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针对练(一)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6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 筛选并概括文中重要内容

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6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 筛选并概括文中重要内容

(江苏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考前三个月第6章实用类文本阅读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 筛选并概括文中重要内容(用时:45分钟满分: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六朝人物”张中行谢志浩1909年,张中行先生出生于河北香河。

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自由的学术空气在三十年代初期的北平随风飘散。

当时东北已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

做学问还是搞政治,不可能不萦绕在学子们的心头。

在胡适、钱穆、陈寅恪、傅斯年、吴宓、梁思成等学术名流的支撑下,尽管政治已进校园,但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

张中行那一代读书人,耳濡目染,有着自由的呼吸,经过慎思明辨,然后有所确信,最后直道而行。

危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这一点,对理解像张中行辈分的学者,是很关键的。

张先生一辈子本本分分,兢兢业业。

大学毕业后,他在天津、保定、北平当过多年的中学老师。

1949年,被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后半生完全奉献于此。

“文革”结束之后,老先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真正希望。

所以他像出土文物一样,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夕阳红。

那个时代的《读书》,因为有冯亦代、黄裳、金克木、张中行这样的老先生做台柱子,所以既有趣,又好玩。

张先生穿越时光隧道,围绕北大教授,展开记忆。

妙趣横生的人物,飘逸潇洒的岁月,把读者带回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也给了读者无穷的力量。

难怪洪子诚在《当代文学史》中,特别推崇他的散文,认为其有大家风范。

长期的动荡生活,使得具有佛学修养的老先生,更多地想在困难的环境中,寻找一点人生的乐趣。

1997年,88岁退休回家后,跟随女儿住在燕园,与季羡林、邓广铭、金克木相过从,被坊间誉为“燕园四老”。

这几位老哥,真是老顽童,居然合作研究起八股文。

张先生还研究“文言与白话”“佛教与中国文学”。

这些东西,可不是一般的教授说干就能干得了的。

先生还支持过河北的一张语文报纸。

主持报纸事务的赵晓龙先生与我友善,给我说过老先生的趣事。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篇1“红学泰斗”周汝昌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

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

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

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

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

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

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高考方向:社会热点新闻报道,考察概括能力,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选题方面:中美贸易逆差,中国网络文学,热点文化IP影视剧,量子通讯,中国旅游,移动支付。

目标: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如果只看数字的话,中美之间存在数额巨大的贸易逆差。

比如2016年,中国统计的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540亿美元。

美国统计的对华逆差额更是高达3470亿美元,但是事情并不简单,要客观理解中美贸易逆差数据,有三方面的因素不能忽视。

一是在中美贸易中巨额的服务贸易逆差不能被无视。

根据中方的统计,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地;二是美方的统计数据误差过大;三是即便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吃亏了。

那么,万一中美启动贸易战谁的损失更大?对此有两方面需要澄清。

一方面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从未停止。

另一方面是,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美国出口的62%的大豆、14%的棉花、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以及波音飞机全球交付数量的25%都销往中国。

至于特朗普为什么会在这个时点在贸易问题上对华发难?除了美国国内保护主义因素作用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服务其当前国内政治的需要,尤其是他各项政策迟迟无法推进的情况下,对内需要跟各方势力有所妥协,对外则需要有所动作。

(摘编自《经济日报》刊文) 材料二:图表7:美国对中国贸易差额(摘编自《贸易失衡是美国的宿命?》) 材料三:美国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贸易赤字快速增长,达到了创记录的7260亿美元,其中以对中国贸易逆差最多,达到2016亿美元。

2015年,中国出口总额的58%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844亿美元,占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B3%……如果扣除这一部分,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175亿美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典型试题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典型试题及答案

科普文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

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

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

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

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

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

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

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

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

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

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

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

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

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

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含解析)不分版本专题11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广东省湛江市XXXX届高中毕业班语文调研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像一件小事的垃圾分类,却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共识。

今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根底上,印发通知,决定自XXXX 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根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这意味着,中国城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拉开帷幕。

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

在这一时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同时,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也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根底。

目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党中央对垃圾分类做出统筹部署,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和经济社会开展规律。

由于涉及社会文明观念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

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全面顺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

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开展方式正在全面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共识已根本形成,因此与兴旺国家相比,这一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

(摘编自常纪文《办好垃圾“小事〞需大统筹》) 材料二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材料三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污染控制水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宄善,通过转变开展模式与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训练(一)、分层级赋分选择题突破要领明确各分项的设误形式▲有分值项各项特点1 分值项:(有小错误)①信息有偏差②信息有遗漏③以次充主2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概括②信息量比较少③难度较小)3 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精确②信息量比较多③难度较大)▲ 0 分项常见的陷阱主要在人物(主要是传主)、事件上设陷阱。

★人物:张冠李戴(对象)行为有偏差(行为)曲解观点或建议(语言)★事件:张冠李戴(对象)篡改时间或时态(时间)以偏概全(范围)绝对化(程度)曲解原因、篡改结果、因果倒置(因果)总结: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选择题解题指导步骤:读原文——找原句——比原意不管是0分项、1分项,还是2分项,或3分项,我们都要根据选项内容找到文本对应句子,细心比较,来确定选项内容原文意思是否相符。

策略:用排除法,先排除0分题选项,再排除 1分题选项,最后验证正确选项是否正确。

排除0分选项时,要特别留意人物(言行、观点等)、事物(时间、因果等)二、真题训练1、达尔文的拖延斯蒂芬·杰·古尔德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

罗西尼因《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

多罗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

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5五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

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

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

新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及解析

新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及解析

新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及解析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本报讯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

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

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

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

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

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19年01月24日)材料二: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

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

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

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

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提升练一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提升练一

3
4
5
6
(示例二)没必要。①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周海婴其人及其摄影 集,但画线部分却撇开这些内容泛泛地讨论什么有价值什么 没价值,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②文章的标题是“走出历史 暗室的周海婴”,写其摄影集重在突出他走出精神暗室、表 现真实自我的艰难,而结尾的评价却更侧重于对其摄影作品 的价值判断,偏离文章的主题。③前文的相关内容已经肯定 了摄影对于周海婴个人的价值,以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 术价值,画线部分再用比喻不痛不痒地肯定他作品的价值, 显得画蛇添足。
3
4
5
6
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
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
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
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
‘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个道具”。或者
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
留下印记。
(选自《中国青年报》)
3
4
5
6
1.文章题目中的“历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_① __指__周__海__婴__早__期__摄__影__集__,_他__用__相_机__记__录__中__国__不__同__时__期__不__同____ _人__物__的__生__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__指__他__被_父__亲__的__伟__大__形__象__遮__蔽__的__大_半__生__,__他__是_公__众__眼__中__伟__大__父____ _亲__的__影__子_,__是__“__被__‘__人__场__’_控__制__着__”__的__道__具__,_大__半__生__都__扮__演__着____ _民__族__精__神_旗__手__之__子__的__角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③__指__他__鲜__为_人__知__的__精__神__世__界__和__真__实__自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考点题组突破
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组一考点针对练
考点针对练(一)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关注诺奖背后的文学生态
若即若离的诺贝尔文学奖,总是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

在年复一年的失望之余,莫言今秋可能与诺贝尔文学奖亲密接触的噱头甫一曝出,有着深深诺奖情结的国人再度像被打足了鸡血针——顿时涌现出难以抑制的亢奋。

然而,穿过亢奋的迷雾,我们到底该津津乐道于奖项,还是当下的文学命运呢?
前不久,曾获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终于搬上银幕,此片未映先火。

如果考虑莫言经张艺谋搬上银幕《红高粱》的大红大紫,足见严肃文学在浅阅读时代依然可以保持足够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类似的经典似乎只属于过去。

近年来无论是“茅奖”还是“鲁奖”,最令人关注的往往不是最终脱颖而出的“杰作”,而是弥漫于作品评价过程中的诸多“八卦”。

虽然有少数作品经改编成影视后,短期内也曾获得过不错的票房或收视率,但很难像早些年的“茅奖”作品那样,真正成为一代或者几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费解的是,尽管一边是传统文学奖项遴选出的作品难以赢得读者,另一边却是“中国文学处在最好的时候”的高论。

再者,在某些畸形评比下,文学进步的动力——文学批评之风居然日渐萎靡,甚至有堕落为“红包批评”的迹象。

层出不穷的“腰封王”现象,何尝不是当今文学生态扭曲的写照之一?
记得几年前,王蒙在与80后作家对话时曾坦诚地指出,80后作家“没有昨天”,引得社会深思。

王蒙这里所指的“昨天”是对历史人文的丰富积淀,这是老一辈文学工作者的优势。

当然,真正的文学具有强大的包容能量,不仅要有渊博的历史人文知识,还必须勇于将敏感的触角伸向现实。

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略萨造访中国时也指出,“文学是对现实的批判,是一种变化和变革”,“文学应具备社会意义,不应远离政治,不应远离社会”。

由此可见,真正的文学至少不应回避现实,不应缺少独立思考。

也就是说,如果包括影视的文化载体只能拿历史说事,在戏说与穿越中猎奇解构,透支或扭曲历史,这肯定不属于健康的文学生态。

莫言倘若能得诺奖,我们当然乐见其成。

即便莫言获奖,一个奖项也并不足以真正反映当前国内的文学生态。

相较于莫言可能获奖的亢奋喧嚣,最应思考的倒是,这是现实文学生
态下的偶然特例,还是一个可以复制的良好开端呢?
作者认为中国当下的文学生态存在着哪些不健康的问题?试作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近年来的获奖作品难以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印记(传统文学奖项遴选出的作品难以赢得读者),②文学批评之风萎靡堕落,③回避现实(在戏说与穿越中猎奇解构,透支或扭曲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