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左边是周恩来,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图片展示: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 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

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图片展示: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5•引导学生回答: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

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一)中美建交1•教师简要介绍:中美“乒乓外交”的一些故事。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案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案

备课教案三、课堂总结:四、巩固提升:1、1972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用一个“友”字将尼克松访华的不同画面进行了巧妙呈现。

尼克松访华()A.促成了朝鲜战争停战B.消除了大国霸权主义C.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D.确立了中美同盟关系2、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

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这一时刻"是()A.中美正式建交B.抗美援朝胜利C.基辛格访华D.中日建交五、课后作业(扫描二维码)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本课涉及的内容虽然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是内容却是离学生生活最为遥远的。

而且涉及很多资料,学生学起来可能仅仅就是对一些时间的了解,所以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认识中美关系在70年代缓和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而我认为本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德育的教育,在于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出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而我的设计思路比价清晰,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注意结合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节课是在疫情期间利用线上模式进行的教学。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是一直以来所有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相信每位老师也都做了尝试。

我利用腾讯会议的直播形式进行的教学。

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虽然是屏幕之间的,也不会让学生感觉我们距离有如此之远。

而且直播形式学生完全可以参与到互动中来。

不足之处在于我认为和传统面授相比,线上直播方式缺少一种情感眼神的交流,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随时随地都在捕捉学生的听课情况,但是线上教学无法实现。

所以我认为线上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对学校教学的一种补充与辅助,但是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学。

教学设计2: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2: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生认真听取老师讲解中国对美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
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建国初期美国对华政策。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从中感受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转变
通过对中美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
(播放视频)“乒乓外交”
课堂小结
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二、改革开放后外交成就
课后反思
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四、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
表现:
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等
学生自主学习:
1.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地点、主题、出席人员、内容、意义?
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同时具备简单的历史分析和综合能力,但对于理解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仍存在困难,本节课时政性比较强,学生了解的较少,因而通过史料分析与综合的教学手段,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此类的课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事实。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展示材料一、材料二,学生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总结出有效的历史信息。)
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的要求。
学生阅读材料并做分析,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建国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孤立、封锁、威胁”的政策。)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外交事业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了解国际体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3. 掌握国际组织的类型、性质和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一、外交事业的基本概念1. 外交的概念、类型、任务及其特点;2.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二、国际体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1. 国际体系的基本类型,以及国际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3.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三、国际组织的类型、性质和作用1. 国际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国际组织的类型、性质;2. 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外交实践中的常用手段和策略1. 外交交涉、外交宣传、外交威慑;2. 外交谈判、联合国多边谈判、双边谈判。

五、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 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推行过程;2. 常见外交政策的形式和效果;3. 当代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外交政策。

1. 课堂讲授法:由教师进行较为系统的讲解,给学生提供相关文献、数据及案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学生主体参与法: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观点,进行小组讨论、个人展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听课笔记法:学生在听课时应做好随堂笔记,整理思路,加强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1. 课堂问答: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

2. 作业评估:教师可通过分析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报告等,了解学生的理论掌握和语言表达水平,给予指导和建议。

3. 小组讨论: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有关问题,了解每个学生的问题和见解,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主人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 建议学生要勤于思考,多读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及时了解最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件和热点问题,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设问: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外交原则、外交方针分别是什么?当时美国对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师述:(二)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三)讲授新课:一、新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媒体播放《重返联合国》视频片段并展示图片《乔的笑》,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时间及会议(2)展示一组材料并结合以上的视频材料等,引导学生归纳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意义。

(3)选择题巩固2、中美建交(1)媒体播放《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意义及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

媒体展示尼克松访华的相关图片。

(2)媒体展示关于中美的两组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思考:为何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打破坚冰,开始谋求关系的正常化?(3)媒体展示中美《联合公报》,设问: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吗?3、中日建交:归纳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间和标志,并展示田中角荣访华图片。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16 《外交事业的发展》廖金龙一、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情感目标:《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以后,对于新中国初期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外交形势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这些内容跟他们现在所接触的国际形势有比较大的反差,往往会产生不理解。

但是也正式这种反差能激起学生学习这部分历史的兴趣,从他们的疑问入手,结合现实,深入探讨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并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经过会谈,中美双方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这不但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非法窃据。

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材通过讲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以及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乒乓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认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新中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拓展。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讨论,来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乒乓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

2.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教学课件的制作,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外交事业是国家间相互联系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世界变局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外交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教案旨在介绍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外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案内容:
一、外交事业的定义和意义
1. 外交的基本概念
2. 外交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二、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外交的起源和发展
2. 现代外交的兴起和演变
3. 当代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外交的基本原则
1. 平等互利原则
2. 不干涉内政原则
3.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
四、外交的基本任务
1.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 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
3. 文化交流与人文合作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增强对国际事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三、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六、新课讲授导语: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要对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

中国商务部随即做出回应。

我们要争分相对,对美国进口的33亿商品加征关税。

中美贸易战拉开序幕。

贸易战必然反映到政治领域。

3月25日我们的邻国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问中国。

中朝友谊牢不可破。

今年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首先展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1、找出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实现正常化分别是什么时候?3、改革开放后我国全方位外交的表现(三)、自学交流:1、中美关系改善的转机出现在()A.20世纪50年代中期B.20世纪50年代初期C.20世纪60年代中期D.20世纪70年代初期2、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A.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华B.1971年基辛格访华C.1972年尼克松访华D.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第24届联大B.第25届联大C.第26届联大D.第27届联大4、英文缩写APEC代表的国际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B.亚洲开发银行C.世界卫生组织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探究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何时哪一届恢复的?2、为什么要说是“恢复”?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阻力是什么?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

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图片展示: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5.引导学生回答: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

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合作探究二:中美关系中美建交史料展示:“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问题:从尼克松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怎样的转变?提示: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史料展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1)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

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2)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

“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

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分组讨论: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提示:从美国来讲,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从中国来说,1.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2.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3.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教师总结:从中美各自所处的内外环境来看中美都需要接近,以实现战略上的主动。

史料展示: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教师提问:此次握手被誉为“历史性的握手”,后来尼克松总统深情地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你如何理解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提示:结束的是中美敌对的时代;开启的是中美正常化的时代。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读课本,说说:美国在对台湾问题上的态度。

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教师提问:中美1972年建交了吗?是哪一年建交的?提示:没有。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两国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关系最终实现了正常化。

教师总结: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与美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外,另一个重大的成就就是中日建交。

教师讲述:中日建交的基本情况。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动脑筋: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答案:这不仅仅是礼貌问题。

政治人物在公众场合的行为都代表国家的政治取向。

从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表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孤立中国。

从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可以看出中美关系的变化,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探究三:新时期的外交今天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外交策略: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周边地缘为依托:建立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

如: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

推动朝核六方会谈同菲律宾、越南落实南海“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在能源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同欧盟就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领域交流合作稳步前进。

中美保持战略对话机制。

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同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进行坚决斗争。

突出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地位。

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

推进“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行动。

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多边外交活跃:支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我国在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1、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2009年在上海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在北京成功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4、亚信峰会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拓展延伸: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结合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对比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启示、1、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5、大力发展科技教育6、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4.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确实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有莫大的关系,中国现在成了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外交事业之所以如此辉煌,得益于我们祖国的强大;同样道理,我们每位同学想立足于社会,也必须努力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祖国母亲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