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首次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模板

住院病案记录姓名:住院号、页序12009-8-26-7PM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张兰云,女,63岁,因“摔伤致右肩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3小时”于2009年8月26日下午7点由门诊拟“右锁骨骨折”收住入院。
病例特点:1.患者3小时前乘坐摩托车时不慎摔落,伤及右肩部,当即感右肩部疼痛,不敢活动,即来中医院拍片示右锁骨骨折,由门诊收治我科。
2.查体:T 36.4℃P80次/分R20次/分BP15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痛苦。
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巩膜无黄染,眼球活动自如,鼻无畸形,鼻中隔无弯曲,耳道无异常分泌物,语言清晰。
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肝颈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律齐,各听诊区未及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脊柱生理弧度存在,双肾区叩击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3.专科情况:右肩部锁骨区肿胀,于右锁骨中段处高突畸形,局部压痛明显,可扪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右肩关节抬举活动受限,右上肢皮肤感觉可,末梢血运及指动正常。
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
4.辅助检查:本院x-ray片(DX00027046)示:右锁骨中段骨折,错位明显。
中医诊断:右锁骨中段骨折气滞血瘀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摔伤致右肩部骨断筋伤,肢体失去正常支撑,住院病案记录姓名:住院号、页序2故见畸形,功能失司,活动受限,血脉受损,血溢脉外,积聚成瘀,故尔肿胀,不通则痛,结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中医证属气滞血瘀。
为外伤实证。
类证鉴别:此证与气血亏虚证相鉴别:气血亏虚证多见于骨折后期或者大失血后,可见面色苍白,少气无力,脉细之虚象,而本证则是由于外伤后气血受阻而成滞,可及脉紧之实象,可鉴别。
西医诊断:右锁骨中段骨折诊断依据:1.患者有明确摔伤史,2右肩部锁骨区肿胀,于右锁骨外段处高突畸形,局部压痛明显,可扪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右肩关节抬举活动受限,右上肢皮肤感觉可,末梢血运及指动正常。
首次病程记录

石家庄XXXXXX医院姓名科室中医病室床号病案号首次病程记录2013年月日时分患者,男性,岁,主因双膝关节间断性疼痛半年,加重1周入院。
患者缘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间歇性疼痛,上下楼梯或长时间行走疼痛加重,遇寒则重,得暖则减,下蹲困难,行走时关节弹响,屈伸不利,就诊于“当地某诊所”给予贴膏药、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理想,1周前双膝关节疼痛加重,为明确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膝骨性关节炎”收住院,患者自述自发病以来饮食及睡眠可,二便可,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180/100mmHg,平素口服“复方利血平1片日2次”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10年前有阑尾炎手术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体温:36.0℃脉搏:7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5/90mmHg 神志清楚,表情自然,面容及面色自然,步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头颅无畸形,双目有神,白睛不黄,黑睛无云翳,耳鼻无异常。
口唇暗红,口角不歪,喉核不大,颈项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
胸膺无畸形,无鸡胸,虚里搏动应手。
腹平坦、柔软,无青筋暴露,胃脘无压痛,未触及症瘕痞块。
双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双下肢无水肿。
语言流利,声音无嘶哑,气息均匀,未闻及咳嗽、呻吟、谵语等声。
未闻及异常体气及口气。
皮肤弹性可,无癍疹及出血点。
尺肤不热,颈腋鼠蹊部未扪及瘰疬。
舌淡红,少苔,脉沉紧。
专科情况:双膝关节屈伸度150°-10°-0°,双髌骨摩擦音(+),浮髌试验(+),双膝内侧压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血分析:白细胞8.2×109 /L,余未见异常;尿分析:未见异常;凝血四项:未见异常;血糖:6.5mmol/L(随机)CR片:双膝退行性骨关节病。
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年老体衰,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之邪乘虚而侵入双膝关节,气血凝滞,经络不通,故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弹响,寒邪性凝滞,故而得寒则疼痛加重,得暖则气血畅通故痛减,符合痹病风寒湿痹的诊断。
中医科首次病程记录模板

中医科首次病程记录模板姓名:年龄:性别:入院日期:入院时间:科室:病历号:床位号:入院诊断:主治医师:记录日期:记录者:职称:11 上级医师查房意见111 查房医师姓名:职称:查房时间:查房地点:查房医师对病情评估:1111 根据患者当前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病情。
1112 对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进行详细描述及原因分析。
1113 综合分析患者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影响因素。
112 治疗方案建议1121 针对患者目前状况提出具体治疗措施调整建议。
1122 包括但不限于药物剂量调整、辅助治疗手段增加等。
1123 对于可能出现并发症提前预防措施建议。
1124 需要会诊或转科情况说明。
113 注意事项1131 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1132 针对患者饮食起居等方面给予指导性意见。
1133 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114 近期随访计划1141 制定近期随访时间安排。
1142 明确下次复查项目及目的。
1143 告知患者如有不适随时联系就诊事宜。
115 预后评估1151 对患者预后做出初步判断。
1152 分析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
1153 提出改善预后建议措施。
12 初步诊断121 根据患者入院时提供信息结合体格检查化验结果等资料得出初步诊断结论。
122 列出所有可能诊断并按照主次顺序排列。
123 对于疑难杂症需注明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13 诊疗计划131 治疗原则1311 针对主要疾病制定治疗原则。
1312 结合患者身体条件选择最适宜疗法。
1313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时需注明各自适用范围。
132 检查项目1321 列出入院后需要进行哪些常规特殊检查。
1322 对于每项检查其目的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1323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增加额外检查项目。
133 护理措施1331 针对患者护理需求提出具体措施。
1332 包括但不限于卧床休息翻身拍背等基础护理工作。
1333 对于特殊护理需求如吸氧输液等需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病程记录模板(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模板)2013-01-02 12:30:25患儿于博锴,男,1岁7个月,以“咳嗽5天,加重2天”为主诉于2013—01-02 12:30:25由门诊以“支气管炎"诊断收住入院。
病例特点:1。
(略)2。
(略)3。
(略)4。
辅助检查:(有相关检查必须写。
若入院时无相关检查应写:相关辅助检查已开出,待回报。
)拟诊讨论: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形体娇嫩,腠理疏松,且肺常不足,卫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袭。
肺为娇脏,位于上焦,首先受之。
目前季节以寒邪为主,但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邪后很快化热,故目前以热为主。
热邪犯肺则使肺失宣肃,故见咳嗽。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热邪结聚于此,故见咽赤。
舌质红,舌苔白厚,指纹浮紫均为风热之象.四诊合参,当属中医咳嗽范畴,本病病位在肺,证属风热犯肺,其病机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预后良好.西医诊断依据:1。
(略)2. (略)3。
(略)4.辅助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已开出,待回报.中医鉴别诊断:1. 本病可与哮病相鉴别:哮病以咳嗽、呼气相延长、哮鸣音为主症,多数无发热症状,常反复发作,多有过敏史,双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
追问患儿家长,本次为患儿第二次发病,且患儿肺部听诊以湿啰音为主,故可排除。
2. 本病可与顿咳相鉴别:顿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呼吸困难为主,日轻夜重,进行性加重,咳毕有鸡鸣样回声,甚则呕吐痰涎,病程较长,有传染性,可引起流行.本病可排除.西医鉴别诊断:1。
本病可与支气管异物相鉴别:吸入异物可使支气管完全或不完全堵塞而致肺不张或肺气肿,继发感染则类似肺炎或合并肺炎。
但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以及胸片可鉴别。
本例患儿不支持。
2。
本病可与肺结核相鉴别: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表现为发绀、气促,但肺部体征阴性。
一般有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清结核抗体检测以及胸片可鉴别。
本例患儿可排除。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诊疗计划:1.儿科常规护理,I级护理.2.陪护一人,防跌伤、防坠床,清淡饮食。
三级甲等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病历模板

首次病程记录2012年10月09日09时40分患者罗红霞,女,40岁,因“颈部僵痛伴双上肢窜痛麻木一周,加重一天”入院。
患者于一周前清晨起床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僵痛伴上肢窜痛麻木,头有沉重感,恶寒畏风,无发热、恶心、呕吐,院外未做任何治疗,自行休息五日,无明显好转,于一天前加重,昼轻夜重,夜间疼痛明显,今日遂来我院门诊求诊,以“项痹病”收入住院。
入院症见:患者颈部僵痛,活动不利,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功能部分受限,引出颈部疼痛加重,上肢怕冷,无发热、恶心、呕吐。
舌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起病以来,神清,精神一般,纳差,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否认有手术、外伤、输血、传染病等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8℃ P:60次/分 R:20次/分 BP:110/75mmHg 神清,精神一般,急性面容,表情痛苦,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及紫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伸舌居中,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颈部压痛明显,活动度减小。
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腹平软,肝胆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
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
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红肿。
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望诊:神清,精神一般,表情痛苦,急性面容,舌质淡红,苔薄白。
闻诊:无特殊异味。
切诊:脉弦紧。
专科检查:颈部棘突旁压痛明显,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功能部分受限,活动度减少,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叩顶试验(-),余病理反射未引出。
门诊资料: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1.项痹病(风寒痹阻)西医诊断:1.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四诊合参,结合祖国传统中医学之理论,患者以"颈部僵痛伴双上肢窜痛麻木"为主症,故归属祖国传统医学“项痹”范畴。
中医科首次病程记录精选文档

中医科首次病程记录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年—月—日,时间病程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和时间,入院时间(如今日9:00入院)。
病情特点:简明扼要不要重复入院记录内容1、病因与诱因,发病急缓,主要症状、时间及演变,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外院诊治过程要精简。
2、查体所见:主要记录阳性体征和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体征,其他内容可省略。
3、辅助检查结果:主要记录与本次疾病相关的辅助检查异常结果,正常情况而无鉴别诊断意义的检查结果可省略。
西医初步诊断:包括可能性最大的主要及次要疾病、已证实或未证实者西医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断明确的先写诊断名称,然后简明扼要地提出诊断依据,不必作分析讨论。
如有数个诊断,应按主次分别书写各个疾病的诊断依据。
诊断尚不明确,或病情比较严重复杂者,应行分析讨论,简明扼要地提出拟诊理由及鉴别诊断,分条列出支持点与不支持点,提出进一步检查内容以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初步诊断:有几个病(证)就写几个病(证),包括主要与次要、已证实与未证实者。
除写病(证)外,还要写证侯,加括号写在病(证)后。
中医辨病辨证分析:①辨病:诊断明确的提出诊断依据,诊断尚不明确者,应行分析讨论,提出拟诊理由及鉴别诊断;②辨证:除进行辨病分析外还要作辨证分析,这是中医的重点内容,不辨证就不能论治,要根据四诊资料作综合分析,归纳出其所属的证候。
诊疗计划:1、检查计划,包括一般常规检查和针对性的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的检查两部分,检查项目书写要具体,最好提出完成的时间。
2、中西医治疗计划①西医治疗计划包括治疗原则和措施,拟定治则和措施要具体,重要的治疗要写药名、药量、用法和疗程。
②中医治疗计划应按辨病辨证结果拟定出治则治法,要写明方药、煎服方法和注意事项。
南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科修定2 0 0 5 年 9 月。
中医病历首程doc

2011-10-31,10:08 首次病程记录XXX,男,38岁,因“柏油样便3天,胃脘部疼痛、呕血30分钟”入院。
病例特点:l、XXX,男,38岁,既往有胃溃疡病史12年;平素饮酒嗜辛。
2、现病史:患者3天前由于劳累过度后解柏油样便,量中,无发热、恶寒等表证,无脓血;无恶心呕吐,无头晕等,经治疗好转。
30分钟前,自觉胃脘部灼痛并呕血一次,量约60ml,色鲜红,伴胸闷,心慌,头晕等,遂入院治疗。
入院症见:精神倦怠,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胸闷心悸,胃脘灼痛阵作,呕血,黑便质溏。
3、体格检查:P 106次/分,Bp 86/52 mmHg。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
无蜘蛛痣及肝掌。
睑结膜苍白。
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中上腹部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
未触及肝脾,莫菲征阴性,肠鸣音活跃,10次/分。
4、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细胞2.23×1012/L,血红蛋白59g/L。
大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2~5/HP,隐血试验++++。
拟诊讨论:1、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血证·便血胃中积热西医诊断:①上消化道出血②失血性休克③失血性贫血2、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及鉴别诊断:辨病辨证依据:由于患者平素饮食不节,饮酒嗜辛,以致热积于胃,损伤胃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胃气上逆则为呕血;随大便而下则为便血;热郁中宫,气机失畅,故胃脘部疼痛;出血量多,血不华面,则面色苍白;血不养心,则胸闷心悸;气随血脱,阳气虚衰,故精神倦怠,四肢欠温。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为胃中有积热之征。
四诊合参,本病属中医“血证”之“便血”范畴,属虚实夹杂之证,胃中积热为实、为标,气血不足为虚、为本。
中医鉴别诊断:便血一证需与痢疾相鉴别,痢疾初期有发热恶寒等表证,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而便血则无,可资鉴别。
3、西医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西医诊断依据:①患者以呕血,解黑色柏油样便,伴胸闷,心慌,腹痛为主要表现。
②体查:P106次/分,BP 86/52 mmHg。
首次病程

首次病程2012-11-29 15:30患者,陈官权,男,73岁,汉族,北京人,主因“咳嗽、咳痰4天,发热1天,头晕2小时”入院。
一、病例特点:1、患者为老年男性,急性起病。
2、患者4天前因着凉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痰为黄脓痰,粘稠不易咳出,未作治疗,昨天上午出现发热,测体温37.9℃,未行处理,今日早上约7时患者诉头晕,烦躁不安,出汗,8:30分左右呕吐一次,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不多。
在家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及心率,血压:150/100mmhg心率:87次/分,立即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非洛地平缓释片1片(5mg),服药二十分钟后症状略有减轻。
一小时前再次出现头晕,双眼发黑,失语,持续约15分钟左右缓解。
病程中无喘、气促、咯血、盗汗、胸痛等症状。
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急性支气管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收入院治疗。
发病以来精神食欲欠佳,嗜睡,。
大便一周一次,干结,小便淋漓不尽及尿分叉。
患习惯性便秘25年,患“脑梗塞后遗症”18年,曾在北京某医院治疗,四肢活动尚可,近2年双下肢肌力进行性减退,尚能行走,近1月症状加重,行走时需扶物或人搀扶,平时口服脑心通胶囊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患“高血压” 4年,最高达160/100mmHg,平素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尚可。
患“高脂血症”4年,口服辛伐他汀治疗,患糖尿病4年未规律服药,患前列腺炎、过敏性皮炎一年。
3、查体:T 38.0℃ P 82次/分R18CI /分BP 140/90mmHg发育良好,神志恍惚,反应较迟钝,言语欠流利,平卧位,查体合作。
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痰鸣音。
心率82次/分,律齐, A2 > P2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肾区叩击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左腹股沟可见一鸭蛋大小彭出,可回纳。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活动度正常,左下肢腱反射减弱,肌力Ⅲ级,双侧巴氏征可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月—日,时间病程记录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和时间,入院时间(如今日9:00入院)。
病情特点:简明扼要不要重复入院记录内容
1、病因与诱因,发病急缓,主要症状、时间及演变,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外院诊治过程要精简。
2、查体所见:主要记录阳性体征和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体征,其他内容可省略。
3、辅助检查结果:主要记录与本次疾病相关的辅助检查异常结果,正常情况而无鉴别诊断意义的检查结果可省略。
西医初步诊断:包括可能性最大的主要及次要疾病、已证实或未证实者
西医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断明确的先写诊断名称,然后简明扼要地提出诊断依据,不必作分析讨论。
如有数个诊断,应按主次分别书写各个疾病的诊断依据。
诊断尚不明确,或病情比较严重复杂者,应行分析讨论,简明扼要地提出拟诊理由及鉴别诊断,分条列出支持点与不支持点,提出进一步检查内容以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初步诊断:有几个病(证)就写几个病(证),包括主要与次要、已证实与未证实者。
除写病(证)外,还要写证侯,加括号写在病(证)后。
中医辨病辨证分析:①辨病:诊断明确的提出诊断依据,诊断尚不明确者,应行分析讨论,提出拟诊理由及鉴别诊断;②辨证:除进行辨病分析外还要作辨证分析,这是中医的重点内容,不辨证就不能论治,要根据四诊资料作综合分析,归纳出其所属的证候。
诊疗计划:
1、检查计划,包括一般常规检查和针对性的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的检查两部分,检查项目书写要具体,最好提出完成的时间。
2、中西医治疗计划
①西医治疗计划包括治疗原则和措施,拟定治则和措施要具体,重要的治疗要写药名、药量、用法和疗程。
②中医治疗计划应按辨病辨证结果拟定出治则治法,要写明方药、煎服方法和注意事项。
南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科修定
2 0 0 5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