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粤教版之《传记选读》:第三单元第16课练习汇总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基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
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________,去成就事业。
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
但中国的父亲习惯________,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
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________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
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
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
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使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使子女和父亲________。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B.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C.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D.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解析:选A。
上文是说“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与其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和其相比更进一层的“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与前文陈述对象不一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浪迹天涯隐忍不发无懈可击亲密无间B.东奔西走隐忍不发十全十美亲密无间。
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练习:第三单元18谭嗣同传 Word版含解析.doc

18谭嗣同传人在经受了一些磨难后,性格与意志自然会变得坚强起来,因而就会想从容面对一切,也就是像歌词中写得那样:“疲倦惯了再没感觉,别再可惜计较什么”,因为我们“始终上路过”。
坚强的性格与意志就是铲除成功路上荆棘的最有力的武器。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发。
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一、内容梳理谭嗣同传⎩⎪⎨⎪⎧⎭⎪⎬⎪⎫第一部分(1~2段),变法前的救国行为第二部分(3~5段),变法中的壮烈行为第三部分(6段)人品、为学赞颂哀痛追悼二、把握主旨梁启超熟知传主的经历与性情,故其所述真实、可信、感人。
传记以翔实的史实,记述了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高度颂扬了谭嗣同为变法维新鞠躬尽瘁、临危不惧、杀身成仁的精神,是后人了解谭嗣同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艺术特色1.时间为序,层次清晰。
本文先概述后详述,全文以叙述为主,在叙述中也穿插了一些生动具体的描写和议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叙述的事情和描写的情景都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层次清晰。
2.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本文作者吸收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记文学写法,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尤其在第四段中,对谭嗣同、袁世凯两人对话及神情、动作的描写,把二人的性格鲜明地刻画了出来。
1.课文写光绪与慈禧矛盾紧张,有两个字十分传神,是哪两个字?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光绪对慈禧是“畏”,因手中无权,“不敢行其志”。
西后对光绪则是“忌”,虽然大权在握,但光绪毕竟是皇帝,一旦得势,无可挽救。
一个力图守旧,一个意欲维新,矛盾不可调和。
2.维新失败后,本可以逃亡,谭嗣同为什么不肯逃亡?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为“酬圣主”,二为报国家,有强烈的爱国之情。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徐霞客传练习(含解析)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17 徐霞客传生活是部巨著,喜怒哀乐掺杂期间。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满怀喜悦,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时的失意而闷闷不乐。
只是我们不知道,在我们撒娇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在默默地为我们承当,在悄无声息地为我们分享。
一、内容梳理《徐霞客传》⎩⎪⎪⎪⎨⎪⎪⎪⎧早期:胸有大志,孝心为重母亲去世前⎩⎪⎨⎪⎧初游范围 游之广历尽艰险 游之乐执着态度游之笃母亲去世后⎩⎪⎨⎪⎧放志远游南寻北探《溯江纪源》《鸡足山志》 观察→考察历尽磨难死而无憾作者评价(类比)⎩⎪⎨⎪⎧⎭⎪⎬⎪⎫王玄冲、义海徐霞客志 二、把握主旨本文集中笔墨记叙了徐霞客的游踪及其游记著述,表现了徐霞客热爱祖国山河,为舆地之学,穷毕生精力而执着追求的精神,赞扬了他特立独行的品格。
三、艺术特色1叙事清楚,详略互用。
本文交代徐霞客的一生,采取了详略互用的写法,如写他早期的出游,只是简略地交代了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却较详细地记叙了他如何去登雁宕绝顶的事。
全文虽然罗列其游踪,却没有枯燥乏味的流水簿之弊,就在于作者注重动用详略错综的手法。
2.感情饱满、语言形象。
作者对徐霞客生平的介绍,饱蘸感情,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因而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人物的形象也立体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如对霞客少年时代的刻画:“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徭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寥寥数语,就将一个心系山水,意欲返回大自然怀抱中去的奇士形象描绘得呼之欲出,为他日后的出游做了铺垫。
“力耕奉母”四个字,简洁形象地表现了他对母亲的孝敬。
因为《论语》上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遗训,由此而解释了为什么在母亲生前他没有穷极边荒的原因。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
简洁形象地写霞客出游的情形。
1.《徐霞客传》的中心是写徐霞客的游历和著述,为什么还插上静闻与黄道周两人的故事?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全文的中心是写徐霞客的游历和著述,作者插上静闻与黄道周两人的故事,是为了体现徐霞客的人品。
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欣赏》练习:16-18 扩展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

扩展阅读16子刘子自传17徐霞客传18谭嗣同传课时训练12一、夯基训练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檄文脉搏扶危济困晶莹寥若辰星B.内禅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讪笑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项中“辰”应为“晨”;B项中“幅”应为“副”;D项中“幅”应为“辐”。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留在曹禺记忆之中最让他魂牵梦萦的,显然是王右家与罗隆基一度闹得的传奇爱情。
(2)近年来各地“道德讲堂”如,文明创建更是深入人心。
(3)他状态很好,从来不理会外面的。
最近他在忙着新片《美人鱼》,更无暇理会外面的世界。
A.流言蜚语春风化雨满城风雨B.满城风雨春风化雨流言蜚语C.流言蜚语满城风雨春风化雨流言蜚语满城风雨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从语境来看,(1)处选“满城风雨”。
“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从语境来看(2)处应用“春风化雨”。
“流言蜚语”指风传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从语境看,(3)处应选“流言蜚语”。
二、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父循,进士。
历兵部武选郎中。
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
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
”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
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
”洪先事亲孝。
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1本)(2)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1本)(2)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1本)8、《传记选读》目录第一单元今朝风流单元导语基本阅读1、在哈金森工厂………………………..毛毛2、铁肩担道义…………………………………….朱志敏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扩展阅读4、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祁淑英魏晓雯5、遨游建筑天地间………………………费慰梅6、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谢坤山表达交流活动寻找理想人生………………………………………学习链接自传推荐阅读回归自然智读大书——《从文自传》第二单元异域人生单元导语基本阅读7、为世界工作………………………………………弗梅林8、幸福从细小处开始……………………………富兰克林9、一个学派的诞生…………………………….劳拉费米扩展阅读10、扼住命运的咽喉……………………………….罗曼罗兰11、远行希腊……………………………..邓肯12、电脑神童盖茨…………………………………….何斐表达交流活动千人千面学习链接评传推荐阅读走近巨人,体味忧患——《巨人三传》第三单元古风余韵单元导语基本阅读13、项羽本纪(节选)…………………………………..司马迁14、苏武传(节选)…………………………………..班固15、马钧传…………………………………..傅玄扩展阅读16、子刘子自传……………………………………..刘禹锡17、徐霞客传………………………………….钱谦益18、谭嗣同传………………………………………….梁启超表达交流活动追忆峥嵘岁月学习链接古代传记推荐阅读史家绝唱,无韵《离骚》——《史记》附录《传记选读》综合评价表9、《常用文体写作》目录第一单元原则与策略单元导语写作活动审视自己写作的脚印知识园地一、表达真实看法和真实情感二、重视发现、搜集和积累材料三、多写是学习写作最有效的途径第二单元论述类文体单元导语写作活动天下时事我评说1 时评写作要领一、学会就事论事二、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三、写好由头文章示例日本应拜德国为师(徽音)谁该为网瘾悲剧负责(钟凯)同窗之作惊闻头发太长德育要扣分2 短论写作要领一、选好角度二、明确中心论点三、掌握论证技巧文章示例怀疑与学问(顾颉刚)说“勤”(林家箴)同窗之作重铸长城(李立炜)3 书评写作要领一、着重于“评”不是“感”二、勇敢地写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三、有理有据作评析文章示例曹雪芹写“笑”(郭豫适)灵肉冲突的乡愁悲剧史(李旦初)第三单元实用类文体单元导语写作活动尝试当一回记者4 访谈写作要领一、充分做好访谈的准备二、讲究提问技巧三、再现访谈内容和话语特点文章示例永恒的凤凰------凤凰台记者鲁豫采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操纵基因种瓜得瓜-------《北京青年报》记者箫扬采访伯格同窗之作采访学生会主席5 消息写作要领一、深入细致地采访二、准确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三、符合消息文体的要求文章示例日全食彗星今日同现漠河上空《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烈士”李玉安还活着6 调查报告写作要领一、认真做好调查二、分析和概括调查的结论三、掌握调查报告的写法文章示例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袁岳范文)手机消费调查:时尚的手机最受宠(北京鹰之健企业形象策划中心)7 介绍文写作要领一、介绍要客观、科学二、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三、语言要准确、通俗文章示例统筹方法(华罗庚)岭南建筑艺术宝库--------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同窗之作丰富的力学第四单元文学类文体单元导语写作活动圆你一个文学梦8 自述散文写作要领一、写出独特的经历二、重视心理描写三、表露真情实意文章示例书桌(冯骥才)另一种“赞美”(尤金)同窗之作爱上军装9 游记写作要领一、安排好顺序二、描写好景物三、写出自己的观感文章示例雨中登泰山(李健吾)壶口瀑布记(梁衡)10 微型小说写作要领一、精雕细刻出精品二、新奇制胜吸引人三、虚构故事是关键文章示例机会(星新一)河豚子(王任叔)同窗之作怒气冲冲(阿肆)11 故事新编写作要领一、吃透原著二、贵在新编三、幽默风趣文章示例奔月(节选)(鲁迅)同学(邓洪卫)第五单元写作评价单元导语写作活动给自己的写作作一个评价写作园地一、写作方式二、评价标准三、评改练习10、《戏剧欣赏》目录第一单元戏曲单元导语1、窦娥冤(节选)…………………………………….关汉卿2、牡丹亭(节选)………………………………….汤显祖欣赏储备中国的戏曲知识链接行当曲牌单元实习第二单元西方演剧单元导语3、奥瑟罗(节选)……………………………..莎士比亚4、钦差大臣(节选)……………………………………果戈里5、玩偶之家(节选)……………………………………………易卜生欣赏储备西方的演剧知识链接悲剧喜剧正剧单元实习第三单元话剧单元导语6、压迫……………………………………….丁西林7、日出(节选)……………………………………….曹禺8、茶馆(节选)………………………………………………老舍欣赏储备中国的话剧知识链接戏剧冲突戏剧体系14.《先秦诸子名著选读》目录前言目录第一单元儒家儒家概说1孔子导读礼制与仁学2孟子导读人性本善仁义与仁政民贵君轻3荀子导读礼乐与人性隆礼重法练习与思考文化橱窗文化与文化结构学海泛舟以仁、爱、忠、信为主题的儒家文化第二单元道家道家概说4老子导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3庄子导读逍遥游齐物论练习与思考文化橱窗“十三经”学海泛舟老子与庄子第三单元墨家墨家概说6墨子导读兼爱非攻练习与思考文化橱窗墨家与《考工记》学海泛舟墨子与墨家第四单元法家法家概说7韩非子导读要在中央君不仁,臣不忠练习与思考文化橱窗与时俱进的法家文化观学海泛舟专制主义中的民本思想第五单元纵横家纵横家概说8合纵连横之家导读广国富民进取之道练习与思考文化橱窗轴心时代与哲学突破学海泛舟纵横开拓气势磅礴第六单元兵家概说9孙武导读谋攻与虚实10孙膑导读知道与奇正练习与思考文化橱窗慎战与义战学海泛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七单元杂家杂家概说11吕不韦导读贵公察传练习与思考文化橱窗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观学海泛舟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6课 秦始皇本纪 Word版含答案

第16课秦始皇本纪本文记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独裁的暴君、集大功大过于一身的秦始皇的事迹。
学习本文,首先要认识其人,了解他在统一天下后采取的各种政策,正确评价其功过。
本文在叙事上最大的特点是详略分明。
要记住作者详写始皇什么,略写其什么,认识这样安排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对始皇的态度。
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特别是本文的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一、人物名片秦始皇(前259~前210),是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他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朝政。
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等人,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9岁时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强大国家——秦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二、背景资料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与山东六国相比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
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
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
三、知识链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庞大规模的描述。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更大规模的宫殿——朝宫,朝宫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房宫。
2021-2022学年粤教版《传记选读》课后习题_4-6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4 一、夯基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全球央行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宽松政策呼之欲出....,卡尼、耶伦、德拉基和黑田东彦将轮番搅动市场。
B.那只落入水中的喜鹊虽然已经变成了落汤鸡,但它格外懂得疼惜羽毛....,不停地抖落自己身上沾上的污水。
C.曾几何时....,屈原怀石投江,项羽乌江自刎,历史上许很多多的宏大人物都选择在水中结束自己的光辉一生。
D.赵小明是一个格外专注的人,他下棋的时候总是目无余子....,紧紧盯着对方的将,随时预备给对方以致命一击。
项,呼之欲出: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格外生动,也指某事物即将揭晓或消灭,其次个意思符合语境。
B 项,疼惜羽毛:指珍重疼惜自己的声誉,使用对象不当。
C 项,曾几何时:指时间,不合语境。
D 项,目无余子:眼睛里没有旁人,形容傲慢自大,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任凭编造一些“趣闻”来迎合部分读者的口味,出版社是赚钱了,可是那些书能起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呢?B.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需站在落实科学进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澳大利亚人麦士数十年来在很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加了生活情趣。
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D.将GDP 增幅降低作为宏观调控的乐观成果,预示着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重要转变,在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的提高。
项, “社会”与“效果”搭配不当;B 项,“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上”;C 项,应改为“虽然群众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二、延长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
(导学号55030009)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林徽因(1904—1955),一位布满传奇颜色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荣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鄙视。
高中语文 第16课 子刘子自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16 子刘子自传君子于役君子①于役(yì)②,不知其期,曷(hé)③至④哉?鸡栖于埘(shí)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⑦?鸡栖于桀(jié)⑧,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⑨。
君子于役,苟⑩无饥渴!【注释】①君子:此妻称丈夫。
②役:苦役。
③曷: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译文】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赏析】本文用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固有空间的阔远和苍茫,但家之亲切,在黄昏的背景中更伸向亘古之邈远。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本来的平静安宁中,偏偏没有道理的空了一块。
夕阳衔山,羊牛衔尾的恒常中原来是无常,于是一片暖色的亲切中泛起无限伤心,而由“不知其期”把忧思推向更远,“日之夕矣”之暮色也因此推向无边无际。
“如之何勿思”,不待说,先已在景中说破。
“曷至哉”,是不知今在何处也。
邓翔曰:“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入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不知其期’及‘曷至’之注脚。
”所解不差。
不过两诗虽思有共通,而诗境却相去甚远。
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象迥别,此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不可及处在一真字”,张诗却只是在用巧。
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近的,后世有《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赠.尚书祠部郎中赠:死后追赠B.或领郡,蒙.恩泽蒙:蒙受C.涉.二年而道无虞涉:跋涉D.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信:确实解析:选C。
C项,“涉”的意思是“越过”。
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尊奉夫人不敢..殒灭B.因间隙..得言及时事C.行年..七十有一D.后为淮西从事..解析:选D。
D项,“从事”,地方长官自己任命的属官。
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为.北部都昌里人②因为.东诸侯所用B.①主务于.埇桥②寝于.北牖,尽所期兮C.①居数月而.罢徐泗②世为儒而.仕D.①举族东迁,以.违患难②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解析:选B。
A项,“为”,①动词,是;②表被动。
B项,“于”,都是介词,表处所。
C项,“而”,①顺承连词,于是,就;②表并列。
D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因,凭借。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晚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B.刘禹锡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C.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格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
D.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政治上主张革新,是永贞革新的成员。
解析:选A。
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
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官司闲旷,得以请告奉温凊。
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
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因白丞相以请,曰:“诺。
”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遂改为扬州掌书记。
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
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
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
如是者积久,众未之知。
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
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
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
愚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
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
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
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
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
诏下内禅,自称太上皇,后谥曰顺宗。
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
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
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
宰相贬崖州。
予出为连州。
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
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
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
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
转苏州刺史,赐金紫。
移汝州,兼御史中丞。
又迁同州,充本州防御、长春宫使。
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又改秘书监分司。
一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
年处七十有一。
身病之日,自为铭曰: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寝于北牗,尽所期兮。
葬近大墓,如生时兮。
魂无不之,庸讵知兮!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丁.先尚书忧丁:遭遇B.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超:破格C.日夕过.,言其能过:经过D.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寝:卧解析:选C。
过:交往,相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一幸而.中试②泉涓涓而.始流B.①名浮于实,士林荣之.②上大奇之.C.①迫礼不死,因.成痼疾②不如因.而厚遇之D.①三子者皆与.予厚善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解析:选D。
A项,①就;②表修饰。
B项,①代词,我;②代词,他。
C项,①因此;②趁机,趁此。
D项,,都为连词,和。
7.下列语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间岁,(禹锡)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
B.因白丞相以请,(丞相)曰:“诺。
”C.(王叔文)因间隙得言及时事。
D.特迁(余)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
解析:选D。
D项,省略的内容应是“王叔文”。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刘禹锡才华横溢,一次性考中进士,隔了一年,又在吏部取士科考中考核合格,就此登上了仕途。
B.刘禹锡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先是因丁尚书事件染成痼疾,后又因王叔文事件遭逢贬官,经历颇为曲折。
C.王叔文实为治国大才,在其施政过程中,举措很得民众认同,后因宫廷之变,最终被赐死。
D.刘禹锡在自传中,大书特书王叔文事迹,并非文思旁逸,实为借人立言,王叔文之理想,亦为刘禹锡之情怀。
解析:选B。
B项,“先是因丁尚书事件染成痼疾”有误,原文是因父亲去世伤心而成痼疾。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河路犹艰,遂改为扬州掌书记。
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是者积久,众未之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2)但是河路还很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
过了两年道路畅通,前面的约定才得以实现。
(3)他们像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寒朗传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
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
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
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
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
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
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
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
”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
”帝怒骂曰:“吏持两端①,促提下。
”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
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
”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
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
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
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怨,无敢忤陛下者。
臣今所陈,诚死无悔。
”帝意解,诏遣朗出。
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
会赦,免官。
论曰:左丘明有言:“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齐侯省.刑。
若钟离意②之就格③请过,寒朗之廷争冤狱,笃矣乎,仁者之情!夫正直本于忠诚则不诡,本于谏争则绞切④。
彼二子之所本得乎天,故言信而志行也。
(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有删节)【注】①持两端:动摇不定,心怀二心。
②钟离意,后汉人,与寒朗同时代的大臣。
因勇于为下属承担责任而被人称道。
③格:拘执。
④绞切:说话直率而急切。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考案:审理、审问B.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物色:容貌C.忠、平何故引.之引:拉、拽D.晏子一言,齐侯省.刑省:减免、减轻解析:选C。
引:牵连。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而.二人错愕不能对②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B.①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②帝问曰:“谁与共为.章?”C.①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②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D.①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②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答案:B。
解析:选B。
A项,“以”,都是介词,用。
B项,“为”,①“为……所”结构,表被动;②“为”,动词,“写”。
C项,“乃”,都是副词,于是,就。
D项,“之”,都是代词,代“耿建等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寒朗“仁爱”的一组是()①朗心伤其冤②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③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④不敢多污染人⑤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⑥寒朗之廷争冤狱A.①③⑥B.②③④C.①②⑤D.④⑤⑥解析:选C。
其中③表明寒朗做事谨慎,④是解释做事原因的,⑥是作者的评价。
排除这三项即可。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朗,字伯奇。
永平年间,曾与三府掾属一同审理颜忠、王平的案件。
此案牵连很广,影响很大。
B.寒朗有胆有识。
当显宗皇帝愤怒,大臣们惶恐不安时,他根据王建等人的供词,经过单独审问,发现了颜、王的破绽。
C.为了使皇帝及时醒悟,寒朗觐见,指出皇帝处理此案不能一概而论,致使臣子们心知其怨而不敢言,这样对国家没有帮助。
最后,显宗皇帝亲自去洛阳审理案件,清理出无辜者一千多人。
D.最后一段,作者借左丘明的话来赞美仁爱之人,并对寒朗廷争冤狱之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解析:选C。
“觐见”一词与文意不符,是寒朗上书鸣冤,而后被皇帝召见。
14.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寒朗之廷争冤狱,笃矣乎,仁者之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
(2)①我自知罪该灭族,不敢牵连别人,确实希望陛下您能够一下子醒悟罢了。
②寒朗在朝堂上为冤屈的案件而力争,深厚呀,仁者的情感!参考译文:寒朗,字伯奇,是鲁国薛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