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业的发展 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说教材:本课主要学习四部分内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
其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全方位外交则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说学情:学生对于外交关系知道的不多,也不容易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寻答案,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
同时针对初中生比较爱表现的特点,可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历史。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高。
过程与方法:研读、分析相关资料,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交方面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的巨大成就,认识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说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图片教学法、探究式教学说教学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说教学难点:中美建交的原因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下)第五单元的第3课,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为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本课承接16课,着重介绍了7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成就,它和本单元其它两课一起概述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的成就,它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
《外交事业的发展》8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
2、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小 结
达标检测
十六、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知识链接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他同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握手,足有一分钟。后来,尼克松说,这是为了纠正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这次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此后,中美关系又有了怎样的发展?新中国的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的成果?
5、中国积极参与APEC会议的活动,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课后提升
写小结
教学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试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1.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杨士岗初中八年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
王静
审核人
尚玲
总编号
16
课 题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 型
展示课
教学目标
1、能列举2021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精选教案3篇一教学目标1、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尼克松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1、阅读“中美关系正常化”一目,完成下列问题:(1)、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2)、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阅读“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一目,完成下列问题:liuxue86(1)、年月日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3)、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两国建交。
3、阅读“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一目,完成下列问题:(1)、年,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我国近今举办的规模最大、款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思考举办这次会议的原因是什么?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归纳新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四、系统总结:小组讨论制作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大事年表。
五、当堂反思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精选教案3篇二一、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情感目标:《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两个部分。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示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事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也在逐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外交事业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2.教学难点:具体外交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生对于外交事业的理解和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成果,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新课导入: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脉络。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外交事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外交事业发展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外交事业的重要意义和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你对外交事业有什么了解?外交事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 讲授(15分钟):- 介绍外交事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外交的起源、近代外交的兴起以及现代外交的发展。
- 引导学生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如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家安全等。
3. 拓展(15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探讨目前国际上存在的热点问题,并分析外交事业对这些问题的影响和作用。
- 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分享各自的讨论结果。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认为作为一个公民,如何积极参与并支持外交事业的发展?五、课堂作业:1. 组织学生自由选题,撰写一篇关于外交事业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的小论文。
2.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调研,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六、板书设计: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交事业的定义和历程- 外交事业对国家利益的影响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外交事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培养了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后的小论文作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历史事件,展示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等外交政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线索,引导学生关注重要历史事件,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2.教学难点: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范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范
例
转眼间初中的课程已过半,为了老师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将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范例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包括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后的外交突破以及新时期的外交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认识其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和特点。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阐述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5.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相关史料,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国语初级中学高星
【教材分析】
(1)说教材地位,为学习打底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下)第五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为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本课承接15课,着重介绍了7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成就,它和本单元其它两课一起概述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的成就。
(2)说教学目标,为学习立靶
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内容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情分析】为学习找路
通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外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各个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依然不易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询答案。
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归纳和整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为学习架桥
(1)说教法
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和“材料导读式”教学模式
(2)说学法
1、提供相关材料、图片、影视资料等,训练学生掌握从各位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说教学准备】布置课题
提供网络信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
1.搜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资料;
2.搜集中日建交相关资料;
3.搜集2001年上海APEC会议相关资料。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②中美关系30年图片展:/chn/c233.html
③中美关系/china//chinese/HIAW/94034.htm
【说教学流程】使“学习”上场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展馆一)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游览,参观新中国外交事业成就陈列馆,请同学扮演历史讲解员,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以巩固旧知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展馆二)实物展示两份70年代的人民日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出问题:两份旧报纸刊登的是新中国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在外交上取得的哪些成就,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陈列馆展厅二,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七十年代重要的外交事件,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乔冠华的笑”,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并进步一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结合多媒体补充材料,探究解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的席位的阻力是什么?中国是如何冲破这种阻力的?意义何在?”等问题。
最后小结: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联系展厅二中所看到的第二张图片,有学生展示自己网络检索到的图片资料,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之后,用两张图片的对比,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中美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多媒体呈现中、美两国在70年代所面临问题的材料,让学生共同探究对比分析材料、提炼归纳有效信息最后得出结论,顺利突破了教学的第一个难点。
3、关于“中日建交”,多媒体展示多张中日领导人会面的照片,引导学生从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来理解学习此部分知识。
老师总结:中国的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在日益提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新旧中国的外交两重天。
(展馆三)4、新时期外交成就
视频、图片展示新时期外交成就,引导学生阅读补充材料,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组合组织会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以及加入WTO 等内容 ,同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更多新时期外交成就,让历史更贴近现实,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展望未来,以史鉴今。
然后,老师设疑:从近代的“弱国无外交”到今天的外交硕果累累,原因何在?引导学生浏览展馆中新旧四个不同时期外交展示板,从“弱”入手分析得出结论:综合国力不断的提高,成为我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出示标语:“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这样,就成功突破第二个教学难点。
(三)、巩固总结
让学生自己完成板书设计,师生共同总结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请学生谈对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感想。
(四)、优化思考
(展馆四)学生参观中国外交事业成就陈列馆的最后一站,展馆四,展望未来的外交,组织学生谈谈台湾问题的感想;最后布置课后活动,请关注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前景。
推荐网站:/chn 推荐书目:《共和国部长访谈录》《中国外交60年》 推荐记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
(五)
(六)本课我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通过多媒体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精彩!
我的说课至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