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必修1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合集下载

07-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07-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难以发育出苔原,A、B错误。大分水岭总体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拔不高,发育不
出苔原,D错误。富士山地处温带,且海拔较高,能发育出苔原,C正确。
考向2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8 简单的学术情境(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
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
A.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解析】洛迦山岛位于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理论上大多数植被为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
8.知识点1、2、3为适应环境,滨柃最可能的特征是( C )
①根系纤细密集 ②植株抗风能力弱 ③植株耐盐碱 ④植株高大 ⑤植株耐贫瘠
A.①③④
B.②③④
D.④—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根据图中景观可知,①地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地植被类型为温
带草原,③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④地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
(2)下列关于四地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植被有板状根、茎花现象
b.②地区植被具有耐旱、矮小等特点
c.③地区植被春季长叶,秋冬季落叶
意温带地区的阔叶林。故图示植被景观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分布顺序是①③②或者
④③②。
2.知识点2、3影响不同纬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D )
A.地形
B.海拔
C.水分
D.热量
【解析】不同的温度
带,由此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全球陆地植被基本格局,D正确。
葱绿,冬季落叶,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大,B正确;丙的层次很少,为亚寒带针叶林,
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小,C错误;丁位于极地附近,主要为苔原和冰原,冰雪覆盖面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一册: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一册: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

第一节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概念:自然界□01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02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03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改造环境: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04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植被的垂直结构形成: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05阳光的生存竞争。

影响因素:气温越□06高、降水越□07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08多,垂直结构越□09丰富。

4.植物的适应性:天然植被具有□10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判断正误。

(1)荒漠不属于植被类型。

(×)(2)植被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

(×)2.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为()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答案 B解析气候是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仙人掌适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提示干旱的自然环境。

二、森林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类型、分布及特点1.判断正误。

(1)水热充足的地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多。

(√)(2)常绿阔叶林秋冬季不落叶。

(×)2.亚欧大陆北部的植被主要为()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答案 A解析亚欧大陆北部主要是亚寒带,主要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3.说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森林。

提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三、草原与荒漠1.形成(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01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2)荒漠:在水分更少的□02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

2.草原(1)热带草原:分布在□03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04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05枯黄。

(2)温带草原:草原□06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3.荒漠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07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

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

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地理环境与植被【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类型,根据气候可判定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水文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

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

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土壤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

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成二、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

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

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提纲讲义 总结

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提纲讲义 总结

4.垂直结构差异(1)原因:争夺阳光的生奁竞争。

(2)规律: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殺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圭亶。

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征构较热带雨林简单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丄•草原分布: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垄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四、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厠愚航植誠垂直分异利卡地帯性分布「防凤禹沙•-威少融地鋭的形般马廳B1决定植被类型八光原、降水、現■网斯节温差、增加議腾、澗节大气成分书馥性、碱性涉响植披类熨;肥力影响电肉丁理1植被丰富,保持水土;植铁稀疏’侵边加剧木分充足・_植餓丰富潑諒水瓠坯含沙童「両与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一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3.演化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的植物生长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一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环境为植被的发育和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生长所必需的条件;(2)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3)植物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4)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5)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6)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4.一些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植被特征56.森林的作用及遭破坏后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3)土壤剖面构造①自然土壤k;..;-.-;:序净化空弋,美牝环境 涵养*源、保持水土,吸勾除尘,防风固沙 緊衙物种>维护生轴破坏丘菟侯交化-生态坏境总*-I 然灾番频发凸牧窖祥性锐减淀枳层■MMH■a =uurri1n1ra.仃机层以井斛和也卜榊的和机质为主⑷质层疑器盘强矿物质淋先.颜色较注第二节土壤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K 、P 、Ca 等),供植物吸收 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就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征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有机质 多集中在表层,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水分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空气一、观察土壤 1. 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1.我们生存的地球,因覆盖植被才变得生机盎然。

而土壤为植被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植被与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因此,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分布也具有显著的规律。

与大气和水一样,植被与土壤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

2.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3.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可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方面观察和识别。

土壤的形成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土壤、植被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1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及名校《中国大学及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大学专业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生物地理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土壤地理学西北大学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兰州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南京大学 3 西北大学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 成都理工大学 5 北京大学 5 吉林大学 6 北京师范大学 6 中山大学7 北京林业大学7 长安大学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2合肥工业大学9 河南大学9兰州大学10 中山大学10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34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中图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中图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 (1)热带雨林 ①分布:南北纬 10°之间的南美洲__亚__马__孙__河__流域、非洲刚果盆地、 亚洲__东__南__亚____地区。 ②特征 a.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 b.主要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c.没有老叶更新的周期性,也没有一定的开花季节,四季常绿。
提示:(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 温少雨。 (4)地处迎风海岸和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暖流流经,起增 温增湿作用。
【核心考点突破】 1.热带植被类型 (1)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10°之间,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气候 区。植被群落结构复杂,主要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树 冠参差不齐,色彩不一,树干高大笔直,分枝少,具有板状根(如 紫茉莉、龙脑香科植物)、气生根(如榕树属植物)。中型叶或大型 羽叶常绿,下层植物常具滴水叶尖及花叶现象。茎花现象也是雨 林乔木的一个特征。另外,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构 成了雨林的特殊景观。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解析:第 1 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生长范 围广,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 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A 对。湿润区植物根系浅,B 错。寒冷、炎热不是植物根系发达的主要原因,C、D 错。第 2 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C 对。地上部分 植株会变得更矮小,A 错。地上部分叶片变小或变成针叶或刺,B 错。地下部分分支增多,D 错。 答案:1.A 2.C

高考地理: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解

高考地理: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解

高考地理: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解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

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

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痞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④分布特点:簇状闹富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痞。

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典型例题分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8分)(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8分)(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4分)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

(3分)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

(3分)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分)(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2分)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3分)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②草原。 作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局地沙漠化。
⊙判断正误 1.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各月都有花开。( ) 2.常绿阔叶林较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 3.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降水稀少的地区。( ) 4.热带草原地区草类茂盛,无乔木、灌木。( ) 5.温带草原地区一般深居内陆或降水较少。( ) 6.荒漠地区沙漠广布,无植被分布。( )
热带 荒漠 荒漠景观,植被稀疏,
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 温带 耐长期干旱的形态与结 荒漠 构
亚寒带气 候区
热带草原 气候区
温带大陆 性气候区
热带沙漠 气候区
温带大陆 性气候区
我国东北北 部、新疆北 部

我国的内蒙 古高原及新 疆天山地区

我国西北干 旱半干旱地 区
下图为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热量、水分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由于太阳辐射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 的纬度地带形成不同的植被:
苔原
热量 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水分
水分的分布一般从沿海向内陆递减,随水分条 件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 型:荒漠内―陆荒―漠―水草―分―原递―减―草―原沿→海森林
3.天然植被的特征及分布
植被类型
景观特征
植被高大茂密、物
热带 种丰富,垂直结植 被
常绿 阔叶 林
森林常绿,乔木多 革质叶片,花期多 集中在春末夏初, 垂直结构较简单
落叶 乔木叶片宽阔,春 阔叶 季发叶,秋冬季落 林叶
分布区
我国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 候、热带季 风气候区
4.寒带植被。 (1)组成: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 年生草本植物组成,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 (2)类型:苔原分为极地苔原和高山苔原。极地苔原 位于极地地区,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 的高山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 林 0˚
沿海
地形
冰雪 荒漠 高山草甸 灌丛
亚寒带
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森林
山顶
水热组 合状况?
山麓
水文——水源
荒 漠
草森 原林
土壤——性质(水分、肥力、酸碱度等)
碱性土壤
——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酸性土壤
碱蓬
茶树
“物竞天择”
自然环境变化,做出相适应的进化——生存 自然环境变化,不做出相应的进化——淘汰
阻挡光照


地 蒸发蒸腾水分 ——调节气候 持




上 截留水分
部 降低风速 ——防风固沙

吸烟滞尘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生 物 多
——地表 影响汇水速度

影响下渗 ——涵养水源 性
——地下 部分
根系
固植、固土 ——保持水土 吸收水、肥
【总结】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水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 ——调节气候、调节大气成分 净 ——净化空气 美 ——美化环境 无(物)——保持生物多样性 尘 ——吸烟滞尘 沙 ——防风固沙
读下列植被的图片: ①判断生长地的自然环境
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②植物有哪些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
水生植物
矮牵牛
空气中如果二氧化硫过多,叶片会受到伤害,但花片完好
海菜花
生长在深度4米左右温暖干净的水域,如水体稍 有污染,则会成片死亡,甚至绝迹。
二、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降光 水照
光合作用 ——调节大气成分
森草 林原
水热组合状况共同影响
亚欧大陆




森太 林平

水热组合状况共同影响 大陆
90˚
苔原
亚寒带针叶林
落叶 阔叶 林
草 原
常绿 硬叶 林
常绿硬 叶灌丛
草 原
雨 林
沿海
季雨 林
稀树 草原
降水逐渐减少
荒漠 荒漠 荒漠
内陆
草 原
落叶 阔叶 林
草 原
常绿硬 叶灌丛
常绿 阔叶 林
稀树 草原
季雨 林
降水逐渐减少
(1)气温(热量条件)——纬度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极地地区
寒带 ——寒带植被
亚寒带 ——亚寒带植被
气候
土壤
生物 (植被)

热量变化? 温带 ——温带植被

温度带?
亚热带 ——亚热带植被

赤道
热带 ——热带植被 赤道
一、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气候 包括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1)气温(热量条件)——纬度因素 (2)降水(水分条件)——海陆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I
第二章自然地理现象及要素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二课时
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 是由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 自然环境 影响 影响 地貌 水文
气候
土壤
生物 (植被)
植被 生物 (植被)
气候
土壤
地貌 水文
一、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地貌 水文
气候 包括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