麻雀,老麻雀还做了什么?
预设:挓挲羽毛、绝望叫着;浑身发抖、嘶哑声音。
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挓挲羽毛、绝望叫着”说明老麻雀明知斗不过猎狗,只想借助羽毛和尖叫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恐惧,吓退猎狗。
“浑身发抖、嘶哑声音”说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奋不顾身,拼了命也要拯救孩子的伟大的母爱。
此时老麻雀仿佛在说什么?
预设: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我该怎么办?
可是老麻雀为什么“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预设:老麻雀即使紧张恐惧,也奋不顾身,是因为麻雀对小麻雀的爱。
此时老麻雀心里在想什么?
4.从老麻雀这一系列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一种强大的力量。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预设:不顾危险、与猎狗搏斗,是父母对孩子爱的力量,是母爱。
5.面对老麻雀,猎狗的表现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由之前的“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到“愣住了,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为什么猎狗由进攻到退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