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 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B 宇宙是无限的,宇宙的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C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 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中2 (2011海南海口高一期末,1)”神舟七号”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如右图),轨道舱还要在太空停留一段时间来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留在太空的轨道舱属于( )A 自然天体B 人造天体C 陨星D 小行星(2011江苏盐城中学高一期末,1— 3)2011年1月8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实上,”非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一直存在,仅今年就将有约10颗小行星运行至距离地球150万千米之内,但不会撞上地球。

结合以下两图完成3— 5题。

图1图23 图1中不包含在内的天体或天体系统是( )A 太阳B 地月系C 银河系D 月球4 小行星带位于图2中哪两颗行星轨道之间( )A 3和4B 4和5C 5和6D 6和75 距离图2中位置3行星的最近的一个恒星是( )A 太阳B 哈雷彗星C 织女星D 火星6 读”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

(2)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所示天体系统相同。

(3)流星体所属的天体系统是图。

(4)D系统中的中心天体是。

(2011山东兖州高一检测,1 —2)2011年2月14日18时,经历了256天漫长的”飞行”之后,在俄罗斯参加模拟登陆火星试验的两名志愿者首次踏上”火星”表面,把中国的五星红旗、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和欧洲空间局的旗帜插上”火星”,并进行了”火星”表面采样等模拟活动。

据此完成7— 8题。

7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①总星系②银河系③河外星系④地月系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8 火星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太阳系示意图(部分)9 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1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1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Word版含答案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段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 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回答 1~2 题。
8
1.关于图中 a、b、c 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b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b 代表的辐射比 a 代表的辐射 波长短 ④c 代表的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
1.为什么同一季节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而夜间多云,气温不会太低? [答案] 同一季节,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 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2.王明同学认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 上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因 此说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是正确的,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不一定由高压 流向低压。
(2)山谷风
6
(3)城市风 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温度高,从而形成的高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 向城市的环流。 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避免污染气体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
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12
材料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 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 有毒物质。目前我国约 1/5 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 的城市空气质 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
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乙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
11
D.甲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各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其次 需要结合所学城市化的知识,判断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相应特点。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⑤→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降低,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所以 C 正确。(2)该现象为逆城市 化现象,产生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与农村劳动力丰富无关。 (3)乙阶段劳动 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约为 48%、30%、22%, 因此乙阶段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百分比大约是 52%,应处于城市化 中期阶段,对应图 a 中的③阶段。 (4)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工 业、服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高),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工业、服 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较低),因此甲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缓 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代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城市环境质量低。 [答案] (1)C (2)C (3)A (4)D
[问题]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 这种现象是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人 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交 通发展,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新高中地理高考卷5-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课标) 2月卷(解析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卷5-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课标) 2月卷(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第五模拟(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四川绵阳市·高三二模)城市景观格局对下垫面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通过遥感得到的我国某平原地区省会城市夏季、冬季下垫面平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示意图。

研究证明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比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产生的热岛更明显。

据此完成1-3题。

1.该城市位于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C.江汉平原D.珠江三角洲2.距市中心16km附近的城市功能区应是A.住宅区B.仓储区C.商业区D.工业区3.推断距市中心2m范内的主体景观最可能是A.林草B.水域C.建筑D.广场【答案】1.C 2.D 3.B【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冬季均温在6.5︒C----8.5︒C之间,可以推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松嫩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温带,故AB错,江汉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故C正确,而珠三角纬度较江汉平原低,多数属于热带地区,冬季温度较高,故D错。

2.据图可知,距市中心16km附近冬季、夏季气温都较高,说明热岛效应较强,工业区排放的热量和废气较多,所以该区域应该是工业区,故D正确,自然排除ABC。

3.据图可知,距市中心2m范围内,夏季均温较低、冬季均温较高,说明是水域调节了气温,水的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慢,夏季增温慢,故B正确,自然排除ACD。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至2020年,长江三角洲“两小时经济圈”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全境以及安徽除毫州以外的总共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分布图,完成4-5题。

4.长江三角洲地区A.高等级城市数量较多,低等级城市数量较少B.等级最高且服务种类最齐全的城市是南京C.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5.下列对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集聚,地区内部竞争激烈B.交通线的建设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城镇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扩大上海城市规模D.交通一体化先行,跨省交通突破行政边界【答案】4.C 5.D【解析】4.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提供的服务种类越齐全,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A错误;长三角地区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种类最齐全,B错误;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C正确;长三角城市化速度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D错误。

2024年新课标山东省高考地理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_5407

2024年新课标山东省高考地理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_5407

机密★启用前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限时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

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

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

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

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

在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A. 减少产品损耗B. 应对市场风险C. 保护种质资源D. 降低劳动投入2. 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有利于()A. 提高清洗效果B. 减少清洗工序C. 保持土壤肥力D. 提高产品品质3. 为打造全国平贝产业高地,铁力市宜重点布局( )A. 医疗器械企业B. 医药制造企业C. 食品加工企业D. 农机装备企业莱茵河是欧洲的“黄金水道”,其上游的莱茵瀑布是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

位于莱茵瀑布附近的商业小镇沙夫豪森于1045年建城。

瑞士制表业始于16世纪中叶,长期以手工作坊方式生产钟表。

1868年,一名美国制表师在沙夫豪森创办了瑞士最早期的机械制表工厂——W 厂,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如今W 厂的钟表已成为知名产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商业小镇沙夫豪森的兴起最可能缘于( )A. 行政管理需求B. 金融服务需求C. 观光旅游需求D. 货物转运需求5. 1868年,W 厂选址在沙夫豪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劳动力B. 市场C. 原材料D. 交通小明暑假乘船到F 岛旅游。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同步 单元测试【有答案】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同步 单元测试【有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同步单元测试一、单选题2016年,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现在还具备联合组网观测搜索宇宙无线电信号的能力,可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2.对“中国天眼”搜索宇宙干扰度最大的是()A.天气变化B.太阳辐射C.太阳活动D.流星现象3.科学家们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主要的依据是()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有昼夜更替现象;③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有液态水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两极地区有时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与其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 光球层的黑子B. 色球层的耀斑C. 色球层的日珥D. 日冕层的太阳风下图是太阳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气层及其太阳活动正确的是()A.甲层是光球层,Q 代表耀斑B.乙层是色球层,M 代表日珥C.乙层是光球层,N 代表耀斑D.丙层是日冕层,P 代表日珥6.影响地球粮食作物的产量最大的太阳活动是()A.M-耀斑B.N—日珥C.P—太阳风D.Q—黑子7.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太阳能交通信号灯。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A. 拉萨B. 重庆C. 大庆D. 海口2020 年4 月10 日凌晨,火星、木星、土星等三颗行星在天空以“等距”方式排列成一条直线,出现“三星欢聚”天文奇观。

完成下列小题。

8.产生此次天文奇观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行星自转D.行星公转9.照片背景中的天体“亮晶晶”,其类型大多属于()A.星云B.恒星C.行星D.卫星突然迸发的巨大火舌掀起一场夹杂着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等剧烈变化的太阳风暴。

转瞬间,人们手机信号消失、电台里的歌声被噪音替代。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2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2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原因,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1.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

2.学会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掌握判断分析风向及风力的方法。

1.风形成的过程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风 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

(2)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碍越多,阻挡作用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3)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等压线的疏密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何关系?[答案]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2.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什么方向?[答案]右后方。

探究点风的形成[材料]谜语: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咆哮。

(打一自然现象)[问题]该自然现象是什么?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不同受力状况下形成的风受三种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平行;陆地与海洋相比,陆地上的摩擦力大于海洋,所以陆地上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比海洋上的大。

【例】下图中P1、P2为某一水平面上的闭合等压线。

①~⑧是只考虑大气水平受力而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且P1>P2,则O点的风向为()A.①B.④C.⑤D.⑥(2)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且P1<P2,则O点的风向为()A.③B.⑧C.⑦D.②[审题指导]首先,明确高、低空大气的受力状况;其次,根据气压状况,确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次,综合南北半球及所受其他力来确定最终的风向。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后作业1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新人教版必修2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后作业1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新人教版必修2

课后作业(十三)一、选择题读按不同标准评价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排序图,回答1~3题。

1.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根据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可知,运速最快的是航空,最慢的是水运,据此可直接得出B项正确。

[答案] B2.四种运输方式中灵活性最好的是( )A.航空 B.铁路 C.公路 D.水运[解析] 公路运输对自然条件要求较小,选线和建设比较灵活方便,可以实现门口对门的服务,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所以灵活性最好,故C项正确。

[答案] C3.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A.天然橡胶:泰国至上海,选择铁路B.铁矿石:澳大利亚至上海,选择水运C.鲜花:荷兰至美国,选择公路D.集成芯片:硅谷至渥太华,选择铁路[解析] 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可知,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但是运量小、运输成本较高;水运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天然橡胶的运输量大,泰国至上海应该采用水运;鲜花时效性强,所以由荷兰运至美国应选择航空;集成芯片质量轻、体积小、价格高,应该采用空运;澳大利亚至上海的铁矿石运量大,水运价格低,故B项正确。

[答案] B下图为公路、高铁和航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上的市场份额。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公路与高铁两种运输方式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运输距离在( )A.50~150千米B.200~300千米C.700~800千米D.950~1050千米[解析] 短途运输时,公路运输机动灵活、价格低,占优势;长途运输时,两种运输方式的运费都较高,但航空运输速度快,占优势;高铁运输介于两者之间。

由此可知①指公路运输,②指高铁运输,③指航空运输,根据图可知在200~300千米之间,公路和高铁的市场份额相当,故公路和高铁竞争最激烈的运输距离为200~300千米,B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新课标理论考试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30 分)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
()、适应()的高中地理课程。

2、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资源、()和()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3、高中地理课程与()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
()、“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 2 学分,()课时)七个模块组成。

5、宇宙中的地球内容标准有四个,即描述地球所处(),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
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出地球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6、地理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7、地理Ⅱ有三项内容,即()与城市、生产活动与()、()的协调发展。

8、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的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
()是达到这些标准重要途径。

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9、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

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

10、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建议从学生能否()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地理问题,合理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判断题(20 分)(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填A,你认为错误的填B)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综
合性和地域性。

()2、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
程中是相互分离的。

() 3、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 4、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做出具体规定,选修课应在必修课之后开设。

() 5、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
()6.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7.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以上叙述反映的是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课程理念。

()8.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9.高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10.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 11.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由三个模块组成,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 12.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 1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作严格规定,选修课安排在必修课之后开设,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

() 14.“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是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之一。

() 15.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由标准、课后作业、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16.“内容标准”中的“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原则性建议,教学过程中不可擅自更改。

() 17.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 18.学校地理课程资源是学校师生智慧的结晶,只限于本校学生使用,禁止外流。

() 19.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应当严格管理,不允许随便添加进行更新。

() 20.地理教学应充分利用校内地理课程资源。

为保证安全,不能将学生带出校门进行地理观测。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不包括()
A.侧重过程评价
B.重视探究能力
C.满足不同学习需要
2.不属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有关地理“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是()
A.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3.高中地理课程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C.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4.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A.人地和谐
B.可持续发展
C.因地制宜
5.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设计的宗旨是()
A.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
B.实现可持续发展
C.彻底解决环境问题
6.高中地理必修课程设计的课时是()
A.25
B.30
C.36
7.下列表述,属于中学地理新课程“三维”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述的是()
A.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B.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C.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8.中学地理新课程“三维”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是()
①知识与技能②探究与合作③审美情趣与科学态度
④过程与方法⑤观测与调查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①③④
B .②④⑤C.①④⑥
9.《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组成除“前言”以外,还有()
①课程目标②课程性质③实施建议④课程资源⑤内容标准
A .①②⑤
B .②③④C.①③⑤
10.下列属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是()
A .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B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
C.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11.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属于课程标准中的()
A .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过程与方法
12.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A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B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C.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13.下列教学活动属于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是()
A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B.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C.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14.高中地理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有()
①资源观②发展观③城市观④人口观⑤宇宙观⑥和谐观⑦环境观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⑦C.③④⑤⑥
15.下列既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的是()
A .敏捷的地理探究思维B.科学的地理学习方式C.正确的地理观念
四、简述题( 20 分)
1.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应培养现代公民哪些必备的地理素养?
2、简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平凉五中高中地理新课标理论考试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30 分)
1、全面发展地理科学发展社会生产生活需要
2、人口环境发展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研究方法“人文与社会”
4、“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36
5、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圈层结构
6、合作学习地理考察地理调查
7、人口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
8、创新思维展开辩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9、知识与技能评价社会责任感重全员参与
10、发现和提出独立思考和解决交流探究成果
二、判断题( 20 分)
1-5 ABABA 6-10 ABAAA11-15AABAB16-20BABBB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5ABBAC 6-1OCCCBA 11-15ABBCB
四、简答题(共20 分)
1. 答案:掌握地理知识的素养;运用地理技能的素养;获取地理信息的素养;探
索地理问题的素养;关爱乡土的素养;关爱祖国的素养;关爱全球的素养;培
养可持续发展的素养;学会生存的素养;学会学习与合作的素养。

(每小点 1 分,共 10 分)
2、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

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
合。

(每小点 2 分,共 1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