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学设计

【篇一】下雨天,真好,,教学设计《下雨天,真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体悟主旨3、体会理解文中表现出的人情美及传统的中庸之美过程与方法目标1、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强调学生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对话,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学习用母亲慈善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与物2、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教学重点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3、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4、强调学生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对话,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教学难点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3、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4、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人情美及传统的中庸之美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学用具ppt 音乐音频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flash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下雨天真好,因为多情的小雨滴,总爱在窗前轻唱唱着熟悉的旋律;下雨天真好,因为多情的小雨滴,像一泓清泉,沁润了人們的心灵;下雨天真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的仿句请同学们调动生活体验完成导入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二、导学达标(一)课件展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体悟主旨3、体会理解文中表现出的人情美及传统的中庸之美过程与方法目标2、与作者、文本、同学、老师对话,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学习用母亲慈善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与物2、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二)我认识她(学生先简介,课件补充)琦君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
她享誉文坛已近半个世纪,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评论和儿童文学,其中以散文的成就最高。
她擅长怀旧抒情,在人与事的敘写中,自然流露温柔敦厚的情感。
琦君堪称以真善美的视角写童年故家的圣手,已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等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下雨天真好》,了解下雨天的美好情景。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下雨天的乐趣。
(2)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下雨天的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下雨天真好》,让学生感受下雨天的美好情景。
(2)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下雨天的景象。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下雨天的情景。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下雨天真好》及相关图片。
2. 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想象下雨天的景象。
(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下雨天的感受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下雨天真好》。
(2)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 学习课文:(1)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述下雨天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下雨天的情景。
4. 品悟情感:(1)学生分享自己对下雨天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热爱大自然。
5. 实践演练:(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下雨天的场景。
(2)各组展示设计成果,其他学生评价、提出建议。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下雨天真好》,写一篇关于下雨天的日记。
2. 调查家人或朋友对下雨天的感受,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展示等,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以及在描述下雨天情景时的生动性和具体性。
《下雨天真好》教学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下雨天,真好》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提问:“大家在下雨天时都做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下雨天的场景,让学生回忆并描述下雨天的感觉。
3.呈现诗歌《下雨天,真好》的标题,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教师朗读《下雨天,真好》诗歌,强调朗读的语调和节奏。
2.学生跟读并欣赏诗歌。
3.分析诗歌: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象表达(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中有哪些形象描写?三、理解与思考(20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下雨天真好?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3.整理学生的回答,润色一些观点和意见。
四、写作活动(25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写一篇约80词的短文,表达下雨天真好的观点。
2.学生互相交换短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3.选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和解读。
五、表演展示(20分钟)1.分组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自己所写的短文,进行小品、朗诵等表演形式的创作。
2.学生自行分工并排练表演内容。
3.学生表演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和评价。
六、总结与评价(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下雨天真好的表达方式。
2.老师提问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感受和体验。
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最佳表演组。
教学资源:1.《下雨天,真好》诗歌2.课件及投影仪3.小组讨论题目及写作提醒4.纸和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组织,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表演展示,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下雨天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短篇故事《下雨天真好》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下雨天的美好。
(2)运用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小雨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课文《下雨天真好》。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雨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雨图片、视频等素材。
4. 诗歌创作模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下雨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下雨天的感受。
(2)板书课题:下雨天真好。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互动练习。
(3)分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3. 理解课文:(1)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下雨天的美好情景。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下雨天活动。
4. 朗读感悟:(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下雨天的情景。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课堂小结:(2)强调下雨天的美好,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欣赏。
五、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生活中的下雨天,尝试创作一首小雨诗。
3. 与父母分享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谈论自己对下雨天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朗读、讨论的表现。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雨天的自然现象,了解雨天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雨天景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雨天,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能力。
(2)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雨天的绘画或写作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了解雨天的特点,学会描述雨天景色。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天作品。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雨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并体验雨天,准备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雨天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雨天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雨天的观察和体验。
2. 知识讲解:(1)介绍雨天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讲解雨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观察与描述:(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描述雨天景色。
(2)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描述作品。
4. 创作环节:(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雨天的绘画或写作作品。
(2)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
(2)引导学生珍惜自然、热爱生活。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并记录下一次雨天的景色和感受。
2. 写一篇关于雨天的作文,表达对雨天的认识和情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雨天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2. 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积极态度。
3. 学生创作关于雨天的绘画或写作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对雨天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观察与描述雨天景色时的表现。
3. 学生在创作环节的参与度和作品质量。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雨天户外活动,亲身体验雨天的乐趣。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下雨天真好》。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下雨天真好》。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下雨天真好》的文本材料。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下雨天的心情和感受。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下雨天真好》。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教师解答疑问,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3. 分析与讨论:(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的作用。
4. 写作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下雨天真好》。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下雨天的回忆”的短文。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文展示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下雨天真好》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

播放音乐《下雨天,真好》,学生边听音乐边积累有关"乡思"的名言和诗词
四、梳理小结
请学生对照板书梳理结构,阐述主旨,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5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篇四」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练习把握文章脉络,整体感语文章思想内容。
2、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课文语句表达,积累汉语言词汇句式,训练朗读,培训语感。
(学生先速读课文,完成自主评估作业,然后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总结、板书)
(二)与同学对话--深入学习,合作探究
1、"我"和母亲对下雨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把这些小孩子的"坏心思"(例如多次逃课、希望霉变的谷子越多越好)津津乐道写进呢?
2、从文中所记述的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性情慈善?
3、作者对下雨天的感觉是不是始终不变呢?她为什么会说"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永远沉浸在雨的欢乐中"?
三、重点字词
徜徉 静谧 茶几 徘徊 书斋 魂牵梦萦 熹微 菩萨 房檐 田埂 懒惰 紫檀 摇曳 流连忘返
四、默读全文标段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写了什么人什么时期的什么事)
文章写的“我”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几种不尽相同的雨天情趣
五、文章主要写了童年、少年、青年三个不同时期的雨天趣事,把这三个时期的作者所叙述的趣事分别用一句话概述出来(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谁来试试?--我来!(字词检测)
(1) 我会读!
湿漉漉魂牵梦萦熹微黏溻溻紫檀木静谧
(2)我能说出它的意思!
魂牵梦萦 熹微 静谧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一)与课文对话--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下雨天真好》。
(2)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学会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下雨天真好》。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引导学生回忆下雨天的美好时光,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下雨天真好》,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精讲点拨:(1)教师针对诗歌的内容、主题、修辞手法等进行讲解。
(2)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提高记忆效果。
6. 创意写作:(1)启发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下雨天真好》。
2. 写一篇以“下雨天”为主题的作文,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搜集其他描述下雨天的诗歌或文章,进行阅读赏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雨天,真好》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梳理文章结构,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体悟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同学、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
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合作中领悟文章主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
教学重点:
1、掌握文章结构特点。
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
3、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
4、强调学生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1、掌握文章结构特点。
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
3、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问好:上课。
同学们好。
课前交流沟通——套近乎
展示图片1---4
同学们学新课之前先来看几张图片,同学们对图片中的背景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是的,就是咱们这个教室(逐一介绍图片内容:这是夏天的我在讲课,这是听众。
这是上上周六讲课的我,这是听众。
)
展示图片5---6
这位鲍同学,真对不起啊,未经你的允许,我们翻看了你的书本并拍照留念。
但正是这一翻,让我吃惊不小。
咱们班真是藏龙卧虎啊。
瞧这字体,瞧这作业写的。
佩服加羡慕。
我手下的学生要都这样该多好啊。
导入新课
所以今天再次有幸站在这个讲台,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下雨天,真好》真的很好,真好!(板书课题)
过渡衔接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84页,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大声朗读,或用心默读,把课文再熟悉一下。
并且用序号标出段落。
朗诵指导:
读书的时候,童年趣事要读得轻快、欢乐、语速要快;少年和青年时怀念父母的部分要放慢语速,读出深情。
(征求学生意见:读一遍课文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发印好的材料)
讲授新课
一、好的,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图示目标——学生一起读目标)
二、指导学生自学
诵读课文,感知内容,感知文意。
本文是一篇以回忆为主的散文,按照童年、少年、青年的顺
序写人记事。
作者说“下雨天,真好”。
是因为他雨天有着不一样的情趣。
作者还说:"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雨珠的链子"和那些"好时光"吗。
结合这我发给你的那个学习框架图,找出文章中体现雨天不一样的情趣的典型事件和细节。
和同位合作,思考交流后写下来。
(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位交流,写下答案)
好时光一:“我”早上不用早起,赖在被窝中要母亲讲故事给好听。
(听故事)
好时光二:雨天,老师脚气病发作,来得迟作者可以在阴沟里(放小木船)。
好时光三:阿宋伯伯会给“我”零食吃,又会骗老师肚子痛,不能上课。
(不用上课)
好时光四:下雨天最宜打麻线,作者要(帮忙剪线头),便不用写习字。
好时光五:父亲教作者不同花的名称,下雨花容易谢,作者爬到玉兰树上(采花送邻居)。
好时光六:母亲请唱鼓儿词的到家中唱曲,左邻右舍都来听,家里充满了办喜事的感觉。
(听鼓儿词)
好时光七:风雨季节,家中的谷子发霉变成了曲,作者要帮忙,不用读书。
(拣霉曲)
好时光八:(念中学时),下雨天可以坐包车上学,不用在操
场上体育课,也不必穿操衣操裤。
好时光九:星期天下雨父亲和姨娘打牌不会管作者,作者可以去(看电影,请同学到家里玩)。
…………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与课文对话,与同学对话--整体感知,自主学习速读课文,深入学习,合作探究
1、文中多次讲到逃避功课,为什么这反而成为值得怀念的往事?这会不会导致读者误解?
首先很明确地回答“不会导致读者误解”。
这是因为
(先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写逃课的地方,如第五段、第六段中:孩子喜欢下雨,是因为老师来的晚,可以晚一点被捉进书房;可以在阴沟里、烂泥地上任意玩水;“大人们人人疼我”,下雨天就更有不上学的借口;为了不要被逼着认方块字,甚至期望有脚气病的教师,在来的路上摔个大筋斗。
第十二段中:乘大人打牌。
)
教师明确:作者意在表达贪玩是儿童的天性,自由是人的天性,童心童趣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自由欢乐、不受约束。
就实际生活而言,再用功读书的孩子也有其自由天性和贪玩
的一面,即使成年人也不例外。
这正是人充满生机活力和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
作品表现这一面,正是表现人的不可压抑鲜活的生命力。
再说文学作品中的“我”也不等于生活中的作者。
因此,也并不会导致误解。
2、为什么要把这些小孩子的"坏心思"(例如希望霉变的谷子越多越好)津津乐道写进文章呢?
(学生读相关片断,思考对话交流表达)
教师小结:
孩子的坏心思,并不是品质问题,而是他们天真好玩的天性的自然流露。
作者写本文时已是成人,回忆童年时光,自然对其充满憧憬向往之情。
所以这些坏心思显得格外温馨,恰恰体现了对美好难忘的童年的无限情怀。
3、研读课文最后一段,父亲的死本该是悲伤的,但我却很平静,请细细品味其细节蕴含的悠长意味。
(学生齐读)
教师讲析:
高雅、严肃、心细如母,即便在风烛残年的最后岁月里仍然不忘对女儿的关怀。
父亲的离世和他的读诗声一同消逝,具有诗意。
当读《白香山诗》时,那读书的声音仿佛跟父亲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就像与父亲重逢,就像再次见到父亲了一
般。
作者执意把它放在回忆中,淡化哀伤,让人以成人的眼光看待生老病死,多了一份淡然,一份成熟,因而并不十分悲恸。
四、全班交流探讨,归纳文章主旨
文章始终置于回忆儿时美好时光这一大背景下,所写的都是和雨有关的故事,“雨”如同一条链子,将晨雨听故事、冒雨玩耍、廊下赏雨、听鼓儿词、雨季拣曲等故事紧紧贯穿起来,字里行间还有“下雨天真好”这一情感。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真好”的感觉由天真走向了成熟。
成熟的长大的感觉缺少了轻松、闲适,加上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父亲逝世的哀痛,代之而来的是凄凉寂寞之感。
由小时候的自由、欢乐变得更加珍视亲情和真情。
而其实作者更渴望的还是儿时“雨天”的那种感觉。
由此我们归纳出文章主旨:
本文是以“雨天”为线索,通过追忆叙述童年、少年、青年有趣、美好的时光,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真善美的讴歌。
五、作业布置
1、课上认真研读课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所学内容,每人
编写一道或几道思考习题,写在发给你的这张纸的空白面上。
2、课下请同学们回忆自己雨天的经历,以《雨天趣事》为题,写200字左右的片段文章。
六,板书设计
下雨天,真好
情趣
自由快乐亲情真情
七、教学反思
琦君的《下雨天,真好》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
写的就是她从童年到青年的各种雨天情趣。
读这篇作品,尤其要品味那些饱含情感的故事、细节,诸如逃避功课、希望谷子霉变等“坏心思”的独特趣味与美感。
文章以“雨”为外线,以“思乡”为内线,尽情倾诉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记述了童年的梦痕,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渗透着现实的况味,无不饱含着作者“水是故乡甜”的怀旧思乡之情。
作者为什么说《下雨天,真好》?因为下雨天总能把“我”带到另一处所,远离纷扰的世界,在宁静中回忆自己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体味到人间真情的融恰,可以过
得悠哉自在有情趣。
下雨天也使“我”在蓦然回首感到人事的变迁和远离家乡的怅然。
作者从真善美的角度去写童年时光,比如对父亲、母亲、阿荣伯的描写都写得亲切美好。
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人之间的善和一种怅然的美。
叙述平谈朴实、明朗率真,富有深情,流溢着淡淡的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