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比例尺的几种题型及解析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学期-比例尺 考点总结+题型训练 带答案

六年级下学期-比例尺 考点总结+题型训练 带答案

比例尺【基础知识回顾】1、比例尺的定义:1、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或者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2、比例尺的分类(1)数值比例尺:如一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00,这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写成1000000001(2)线段比例尺:比如,一副背景地图的比例尺是这样的,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在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3)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的方法:如:将这样的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手机距离=1厘米:50千米=1厘米:5000000厘米=1:50000003、注意的点:(1)为了计算方便,我们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者后项为1的形式(2)比例尺不仅有缩小比例尺,还有放大比例尺,如在制作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如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2:1,表示实际距离的1厘米图上距离就2厘米,把零件放大了画在图上。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知二求一(1)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2)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练习五】一、填空题1、一幅图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可以分为( 数值比例尺 )和( 线段比例尺 )两种。

根据图上距离是将实际距离缩小还是放大,比例尺又可以分为( 放大比例尺 )和( 缩小比例尺 )两种。

3、A 城到B 城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画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图纸上,应该画( 12 )厘米。

4、在一幅地图上面,10cm 的线段表示5000km 的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50000000 )5、在比例尺为5:1的图纸上,某零件的图上长度是2cm,那么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为( 4 )mm.6、一种精密零件放大后绘制在图纸上,比例尺看不清了,王师傅只记得这幅图纸的比例尺不是1:20,就是20:1,这幅图纸的比例尺应该是( 20:1 )7、一种精密零件实际长2mm ,画在图纸上长4cm ,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20:1 )。

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比例练习题及答案在数学学科中,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经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带您进行一些比例练习题,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

练习题一:某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为35公里。

请问在该地图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毫米?解析: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1单位对应于实际距离的多少单位。

根据比例尺1:2000,1毫米对应2000米。

通过单位转换,35公里可以转换为35000米,所以在地图上的距离为35000 ÷ 2000 = 17.5毫米。

练习题二:甲队和乙队比赛,比分为3:4。

已知甲队得到了27分,求乙队得到的分数是多少?解析:根据比例关系,甲队的得分与乙队的得分之间的比例为3:4。

设乙队得分为x,则甲队得分为27,所以有3:4 = 27:x。

通过求解比例关系,可以得到x = 36,因此乙队得到的分数为36分。

练习题三:一根长为2.4米的绳子需要切成8段,每段的长度都相等。

请问每段绳子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将绳子切成8段,每段长度相等,设每段长度为x,则有2.4米 = 240厘米 = 8x。

通过求解方程可以得到x = 30,因此每段绳子的长度为30厘米。

练习题四:某工厂中,甲班和乙班的男女比例分别是5:4和7:5。

如果甲班男生有45人,求乙班的男生人数。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甲班的男女比例为5:4,乙班的男女比例为7:5。

已知甲班男生有45人,设乙班男生为x人,则有5:4 = 45:x。

通过求解比例关系,可以得到x = 36,因此乙班的男生人数为36人。

练习题五:某材料由甲、乙、丙三种成分组成,甲的质量占总质量的30%,乙的质量占总质量的45%,丙的质量占总质量的25%。

如果总质量为400克,求甲、乙、丙三种成分各自的质量。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甲的质量占总质量的30%,乙的质量占总质量的45%,丙的质量占总质量的25%。

已知总质量为400克,设甲、乙、丙的质量分别为x、y、z克,所以有30:45:25 = x:y:z。

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

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

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一、问题描述现有一条公路,长度为300千米,若要将其缩小到一张长为15厘米的纸上,应使用何种比例尺?二、解题过程1.确定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实际长度 ÷绘制长度2.计算比例尺的值:实际长度为300千米,绘制长度为15厘米,代入公式可得:比例尺 = 300 ÷ 15 = 20三、答案阐述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将300千米的公路缩小至15厘米的纸上时,应采用比例尺为1:20。

即每1厘米的纸代表实际公路的20千米。

四、其他应用示例1.问题描述现有一块土地,面积为80亩,若要将其绘制在一张长为40厘米的图纸上,应使用何种比例尺?2.解题过程(1)确定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实际长度 ÷绘制长度(2)计算比例尺的值:实际长度为80亩,绘制长度为40厘米,代入公式可得:比例尺 = 80 ÷ 40 = 23.答案阐述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将80亩的土地绘制在一张长为40厘米的图纸上时,应采用比例尺为1:2。

即每1厘米的图纸代表实际土地的2亩。

2.问题描述某模型飞机的实际长度为30厘米,若要将其放大至实际飞机的长度,应使用何种比例尺?3.解题过程(1)确定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实际长度 ÷绘制长度(2)计算比例尺的值:实际长度为30厘米,绘制长度为实际飞机的长度,代入公式可得:比例尺 = 30 ÷ 1 = 304.答案阐述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将某模型飞机放大至实际飞机的长度时,应采用比例尺为30:1。

即模型飞机的长度是实际飞机长度的30倍。

五、总结比例尺是地图、图纸等绘制工作中常用的概念,用于表示实际长度与绘制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例尺的数值,以便准确地绘制出所需的图形或地理信息。

在计算比例尺时,我们可以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得出比例尺的数值。

比例尺的正确应用可以确保绘制的图形或地理信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行程问题相关。

1.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就可以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因为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前2小时行驶120千米,总共行驶时间是2 + 3=5小时。

可得比例式(120)/(2)=(x)/(2 + 3),即(120)/(2)=(x)/(5),2x = 120×5,2x=600,解得x = 300千米。

2.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5,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在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设A、B两地相距x千米。

因为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甲、乙路程比是4:5,那么甲行驶了全程的(4)/(4 + 5)=(4)/(9),乙行驶了全程的(5)/(4+5)=(5)/(9)。

又因为在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乙比甲多行驶了12×2 = 24千米。

可得(5)/(9)x-(4)/(9)x=24,(1)/(9)x = 24,解得x = 216千米。

3. 小明和小刚的速度比是3:4,他们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小明用了20分钟到达,小刚需要多长时间到达?- 解析:设小刚需要x分钟到达。

因为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可得3×20 = 4x,4x=60,解得x = 15分钟。

二、工程问题相关。

4. 一项工程,原计划40人做,15天完成。

如果要提前3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解析:设需要增加x人。

工作总量一定,人数和工作天数成反比例。

原计划人数40人,工作天数15天,现在工作天数是15 - 3=12天,人数是40 + x人。

可得(40 + x)×12=40×15,480+12x = 600,12x=120,解得x = 10人。

5. 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3:2,甲队单独做一项工程需要1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 解析:设两队合作需要x天完成。

小学六年级比例知识点及其相关题型

小学六年级比例知识点及其相关题型

六年级下册 《比例》知识点及相关题型姓名: 一、 重点知识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1=6:3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5、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6、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7、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8、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一)填空 1、在3602407281....中,两个外项是( )和( ),两个内项是( )和( )。

2、36的约数有( )个,从中选择4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比例是( );如果使两个比的比值是131,这个比例是( )。

3、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草坪图,这个草坪图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4、从1、2、3、4、5、6、7、8、9、10这十个自然数中,选出4个组成一个比例,组成的比例是( )。

5、已如3、4、12三个数,再添一个能组成比例的数,所组成的比例是( )。

6、在一副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泰州到南京的距离是 5.4厘米,泰州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7、在比例尺1:200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座大桥长7.2厘米,这座大桥的实际长度是( )米。

比例尺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六年级

比例尺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六年级

比例尺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六年级一、比例尺应用题解题技巧。

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例如,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10米)。

2. 明确数量关系。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 解题步骤。

- 第一步,认真审题,确定已知条件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还是比例尺。

- 第二步,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 第三步,注意单位换算,保证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一致。

二、例题及解析。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

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解析:已知比例尺1:6000000,图上距离15厘米。

根据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可得实际距离为15÷(1)/(6000000)=15×6000000 = 90000000厘米。

因为1千米=100000厘米,所以90000000厘米=90000000÷100000 = 900千米。

2. 一个精密零件的长是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应画多长?- 解析:已知实际距离5毫米,比例尺8:1。

根据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可得图上距离为5×(8)/(1)=40毫米。

3.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已知比例尺1:500000,图上距离4厘米。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即4÷(1)/(500000)=4×500000 = 2000000厘米。

2000000厘米=2000000÷100000 = 20千米。

4. 学校操场长80米,宽60米,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解析:先将实际长度的单位米换算成厘米,80米= 8000厘米,60米=6000厘米。

热点:关于比例尺及正反比例的实际应用问题-2024年小升初数学(解析版)

热点:关于比例尺及正反比例的实际应用问题-2024年小升初数学(解析版)

热点:关于比例尺及正反比例的实际应用问题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

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是14cm。

王杰开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从白帝城出发,行驶7时能否到达江陵?请计算说明。

【答案】能【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再换算成以“千米”作单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7小时行驶的路程后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比较后得出答案。

【详解】1∶3000000=1÷3000000=1300000014÷13000000=14×3000000=42000000(厘米)42000000厘米=420千米60×7=420(千米)答:行驶7时能到达江陵。

2在比例尺是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个正方形花圃的边长是14cm,这个花圃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答案】0.49公顷【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已知正方形边长的图上距离是14cm,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得到实际距离,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花圃的实际面积。

【详解】14÷1500÷100=14×500÷100=7000÷100=70(米)70×70=4900(平方米)4900平方米=0.49公顷答:这个花圃实际面积是0.49公顷。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本题注意要先求出花圃边长的实际距离后,最后求出花圃的实际面积。

3在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杭州东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长度是3.4厘米。

杭州东站到上海虹桥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列动车,从杭州东站到上海虹桥站,用时40分钟,那么这列动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170千米;255千米/小时【分析】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则用3.4÷15000000即可求出实际距离,1千米=100000厘米,将结果化成千米即可;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小升初专题:比例尺(有答案)

小升初专题:比例尺(有答案)

小升初专题比例尺1.比例尺的概念: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注意:(1)比例尺是一个比,他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因此不能带有计量单位。

(计算时要先统一单位)(2)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整数比,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3)在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

3.比例尺的分类数值比例尺: 1:100000000或1000000001 线段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可以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比如:1cm:50km = 1cm:5000000cm = 1:50000004.缩小比例尺:在绘图时,根据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纸上画出来。

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缩小比例尺写成带比号的形式时,写成1:( ),或者()1.放大比例尺:对于机器零件比较小,有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这样的比例尺就称为放大比例尺。

如:2:1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放大比例尺写成( ):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知识点一:比例尺的概念与分类例1:一幅图的比例尺是 , 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例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知识点二:比例尺应用题例3: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例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甲乙两城在这幅地图上相距18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丙丁两城相距6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知识点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例5:(1)将下面的平行四边形按3:1放 (2)将下面的三角形按1:2缩小一、填空题1、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与深圳之间的距离是26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比例尺的几种题型及解析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大纲要求,地图上的比例尺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

下面列举几种有关比例尺的几种题型。

题型一知其他,求比例尺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比例尺大小的选择例1.绘制一幅北京市旅游图,选择下列哪一种比例尺,图上内容最详细()A.1/250000 B.1厘米代表50千米 C.1:50000 D.二百万分之一【解题思路】依据规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北京市旅游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较详细,因而应该选择比例尺比较大的。

通过比较,可知1:50000比例尺最大,所以选1:50000。

【答案】C例2.一支特种兵小分队,在方圆2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执行任务,小分队指挥员所使用的地图,比例尺应当为A.1∶1,000,000 B.1∶500,000 C.1∶500 D.1∶10,000【解题思路】从表面上看,题目中没有直接提供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就需要从题目中进行挖掘。

首先将25平方千米的面积数,按照正方形或圆形,求出其边长为5千米或2.82千米,即为计算所需的实际距离。

然后利用题目中四个选项的比例尺分别进行计算,求出四个图上距离,依次为0.5厘米、1厘米、1000厘米、50厘米。

不难看出:前两个图上距离太小,第三个又太大,按这样的比例尺绘制的地图,都不能满足特种兵小分队活动的需要,只有第四个大小适中,既便于携带,又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答案】D二、比例尺大小的计算1.直接给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没有直接给出,需要经过一定的计算才能求出。

例3.某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且都位于北半球的同一条经线上,当夏至日太阳位于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为60°,乙地为50°,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A.1:24000000B.1:3000000C.1:500000D.1:10000000【解题思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题上的图上距离已经给出是11.1厘米,实际距离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给出了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600和500。

因为两地的纬度差等于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所以两地的纬度差等于100。

又因为在同一条经线上10纬度地上距离为111千米,所以可以计算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10×100=1110千米=111000000厘米。

最后根据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以求出该地图的比例尺是11.1厘米/111000000厘米=1/10000000。

【答案】D例4.在北半球的一幅天气分析图上,A高气压1020HPa中心位于(60°N,92°E),B高气压1030HPa中心位于(50°N,92°E),两地图上距离为11.1厘米,则该天气分析图的比例尺是( )A.1:500000B.1:10000000C.1:1500000D.1:2000000【解题思路】该题与上题有相同之处,都是直接给出了图上距离,间接给出了实际距离。

但又有不同之处,上题求实际距离是与两个知识点联系:一个是两地的纬度差等于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另一个是在同一条经线上,1个纬度地上距离为111千米。

本题是只与一个知识点(在同一条经线上10纬度地上距离为111千米)发生联系。

因为A和B高气压中心位置的经度相同,都是92°E,同在一条经线上,所以可以应用上面的规律。

两地的纬度差等于100,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100=1110千米=111000000厘米。

根据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以求出该地图的比例尺是11.1厘米/111000000厘米=1/10000000。

【答案】B例5.在一张地图上,60°N纬线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为11.1厘米,地方时相差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是( )A.1:15000000B.1:1000000C.1:30000000D.1:1500000【解题思路】在本题中,图上距离已经给出,主要是要求出实际距离。

要求出实际距离就必须知道三个知识点:一是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相差15°,二是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三是赤道上经度相差10对应的弧长是111千米。

根据地方时相差2小时可以求出两地的经度差是15°/小时×2小时=30°。

根据知识点二和三求出60°N纬线上1°对应的弧长是111/2千米。

然后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11/2千米×300×100000厘米/米。

最后算出此图的比例尺是:11.1厘米/111/2千米×300×100000厘米/米=1:15000000。

【答案】A2.给出一个比例尺,然后条件发生变化,求新比例尺。

(1)比例尺放大:用原图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6.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则新比例尺是()A.1:20000000B.1:5000000C.1:10000000D.1:2000000【解题思路】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000×2=1/5000000,比例尺变大。

【答案】B(2)比例尺缩小:用原图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

例7.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则新比例尺变为( )A.1:50000B.1:5000000C.1:66500D.1:2000000【解题思路】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

【答案】C(3)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例8.将1:10000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则新图的比例尺是()A.比例尺不变 B.1:2000 C.1:5000 D.1:40000【解题思路】如果比例尺扩大几倍,图幅将扩大比例尺倍数的平方。

在本题中图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那么比例尺将放大为原图的=2倍,即(1:10000)×2=1:5000。

【答案】C三、比例尺大小的比较1.给出几种不同类型的比例尺进行比较例9:下面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1:5000B.C.1:4000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解题思路】被选答案给出比例尺的三种类型,在进行比较时,都先转化成一种形式──数字式,然后再进行比较。

对于数字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比例尺越大。

【答案】A2.在同一幅经纬网地图上不同线段比例尺大小的比较例10:在右图中,如果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150°E,则AB、BD、CD、AC四条线段所取比例尺的大小关系为()A.AB<BD=CD=ACB.AB=BD<CD=ACC.AB=BD>CD<ACD.AB>CD>BD=AC【解题思路】首先明确AC=BD。

因为AC和BD都在经线上,它们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相同,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得出结论AC=BD。

其次再判断AB和CD的大小。

通过读图可知AB和CD的图上距离相同。

要比较AB和CD的大小,关键是要知道AB和CD的实际距离的大小。

因为AB所在的纬线高于CD所在的纬线,AB和CD跨过的经度相同,都是50°。

根据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AB的实际距离CD的比例尺。

因为经线圈和赤道都是地球上的大圆,所以可以把AC和BD看作在赤道上,然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与AB和CD进行比较得出:AB>CD>BD=AC。

【答案】D3.不同幅地图比例尺大小的比较例11:下面四幅地图中。

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解题思路】方法一:取1厘米线段,测量一下四幅图。

在1厘米线段内跨纬度多少(在同一条经线上1°纬度地上距离为111千米)少者为大比例尺,多者为小比例尺。

A图跨纬度和经度最少,所以比例尺最大。

B、C、D三幅图跨纬度都多,不能选。

方法二:取图上1°的经度和纬度,比较一下它们的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大的比例尺大,图上距离小的比例尺小。

通过比较发现A图的图上距离最大,故A 图的比例尺最大。

【答案】A题型二知比例尺,求其他一、知比例尺,求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小、表示的内容详略、精确度高低。

例12: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B.乙图表示的内容比甲图详C.甲图的精确度比乙图高 D.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解题思路】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因为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的比例尺,所以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大,内容比乙图简单,精确度比乙图低。

【答案】A二、知比例尺,求坡度大小1.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例13:下例两幅图的比例尺相同,比较A、B两地坡度大小。

【解题思路】两图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不同,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

A图的等高距是100,B图的等高距是50,所以图中坡度A>B。

【答案】A2.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例14.下面四幅图图幅相同,等高距相同,判断a、b、c、d四点坡度大小。

【解题思路】比例尺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在上图中比例尺的大小为a>c>d>b,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c>d>b。

题型三其它类型例15.关于下面两幅图的正确叙述是(两图上的等高距相同)()A.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大B.甲图的坡度比乙图缓C.甲图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比乙图详细D.甲图的精确度比乙图低【解题思路】首先判断甲、乙二图比例尺的大小。

根据例11的判断方法判断出,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的比例尺,然后依据例12、例14得出结果。

【答案】C例16.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比乙图的比例尺小,反映的范围大B.乙图比甲图的比例尺小,但反映的事物较详细C.甲图比乙图的比例尺大,反映的范围小D.乙图比甲图的比例尺小,反映的事物较简略【解题思路】根据例11的判断方法判断出,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的比例尺,然后依据例12得出结果。

【答案】CD有关比例尺的题还有很多,在这里仅提供这三种类型,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