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说课稿

作业一说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说教材,为学习打底。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它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三课,紧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这一课内容的继续与延伸。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三部分,这是本课三个框题,也是本单元三个重点内容。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史料多,而且一些名词如APEC、WTO对于学生来讲都很陌生。
这为学习增加了难度。
二、说学情,为学习找路。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都是普通的农村孩子,由于大部分住校,连最起码的新闻都无从获知,所以获得历史知识只有通过课堂这一单一途径,加之知识储备少,视野相对狭窄。
这都给本课学习带来困难。
但他们有学习欲望和热情,特别喜欢当今世界的时势焦点和热点,这又为本课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三、说教学目标,为学习立靶。
从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通过信息小喇叭的播报与评论,拓展学生知识面,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并有效将各部分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的能力;在总结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时,可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善于归纳其中的共性与个性,用辩证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鉴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资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通过学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重要贡献。
教学设计2: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建国初期美国对华政策。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从中感受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转变
通过对中美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
(播放视频)“乒乓外交”
课堂小结
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二、改革开放后外交成就
课后反思
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四、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
表现:
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等
学生自主学习:
1.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地点、主题、出席人员、内容、意义?
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同时具备简单的历史分析和综合能力,但对于理解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仍存在困难,本节课时政性比较强,学生了解的较少,因而通过史料分析与综合的教学手段,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此类的课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事实。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展示材料一、材料二,学生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总结出有效的历史信息。)
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的要求。
学生阅读材料并做分析,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建国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孤立、封锁、威胁”的政策。)
《外交事业的发展》8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
2、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小 结
达标检测
十六、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知识链接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他同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握手,足有一分钟。后来,尼克松说,这是为了纠正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这次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此后,中美关系又有了怎样的发展?新中国的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的成果?
5、中国积极参与APEC会议的活动,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课后提升
写小结
教学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试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1.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杨士岗初中八年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
王静
审核人
尚玲
总编号
16
课 题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 型
展示课
教学目标
1、能列举2021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优质课(说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

优质课(说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鹤城第二中学的教师李书湘,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共同交流的机会,同时我也希望我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说明。
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十余年的教学中,我在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又遵循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形成了“设疑激趣、创设情境——围绕目标、寓启于读——学法指导、铺路搭桥——知识梳理、揭示规律——练习评价、课外延伸”的五步教学法。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个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意识的精彩篇章。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制定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我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的同时,又结合了本课知识结构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以及新世纪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课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由教师提出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结合课件,利用视觉的直观性,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成就是辉煌的,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学重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要发展、综合国力要增强,都需要打破外交僵局,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中美关系历来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十分曲折、复杂、艰辛。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用)优质课完美版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加 事 义入 哪 体 ?世 方 现 面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老师提问: 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 大事上?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内容再作答 。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 中国在军事上实行威胁 ,政治上进行 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 ,中美敌对状 态长达二十多年。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70 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 出现转机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语 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 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中国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 中日建交的时间; (4)掌握上海APEC 会议的时间、主题及意 义。
知 知 识 识 与 目 技 标 能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问题1、 中日建交的时间 ; 老师提问 问题2、 中日建交日方代
表是谁?
问题3、中日建交说明了什
么问题 ?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发 散思维。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 (下册)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四川省蓬安县城北中学 历史组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说 课 流 程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 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 松访华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 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本课是本单元教 学内容的核心 ,也是二、三、五单元的内 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范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范
例
转眼间初中的课程已过半,为了老师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将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范例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学情分析:
本课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知识点 明确。学生的能力较差,不善于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所以要利用这节课的特点引 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本节课到此结束
时间: 标志: 作用:
1972年 田中角荣首相访华
拉开了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 外交工作出现新居面。
时间:
2001 中国上海
地点: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外国领导人代表 形成文件 《上海共识》
美 国 布 什
俄 罗 斯 普 京 日 本 小 泉 纯 一 郎
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规模最大、规格 意义: 最高的多变外交活动。
(1)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恢复 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关系正常化;中 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师引导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自学、 讨论、集体归纳)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 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 出现了新局面。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
列 举 中 美 关 系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三 件 大 事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时间: 意义: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这是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有利于中 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十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以 来 外 交 事 业 取 得 成 就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课标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获取历史资料的方式单一,加之平日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
所以老师仍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4.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教学难点:(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二.教法与学法1.学法指导:(1)讲解分析法:对于每个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转变,都需要老师作出清晰的分析,以便突破教学难点;(2)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3)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对今天所做的这一节课进行简单说课。
一、教材内容
我今天所选讲的内容,是历来考试的热点专题——外交。
本课属于人教版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承接了上一节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开始,从70年代的外交一直讲到改革开放以来,梳理了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外交大事件。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学、合作学习的能力,欠缺的是对知识的分析、运用的能力。
因此我们政史教研组的高效课堂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希望能够尽快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政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日两国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大量运用历史图片等,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感悟历史;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激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70年代、2001年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式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2、合作探究部分,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文字,视频等生动直接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思考相关问题,发散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来完成对重难点知识的进一步的深化、理解。
3、拓展延伸部分,是对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升华。
其中对比新旧外交,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启示。
是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和对知识的整合;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未来外交发展的看法?是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落实和所学知识的运用。
4、通过简易顺口溜进行本节知识的小结,让学生快速的回顾、记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5、课堂检测布置了五道选择题和一道表格题,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检测巩固。
6、最后是留出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对本节知识当堂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