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样本

合集下载

中新天津生态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雨水专项规划

中新天津生态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雨水专项规划

图 1-1
生态城水系示意图
6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中新天津生态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雨水专项规划
(1)河流 生态城属蓟运河水系。蓟运河北起宝坻区九王庄,南至塘沽防潮闸, 河道总长约 189km,流量 454~1188m /s,河道宽约 300m。蓟运河生态城段 。 现状流量 400m /s,现状水位 2.2m(大沽高程) 由于蓟运河河道蜿蜒曲折、主河槽过水断面小、堤身薄弱、堤防下沉、 高程不足,险工险段多等原因,已成为防洪的难点和隐患。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根治海河工程中,虽对干流河道部分河段进行了治理,但未达到设 计治理标准,加之 1976 年受唐山大地震破坏和地面沉降影响,导致河道过 流能力普遍降低,堤防闸涵等工程设施严重老化失修,堤防险工险段多, 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本市蓟县、宝坻、宁河、汉沽四个区县和下游滨海新 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开发开放,急需进行全面治理。近些年,逐 步对蓟运河宁河段进行了险工堤防的治理, 使其达到 10 年一遇防洪标准和 5 年一遇排涝标准。蓟运河下游段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整治。 蓟运河由于流域上游来水量和入海水量减少,影响水库和河道蓄、供 水,造成河道和河口淤积,大大降低河道防洪能力。河道径流逐年减少、 水体自净能力降低致使蓟运河水质不断恶化。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蓟运河水质以Ⅴ类和劣Ⅴ类水体为主。宁河县芦 台大桥和汉沽区的汉化断面水质较差。 蓟运河年内水质变化呈抛物线状, 7 月份水质最差, 以 7 月份为分界点, 上半年水质呈逐月下降趋势,下半年则逐渐好转。 蓟运河底泥监测结果较好,除硫化物超标外,其余均达到相应标准。 从沿线分布来看,各项指标在上游的含量均高于下游。 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北系四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新河和蓟运 河的共同入海河流,是海河流域北系的重要泄洪通道。 位于天津市区北侧,是天津市北部的防洪屏障,河道开挖于 1971 年,

中新天津生态城清净湖北路桥总体设计

中新天津生态城清净湖北路桥总体设计

参考文献:
淼, 王 中岳 , 李 忠锋 ・ 中新 天 津生 态城 有轨 电车地 面 交
对于该桥 的设计 , 在 桥 梁造 型 、 构造 措施 和 计算 控 制等 方 面 [ 1 ] 唐
叉 口交通组 织方式[ J ] ・ 中国市政 工程 , 2 0 1 2 ( 1 6 1 ) : 1 1 - 1 6 ・
b ) 2号 , 3号墩侧面图
图 6 主桥基础布置 图( 1: 2 0 0)
图 7 桥 梁 博 士 计 算 模 型
2 ) 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 截面抗剪强 度计算 : 结构 的斜 截面抗剪 强度均满足要求 。 组合 作用下 , 结 构的斜截 面最 大主拉 应力 为 0 . 8 0 MP a , 满足 规范 要求 。 4 ) 持久状 况构件应 力 的验 算 : 在持 久状 况下 , 主梁混 凝 土 的 主压应力 最 大值 为 1 1 . 4 7 MP a , 满足 规 范 要 求) 的 主压 … …三 - 0 . 应 力 小 于
f 0 r t h e b i r d g e,e x p l o r e t h e d e s i g n p o i n t s or f t h e u p p e r a n d l o w e r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he t ma i n b i r d g e a n d p r o v e s b y t h e r e s u l t ha t t t h e s t r e s s o f t h e b i r d g e
MA S h a - s h a ’ Z HOU Gu o . h u a GU O Q u a i l - s h e n g 。
( 1 . R e n ’ a i C o l l e g e , T i a n j i n U n w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 3 0 1 6 3 6 ,C h i n a; 2 . T i a n j i n E c o . C i t y Mu n i c i p a l L a n d s c a p e s C o . , L t d ,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十五)-人口规模测算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十五)-人口规模测算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十五)中新天津生态城人口规模测算本专题的研究目标是根据中新生态城城市定位、产业发展、环境承载和规划容量、建设进度等,进行生态城人口发展动态预测,包括人口规模和结构的预测分析,重点是对人口的就业类型、年龄构成和社会构成的预测分析,提出与生态城建设阶段相匹配的人口指标,为制定生态城总体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生态城区位与周边人口状况中新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八个功能区之一的海滨休闲旅游区内,地处蓟运河与永定新河交汇处至入海口的区段,是京津冀发展主轴和环渤海产业带的交汇处,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0公里,距离中心城区40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生态城周围分布着滨海新区多个产业功能区。

南面的开发区和塘沽城区作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和核心区,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很快。

2006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达32.73平方公里,塘沽城区和天津港建成区面积达95.37平方公里,两者连成一片。

北面的汉沽城区相对较小,建成区面积为16.16平方公里。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20年塘沽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66平方公里,汉沽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

另外在中心城区与塘沽城区之间还规划了几个重点建设地区,其中航空城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1平方公里,东丽湖休闲度假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 TEDA西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41平方公里,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3平方公里,海河下游现代冶金工业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海滨休闲旅游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1平方公里。

这些规划内容意味着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将会处在一个高度分工的城市和专业化建设区体系之中。

2005年天津市总人口1169.28万,其中常住人口1042.53万,暂住人口126.75万,常住人口比1990年时的884万,增长了158万,年均增长1.04%。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表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表
4.2。1.5应选用节能的电气产品,电梯应选用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方式的产品。
检查选用的电气产品,查阅产品说明书。
4。2.1.6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住宅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应达到10%。
经过计算或实测证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住宅建筑总能耗的比例达到10%,或依据本细则4。2.9中的几种情况进行认定.
现场查看运行记录。
2采用减压限流措施,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3设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时,应设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用水点开启后10秒钟内出热水。
规划设计阶段审核建筑水(环境)系统设计文件,查阅产品说明书、产品检测报告;
运行一年后现场查看设计文件的落实情况,根据提供的用水量计量情况的报告进行评价,报告包括小区及建筑内用水计量实测记录,管道漏损率和原因分析。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表
(送审稿)
2008年6月
附表一
住宅建筑强制项评价表
注:各指标的判定结论有2种: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
指标名称
标准条文
评价内容
满足
要求
不满足要求
4。1







4.1。1。1建设场地不得破坏当地湿地、自然水系、有价值的植被和其它保护区,应严格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
2冲厕、绿化用水、洗车用水、道路冲洗、垃圾间冲洗等非饮用用水应采用再生水和(或)雨水等非传统水源;
3采用雨水、再生水等作为绿化、景观用水时,水质应达到相应标准,且不应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
审核建筑水(环境)系统设计文件;竣工验收阶段及运行一年后现场查看设计文件的落实情况。
4.3.1。6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用水安全保证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天津生态城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指南

天津生态城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指南

天津生态城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指南(版)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日目录一、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3)二、住宅小区规划布局要求 (3)三、住宅建筑外檐设计要求 (4)四、小区围墙设计要求 (5)五、小区景观设计要求 (6)六、建筑夜景灯光设计要求 (6)七、停车库设计及停车配建指标要求 (7)八、小区配套公建 (8)九、建筑设计要求 (8)十、其他要求 (9)十一、附件列表 (9)一、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加强天津生态城城乡规划管理,提高生态城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水平,为生态城内的住宅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便利,结合生态城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方面的相关要求,以及国家、天津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要求,汇总形成本设计指南。

本设计指南适用于天津生态城范围内的所有住宅项目,是生态城内住宅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住宅小区规划布局要求1.住宅小区的整体空间布局应符合《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导则》(附件1)的相关要求。

2.住宅小区内的住宅建筑高度布局应该错落有致,形成丰富的屋顶天际线。

相邻建筑的高度差不宜超过三层。

避免出现“高低配、板凳式”等高度反差较大的高度布局形式。

3.高层住宅建筑的高宽比应该符合《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附件2)的相关要求。

4.多层住宅建筑若为几个单元拼接时,拼接数量不得超过三个单元,以避免建筑面宽过长。

5.住宅小区的绿道出入口坐标,应该与周边相邻地块的绿道出入口坐标垂直道路相对设置,确保生态城绿道系统的连续性。

6.小区内的集中公共绿地,应尽量与地块街角的绿地相结合,为居民与城市公众使用,创造丰富的城市沿街开敞空间。

7.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

高层住宅、或对北侧住宅、学校、养老院等建筑存在遮挡的,在建筑方案报批阶段应提交由天津市规划局认定的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日照分析报告。

8.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符合《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导则》的相关要求。

9.住宅小区的场地设计应满足国家、天津市无障碍设计相关规范的要求。

中新天津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
这样 一 些 内容 和 信息 ,你 看到 可能 半 个小 时 之后 理 发 师没 有时
生 态 城 市 和 智 慧 城 市 二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应 该 说 智慧 城 市 也 是城 市 建 设 和 管理 的 一 次革 命 特 别是 在 住 房 和城 乡建 设 部 主 导智 慧 城 市 的 时候 ,我 们很 荣 幸 ,刚 刚 被 评 为住 房 和城 乡建 设 部全 国试 点城 市 之 一 。 所 以 ,在 这 种情 况 下 .我 觉 得 它也 是作 为信 息 化或 智 慧城 市 的一 个试 点 。 首 先 ,城 市 建 设 离不 开 大 的 规划 。过 去我 们 在 规 划概 念 里 面 ,很 多 都是 城 市 规 划 等建 设 方 面 多一 些 。 但是 .我 们 在做 的
生 态型 产 业基地 , “ 资 源 节约型 、环 境友 好 型 ”
生态城 : “ 企 业 乐 业 、居 民 乐 活 ”
企 业乐 业 .居民 乐活 ” , 确 实是我 们一 个很 重要 的理念 .
南 面 就 是苏 州工 业 园 .北 面 就 是 天津 中新 生态 城 .这是 两 国政 府 之 间 的合 作 。这也 是在 整 个 中 国改 革 开 放 以来 ,经 济 区域 发 展 中不 可 多得 的 一种 发 展 模 式 。所 以 ,如何 能 够 借 助 两 国之 间 各 自有 利 的优 势 .能够 互 相 借鉴 走 出一 条新 型 的 城市 化 或 城
这 是 能推 广 、能 复 制 的核心 。有 时候 享 受好 生 活 ,可 能成 本很 贵 。所 以 ,我觉 得 生态 城 一个 很 好 的建 设 实践 .就 是 要不 断强 化 自己 的成本 理 念 在 大 家都 能 接受 成本 的情况 下 享 受很 好生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为例
杨保军;董珂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阐述对生态概念的理解,指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示范意义,采用了"先底后图"的规划方法和生态主导型规划方法,从公共政策、平面布局理念、控制导则3个层面突出"生态"的主导地位,在"自然生态格局、用地布局模式,绿色交通理念、生态社区模式,文化保护理念、水资源利用理念和能源利用理念"7个方面总结平面布局理念的创新点.
【总页数】6页(P10-14,97)
【作者】杨保军;董珂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X3201
【相关文献】
1.生态城市规划初探——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 [J], 孙晓峰
2.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为例 [J], 蔡云楠;朱志军;郭冠颂;陈霭雯
3.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低能耗中学项目为例
[J], 孙晓峰;黄雅贤;尹波;范靓
4.基于GIS的生态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J], 李媛;王建廷
5.中新天津生态城北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理念与实践 [J], 曾伟;位树;杨丽丽;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市中新生态城研究报告

天津市中新生态城研究报告

中新生态城研究报告一、中新生态城的发展背景 ....................................... - 2 -1.1中新生态城的上层意识 .................................... - 2 -1.2中新生态城的发展目标与意义 .............................. - 2 -1.3中新生态城的选址情况 .................................... - 3 -1.4中新生态城的市场吸引力 .................................. - 5 -二、中新生态城开发主体的组织结构与合作模式 ..................... - 5 -2.1组织实施中新生态城的行政部门与服务机构 .................. - 5 -2.2政府的组织结构与职能 .................................... - 5 -2.3主要人员及主管方向 ..................................... - 10 -2.4投资公司的基本情况 ..................................... - 10 -2.5开发商如何介入 ......................................... - 11 -三、中新生态城的规划与分析 .................................... - 12 -3.1中新生态城的指导思想 ................................... - 12 -3.2中新生态城的规划原则 ................................... - 12 -3.3中新生态城的开发规模与开发强度 ......................... - 13 -3.4中新生态城的总体规划要点分析 ........................... - 14 -四、中新生态城的市场研判 ...................................... - 30 -4.1市场发展机遇分析 ....................................... - 30 -4.2市场发展风险判断 ....................................... - 30 -4.3中新生态城能对社会和市场所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 - 31 -4.4参与投资开发的开发商的战略意义与投资回报分析 ........... - 32 -五、有关生中新态城的重大新闻 .................................. - 33 -5.1政府行为 ............................................... - 33 -5.2企业行为 ............................................... - 33 -一、中新生态城的发展背景1.1中新生态城的上层意识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 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11月1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 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 确定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

这是两国政府改进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合作项目, 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

生态城应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生态城建设管理的模式应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 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按照两国协议, 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 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设计团队分别编制, 经过综合汇总后形成规划方案, 并经国内外知名专家论证和天津市规划委员会审议经过。

4月8日, 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
会在新加坡召开第二次会议, 审议并经过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联委会决定中新双方分别在两国进行公示, 广泛征询民众意见, 待修改完善后, 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

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选址情况
中国政府关于生态城建设的”四项要求”: 一是必须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 二是要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 三是要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要坚持政企分开。

生态城选址的两条原则: 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示范意义, 特别是要以非耕地为主, 在水资源缺乏
地区。

二是要靠近中心城市, 依托大城市交通和服务优势, 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选址位置
中新天津生态城确定在中国东部、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京津城市发展轴的北侧、天津滨海新区内海滨休闲旅游区内, 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距离唐山50公里。

规划范围为东至汉北路—规划的中央大道, 西至蓟运河, 南至永定新河入海口, 北至规划的津汉快速路, 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选址周边临近滨海新区产业功能区, 具有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可为生态城提供水、气、电、热、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 有利于生态城在短时期内取得发展成效。

场地条件
生态城范围用地现状三分之一为盐田, 三分之一为水面, 三分之一为荒滩, 土壤盐渍化程度高, 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

在较差的自然条件下高标准建设生态城, 进一步提升了生态城建设的示范意义。

三、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
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立足特有环境资源约束条件, 创新发展
方式, 探索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 ”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 符合生态文明的城市发展模式。

规划原则
1.坚持区域协调, 突出生态经济, 发展与滨海新区各功
能区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 率先建设生态宜居的国际化新城;
2.坚持生态优先, 立足保障区域生态格局, 注重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建设, 促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 建设生态文明;
3.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宜居环境,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
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4.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注重统筹兼顾, 形成以绿色交通
为支撑的紧凑型城市布局模式;
5.坚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
节能减排,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坚持科技创新, 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 充分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探索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方式。

四、 发展目标 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全国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城市职能应与滨海新区定位相衔接, 不但要将生态宜居功能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之一, 更要贯彻生态经济理念, 经过建立新型的国际技术和经贸合作机制、 建立与生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等政策措施, 以科技创新引领,
构筑高层次
的产业结构, 构建国际一流生态型的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 成为国际生态环保技术的策源地、总部基地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
示范区, 提升服务能力, 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与各产业
功能区相互补充、紧密衔接, 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为改革开
放和自主创新提供保障。

发展目标
建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示范区; 建设体现天津地域文化特
色和时代特征的、生态宜居的国际化滨海新城。

建设指标
( 1) 经济蓬勃高效: 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为
主的生态经济, 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 2) 生态环境健康: 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空气质量、水环境、人均绿化面积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 3) 社会和谐进步: 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充分的就业岗位, 全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实现社会各群体的和谐、融合。

( 4) 文化传承弘扬: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 塑造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

建设生态文明, 推行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 5) 区域协调融合: 在环渤海、京津冀区域和滨海新区层面, 建立完善的区域协调机制,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共建, 实现区域和谐发展。

规划期限
近期 - , 中期 - , 远期 -2020年。

五、城市定位、经济职能和规模
定位
中国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 国家级环保教育研发、交流展示中心和生态型产业基地, 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事务的窗口; 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经济职能
( 1) 国际生态环保理念与技术的交流和展示中心;
( 2) 国家生态环保技术的试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集聚地;
( 3) 国家生态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和产业化基地;
( 4) 国际化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康乐区。

用地规模:
中国当前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 人口众多, 土地紧张, 资源有限。

生态城要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典范, 应采用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综合考虑环境、就业、居住、交通、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