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真好花园中学
(八年级资料)下雨天真好

【镶〔xiān〕】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
体的边缘。
【迷濛】昏暗看不清楚;迷茫。 【俯仰】低头和抬头。 【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吟诵〔sòng〕】有节奏地诵读诗文。注意“吟〞字
的声旁是“今〞,不是“令〞。 【摇曳〔yè〕】摇荡。 【淅〔xī〕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
叶声等。 【徜徉〔cháng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静谧〔mì〕】安静。 【幽幽】形容声音、光线等微弱。
课堂小结
逼“我〞背《古文观止》,“我〞很不自由。星期天一下雨, 父亲就会跟姨娘等人打牌,不会再来管“我〞,我就可以溜出 去看电影,或者邀同学上三层楼自由玩耍,或者守在厨房里尝 尝刚炒好的菜,或者一心一意看《红楼梦》,相当自由。
3、“如果我一直长不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 与此句相关的内容和细节是:“ 首先,文章有一句提纲挈领的话:“好似雨天总是把我带 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我又 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游遍了魂牵梦萦的 好地方。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 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引发全文,也是统帅全文。 其次,文章标题是《下雨天,真好》,所写的都是以下雨 天为背景的生活,所写的都是“真好〞的生活,充满欢乐和亲 情,温馨而美好。 再次,回忆表达也有一个条理,从童年时期到少年时期, 再到青年时期,一路写去,有条不紊。
玩是儿童的天性,自由是人类的天性,童心童趣的最根本特征 就是自由欢乐、不受约束。3、雨天里特有的热闹的生活情趣。 和父亲一起赏雨赏花。和家里人一起听瞎子先生唱鼓儿词。邀 请左邻右舍一起听戏,“煤气灯一亮,我就有做喜事的感觉, 心里说不出的开心。〞爱热闹同样是儿童自由欢乐天性的表现, 包括前面提到的和母亲、叔婆样一起剪线头等。
【免费下载】下雨天真好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下雨天,真好》(2课时)课型:主读作者:王琴单位:枣庄市第十五中学东校上课日期:2012年12月17日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下雨天,真好》(2课时)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课文至少两遍,疏通文中生字词。
2、查阅资料,搜集作者的相关信息,及本文背景资料。
3、搜集古诗词中写“雨”的诗句。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怀旧抒怀背后的真善美,并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1、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结构。
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
3、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
4、体会理解文中表现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评价任务:1、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积累古诗词中写“雨”的诗句。
3、结合课文内容,用“下雨天,真好,因为”句式说一句话。
4、细读课文,圈点批注你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用“我喜欢第段,因为”句式来说一句话。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问:自古以来,“雨”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话题,被诸多文人墨客入诗入画。
请同学们展示你在预习中搜集到的写“雨”的古诗词。
(生展示)示例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示例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示例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示例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示例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示例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示例7: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下雨天,真好》参考教案2

《下雨天,真好》参考教案教材分析:《下雨天,真好》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质朴感人的抒情散文,写“我”从童年到青年的各种雨天情趣。
文章以雨天为线索,用自然而细腻的笔触,将一腔思乡之情娓娓道来,犹如那绵绵的细雨,叩击着人们的心扉,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特殊感染力。
作者为什么说“下雨天,真好”。
因为下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
在那儿,可回味欢乐的童年,可以思念亲人,体味人间真情,优游自在。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理解雨天情趣2、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3、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雨天情趣品味文章语言教学难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深刻感悟作者雨天情趣的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课件播放歌曲《小雨中的回忆》一曲《小雨中的回忆》,在你我心中泛起涟漪:下雨的日子里,撑一把伞,走在细雨里,脚下溅起点点水花,似有一些记忆复活,和着这美妙的乐章尽情的释放……下面咱们一块走进琦君的《下雨天,真好》,和作者一起去追忆雨天的情趣。
二、课件出示目标(略)三、走近作者琦君: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1917年生,浙江永嘉人。
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
她享誉文坛已近半个世纪,作品以散文为主,多为对故乡亲人的回忆。
她擅长怀旧抒情,在人与事的敘写中,自然流露温柔敦厚的情感。
琦君堪称以真善美的视角写童年故乡的圣手,她的散文集有《烟愁》、《红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留予他年说梦痕》等二十多本。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四、走进文本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要求:“一手拿书,一手拿笔”,用圈点勾画批的方法大声朗读全文(1)扫除字词障碍,标出不认识的字及不懂的词检测字音:湿漉漉、魂牵梦萦、熹微、黏溻溻、木樨花、檀香、摇曳(2)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下雨天真好”?(用原句回答。
)明确:好像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下雨天真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教学重点:1. 理解《下雨天真好》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并理解作者对下雨天的独特情感。
2.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教学准备:1. 课文《下雨天真好》。
2. 相关参考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谈论下雨天的感受。
2. 提问:你们知道吗?有人觉得下雨天很讨厌,但也有人喜欢下雨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下雨天真好》就是一篇表达作者对下雨天独特喜爱的文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下雨天真好》,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分析并理解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之情。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四、品析课文(15分钟)1. 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下雨天真好》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引导学生课后思考:你们对下雨天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和经历?可以写一篇作文分享给大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品析课文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下雨天真好》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作者对下雨天的独特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八年级下雨天,真好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雨天,真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文中描绘下雨天的优美语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下雨天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下雨天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文中描写下雨天的精彩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下雨天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下雨天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雨声的音频,展示几张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下雨天的经历和感受,从而引出课题“下雨天,真好”。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整体感知1、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下雨天,真好”?(四)精读课文1、分组讨论:文中哪些段落或语句让你感受到下雨天的美好?为什么?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如“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等,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3、探讨作者在下雨天中的情感变化,如从宁静、喜悦到淡淡的忧伤。
(五)写作技巧点拨1、引导学生总结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即通过描写下雨天的景色和情境,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模仿这种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喜欢的天气的文字。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下雨天的难忘经历或独特感受。
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描写天气的文学作品,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下雨天真好》。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作思路。
2. 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
(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下雨天真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难句的读音和意义。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5. 练习巩固:(1)设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上台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和场景。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下雨天真好》。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和场景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二语文《下雨天,真好》教案

初二语文《下雨天,真好》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基本信息《下雨天,真好》是初中语文必修四的课文之一,作者是马致远。
该篇课文讲述了下雨天的美好与意义,以及与人的关系。
该篇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形式多样,文学性强,富有启示。
1.2 教学目标•了解下雨天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了解下雨天的美好与意义;•能理解马致远的表现手法;•能运用句式变化掌握写作的技巧;•能体会诗意与文学性。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辨析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活动设计2.1 预习活动在预习环节,老师需要为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
具体步骤如下:•带领学生了解《下雨天,真好》文章的背景,介绍马致远等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分组讨论下雨天对人们生活和情感的影响,组员发言分享观点。
2.2 精准阅读活动在精准阅读环节,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课文,理解课文,提高词汇量,多角度理解文章。
具体步骤如下:•逐段精读,理解文章意思,并运用五步骤分析法提升阅读效果;•生字词学习,设立专项练习,巩固词汇,如导游、挑落等;•分组发挥,从文章出发,发挥思维,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概括理解文章素材。
2.3 词语活动在词语活动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词语,理解文章表达。
具体步骤如下:•设立课文难词表,翻译词汇,梳理文章思路;•创设造句环节,让学生从主角出发,探究文章情感表达;•实践写作,运用课文提供语料,画面感与氛围感相辅相成。
2.4 思考活动在思考活动中,老师需要提供不同思考方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挖掘文章中的信息。
具体步骤如下:•分组讨论,探究下雨天的美好与意义,丰富思维;•为学生提供创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写作的美妙。
三、教学评估3.1 考试试题•请用100字概括《下雨天,真好》的语言风格;•请分析课文中拟人手法的作用;•请用350字谈谈下雨日与人类之间的联系。
3.2 评估方式通过理论考试,写作评价和课堂表现三个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思维能力与写作水平。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下雨天真好》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懂得感恩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下雨天真好》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理解作者对下雨天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下雨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下雨天真好》的文本。
2. 相关下雨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天气,询问学生对下雨天的感受。
2. 分享自己对待下雨天的态度和经历。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下雨天真好》。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讨论交流(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者为什么喜欢下雨天。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下雨天的具体描述和情感表达。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下雨天相关的写作话题。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用文字或插图表达自己对下雨天的感受。
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作者对下雨天的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提醒学生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并记录下雨天的景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下雨天真好》的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走进美文,整体感知Leabharlann (一)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二)作者为什么认为“下雨天,真
好”?说说好在哪里?
阅读指导:阅读第1-2节划出相关的句子。
体会雨天情趣 赏美文
速读(3---16自然段),思考:文章题目是《下 雨天,真好》,那么“下雨天”好在哪里呢? (提示:可按童年、少年、青年分三类。)以这样 的句式说话:
按童年、少年、青年顺叙,以自由、快乐、 亲情、真情的雨天情趣贯穿,有总概括句和承 上启下的语句,似信手拈来,却毫无流水帐之 感,也并不杂乱。
1、体现了散文的特点。
2、明线:雨 3、暗线:情感
返回
结束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品析。 方法指导: 1、从整体上把握所找段落抒发的情感,并通过动情 的朗读去体味。 2、从所找段落中划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进行赏析, 并说出他们好在哪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真好”的感觉 由天真走向了成熟。成熟的长大的感觉缺 少了轻松、自由和闲适,加上对母亲的思 念和对父亲逝世的哀痛,再加上对知己别 离的惆怅,代之而来的是凄凉寂寞之感。 而作者更渴望儿时“雨天”的那种感觉。
与同学对话
文章写了许多似乎与文章主题毫不相干的人和事,但 并不显得杂乱,为什么?
我会读
长( cháng)工 熹(
xī
ng 魂牵梦萦( yí )
)微
mì
慎(
shèn
)思
静谧(
) 相和(
hè
)
摇曳( yè )
黏溻溻( tā )
我能说出它的意思:
形容万分思念。 魂牵梦萦: 熹微: 天光微弱的样子。 静谧:安静。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篇幅长,连续不断。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流连忘返:
例如:“熹微的晨光中……也跟菩萨一 个样子吧。” 我喜欢这句话,它通过外 貌描写表现了母亲的慈祥、善良。
雨天是静谧的,雨天是喧 闹的,雨天总会让人产生无限 的遐思,总会给我们带来无限 的乐趣……
请以下面句式说几句话:
下雨天真好,因为多情的小雨滴, 总爱在窗前轻轻唱着熟悉的旋律; 下雨天真好,因为多情的小雨滴, 像一泓清泉,沁润了人们的心灵; 下雨天真好,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在家听鼓词。
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天天在谷子里拣曲,不用读书。
少年:
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想念母亲。 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偷吃金蜜枣,巧 克力糖,看《红楼梦》。 青年: 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思念父亲。 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赏梅听笛。
1、“我”和母亲对下雨天的感觉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要把这些小孩子的“坏心思” (例如多次逃课、希望霉变的谷子越多越好) 津津乐道写进文章呢? 2、从文中所记述的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作者的母亲性情慈善? 3、作者对下雨天的感觉是不是始终不变 呢?她为什么会说“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 以永远沉浸在雨的欢乐中”?
学习目标
1、 学习生字、词,了解作者。
2、理解文章内容,体味雨天情趣的内涵。 3、品味语句,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文
中表现出的人情美。
我知道
•琦君 (1917~ ) 台 湾女作家。原名潘希 真,浙江永嘉人。 1949年赴台湾,后定 居美国。作品有《留 予他年说梦痕》、《 琦君寄小读者》等她 是著名电视连续剧《 橘子红了》的作者。
即兴吟诵古诗词中咏“雨”的 名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课后练笔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雨天 的经历,以《雨天遐思》或 《雨天趣事》为题,写一段 200字左右的小练笔。
童年时: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________。
少年时: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_________。 青年时(长大了):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_________。
童年: 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睡在母亲的手臂弯里听故事。 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在水沟里漂木船。 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帮母亲剪线头,不写大小字。 下雨天真好,因为可以陪父亲赏花。
1、“我”和母亲对下雨天的感觉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要把这些小孩子的“坏心思” (例如多次逃课、希望霉变的谷子越多越好) 津津乐道写进文章呢?
母亲是“忧”孩子是“喜”。孩子的坏心思, 并不是品质问题,而是他们天真好玩的天性 的自然流露。作者写本文时已是成人,回忆 童年时光,自然对其充满憧憬向往之情。所 以这些坏心思显得格外温馨,恰恰体现了对 美好难忘的童年的无限情怀。
2、从文中所记述的哪些事情, 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性情慈善?
一、妈妈讲瞎子的故事,妈妈对 做了坏事的瞎子的宽容与同情; 二、在听鼓儿词的时候,对瞎子 的热情招待,为古人担忧,眼圈 “哭得红红的”。这些都体现出母 亲的性情慈善。
3、作者对下雨天的感觉是不是始终不变 呢?她为什么会说“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 以永远沉浸在雨的欢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