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陈伟平—高危儿早期干预训练

合集下载

2023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专家共识(全文)

2023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专家共识(全文)

2023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专家共识(全文)高危新生儿是指在产前、产中、产后具有各种已知或潜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1000万新生儿出生,10%~20%属于高危儿,其中以早产儿为最多[1],Zou等[2]报道早产发生率在国内不同地区从2.3%~10.3%不等。

某些高危因素,如早产、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均可能影响患儿的行为神经发育,导致脑瘫、发育迟缓、视听损害、行为问题等,每年我国新发生的由早产所致的脑瘫患儿达2.9万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

0-3岁儿童大脑发育迅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尤其是出生后的第1年,如果在此阶段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可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国内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的先行者鲍秀兰团队最先在国内开展了系列多中心合作研究,其中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通过早期干预脑瘫发生率从6.17%下降到2.21%[4],早产儿经早期干预后智力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5]。

所以,对具有潜在脑损伤的高危新生儿开展早期干预,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根本措施,也是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医疗和社会负担的有效途径。

如何按照科学的理念进行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多年来鲍秀兰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从理论到实践一直倡导整合脑科学、新生儿学、早期教育、婴儿心理学、神经康复、神经影像等多学科最新知识,建立整合平台,打破学科界限;并通过培训让从事高危新生儿干预及管理的专业人员团队具备以上多学科知识和能力,整体研究婴幼儿行为神经发育;提出建立婴幼儿行为神经发育专业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互联网医疗的迅猛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危儿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和地域界限,进一步推进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的可及性。

为推动高危新生儿线上线下行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的规范化,经专家共同讨论研究,制定本共识。

一、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重点关注的对象高危新生儿按照高危因素程度可分为三类(见表1),对神经发育有潜在影响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类:1产前和围生期因素如反复流产经历、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天感染、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颅内出血、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重症感染性肺炎(伴有多脏器损伤)等。

高危儿早期干预通用课件

高危儿早期干预通用课件

为家长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了解早 期干预的重要性,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 促进家庭与专业团队的密切合作。
早期干预的评估与反馈
01
02
03
过程评估
在实施干预计划过程中, 定期对高危儿的发展状况 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干预 计划。
结果评估
对干预计划的效果进行评 估,了解高危儿在认知、 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等 方面的进步情况。
案例三: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是实现高危儿早期干预的重要途径, 通过整合医疗、教育、康复等资源,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 服务。
社区资源包括医疗保健机构、教育机构、康复中心等,通 过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高危儿提 供全面的早期干预服务。
案例四: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实践
总结词
高危儿是指出生时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等,可能导致 发育障碍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儿童。
详细描述
高危儿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出生时存在窒息、缺氧、严重感染等高危因素,可能 导致脑损伤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生长发育迟缓,如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低于 同龄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如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等。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家庭支持与指导
提供心理支持
为高危儿的家庭提供心理 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和压力。
家庭教育指导
向家长提供关于儿童发展 的知识和技能,指导他们 如何促进儿童的正常发展 。
建立家庭互助网络
为高危儿家庭提供交流和 互助的平台,让他们能够 分享经验和获取支持。
社区资源的利用
利用医疗资源
利用社区内的医疗资源,为高危 儿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医疗保

高危婴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危婴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危婴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明艳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09(022)006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高危婴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对象临床诊断高危儿脑损伤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方法干预组接受早期训练,定期随访以CDCC 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进一步指导干预,同时进行常规体检和育儿指导。

结果干预组各项医学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对高危婴儿脑损伤小儿进行早期干预可防治脑功能损害,减少伤残,改善预后。

【总页数】2页(P978-979)
【作者】王明艳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州医疗集团儿科云南德宏 678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对高危婴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疗效观察 [J], 徐庆玲;邹玲;傅大干;尹跟旭
2.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早期干预高危婴儿脑损伤疗效分析 [J], 黎琳;谭晓亮;何燕萍
3.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J], 段志娴;李佳
4.揿针配合早期干预治疗对高危儿"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评估的影响 [J], 罗

5.2019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举办国家级继教学习班通知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及高危儿早期干预培训班暨Peabody发育评估与干预方案培训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危脑瘫儿童早期干预服务标准

高危脑瘫儿童早期干预服务标准

高危脑瘫儿童早期干预服务标准一、干预对象1.o-1.5岁脑性瘫痪高危儿童。

2.高危脑瘫儿童HINE评估达到干预标准(2-4月龄评分小于57:大于5月龄评分小于73)。

3.家长自愿参加,且有条件配合完成全套干预方案。

4.常住地为试点医院所在市辖区,具可持续居住1年以上。

二、康复评估内容主要评估: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lMP)(适用于评估0-4月龄新生儿和婴幼儿运动发育情况),哈默史密斯婴幼儿神经学检测(HINE)(适用于评估2-24月龄婴幼儿神经发育情况),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适用于6月龄以内的新生儿、婴幼儿的神经运动评估)。

辅助评估:PeabOdy运动评定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CS),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等精准评估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状态。

三、康复治疗1.脑瘫肢体综合训练:针对患儿受限的关节做松动术和活动度的训练,对肌张力高的肌肉的进行推拿降低肌张力。

每周1〜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年不少于10个月。

2•运动疗法(PT):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功能性活动训练,包括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站立、行走等。

进行治疗过程中避免出现异常姿势,保持躯干和肢体对线良好。

每周1〜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年不少于IO个月。

3.作业疗法(OT):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上肢和手的功能性活动,配合认知训练以及游戏技能等。

每周1〜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年不少于10个月。

4.手功能训练: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上肢控制、手及手指运动控制、手眼协调、手部力量训练、掌内控制及手指分离活动训练等。

每周1〜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年不少于10个月。

5•认知训练: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认知能力训练,包括习得常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等,每周1〜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年不少于10个月。

6.言语训练(ST):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交流能力发育,构音训练,吞咽治疗等。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ppt课件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ppt课件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ppt课件
目录
• 高危儿概述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方法和策略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实践和案例分
析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未来展望
01
高危儿概述
高危儿的定义
01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或 新生儿早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 的侵害,可能导致发育障碍或残 疾的儿童。
根据高危儿的消化能力和营养 需求,调整饮食结构,促进营
养吸收。
运动干预
早期运动
鼓励高危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早期运动训练,如被动操、按
摩等。
肢体功能训练
针对高危儿可能存在的肢体活 动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 训练。
运动能力评估
定期对高危儿的运动能力进行 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
运动环境创设
为高危儿创设安全、丰富的运 动环境,鼓励其自主活动和探
02
高危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 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 血性脑病等。
高危儿的分类
01
根据高危因素的性质, 高危儿可分为出生前、 出生时和出生后三类。
02
出生前高危儿指胎儿在 子宫内发育受到不良影 响,如宫内发育迟缓、 先天畸形等;
03
出生时高危儿指分娩过 程中受到不良影响,如 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 损伤等;
早期干预能够帮助高危儿建立正常的生长发育轨道,提高其体能、智能和社交能 力。
正常的生长发育有助于提高高危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提高 其整体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高危儿早期干预能够减轻家庭在照顾孩子方面的负担,降低 家庭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降低社会在长期照顾高危儿方面的成本 ,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能力方面的综合指标高于对照组 , 2组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 1 。结论 : 对脑损 伤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 , 动 、 运 智能 水平得到提高 , 以大大改善预后 。 可 [ 关键词 ]脑损 伤 ; 早期干预 ; 发育商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79 1 4 .2 [ 文献标识码 ]A
婴儿 脑损 伤 (ri jr) ba i uy 是指 出生前 到 1岁 各 nn
种 原 因所 致 的非进行 性脑 损伤 。婴儿 脑损 伤将有 可
( 多胎 + 兆流产 +母 亲服 药 + 膜早 破 等 )0例 。 先 胎 1
家长 不愿 意参加 早 期 干预 的脑 损 伤 高危 儿 6 0例 为
cnr opa l gae , o ssc bly e . h ee p et u tn etog u s a s nf at ieetP< . 1 . ot l u ta ugss r , i ait,t T edvl m na q oe tnt o p s i ic f rn( 0 0 ) og r n p t oa l i c o l i i h w r w g in df
Efet fe ry h at d c t n o hlrn wihb an ij r f cso a l e l e u ai nc i e t ri nu y h o d
ZHANG ixin TI Zh — a g, AN n f n He g—e g
( eatetfP darsB n b it e l S o i lB n b n u 2 30 ,hn ) Dp r n o eitc, eg uFr o e s t ,eg uA h i 3 0 0 C i m i sP p H p a a [ b tat A s c]Obet e T u ma z h e osade et o er n ret no eaittn o hlrnwt ba nuy r jc v : osm retem t d n f c f al it vni n rhb i i f i e i ri i r. i i h s y e o lao c d h n j

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黄葵;陈志玮【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4(20)11【摘要】目的观察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寻求有效可行干预方法.方法 312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家庭常规育儿组(简称育儿组)和家庭与医院配合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两组在医院均采用相同的常规综合治疗,干预组让家长共同参予干预计划,除在医院做训练治疗外,利用家庭的作用,每日至少进行两次家庭康复训练.育儿组的家长只依赖医疗机构,回家后除一般生活护理外,不做任何训练.结果干预组高危儿的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的发育商为97.32%高于对照组的9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显效率为14.2%,有效率为82.1%,总有效率达96.3%,明显高于育儿组的10%,73.3%和83.3%.结论建立规范的医院与家庭有效联动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更好促进其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其模式是切实可行.%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ospital and family effective linkage in early intervention for high-risk infants,and to seek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tervention methods.Methods 312 cases of high-risk infa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amily conventional parenting group (referred to "parenting group") and family and hospital intervention group (intervention group),two groups in the hospital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all using the same rout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the intervention group let parents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vention program,based on training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taking advantage ofthe role of family,have som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t least two times per day.While parenting group only relied on medical institutions after coming home,with only general life care,without any other training.Results The fine movement,the adaptive capacity and social behavior of high-risk infa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7.32%,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4.19%),show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Th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rate,effective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14.2%,82.1% and 96.3%,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0%,73.3% and 83.3%).Conclusion To establish standard hospital and family effective linkage for early intervention of high risk infants can promote theneurological,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evelopment,its model is feasible.【总页数】4页(P1511-1514)【作者】黄葵;陈志玮【作者单位】526060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526060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高危儿家庭早期干预计算机专家系统的研究 [J], 李赤林;徐海青2.住院联合家庭康复对0~1岁脑瘫及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研究 [J], 张智香;朱旭红;李琴;马天天;陶志雁;乔艳3.医院家庭结合模式运用蕾波训练法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 [J], 蒋英;胡贵珍;申洁琼4.高危儿家庭和门诊结合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J], 张会娟;鲁玉霞;孟丽5.医院家庭结合模式运用蕾波训练法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 [J], 蒋英;胡贵珍;申洁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
王华庄
【期刊名称】《苏州医学》
【年(卷),期】2003(026)002
【摘要】2001年9月联合国召开的儿童特别会议上提出“每一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1],人生开端是指0~3岁,在孩子出生后的前36个月,大脑的信息传递迅速发育,支配孩子的一生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运动原处于形成阶段,这是孩子一生中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也是最需要社会关怀的时期。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王华庄
【作者单位】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21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
【相关文献】
1.高危新生儿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随访的效果观察谢亚南 [J], Xie Ya'nan
2.高危新生儿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随访的效果评价 [J], 孙洁;弓少华;洪黎
3.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影响效果 [J], 李莉
4.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影响效果 [J], 李莉;
5.超早期干预在高危新生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覃洪金; 乔秋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干预的原则
从初生起就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儿童心理发展 的年龄规律,结合个体差异,略为超前地进行感官刺 激和训练,促进其语言、运动、认知及社交能力的发 展,同时要进行个性品质的培养。 – – – – 要求 有一个完善的早期干预的计划或大纲 正确的评估方法 掌握儿童行为发育进程 个体化
早期干预的方法
如何做好早期干预
按治疗开始时间分为: 超早期治疗(生后3月内) 早期治疗(生后3-6月内) 干预过程包括: 视、听、触觉训练、神经发育治疗、运动 功能训练以及各种物理疗法。
如何做好早期干预
一、熟练掌握神经运动发育评估(熟悉正常才 能发现异常) 运动发育里程碑 原始反射 肌张力 异常姿势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循证医学的证据
1991年,我国新生儿早期干预协作组研究证实: 窒息干预组MDI比常规育儿组高14.6分 1992年,我国新生儿早期干预协作组研究证实: 早期干预也能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发育 2001~2004年,全国29个单位协作研究结果证 明: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早产、低体重儿的研究
1995年随访出生的早产儿589例(至9岁) 智力低下发生率 孕周小于36周 –20.7% 孕周小于32周--40 .2% 孕周小于28周---80% 1999年—2001年随访至3岁 干预后:96.7%无明显异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用我们的辛勤努力 让每位儿童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6/7/2016
42
早期干预的效果
尽管国内外学者采用的干预方法不尽 相同,但都提示了早期干预能促进高危 儿在认知方面的发育。
• 我院儿童保健科根据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 和我们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和研究的结果 • 制定了一套防止高危儿脑瘫等伤残并促进 婴儿发育的指导计划 • 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我们科的早期干预训练
目前我们科的早期干预训练
• 早期干预很重要,持续干预更重要!
早期干预的注意事项
实施干预应注意个体差别,因人而异。干 预要在婴儿安静觉醒时进行,在适当的刺激 下,婴儿会做出积极稳定的反应,当刺激过 度时,表现为反应迟钝,目光呆滞,甚至出 现打嗝、喷嚏、呕吐、憋气等,特别是早产 儿,要认识其生理承受能力,调整刺激量, 避免刺激过度。
文献报道
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中约18%有脑瘫后遗 症,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是足月儿的22-23倍 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新生儿中有8%遗留脑 瘫,是正常体重儿的40倍 围产期窒息儿10~20%有脑瘫后遗症,是无窒 息儿的60倍 HIE中脑瘫发生率是足月儿的134倍, HIE中 17.95%有后遗症,中度36.5%,重度100%
高危儿早期干预训练
陈伟平
2016 - 5
高危儿
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 存在危险因素的婴儿称为高危儿。
高危因素
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 内对胎儿、新生儿或婴幼儿的生长发 育(尤其是脑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因素 叫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分类
u产前(胎儿期)高危因素; u产时(分娩期)高危因素; u新生儿期高危因素; u婴幼儿期高危因素。
早期干预
是针对各类婴幼儿进行的一系列刺激和 训练活动,以促进其发展。 刺激和训练活动要适宜,要有一定 的度,要能引起孩子的反应。
早期干预的目的
通过早期干预的方法利用大脑发育早期 的代偿功能来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减少 高危因素带来的不利后果,使存活的高危 儿在体格生长和行为发育上得到改善并赶 上正常儿童。
早期干预的目的
• 重度异常孩子轻度化 • 轻度异常孩子正常化 • 正常孩子更优化
早期干预的生物学基础
早期干预的生物学基础
早期干预的可行性
特别提示
• 早期干预贵在“早”字 • 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脑瘫、视听障碍等 都应早期发现 • 出现发育落后征象,但还未能诊断脑瘫、 智力低下时就应该进行早期干预,防患于 未然。 • 脑瘫是不能治愈的
高危儿有“脑损伤/发育障碍” 的 潜在危险。
高危儿 是特别脆弱的人群 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
误区:
没有高危因素 就没有发育迟缓
高危儿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干预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抢救 技术的提高,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这些存活下来的高危儿患以下疾病的可能 性要远远高于正常孩子:脑性瘫痪、智力 低下、营养不良和视力、听力异常等,一 旦错过最佳矫治时机,将会造成终生遗憾, 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极大的影 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
如何做好早期干预
二、从头开始 1 斜颈 2 坐不稳 3爬不好、站不好
如何做好早期干预
三、主动训练比被动训练效果好 • 1尖足 • 2坐不稳 • 3俯卧抬头不能
早期干预的注意事项
• 40-60% 3-4m婴儿有暂时性肌张力増高,不 要推到康复科,要做早• • 干预过程中不断评估 干预1-2个疗程,效果不佳转康复科 干预过程中与家长做好沟通 干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告知家长回家后继续家庭训练,按时保健
6/7/2016
19
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是指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在某一特定 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和形成的时期,错 过这个时期,就不能获得或达不到最高的 水平。
脑损伤后分期
• • • • • • 超早期:损伤后48小时内 早期:1-3月 急性期(损伤后1月内) 恢复早期(损伤后1-3月) 恢复中期:损伤后3-6月 恢复后期:损伤后6月-2岁
• --给与大脑良好的、丰富的刺激 • 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皮肤感觉刺激、前庭功能刺 激、 • 如婴儿按摩、神经发育训练、运动疗法训练、理 疗、亲子训练等等 • --提供脑代谢充分的营养物质 • 物理治疗:经络导频、小脑电循环是利用低频的 脉冲电流对人体的穴位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促 进脑循环、改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 • 注意孩子的交流、感觉、情绪等
6/7/2016
37
值得提醒
在认识到早期干预对高危儿促进作用 的同时,也要了解到它的局限性,不是所 有的高危儿都能通过早期干预后得到完全 康复。
体会
1.干预开始时间越早效果 越好,重在关键期。 2. 父母在早期干预实施 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到 干预的效果。
体会
用 心 做!
早期干预的时机
• • • • • • • • • • 1m内不会追视物体 2m内不会主动对人笑 运动发育迟缓 3m俯卧不能抬头 6m不会翻身 7m不会坐 8m不会爬 10m不能扶站 周岁不会走 较上述标准落后2m以内称迟缓;落后2m以上可能是疾病 的早期征象
22
6/7/2016
误区:
认为可以等等看
高危儿潜在的严重问题
• 大量资料表明存活的高危新生儿由于孕期、 产时或产后某些不利因素会带来今后发育 上的问题,包括行为发育障碍和体格生长 障碍等。 • 国内:4%-7%窒息儿发展为智力低下,其 余的智力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儿。早产儿中 有7.8%智力低于正常。 • 国外:严重窒息的足月儿存活者30%以上 会发生脑瘫或智能发育迟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