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及行为周期模型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及行为周期模型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及行为周期模型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及行为周期模型

我们将根据前几章的调研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对企业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的周期模型作进一步讨论。在讨论周期模型之前,有几个问题需专门说明:第一,由于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中的心理与行为周期主要是反映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工作状况,特别是效率状况。因而,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是:(1)持续在一个岗位、一个职位或一个角色、一个环境中工作的时间(T);(2)在特定岗位或职位上持续工作时间的延续中的工作满意度(S)。

第二,对工作满意度的衡量是比较困难的,中调网在第四章中曾介绍过,工作满意度是由两个要素决定的,一是“个人工作满意度”;二是“工作绩效”。其中,工作绩效比较好测量,而个人工作满意度的衡量比较困难。中调网主要是采用是“人力资源指数”,这是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在中国广泛推行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测量方法。该方法将与企业员工相关的73个问题归纳成15个要素,综合判断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满意度分5个层次:

1、丧失信心,绩效极差

2、情绪低落,绩效较差

3、时常抱怨工作,绩效一般----临界

4、自信,情绪良好,绩效良好

5、充满信心,有成功欲和极强成就感,工作绩效优

在本文,仅分为“临界值(3.31)”、“平均值(3.8)”、“最佳值(4.6)”和“极限值(5)”4个层次分别对上述Ⅱ、Ⅲ、Ⅳ、Ⅴ4个层次。

第三,本章将要讨论的周期模型,是根据“人力资源指数问卷”和“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问卷”等数据共同决定的。如表6-1与图6-1是中调网根据在HD公司调查所形成的。中调网在另外几个企业的调查所建立的模型与图6-1也基本吻合。且个人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曲线大致重合。这在西特瑞保姆和克赖茨的研究中也已证实过,见图1-1。故,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将以图6-1的曲线E作为“效率周期曲线”的基本型来进行讨论。人力资源指数问卷一部分是在赵曙明教授“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研究”中作的,一部分是本人专门为本人的研究作的,一部分是一些企业自己(如HD公司)的。在以下的模型讨论中,我们没有专门给出相应的数据,是考虑每个模型均给出数据及其来源会太繁杂。其中,有些模型如理想型,是理论上的设想与推导,加上相关调查综合而成。而“商品经济状况下的周期模型,既有数据根据,也有经验的推导。在讨论周期模型之前,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员工是在一个岗位或职位上持续工作一个周期。若在一个周期内变换岗位的情况,则专门说明,另作讨论。

表(6-1) HD公司员工岗位的工作时间、个人满意度、工作绩效一览表

一、理论模型描述

1、标准自然型

自然型,展示的是没有外来因素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完全是自流放任,完全靠员工

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节能进行调节,按员工的生存本能来调节的一种心理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没有激励和管理、不计劳动效率和成本的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情况在一个正常的组织中几乎是很难让其发生和存在的,但在混乱的组织状况或管理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我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员工按自然型的发展模式或发展普遍存在。目前,我们有些企业中,也还有这种现象。中调网抽样的企业中也发现了这种形态的员工。如在SDD(一度中外合资,现实际是国营)、TS公司(国营企业)。

从本质上讲,自然型属一种理论形态,因为任何一个人在一个组织内工作,不可能完全不受任何约束和影响,不可能均衡发展。如果一个员工在某一个职业发展周期阶段按自然状态式发展,则:①工作满意度最多只能达到社会的平均值;②工作满意度上升缓慢,下降急促;③ 达到临界点——工作绩效要求的最低点,标志员工的工作已达不到该工作岗位或职位的基本要求——之后,没有一种外力——管理,来阻止工作满意的下降;④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长期处于临界值以下,其表现便是工作效率和质量均不能达到组织要求,员工创造的价值低于其人力价格。

图6-1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中的心理与行为周期模型

一个完整的标准自然型周期一般由5个阶段组成:(见图6--1) 第一阶段:上岗入职阶段,我们称为“感知角色阶段”或“进入角色阶段”(3个月至9个月)。新到一个单位、岗位或新担任某一职位的员工,在感知角色阶段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一般是:新鲜、兴奋、新奇、充满热情和探讨欲望,同时也紧张、惶恐并有疑虑,还伴随有孤立无援、无所适从的心态。

对于新上岗的人员,一般都充满信心,踌躇满志,甚至充满理想,有不少的设想和打算,工作时很有干劲,也较为主动。但由于对新的岗位不熟,对新的工作理解不透,工作内容也不清楚,对同事、对领导、对环境、对工作的程序和以往的习惯做法不熟悉,工作效率不会很高,但处于不断上升状态。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是员工心态极不稳定的一个阶段,这表现在离职和辞退率较高,在广州、深圳抽样的几家非国营企业平均为7.8%,这是由于“效价”在员工心中起作用。所谓效价,是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要达到的目标的评价,效价在这个阶段,有以下三种可能:

① 期望与现实相符时,人们的效价维持不变。

② 如果期望低于现实时,人们的效价会升值。

③ 如果期望高于现实时,效价会贬值。

从调查统计的数据看,70%的人是属于第3类。一般说,对任何进入一项新的工作或岗位或职位的员工,完全做到期望与现实完全相符是比较困难的,大都有一个“校正”的过程。

第二阶段:熟悉工作阶段,我们称之为“角色认知阶段”,实际包括熟悉角色和理解角色两个阶段,一般是9个月至2年半之间。处于这个阶段的员工,其心态与行为特征一般是:对工作的性质、特征、要求、基本规则,以及岗位或职位的职能与范围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领导的风格也逐渐熟悉,尤其是已经经过了一些

工作中的挫折、冲突之后,情绪比较稳定,逐渐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知识结构、个性与形象以及各方面的关系,工作效率上升极快。一般来说,在这个阶段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能力逐渐建立了信心,稳定性都比较好,抽样调查的结果是:正常情况下,在一个单位工作2年或进入一个新环境、担当一个新角色2年的员工要求转换岗位或职位的为4%,提出离职的仅占3.1%。

第三阶段:成熟与超越阶段,我们称为“专家角色阶段”。这个角色一般是在2年至4年之间。一般看,2年半与3年半,是企业员工持续在某一岗位或一项具体工作上的黄金时期,我们抽样访谈中,43.8%的人认为2年半至3年工作最顺心,成就感最强,83%的人认为这个阶段是最能成果的阶段。前面已介绍过,中调网在HD公司作了一项调查,获得重大奖励的科研人员,平均在目前的科研岗位上工作中,持续工作3.1年。

在此阶段,企业员工的心态在前期一般有较强的成就感、满足感,经验已相当丰富,人际关系也十分熟悉,工作上比较得心应手,时有“得意之作”。然而,我们也在此阶段发现一种奇异现象:①自满自足;②工作的主动性逐渐下降;③创造性逐渐下降;④缺乏工作激情和动力;⑤产生了改变身体、地位、报酬与岗位的需求,且日益强烈。抽样问卷表明,认为在第4个年头工作最顺心、最有成就感的人陡然下降到6.9%,一些抽样调查员工反映:在一个岗位或一个职位上超过3年半或4年之后,不少人认为发展空间受限,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工作的动力热情慢慢消失,因为感到再努力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中调网遇到的要求调动和辞职人员,70%都是上述原因。

因此,处于第三阶段的员工,其绩效是高峰阶段,同时是其绩效从高峰转向下降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酝酿超越自我,走向新的发展的一个阶段。

第四阶段:在第三阶段,如果员工得不到相应激励,找不到新的目标,得不到必要的需求,将进入工作热情与兴趣低落阶段,我们称为“角色厌倦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出现在进入某种角色3年半至5年半阶段。在此阶段,总体上是绩效全面下降,对自己工作有了厌倦情绪,一般都是按步就班,进行例行工作,工作不再有大的起色,心理上几乎都有无所用心、自信心下降的表现,并伴有失落感。在中调网进行的调查中,在进入某个岗位或职位5年左右后才出较大成就的企业科技人员,不到5%。它们的低绩效和消极的心态,使他们的职业发展进一步受到阻碍,最终促使他们进入完全否定自我角色的阶段。

第五阶段:脱离岗位与职位阶段,我们称为“角色否定阶段”。一般发生在进入角色的5年半至第7年。这不仅是自我的一种否定,同时,也是由于工作绩效的彻底降低而引起的组织的否定(事实上,绝大多数组织不会让其绩效降到最低点,便会将其扮演的角色给予否定。这个点是我们称为绩效临界点。这个点一般处于该角色的任职资格的基本要求的绩效点附近——作为科研人员,如果其基本的研究任务不能完成,基本的工作不能胜任,那么其角色就可能被否定——如在HD公司,该员工就将被调离岗位,级别与薪金相应下降,处于这个阶段的员工,人际关系——特别是与领导的关系恶化,消极怠工,工作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完全消失,对自己的工作和角色厌恶至极,四处寻求新的工作或工作环境,工作的差错率上升,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牢骚与怨言满腹,甚至拒绝工作。使企业员工产生强烈转换角色,改变工作环境或者工作状况的需要(组织行为在正常情况下,也会否认员

工当前的角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这就是典型的周期现象。

图6-1展示的周期,只是一种理论形成,展示的是一个排出了一些约束条件的效率周期模型。事实上,如果人们按照这个轨迹发展,将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管理的目的,不会让一个员工在绩效下降的情况下,一直降到最低点,再采取措施。当然,企业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和周期性依然不变,只不过是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其形态有所变化而已。

理论上说一个人经历一个完整周期之后,即使没有给予新的激励和新的目标,没有转变角色或工作环境,其绩效也会回升。这一方面是生理与心理上的作用;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长期容忍一个绩效处于临界点之下的人,要么会换岗、降薪、辞退或者给予某种惩罚,从而使其工作绩效有所提高。另外,组织内部的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会促使员工设想使自己进步,以便保住职位,获得提升或加薪。

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人在一个组织内长期工作满意度低,要么会受到组织的处分,要么自己会离开原单位或原职位,重新寻求职业发展途径。如果继续留在原职位原岗位,而不加任何激励,其工作绩效可能也会回升,但很难再会有优良的绩效,并且,下个周期的成长期将缩短——也就是角色厌恶阶段将加速来临,反应强度也加重,如图6-2。

注:

①进入工作阶段;

②工作满意度上升阶段;

③工作满意度上升到最高点;

④工作满意度下降;

⑤进入不胜任工作阶段;

⑥工作满意度到了最低点;

⑦被迫提升工作满意度。

管理的目的和作用,就是让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的心理与行为周期按E曲线运行,即通过管理行为,改变人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自然轨迹F,以提升其工作绩效,增强个人满意度。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关键在于:(1)使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早一些,快一些得到提升;

(2)使整个周期——最高点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3)适时阻止员工满意度的下降,缩短周期,E曲线由于及时阻止了下滑趋势,使曲线迅速回升;而F曲线显然是等到员工绩效和个人满意度到了临界点之下很长一段时间才想办法提升,或者靠某种压力让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自行提升。此时:

(1)AA″>AA′,周期延长;

(2)F曲线谷底更深更长;

(3)F曲线下一个周期再难达到前一个周期的高度。

这便意味管理的失败或无效。

2、理想型

从管理的角度看,我们希望员工在职业发展中,其工作满意度不断上升,即工作时间与工作的绩效、个人的满意度呈正比发展。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追踪观察、了解企业最优秀的员工中发现,即使是最优秀的员

工,其心态、行为、绩效仍然是波浪起伏。当然,也有少数人可能高绩效时间持续长一些,波谷平一些或浅一些,但要持续上升是不可能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人的能力、知识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因为人的体力、智能和生命是有限的。图6-3展示的理想型也只能是一种理论状态。这种情况只可能在管理及其激励都十分有效、员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学习新的技术或技能、员工的心理与生理状况以及精力体力都十分好并不断处于上升状态的假设下才可能出现。在此状况下,A<Aˊ<A〞<……AX,绩效与员工的满意度持续上升。我们的调研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极少,且只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保持工作时间与绩效呈正比发展。但无论如何也难以突破“极限值”。

3、绩效下降型(滞后管理型)

现实上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随着在一个岗位或职位工作时间的延续,呈不断下降状。这类案例在我们的调研中约5%。这类科技人员,在其进入工作以后,发展势头不错,成绩比较优异,但是由于几类原因使其后来的工作受到重大影响,几乎可以说是一蹶不振:

①工作中遭受挫折;

②工作环境变得比较恶劣;

③不再补充新的知识;

④家庭发生重大变故;

⑤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⑥管理重大失误,或没有任何激励机制甚至是负激励。

绩效下降型也有多种发展轨迹:

A型:缓慢波动下降型,如图6-4

A型的科技工作者并不难发现,其心理与行为特征是: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在第一个波峰之后,开始下降,降至临界点附近,再提升,到第二周期虽然有所增长,但再也达不到前期波峰的高度。中调网在HD公司接触到这类员工十余人,其中一部分被劝退。

B型:负价值型。B型员工的最大特征,是其工作满意度在低潮阶段,低于临界点,而且可能接近零点,也就是说他的工作绩效可能给企业带来负价值。我们发现的此类科技人员,知识老化、陈旧,长期不吸收新知识、新技术,长期无科研成果,并且还有损于组织气氛和士气。理论上讲,企业不应该留有这类员工,但在国有经济体制下,或靠后台靠关系,他们依然能在企业生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体制,造就了这样一批科技人员。B型模式如6-5所示。一个企业允许B型员工的存在,或者说具有产生B型员工的土壤,说明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4、正常型(适时管理型)

一个正常的、制度健全、管理有效的企业组织,其人员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依然是周期变化,同样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自身的满意度,但由于有完善的管理,尤其是针对员工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调整,适时有效地给予激励,实践证明不仅可以有效阻止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下降,甚至使工作满意提升。管理的作用与意义在此有了充分的体现。其作用与意义便在于:虽然管理的力量无法消除人的心理与生理的“节律”的作用,但却能改变其作用的强度和方式。我们所作的实验与观察已证实了这一点。实验的方法是:将长期在一个岗位或职位、工作满意较低的员工调到另一个较有挑战性,责任更大一些,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但报酬不变的岗位或职位上去工作;劝退,追踪观察其工作表现、工作绩效、个人的情绪状态。8个月后进行评估发现,这些人员中59%的工作满意度已高于所在单位的平均值3.58,31%的提升到了3.3,5.7%提升到3.12,4.3%无变化。

我们发现,一个管理有效的组织,其作法是:①当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临界点之前,就应该采取措施,提升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这一点应该是有预见性的。② 员工的满意度也可能降至临界点以下。但他将失去再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即其任职资格将终止——因为他的工作绩效表明该员工已不能胜任其工作。有效的管理,原则上是不允许一个员工的绩效降至临界点之下的。因为一旦降至临界点之下,便意味着企业所购买的这个人力是亏本的。当然,企业也会允许少数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人有短暂的调整时期,或让其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角色或职位,允许该员工在熟悉新角色过程中有一个低绩效期,给予一个短暂的过渡期。但低绩效期不能过长,一般的企业所规定的试用期,便是一个最长的期限——大多数是3个月至6个月。③ 正常型员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轨迹的阶段性与周期性不变,但形态将有显著改变。这表现在:(见图6-6)

a、高峰期接近最佳绩效值;

b、工作满意度下降相对缓慢,专家角色阶段较长;

c、角色厌倦与否定阶段比较短;

d、在转换到下一个周期的初始阶段,绩效会高于前一个初始阶段。在新的周期中工作满意度提升得较快。

e、由于没有让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按自然形态下滑,提升得较早,因而整个周期缩短。实际上,在正常型(曲线E)中,只有4个阶段,或者说,在曲线E中,第四、第五阶段都被压缩。这意味着,效率周期特别是低谷阶段均被压缩,意味着低谷阶段的工作满意度被提升,从而使整个周期的平均工作满意度被提高。

图6-6描述的模型是中调网通过调查近400人的工作简历,3000余份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问卷,综合统计后得出的。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图6-6展示的是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的心理与行为的一般性动态模型,他们的基本走势,具有代表性。由于我们的样本中科技人员比例较大,因而,图6—6较好地反映了企业科技人员的一般“效率周期”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科技人员“效率周期”的特征。中调网将科技人员的职业发展的心理与行为的模式与医生、律师、教师、销售人员和一般工人、门卫等职业工作者的作了对照,其基本走势大体一致,如图6-6、6-7和6-8分别展示的是深圳与南京的打工仔和南京、上海等地的律师职业发展中的心理与行为模式:打工仔和律师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模型显示:他们与科技人员的模型相比较,阶段性与周期性并无差别,周期间隔也无差别(我们最初的假设是有差异的,但事实证明差异不明显),不同的只是:

1、振幅:律师高于科技人员,科技人员高于打工仔。三类职业中律师的独立性、自主性最强,绩效要求最高,因而,其工作满意度最高。

2、周期:律师的专家角色最长。在某种意义上说,律师职业,便是一个专家的职业。而科技人员专家角色阶段要短一些,因为现在科技日新月异,要长期保持科研上的高绩效和高满意度是相当困难的。打工仔专家角色极短,因为他们的工作一般技能与知识要求不高,专家角色的体验不明显,也不会延续很长时间。

3、波动幅度:打工人员的技能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也容易培养、培训和招聘,他们寻找工作难度也较大,且工作难度相对较低,他们的工作满意虽不高,但一般变化也不太大。企业不容忍他们的工作绩效低于临界值。律师的工作满意度起伏不能太大,

二、现实模型分析

以上的模型是建立在三种情况下:

①假设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的心理与行为按某种自然形态运动。

②或假设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的心理与行为按理想状态运动。

③或假设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的心理与行为是在完全无管理或适时管理的状态下运动。

但是,现实中的企业行为与员工的职业发展,常常与理想或理论形态有一定差距。若我们将一个人平均3-5

年转换一次岗位或职位或单位视为正常的话,那么,在我们抽样中,其比例占70%,若我们的平均4年转换一次为最佳时期的话,其比例不足27%。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企业员工的流动的时间是不恰当的。例如:在WS公司的一般员工,35-40岁的人,平均7年转换一次工作岗位或职位,那么,这种情况下,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的心理与行为是怎样的呢?其工作绩效是什么状况呢?下面我们作专门的讨论。我们的讨论也有一个前提假设:一个员工的发展无其它的突发的意外事件干扰。

1、一年后转换职位、岗位或单位

在我们抽样中,有6.6%的人在一单位或岗位干了1年便离职或转岗的。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或职位上工作到一年,正常情况下:该员工的个人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正处于提升阶段,一般刚刚越过临界点。也就是说该员工此前的工作一般还未为企业创造价值,现在刚刚进入创造价值阶段。一般也没有流动需求。如果此时流动,他的绩效立即下降,如图6-9曲线E所示。

图6-9 1年后转换职位、岗位或单位

一般说,一个员工如果表现出了一定的潜能,而且实际工作也证明能胜任目前的工作话,此时将一个员工调离该岗位或职位或单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如果该员工不适合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则是用人的重大失误——不应该让他在这个岗位这么长时间或不应该让他担任这项工作。

图6-9表明,员工在一年之后,已进入角色,进入一个自然而快速成长阶段。在HD公司,一个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若其从事开发工作,前6-9个月基本还是培训、学习和熟悉工作工作阶段,一般是七、八个月至一年之后才能初步进入角色,独立操作。HD公司的研发部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即使是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他进入一个新的岗位或环境中,一般也要到7-8个月之后才能逐渐进入角色。

当然,对于一般熟练工,虽然他工作的成绩可马上提升,但也只有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近半年以上,他的心态、人际关系才能稳定下来,1年左右调动也是不合适的。

2、二年之后,我们先看图6-10,再作讨论。

图6-10 2年之后转换职位、岗位或单位

从图6-10可以看到,若一个员工在一个岗位或职位上正常工作2年或2年之后,一般来说,他的工作满意度可达到甚至超过社会平均值。也就是说,他已是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或许可能已成为比较出色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时期他的工作满意度快速上升,在我们的调查中,一个企业的先进工作者30—40%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工作人员。

到达第二年之后,员工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过企业对他的投入,他们是一批对企业贡献较大的人,此时,若将员工调离其现在的岗位,不仅对组织造成现实的损失,而且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因为没有能够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不能把人的作用与能力发挥到极致,这个时候进行职业发展的激励也不是好时机。员工很少在这个阶段产生流动需求。

如果此时进行流动,员工的“效率周期”将被打乱,工作满意度会因此快速下降,而最明显的是绩效快速下降。如E曲线所示。在 HD公司——实际在任何一个公司,若被招聘对象被预期在两年内可能离开企业,一般便被确定为“稳定性”差,绝大多数不会被聘用。因为使用这样的人对企业是不利的——一个人在某职位或岗位上工作2年,实际上刚刚培养出来,正是出成绩之际。

3、三年之后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近70%以上的人都认为在一个单位干3年左右比较合适。但事实上,我们的抽样中,仅26%的人平均在一个岗位或职位上工作2年零8个月至3年零5个月。

3年之后转换工作岗位或职位一般来说是员工比较称心如意的,因为,这类人一般都在其绩效很好的情况下调动

的(参见图6-11)。因此,他们多有提拔或转换更好的岗位的可能。

但是在这个时候调离也并非最佳选择,虽然有些个人想急流勇退,但为数极少,相当一部分人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也是一个人最能出成绩的时期。这个时期往往对科技人员最重要,他们在科研方面,这个时期是最易出成果的,因此,对于一个处于此阶段的科研人员,最好不要调动。中调网在几家高科技企业的调查,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这些企业习惯把那些在某岗位上工作3年左右、并表现出较强的技术能力的人提拔到领导或支援到别的项目组去,结果使企业常常技术骨干青黄不接,开发能力下降。其中好几家企业——如通信行业中的“东方”、“大唐”、“中兴”、“华为”等企业都出现过类似情况,并已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几乎他们均提出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业化的设想:最基本的思路便是使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某岗位或职位上的工作时间要相对稳定。

一般说来,有相当多的人此时可能产生提升、转岗和离职要求,但反应得不会很强烈,因此,这个时候给予提升、转岗之类激励一般也很有效。但更重要的应是肯定员工成绩,让其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对于在其它时段进行流动,这个阶段进行流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小一些。因为以后的工作满意度即使下降,但提升的较快。因此,在此时进行流动也是选择之一。(如图6-11所示)

1、因不断给予激励,工作满意度上升得较快。

2、工作满意度能达到最佳点甚至超过最佳值,在A点附近维持的时间较长。

3、不会让工作满意度降至临界点。最理想的做法是E、F曲线,即,当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下降至平均值之后,立即给员工树立新的目标、给予新的激励,使其低谷维持在平均值附近。并较为迅速地爬高回升。。

我们认为,商品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管理行为,具有改善人的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的周期内在可能性,因此,有利于提高人的劳动效率。

商品经济具有一种竞争机制,迫使企业通过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并不是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能高效地利用人力资源。事实上,人的低效劳动和负效劳动依然时有发生,但在商品经济竞争环境中,低效劳动的企业会被社会淘汰,低效劳动的个体会被企业淘汰。同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效率周期”依然对人发生作用。但商品经济的性质是一种高效率的经济体制,为了发展和竞争,每个企业都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资源,结果便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对人的管理,以提升人的利用率。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竞争特点、人力的商品特点、人力的流动性特点、企业的盈利特点等等,以及商品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手段,提供了这种条件和可能性。

三、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周期模式

要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企业行为的角度讨论我国企业科技人员职业发展的心理与行为周期模式是有较大难度的。如前所述,不同的经济体制,会导致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口政策、人口流动政策等等,可能形成不同的企业行为和管理模式,会对企业的所有员工的职业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正处在变革之中——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过渡。在此过渡过程中,不同经济体制的企业转变的速度不一,改革的程度和力量不一,企业管理水平不一、方式不一、要求不一,因而使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受到不同的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周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说比较复杂。首先,我们以国有企业为例进行分析。

国有企业,由于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不健全,竞争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比较落后,在这种状态下,大多数科技人员的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周期呈“管理滞后型”特征(见图6-9)。

调查显示:国有企业科技人员多年得不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多年在一个岗位上做重复的工作,想工作、想发明创造,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也没有支持,想调换单位、岗位困难重重。在职业发展中工作满意度总体上呈

不断下降状态,低谷很深,常处于临界值之下(如曲线E)。有一部分人(冗员)工作绩效在低谷期可能呈负效率(如曲线F)。

特别是有一部分亏损企业,企业员工人心浮动,想离开企业又无出路或者技术与知识已经老化,想干工作又无条件,工作满意度很低,大多数时间处于临界值之下(如G曲线所示)。中调网曾调查过一家长期亏损的国营企业中的61名开发工程师,统计情况如下,他们对下面7个问题分别作了回答。

1、3年未开发出任何一项产品的:占67%

2、十分想离开现企业的:占62%

3、想工作不给条件,也不可能有条件的:占58%

4、希望做行政或管理工作的:占51%

5、对现有工资和工资制度不满的:占91%

6、认为自己的技术正在荒废的:占88%

7、认为自己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的:占79%

当然,并非所有的国营企业均如此,但人力资源利用率低,劳动效率低,科技人员队伍不稳定,是普遍现象。

我们抽样调查的绝大多数非国有企业则显然不同。如HD公司、HR公司、LN公司,他们给科技人员提供的是这样一种环境与机制:

1、企业考虑员工的需求和个人目标。

2、提供发展的机会:包括科研项目、设备、资金,不断给员工提出绩效改进的目标、岗位轮换,等

3、企业内部有强烈的竞争。

4、企业不养闲人,不容忍低效劳动。

5、企业随时清理惰怠人员。

6、企业保持较高的人员流动率。

图6-10 非国有企业科技人员职业发展与行为周期常见的曲线所以,在这类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对其职业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提供了多种机会。这种内部机制,要求科技人员必须有种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他们的“效率周期”被迫进行自我调整(如图6-10)。因为,当企业发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下降,便会采取某些方法,使其绩效在较短的时间里提升,阻止绩效下滑,如E曲线所示,若下滑到临界点附近(如F曲线所示),这个员工将被要求下岗,或培训,或换岗降薪,或劝退。这是一个经济实体、一个利润为目标之一的企业的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

以上,展示的是我国目前经济改革形态下的两类企业中不同的员工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周期模型。造成两种模型的原因,首先是体制问题,再影响到企业行为,再由企业行为影响到员工的心理与行为。

由于可见,员工的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周期,不单单受人的自然的生理与心理的影响,还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便再一次证明人不是自然的人,同时是社会的人,还能能动地适应社会与自然的要求与规律进行各种活动。

本章探讨了企业员工职业发展中的心理与行为周期的模型,实质是探讨这种周期运动的方式及规律。目的在于将前面几章的实证考察,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以加强我们对“效率周期”的认识与把握。同时也证明企业员工的效率周期无论有何种外力的作用,它只可

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其运动轨迹和方式,但不能消除这种规律。同时还证明:企业员工的“效率周期”是可以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其负面影响的。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组织行为学: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近年来出版了很多与组织行为学有关并以此命名的书籍。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组织行为学书籍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来看,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具体表现在: (1)研究的目的相同。即通过对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揭示其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行为,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2)研究的对象一致。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都把行为与心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当组织行为学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时不可能不涉及人的心理,当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时不可能 不涉及人的行为。 (3)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构架基本相同,如都包括个体问题、群体问题、激励问题、领导问题、组织文化与变革问 题等。

企业员工心理辅导技巧(学员版)

企业员工心理辅导技巧心理学博士:于际敬正心明道公司主要内容一、企业员工心理援助(EAP )概要二、职业压力管理三、员工心理辅导核心技巧四、沟通冲突管理五、企业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技巧六、常见心理危机事件及处理方法七、常见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处理方法八、现场问答第一单元:企业员工心理援助(EAP )概要一、EAP 的由来EAP 的定义员工帮助是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它通过核心技术,预防、识别和解决个人及生产率问题,增强员工和工作场所的有效性。-- 国际员工帮助计划协会2003.6 健康的定义健康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亚健康心理健康二、企业员工心理辅导流程三、企业EAP 实施的四大常见模式1 、外包2 、半外包3 、内部资源4 、“点单”服务四、EAP 价值的延伸管理心理学80 后管理同理心沟通……第二单元:职业压力管理案例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场担任指挥工作的94 人中,只有两人干了十年以上;他们中三分之二的指挥官得了胃溃疡;已有35 人因病永久离职,许多人还在接受心理治疗。85% 的意外事件都是应激造成的!一、解读压力:压力与绩效二、压力管理原则开源节流节源开流如何减肥?给压力减肥?压力管理三阶段:节源(口腔):压力源(减法)处理(胃肠):减压方法(消化)开流(肛门):疏泄通道(加法)三、压力管理方法个人节源:减少压力源小组讨论:寻找你的负性应激源(1 )巨石(暴食)应激的巨石学说不经常影响巨大(2 )细砂(零食)应激的细砂学说经常的小烦恼累积作用(3 )调节控制点控制权的差异实验:两组被试,共同

的内容是噪音一组告之可以随时将噪音关掉另一组则没有这种控制权结果:有控制权的压力小找出你可以调控的压力源个人压力管理:案例介绍小吴,男,30 岁,原是一家工厂的技术员,2005 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炒股,不知为什么进入股市竟然如鱼得水,前几年业绩不错。但进入了2007 年,他的好运似乎没有了,做了几个挺看好的股票都赔了。遭遇这次熊市,他情急之下急抛手中全部股票。这次“割肉”不仅把自己多年积蓄赔光,还欠别人十几万元债。在工作上,因为前段时间他把精力全放在了股票上,自己的技术被一批年轻的同胞超越,上级给他的任务让他很吃不消。家里父亲患了糖尿病,每个月的医药费本来就已经够呛了,现在的炒股失败让他雪上加霜。他的情绪很低落,十几天没回家,也没去上班,后来同事在公司的库房发现了他。他觉得无法面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说:自己对他们很内疚,由于自己的无能,把他们的钱赔光。组织症状心理学家提醒领导者要特别警惕以下现象:自己周围的人和下级都唯唯喏喏过分强调忠诚合作,将意见分歧视为不忠诚一遇不同意见和分歧就坚决压制,平息下去粉饰严重的分歧以维护表面上的和谐与合作对分歧采取模棱两可的解决办法,听任双方对决定作不同的解释有意制造和扩大矛盾,以削弱别人抬高自己组织减压的三个阶段初级找根源- 解决应激源问题工作流程管理风格二级提高员工应对能力培训放松及减压技巧三级个体治疗为主组织- 案例分析新华人寿10 周年筹备庆典中,大家齐心协力,加班,但是士气很高,结束后却士气大降。处理:减压方法渐近式放松术简易放松术多做伸懒腰动作金鸡独立健康测试健身

心理测评真题及答案!汇总(20200429114857)

2012浙江《心理测评》试卷 1.我喜欢忙忙碌碌过日子。①是②否 2.公安工作是一个危险的职业。①是②否 3.我一直在换工作。①是②否 4.我总是对新的工作表现一般。①是②否 5.我的胃口很好。①是②否 6.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多半觉得睡眠充足,头脑清醒。①是②否 7.我很容易被吵醒。①是②否 8.我工作时不愿意有人在一旁参观。①是②否 9.我喜欢看报纸上的犯罪新闻。①是②否 10.我的脚下经常是暖和的。①是②否 11.有时我常感到困难重重,无法克服。①是②否 12.我常想:“我要能再成为一个孩子就好了”。①是②否 13.我时常遇见一些所谓的专家,他们并不比我高明. ①是②否 14.我经常未经医生开处方乱吃药。①是②否 15.我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使我感兴趣的事情。①是②否 16.我现在工作(学习)能力,和从前差不多。 17.我总感觉喉咙里好像有一块东西堵着似的。 18.我喜欢很多人在一起工作。 19.我家里人对我已选择的工作(或者将要选择的职业)不满意。 20.我睡得不好,容易被惊醒。

21.我觉得我全身上下都疼。 22.有时我也讲假话。 23.我喜欢看侦探小说或者神秘小说。 24.我每个月至少有一、二次拉肚子。 25.偶尔我会想到一些坏的说不出口的事。 26.工作是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27.我深信生活对我是残酷的。 28.我的父亲是一个好人。 29.我很少有大便不通的毛病。 30.我的性生活是满意的。 31.我喜欢竞争较强的职业。 32.我有时非常想离开家。 33.有时我会哭一阵笑一阵,连自己也不能控制。 34.恶心和呕吐的毛病常常使我苦恼。 35.似乎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我。 36.我对自己要求过于苛求。 37.在陌生人面前,我感到不自在。 38.当我处境困难的时候,我觉得最好是不开口。 39.有时我觉得有鬼附在身上。 40.有时我真想骂人。 41.我经常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变化。 42.每隔几个晚上我就做恶梦。

员工减压活动方案

员工减压活动方案 员工减压活动方案 篇一: 企业员工减压计划针对我们企业内员工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的专业背景,就企业员工的减压工作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和具体实施措施。一,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讲,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而不适度的压力除了会对员工的身心造成消极影响外,还会影响工作绩效。面对工作压力愈演愈烈之势,企业思考如何为员工减压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改善员工心理环境压力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同等程度的工作压力会因为员工自身的心理因素而体现出不同的耐受力,所以从思维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干预,对于提高员工的压力对抗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帮助。 1、帮助员工肯定自己。自我肯定能诱发积极、活泼开朗的个性,也是建立自信的基石,鼓励员工无论是困境还是逆境,始终相信自己最终会取得成功,会大大增强员工的心理抗压能力。因此对待员工,管理者不要吝惜自己的称赞和肯定,因为这些都是零成本却事半功倍的压力管理手段。给员工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拍着他的肩膀告诉他: “你一定行”会比给员工安排培养自信的讲座更有效。 2、倡导积极平和的心态。平和处事是一种对待压力的态度,是一种改变自己可以改变而接收自己无力改变的心理状态,毫无疑问,这种心态对于缓解工作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离不开个人的成长的经历和环境,尽管企业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但管理者却可以在工作中倡导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员工学会了及时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追逐而为自己减轻,对于人际关

系和管理制度中暂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宽容了许多,同时自己也逐渐明白有一些是可以通过自己能力而改变的,从而减少了无意义的抱怨。 (二)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 1、创造高效的工作环境。有研究显示,员工在一个舒适、安全的 工作环境中有利于减少工作压力。培养员工主动营造整洁、舒适办公环境的习惯,将能减轻因为混乱、无序的工作环境产生的厌烦情绪,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关于这一方面可以开设这些培训项目: 保持桌面清洁。桌上仅留必要物品并随手可以拿到,以集中注意力;建立预约备忘录机制。新任务到来时,不要急于停止手头工作,将暂不处理的任务写进“预约备忘录”;加强文件管理。对文件按类型、或优先处理顺序分档,没用文件及时清除并形成自己的文件清理制度等。 2、加强时间管理。时间的稀缺是诱发员工压力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和越来越少的资源中,员工要满足一个不断增多的数量需求所致。时间管理的概念潜在地为员工提供了一种压力应对需求的方式,使员工懂得如何合理有效地支配和利用时间,树立任务分轻重缓急的意识,这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员工在工作中的紧迫感。此外,在对时间管理培训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增强员工处事果断的能力。对事物的处理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是产生焦虑的源头,犹豫之间丧失了很多机会和时间,会对员工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3、学会划定恰当的心理界限。工作中手头同时有几件事情需要处理是十分常见的事,不少员工将正在工作时常受到别人的干扰视为是一种压力,实际上是由于员工缺乏与他人的界限能力造成的,这种结论也许听起来与一般认识相悖,认为与同事打成一片是一种和谐的氛围,但实际上学会与别人划定清晰的界限是防止压力进一步增大的第一步。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别人可以和不可以对自己做的,增强员工的个人权力意识,使员工能坦诚地主张个人的请求,鼓励员工敢于拒绝自己做不到

中国高端人群之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中国高端人群之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上) 深圳市拓璞家具设计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向苏云 关键词:高端人群;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中国高端人群主要指拥有相当财富、身份和地位,处于财富金字塔上层的那部分人群,他们或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源,或占据独特的知识资源,再或是占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为己所用,不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还拥有特质化的价值取向、生活背景、居住习惯和文化品位,对居住品质、生活环境有着超过一般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追求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前瞻性的生活理念及功能多元化等,体现在对健康、人文内涵、生态环境、私密性、服务等方面的特别关注。此外,高端人群对于社交、商务、时尚、休闲、娱乐等上层生活的需求也有较高的要求。 一、高端人群的消费心理 炫耀消费:高端人群喜欢在既定的范围内,以常人无法企及的奢侈高端物品在一个特定的生活圈子里相互攀比炫耀,以显示自身财富与身份地位。 享受消费:高端人群大多对生活的舒适度和档次都要求高,特别是软环境,其大多有海外旅游居住经历,或者认同海外生活方式及标准,希望通过高端消费来获取相当的贵族式生活体验。 二、高端人群的分类分析 根据高端人群的情感偏好以及他们特殊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在此将高端人群主要分为四大类:尊贵型、享受型、标签型和理财型。尊贵型人群大多事业有成,拥有多套住宅及一辆以上名车,重视“尊贵身份”的概念;享受型人群则更多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方

式和生活理念;标签型人群大多属于高消费,热衷于品牌消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理财型的人群则更加注重投资理财,他们拥有丰富的投资经历和经验,当然这类人群本身就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且有境内外旅游和豪宅居住经历,对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要求均比较高。不同价值观的高端人群对生活方式的要求和理解不同,同时,他们对产品的消费取向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四种价值观的高端人群作相应分析:(未完,待续。。。)发表于:2010/09/28 产品战略--高端人群之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中) 深圳市拓璞家具设计有限公司. 研究中心向苏云 关键词:高端人群;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1)尊贵型——追求自然、闲适 高端奢侈消费体验对尊贵型人群来说是事业成功的标志,如高端豪宅、别墅则是释放工作压力获得独立自由的私密空间和独享心灵宁静的场所,也是体现他们生活品味、情趣、情调的地方。此类人群大多为企业家、名人或者事业有成的生意人士,他们中大部分处于中年或以上,也有小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年轻有为的创业型社会精英,也包含一些进驻内地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归国华侨等。 尊贵型高端人群在诸多价值观的关键要素当中,其更注重生活的自然、品质、安全环保等方面,在价格敏感、时尚等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体现了他们追求自然、闲适的价值观。在生活习惯方面,尊贵型消费人群很重视生活品质,注重休闲,经常和朋友聚会,活动丰富,在休闲活动方面开支水平也较高,同时也是一些高级俱乐部的会员。同时,他们也很爱好运动,高尔夫球是他们中多数人最喜欢的运动,同时也有部分人偏好马术等高端休闲活动;在生活态度方面,倾向于自然、轻松、简单的生活方式;在消费取向方面,相对而言他们消费时更希望得到身份和地位的认同,期待博得认同与喝彩。 (2)享受型——注重服务、细节 享受型高端人群更多的是享受生活的场所和氛围,同时也很注重产品消费

顾客购买心理分析

顾客购买心理 ?一、了解顾客购买行为的全过程 顾客的购买行为,不是一个瞬间的拍板行动,而是早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且在购买行为完成后也不会终止,因而是一个完整的系列过程。营业员分析顾客的购买程序,目的是为了在顾客的购买决策过程中,于每一阶段对其施加相应的影响,顾客的购买程序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 1. 引起需要顾客的购买行为,首先是从产生需要开始的。当顾客感到自己的某种需要必须通过市场满足时,就会集中精力到市场上去寻求该种商品,这时购买行为便开始了。在这一阶段,营业员应当注意到:第一,了解与其产品种类和厂牌有关的潜在的或实际的需要;第二,这种需要在不同时间的 不同满足程度;第三,这种需要会被哪些刺激所引起。这样才可以巧妙地推销自己的产品,使之与顾客的需要挂起钩来。 2. 收取信息 如果引起的需要相当强烈,可满足需要的物品又易于得到,顾客就会马上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多数情况下,被引起的需要不是马上就得到满足,或不是马上就能满足时,这种需要必先进入人的记忆中。作为未来满足需要的必要项目,需要使人产生注意力,可能促使其积极寻找或接收资料,以便完成从知觉到坚信的心理过程,作成购买决策。 商品资料或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来源。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书刊的宣传;家庭、亲友、邻居、同学以及其他相识者对商品的价格,等等。第二,市场来源。包括商品的广告、营业员、商品包装、商品展销以及有关商品说明书等所提供的商品资料。第三,经验来源。包括顾客自己操纵、试验和使用所获得的有关商品的经验。各种来源的信息,对顾客 的购买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同,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传播面广,但可信度低,顾客心有余悸,亲朋好友口头传播或已购买的效果信息影响最大,但营业员较难掌握和控制。经验来源的信息,对顾客的购买行为的影响较稳定。因此,掌握顾客的信息来源,对营业员制定相关销售策略有相当帮助。 3. 比较评估 顾客利用从各条渠道得来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选择,决定取舍。这是顾客购买行为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购买的前奏。一般地说,顾客评估主要考虑商品的性能、式样、价格、耐用性及售后服务等几个方面。而商品的性能在比较评估中显得尤为重要,常常会产生如下情况,顾客对商品的性能给予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顾客中既定的品牌形象与产品的实际性能,可能有一定差距;顾客对产品的每一属性都有一个效用函数;多数顾客的评估过程是将实际产品同自己理想中的产品作比较。 由此,营业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一,通过广告和宣传报道努力消除顾客不符合实际的偏见,改变心目中的品牌信心。第二,改变顾客对商品各种性能的重视程度,设法提示自己商品占优势的性能的重要程度,引起顾客对被忽视的产品性能的注意。第三,改变顾客心目中的理想商品标准。 4. 购买决策这是顾客购买行为最重要的环节,顾客对商品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后,即形成购买意向,这种意向趋于购买行为。顾客采取购买之前,须作购买决策。购买决策是许多项目的总选择,包括购买何种商品?何种品牌?何种形式?数量多少?何处购买?何时购买?以何种价格购买?以何种方式付款? 等等。在这一阶段,一方面,营业员要向顾客提供更多详细的有关商品的情报,便于顾客掌握和 了解;另一方面,应通过服务造成方便顾客的条件,加深其对商品的良好印象。 但购买意向并不一定导致实际的购买行为,它会受到他人的态度和意外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家人或亲友的反对,失业或涨价等意外情况,各种预见到的风险会使顾客修改、推迟或取消其购买决策。因此,营业员应当尽可能了解使顾客犹豫的因素和引起风险觉察的因素,设法排除障碍,降低风险,促使顾客作出最终的购买决策。 5. 购后感受 这是顾客对所购进商品通过使用而产生各种想法的阶段,是对整个购买行为的检验和反省。如果商品在实际的消费中达到预期效果则感到满意,购买后的感觉就会良好,也会肯定自己的购买行为,反之亦然。这种感觉会影响到周围的顾客,产生引导更多人购买或阻止别人购买该种商品的效果。因此,购买感受的好坏对于顾客自己是否继续

心理测评题目及答案

1. 你想过自己的前途吗? A.没有想过 B.想过 C.以后再说 D.不知道 分析:绝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前途问题都比较关心,只有极少数认为前途问题可以等毕业以后再考虑,说明本校绝大部分学生是有远大理想的,是个乐观的结果,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没有一个长远的目光,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了。 2.黔南师范学院与你理想中大学有多大差距? A 特别大 B 很大 C 差不多 分析:有25%的同学因为高分落选,他们觉得自己很屈才,所以极其不满意,有75%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来了就无怨无悔,无须抱怨,反正自己也不什是么大才,所以他们比较适应我们的学校; 3.你对黔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活和适应状况如何? A 很好 B 还可以 C 较差 分析:据不完全调查只有5%的同学认为他对本学院的生活适状况很好,然而有15。8%的人对本学院的适应感觉差,绝大部分学生乐观的认为适应状况还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生活态度非常乐观,纵然对学校有何不满,也能有“既来之,则安之”的乐观的生活态度,让自己在虽然不是很满意的情况下也能有健康的心理,说明绝大部分同学懂得调节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而有小部分同学则非常值得注意,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处理不是很乐观,由于他们思想太重,压力太大,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4.你认为宿舍是否有利于你的学习? A 非常有利 B 比较有利 C 比较不利 D 非常不利 分析:从调查发现有2.6%的同学认为宿舍非常有利他们的学习,而50.6%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利,这说明大多数同学把学习是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学习氛围不是很好,而36。8%的同学则认为比较不利他们的学习,说明他们内心是很在意自己的学习问题的,但又无法去适应环境改变现状。 5.你是否对学校或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的心理?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很少有 分析:从调查发现有15。8%的人经常有不满心理,说明他们时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从未去试图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有76。3%的同学偶尔会产生不满心理,说明大多数同学是乐观的,只是学习任务和不幸偶尔让他们心烦吧,只有7 .8%的同学是很少会出现不满心理,他们的心理素质非常好,从总体看来同学们心理素质是不错的。 6. 你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会让你感到压力? A 经常会 B 偶尔会 C 根本不存在 分析:从调查发现有7.8%的同学经常会有压力,说明他们非常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但出于某些客观原因使他们对自己的友谊不满,有57.9的同学偶尔会存在压力,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有34.2%的同学则认为根本不存在,说明此类人是在经济上还是交际上他们的状况都是很乐观的。总的来说同学们交际交友都不存在障碍。 7.遇到压力你会最先向谁救助? A 家人 B 知心朋友 C 专业人士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试题及答案3

第六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在人际关系的哪一阶段双方的交往还会受到角色规范、社会礼仪等方面的制约,交往比较正式。(B) 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情感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2. 人际关系的主要功能是(A) A. 安全与亲密 B. 获得尊重 C. 获取信息 D. 传递信息 3. 在人际关系的哪一阶段双方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式规范的限制,比较放松,比较自由,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相告,没有多少拘束。(C) 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情感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4.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提到成年早期(18~25岁)最突出的发展主题是(D) A.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B.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C.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D.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5.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在哪种状态下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A) A. “父母” B. “成人” C. “儿童” D. “子女” 6. 际沟通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在哪种状态下通常表现为听话、服从、讨好、友爱,内心常常充满自责、担心、焦虑和自罪(C) A. “父母” B. “成人” C. 顺从的“儿童” D. 自由的“儿童” 7. “情人眼里出西施”指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哪种心理效应?(B) A. 首因效应 B. 光环效应 C. 自我暴露效应 D. 互惠效应

8. 当自己表露情感,对方却讳莫如深,不和你交心,你怎会对他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这说明了人际交往中哪种心理效应的重要性?(C) A. 首因效应 B. 光环效应 C. 自我暴露效应 D. 互惠效应 9. 小明在与人交往时显得特别紧张,心跳气喘、面红耳赤,两眼不敢正视对方;在与人交谈时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小明遇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哪种困扰?(A) A. 不敢交往 B. 不愿交往 C. 过量交往 D. 不善交往 10. 美国学者布吉林教授等人,曾经提出一条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的“三A”法则,不包括以下哪一点?(D) A. 接受对方 B. 重视对方 C. 赞美对方 D. 学会拒绝 多选题: 1.人际关系的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ABCD) 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情感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2. 根据人际沟通分析理论:个体的个性是由哪几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的?(ABC)。 A. “父母” B. “成人” C. “儿童” D. “子女” 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扰: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ABD) A. 不敢交往 B. 不愿交往 C. 过量交往 D. 不善交往 4.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ABCD) A. 匿名性 B. 平等性 C. 多元性 D. 依赖性 二、判断题 1. 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取代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 2. 光环效应常使人犯“以偏概全”“爱屋及乌”的错误。(√) 3. 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它影响着今后交往活动的深入进行,属于人际交往的近因效应。(×) 4. 在人际交往中拒绝别人很可能会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但为了不委屈自己,要学会拒绝。但拒绝不能太坚决而直接(×) 5. 有人偏外向一端,有人偏内向一端,其实这两种性格类型在交往中各有特点,但总的来说

组织行为管理重点

①组织的构成要素: 1、目标2、资源3、管理4、环境 ②组织诊断模型(四个标准): 1明确组织目标;2合理配置组织资源;3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4协调和控制好组织和环境的关系。 ③组织行为的种类: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也可分为微观(个体)、中观(群体)和宏观(组织)三个层次。 ④组织公民行为: 是指组织成员主动、自发、自愿为组织的成功而付出额外的努力的行为。如不计报酬加班等。 ⑤组织行为学学科起源:独立标志: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霍桑研究。 ⑥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 ⑦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6)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工作效率 (7)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⑧有效组织的特征 1、战略导向 顾客第一;反应迅速(对机会和问题);重点明确(只做自己最擅长的)。 2、高层管理 领导有方:能指明方向和鼓舞员工 行动至上:管理者身体力行 强调核心价值观:高层经理决策时一贯遵循组织核心理念,并让员工共同奉行。 ⑨利益相关者法:根据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满意度衡量。利益相关者是指影响组织绩效任一内外部组织、 群体或个人。如顾客、股东、员工、社区、银行等等。 ⑩能力的类型:一般能力(通常指智力)、特殊能力、创造力 ○11最早的智力测量-------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儿童智力量表 后来改称斯坦福—比纳量表,他首次使用智商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乘以100的结果。 ○12创造力:是个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展开思维与想象,产生独特、新颖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13创造力测验-------最著名的是南加州大学测验。 ○14人格的定义:是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 ○15人格概念的理解:(可简称为:心理性、结构性、稳定性、个体性或独特性。) ⑴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聪慧、乐观等;⑵人格是有结构的;整体大于部分。⑶稳定性。行为中偶然表 现出的心理特征不构成人格。⑷人格强调了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类似于个性的概念。强调个体性。 ○16荣格的精神分析:荣格把整个人格叫做“心灵”。他认为,心灵包含一切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它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依次是由浅入深的关系。 ○17集体潜意识: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使人类据以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18动机:是推动、引导、个体行为的内部生理、心理因素的总和。P68 ○19、经典(早期的)动机理论 ㈠需要理论

企业员工心理辅导建设方案

企业员工心理辅导建设方案 一、企业员工心理测评 心理测评软件为管理者提供包括团队领导能力、工作倦怠、以及员工忠诚度 方面的一系列心理测量量表。为您对员工的甄选与考核提供帮助; 心理健康测评:我们为您提供一系列普遍适用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便于您对企业内部每名员工的心理状况有整体的了解; 个性测评:我们为您配备多种个性测评。利于您对员工的性格气质方面的了解。为企业内部员工的配置提供参考; 人际交往测评:企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为您企业内部文化的发展考虑,为您准备了一系列人际关系方面的量表。通过测试,员工能够及时发现自己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保证企业内部沟通顺畅; 情绪测评:为了员工自身成长考虑,我们还提供了包括情绪类型、情绪紧张度、情绪类型在内的一系列情绪测验。有助于员工更好的调控自身情绪,完善自我,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婚恋方面测评:婚姻的和谐美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否顺利有 效的进行。因此,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找出员工婚恋方面的困惑,十分有必要; 家庭方面测评:良好的家庭互动,和谐的亲子关系,能够为企业员工创造 稳固的后方支援,更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因此家庭方面的测评也必不可少; 能力方面测评:很多企业员工对于自身的能力还不十分明确。因此,选用恰当的能力测验十分必要。 二、企业员工团体拓展训练

团队拓展可以使团队获得更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 在做拓展训练中,面对高难度和高空体验时,个人是无法仅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全部的课程训练的。自然,团队成员的支持与呐喊成为了每个人完成自我挑战的决定因素。当每个参训人员成功完成训练科目时,一种自我成功的满足感和与团队共同努力成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每个人会从心底感谢团队的支持与鼓励,感谢队友的关怀。此时,整个团队的士气与战斗力是在办公室里从来不曾达到的。 1、减少员工的流动率和流失率 归宿感是人的需求的一个重要层次。在进行户外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员工在成功体验的同时体验到了成功,这种成功来源于同伴的帮助与支持,会让员工在团体中体会到一种归宿的满足感,会为所在的集体骄傲,会为自己所在这个集体而自豪。经过这样的团队建设后,会加强员工的凝聚力而使其流动率和流失率大大减少。 2、进行更和谐的沟通 培训中通过员工之间身体与心灵上的接触使他们之间距离贴近,无距离感产生,引起各方的共鸣,达成默契。就像男女双方在音乐旋律下共舞,当双方没有接触时,很难达到步调的一致,而随着双方手与身体的直接接触,则很容易同步进行,营造出和谐,从而产生美感。拓展培训使员工深切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性。 三、员工心理放松宣泄 为员工建立心理减压放松室,提升员工幸福感,体现人文关怀机制的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 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于员工的个人发展、企业的的人才培养、生产绩效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员工要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关注与直面心理问题,培养开放的心态与开朗的性格,乐于寻求心理辅导来缓解各方面的压力。

浅析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浅析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武芳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12级公共事业管理班、745000)摘要: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两门学科也随之发展起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人们对这两门学科的关系产生了不同的讲解,有的人认为管理心理学就是组织行为学,而有的人认为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本文将从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从他们的字面意义、研究重心、与理论基础方面论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一、问题的来源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改变,工业产业的发展,都是我们不得不重视人的力量,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经济结构的转变,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而,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的也正是人的力量,现代社会我们树立着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人的作用对于社会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中西方有很多学科都是一人作为其研究主体,其中有很多学科颇有成就,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就是这众多学科中的两门学科,而这两门学科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议论。 现如今,许多高科院校的管理学院都会开设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两门学科,引人深思的是许多学术论文以及各种资料称组织行为学就是管理心理学,这使读者管道很混乱而另一种说法却相反。下面将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两种说法进行介绍:一些学者认为,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是同等的,两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是可以通用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蒙(H.A.Simon)教授在我国讲学时曾说:“在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之间,可能别人认为不同,我没有看到有真正的差别。”①我国的心理学词典中提到“管理心理学又称组织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一门应用心理学科。”②“组织行为学也称管理心理学”③这是我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见解,这些见解说明了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之间是有区别,比如中国人名大学组织行为学专家孙彤说:“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两个学科还是略有区别的,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④,也有一些西方国家,他们把管理心理学在工商管理区域中称为组织行为学,也就说组织行为学只属于管理心理学中的工商领域,是管理心理学其中一部分构成,从数学角度来讲,两者是属于与被属于的关系。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俞文钊曾说过:“在西方,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是一致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从心理方面进行研究,组织行为学,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必然要以人的心理为基础。它们是一致的,但名字不同、侧重点不同、背景有差异。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达到同一个目的,可以殊途同归。应该是互相结合,不应该有门户之见。”⑤本文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认为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方面存在着相似与相异之处,深入的了解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对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经济生活组织群体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解决社会问题,追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对推动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就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探讨。 二、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之间的联系: 对于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我们可以用“感”与“赶”的结合进行阐述。管理心理学

如何关心职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努力提高员工“幸福感” 物资分公司陈月明 2011年6月,本人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在网上学习《职工心理健康管理》这门课。透过学习,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辅导技巧等有了初步认识。 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是由于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日益加大,一些职工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心理紧张、痛苦压抑、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由此导致的效率下降、士气低落、事故增加、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凸显并呈蔓延趋势。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更关注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更有些企业长期忽视员工心理问题,造成员工心理负担过重,致使员工走上极端,最终酿成悲剧的个案也不时地见于报端。现在人们再提起某企业发生员工连续自杀事件,仍然让人心有余悸。因此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疏导员工负面情绪,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已经成为加强企业科学发展的必要课题。在现今建设幸福广东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员工hold 住幸福呢?下面,就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此进行探讨。 一、满足员工合理的物质需求物质利益诉求。简单地说,是指员工的物质利益要求或希望,泛指员工从企业得到的一切“好处”,包括直接的或间接的,内在的或外在的,货币的或非货币的

所有形式的个人收益,集中体现为薪酬。从分配的角度看,它是企业对员工劳动的报酬。从员工角度讲,获取物质利益是企业员工从企业获得满足的过程,员工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薪酬,而且是一种满足(包括物质利益的满足、作为人的尊严的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人的情感的满足等)。因此,分公司透过逐渐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和生活质量,增加企业员工的“幸福感”。 1、修订工资分配方案。工资分配向一线职工倾斜,2011年一线职工人均月收入3608元,同比增加8%。 2、向职工送温暖。一是向职工派发油米等节日慰问品(约1100元/人/年);二是向新入职职工补发御寒冬衣,让职工温暖过冬;三是及时关心慰问有困难的职工和生病住院的职工等。 二、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以积极开展“责任良心伴我行”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为载体,让更多职工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更广泛弘扬“更加负责任、更加有良心”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营造积极向上。 三、重视员工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就越有利于相互交往,产生亲密和依恋之情,从而满足了合群的心理需要。人际沟通的好坏不仅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也会影响组织效能的发挥。如果职工由于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合作对象、同事或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这种关系如果得不到及时调解,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影响。为帮助职工搞好人际关系,分公司除组织

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掌握消费心理与产品策略 2、掌握消费心理与价格策略 3、掌握消费心理与促销策略 4、掌握消费心理与销售服务 课时安排 消费心理与品牌策略 2课时 消费心理与包装策略 2课时 分析消费者价格心理 2课时 消费心理与定价策略 2课时 消费心理与商业广告策略 4课时 消费心理与营业推广策略 4课时 消费心理与公共关系策略 6课时 做好服务满足消费者心理需要 4课时 课题(A)消费心理与品牌策略课型(B)新授 教具(C)课本、学案 备课 时间 (D) 3.29 使用 时间 (E) 4.4 教学目标(F)【知识目标】 ?了解产品命名的心理要求 ?掌握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 ?懂得如何利用产品品牌进行营销 ?能分析产品品牌的心理策略 ?能遵循消费者心理规律采取相应的商标策略【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

难、重点 ?懂得如何利用产品品牌进行营销 (G) 教学方法 讲授法 (H) 学生自主 性、探究 式学习环 节设计 (I)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导入】 近期,丁子杰给在校大学生装配电脑。由于他们对顾客热情,处处为顾客着想,所以他们在大学城开始有了小小的名气。韦姗姗提议为团队起个名字,这样更容易被人所记住,并为以后扩大市场做准备。大家开始积极思考,出谋划策起来。丁子杰想:为什么有的产品名字易于让人记牢,有的却很难?为什么有的产品名字叫得很好听,产品的销量也很好;为什么有的销量却不行?除了产品的质量因素外,这里面还有什么玄机吗? 1.如果让你为子杰和一飞的团队以及他们装配的计算机起名字,你会起什么名字呢?为什么? 2.如果你是珊珊,你为什么觉得给一个团队和他的产品起名会有利于团队和产品的发展? 3.为什么有的产品的名字容易让人记住,有的却不行? 4.为什么有的产品的名字好听但是销量却不好? 【新授知识】 一、产品的命名 1.产品命名的含义 2.产品命名的作用:标志作用、显示作用、记忆作用、传递作用、激励作用 3.产品名称的心理效应:名实相符、便于记忆、诱发情感、启发联想 4.产品命名的心理策略:效用命名法、成分命名法、产地命名法、人名命名法、外文音译命名法、外形命名法、工艺命名法、美好事物命名法、色彩命名法 二、产品的品牌、商标和消费心理 1.品牌的含义 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商标等 2.品牌的内涵 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 3.品牌和商标的作用 (1)识别产品,便于购买 (2)促进销售,提高利润 (3)扩大宣传,开拓市场,树立形象 (4)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三、商标的设计 1.商标的组成 包括形象、名称、一定的色彩 2.商标图案的分类 文字商标、几何型商标、自然形态商标、组合形态商标

中学生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心理测试题及答 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心理测试题 第一题 请在与自己情况相符的题前填“√”,不相符合的题前填“×”号。 ()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3、如果父母再一次叮嘱同一件事,你会厌烦吗 ()4、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 ()5、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 ()6、你是否对班干部指手划脚很讨厌,而故意不按他的要求去做 ()7、老师和父母越是要你用功学习,你越是不想学习吗 ()8、老师的话很多都是有漏洞、有问题的吗 ()9、你喜欢与众不同吗 ()10、违反学校里的某些规定使你感到一种快乐吗 ()11、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你的反感和愤怒吗 ()12、你是否认为老师有很多缺点和错误 ()13、对别人不敢干的事你特别想尝试一下吗 ()14、你喜欢搞一些被捉弄者痛苦或愤怒的恶作剧吗 ()15、你是否觉得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小事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16、你蔑视权威吗 ()17、对批评你的人,你都感到讨厌和恼恨吗 ()18、你是否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19、你习惯上总是按照大多数人说的去做吗 ()20、对你感到没有意思的事,别人怎么说你也不会好好去干吗 ()21、你特别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吗 ()22、人们对你很不重视吗 ()23、一旦决定了干一件事,不管别人指出这件事多么地成问题,你也不会改变主意吗()24、你总是对老师表扬的同学感到反感,不想理那个同学吗 ()25、你喜欢干一些能引起很多同学注意的事吗 ()26、当你被别人说的火冒三丈时,你就故意不按照他说的去做吗 ()27、你讨厌那些当干部的同学吗 ()28、你认为上课时出现一些老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令人开心吗

最新1415-企业员工团体心理辅导汇总

1415-企业员工团体 心理辅导

企业员工团体心理辅导【主办单位】BCG-百乔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收费标准】¥3380/人(包括资料费、午餐及上下午茶点等) 【参加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各部门经理、主管.. 【报名电话】闫老师 【温馨提示】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课程目标curriculum objectives ?如何设定辅导目的和目标 ?如何辅导新员工 ?如何授权和委任 ?如何培养员工的责任感 ?如何帮助绩效不佳的员工 ?给与反馈的技巧 授课方法Teaching methods.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头脑风暴 ?实战演练,游戏 课程大纲curriculum introduction 1.员工辅导的基本认识 1) 员工辅导的意义 2) 员工辅导的三块基石 3) 辅导中应有的基本价值观 4) 辅导中的互赖模式 2.有效的辅导技巧一:积极聆听

1) 倾听的原则 2) 同理性倾听 3.有效的辅导技巧二:解决问题 1) 提问的技巧 2) 如何探究事实的真相 4.有效的辅导技巧三:启发主人翁责任感 1) 如何帮助被辅导者树立信心和加深对辅导内容的了解 2) 如何有效授权 3) 如何启发员工主人翁责任感 5.有效的辅导技巧四:反馈 1) 如何客观地反馈和积极地回应 2) 反馈的原则 3) 反馈应注意的问题 4) 如何培养员工的自我发现意识 6.总结:对员工辅导工作的再认识 1) 辅导中的行为认识 2) 在员工辅导过程中四种不同的角色 3) 员工辅导的总体原则 4) 如何在员工辅导中建立互赖的人际关系 5) 用正确的辅导方式帮助员工成长 讲师介绍 Teacher Introduction 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曾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工作十余年,担任销售、营运和人力资源发展等各种高级管理职位,并任跨国企业中国区培训与发展负责人,熟悉企业内部培训的需求与流程,了解不同行业企业的业务动态及员工发展的现状和目标,主要讲授管理和营销类培训课程。 钱建纲老师: 钱老师曾为多家中、外资企业以及高校工商管理研习项目举办培训和讲座。其培训注重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启发和引导学员的思路,并追求使学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培训过程中注重互相交流和经验分享,充分体现其培训理念,即"成功取决于能力、意愿和承诺"。作为专业培训管理者和顾问,他个人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对多样化客户和行业状况的了解和专业授课技能,使得培训的课程富有启发性和实战性,深受培训学员的欢迎和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