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六单元 第18讲巩固练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闯关检测岳麓版

专题闯关检测一、选择题1.(2019山东青岛调研)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这说明( )A.欧洲统一符合美国利益B.美国马歇尔计划顺利实施C.欧洲市场威胁美国霸权D.美国创建北约以对抗苏联答案 A 据题干材料“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可得出美国希望欧洲统一,故选A项。
2.(2018河南名校联盟段考)下面是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专著的目录(局部),从该目录可以看出,朝鲜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A.使资本主义阵营受到严重打击B.导致了美、日、韩关系的急剧变化C.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D.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答案 C 根据题干材料中“东北亚资本主义阵营的初步形成”和“两极格局的固定”等信息,可知朝鲜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故选C项。
朝鲜战争并未冲击到资本主义阵营,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朝鲜战争导致美、日、韩关系的变化,B项错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D 项错误。
3.(2018山东日照期中)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发表演讲,强调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有优越性;资本主义存在就等于战争,资本体系包藏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战争不可避免,苏联人民要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
这次讲话在欧美国家引发强烈震荡。
斯大林的讲话( )A.是对英美冷战政策的反击B.不利于战后国际关系的缓和C.为组建华约集团制造舆论D.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破裂答案 B 材料中“强调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有优越性;资本主义存在就等于战争,资本体系包藏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战争不可避免,苏联人民要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体现了斯大林对资本主义的攻击,体现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峙,因此不利于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缓和,故选B项。
高考历史岳麓(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六单元 第19讲巩固练 Word含解析

第19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9·河南洛阳月考)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
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B.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C.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解析:B 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子贡作为个体商人,因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并受到诸侯的重视和礼遇,诸侯与之不行君臣礼,只行宾主之礼,体现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私商兴起,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故B项正确。
A、C两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
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重视法家思想,故排除D。
2.(2018·河北衡水二调)在唐朝,尽管市场上的货物种类已经很多,已是“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城内的交易场所却仅限于东、西二市。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的长安( ) A.商品的种类并不丰富 B.是对外贸易的中心C.商业管理仍较为严格D.商品交易时间受限解析:C 据材料可知,尽管长安商业繁荣,但长安城的商业区仅限于东、西二市,这说明政府仍实行严格的坊市制,故C项正确。
由“货物种类已经很多”可知,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外贸易,B项错误;材料体现空间限制,而非时间,D项错误。
3.(2018·河北衡水调研)《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由此可知宋代( )A.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B.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C.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D.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解析:B 据材料可知,宋代东京“南门大街”“街北”“街东”等各处均出现了以姓氏等命名的品牌商铺,故B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总结

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 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 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单元总结
问题整合
纵向连线·横向对比
一、专题整合
1.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的原因
(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一般都会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问世、 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 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的特点
3.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 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 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 资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中外关联 1.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
2.宋元明清时期的“商业革命”和16世纪西方“商业革命”的比较
全文结束!谢谢 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 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 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 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 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 工商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8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 岳麓版必

第18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5·某某六校教研会)“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导学号 26060705(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C【解析】由“……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可知材料强调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C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强调科学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问题,A项与题意无关;历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后两次将大量的科学原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源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D项符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
2.(2015·滨州)《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下列选项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导学号 26060706(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珍妮纺纱机C.发电机D.电子计算机【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的开始,该现象出现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C项发电机是这一时期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排除A、B、D三项。
3.(2015·某某)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26060707(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生产模式的转型C.创新机制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答案】D【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技术发明的影响,故B项错误;创新机制的激励也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原有的生产工具代表的生产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润驱使生产部门进行技术革新,导致“连续涌现新奇事物”,这是根源,故D 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六单元 第20讲巩固练 Word版含解析

第20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重农抑商”政策秦朝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1 唐代的贱商政策 2 明初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海禁”政策明朝“海禁”政策的合理性 4清前期对外政策的灵活性 5 资本主义萌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河南名校联考)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
”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A.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B.体现了商鞅变法采取措施的历史进步性C.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解析:C 据“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重农抑商”政策一方面有利于百姓富裕,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百姓安居乐业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故A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秦始皇,而不是商鞅,故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不出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故D项错误。
2.(2018·江西百校联考)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
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
这体现了( )A.传统的贱商观念B.鲜明的反封建意识C.等级制度的强化D.理学对人性的桎梏解析:A 据“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可知连婢女都看不起绢商,这是人们头脑中传统的贱商观念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反封建意识,也体现不出等级制度的强化,故B、C两项错误;唐代时理学还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
3.(2019·辽宁鞍山月考)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18 新中国的外交

第五单元
第18讲
真题体验
新中国的外交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8-
辨析比较新中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比较项 特点 影响 三大外交方针 以意识形态和社会 制度划分阵营 保障了人民革命的 胜利,巩固了新中 国的独立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政策的具体表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 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 产生深远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7-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外交方针和政策 (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 政策。 2.成就 (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 (2)1953年,中国与印度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 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3)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 高了国际声誉。 (4)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 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第五单元
第18讲
真题体验
新中国的外交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0-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①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③中国在内政、外交上成就显著,国际地位提高。 (2)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一切合法权利。
第五单元
第18讲
真题体验
新中国的外交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持续了300多天”“几乎由法军独自承担,最终又以将战线恢复到原始状况告终”“给徒劳无功的德军留下了难以恢复的伤痛回忆”。
这段文字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A. 马恩河战役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B【解析】马恩河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914年9月12日,战争持续了一周,故A 项排除;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宰场”“地狱”之称,时间为1916年2月至1916年12月,最后以法军发动反攻,基本收复被德军攻占的阵地告终,与题干信息一致,故B项正确;索姆河战役为1916年6月下旬至11月中旬,故C项排除;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是苏德战场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战争,故D项排除。
故选B。
2.该图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
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A. 英国首先使用B. 和飞机同时亮相于凡尔登战役C. 首次亮相于1916年,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D. 首次亮相于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答案】B【解析】图片所示的新式武器为坦克,根据所学可知,坦克首次亮相于索姆河战役,B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ACD不合题意,排除。
故选B。
3.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 )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②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③《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④协约国军队对德展开了强大攻势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②④D. ①③【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是多方面的。
解答此题要注意关键词“一战后期”,①中的“施里芬计划”是战争初期发生的事件,排除;③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②④均符合题意,故②④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资料包(强化作业巩固演练,共28份)岳麓版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稳固演练岳麓版必修31.下漫画体的是哪位思想家的点( )A.荀子B.墨子C.非子D.老子【答案】D【解析】本考老子的法思想,老子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化,“兮福之所倚;福兮之所伏〞,中信息体了老子的一点。
2.有者国期某派:“他都是些注重践的政治家⋯⋯他族的存在已不合宜⋯⋯他把商人和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一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D【解析】本考百家争,考生取信息的合辨析能力。
材料中“注重践、族不合宜、商人者可有可无〞等信息体出的是法家的适革、抑商、武力的思想。
而儒家思想仁政、等秩序;道家主无;墨家代表小生者的利益,主兼、尚、非攻,在干材料中没有与他相的信息。
因此D。
本易A,混淆儒法思想。
3.儒家典:“上好礼,民莫敢不敬;上好,民莫敢不服;上好信,民莫敢不用情。
〞段体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先【答案】B【解析】本考点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儒家思想。
干中儒家的主主要体了治者与被治者的关系,意思是治者行仁,必定会得到老百姓的,体了仁政思想。
4.?史·商君列?中关于商鞅服秦孝公法“吾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霸道〞的思想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D【解析】本考生运用所知正确材料信息的能力。
秦孝公是商鞅法的支持者,而材料中秦孝公不能会“帝道〞,拒“王道〞,欲用“霸道〞,明“霸道〞与主法的法家。
5.(·重·1)我国古代有一位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君主制治提供了“天命攸 (所)〞的神依据。
者 是( )A .非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C【解析】本考代儒展——董仲舒新儒。
考知的运用能力。
据材料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君主治提供神依据可以判断是董仲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汉代冶铁遗址体现地区经济发展均田制推动小农经济发展庄园经济对民间手工业的促进农业的主要耕作北宋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显现方式和土地制度唐宋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清代小农经济盛行汉代礼制影响手工业发展汉王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手工业的发展唐代文化呈现中外融合的特征明清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阻碍明代生产方式变革的因素综合题号123456789 10 11 12 13、14一、选择题1.(2018·重庆模拟)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产铁地置铁官约50处,其中有6处在今天河南境内;迄今发掘出汉代冶铁遗址近60处,河南地区有38处且规模较大。
这反映出汉代()A.冶铁技术趋于成熟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C.中原地区经济领先D.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解析:C中国古代,铁农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结合所学可知,汉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据材料信息,中原地区的冶铁遗址数量多、规模大,说明当地经济在当时领先全国,C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冶铁技术,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总数,也就不存在一种对比关系,B项错误;古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D 项错误。
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北齐均田令中,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归还政府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其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五根”的条文。
隋朝均田令也规定了永业田必须“课之以桑、榆及枣”,“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
据此可知()A.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B.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D.政府的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解析:B据材料可知,政府规定农民种桑、榆、枣,是通过发展农民必要的农副产品实现自给自足,来维持和稳定小农经济,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农民的负担和农产品商品化问题,A、C两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永业田的种植,并没有体现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D项错误。
【新知生成】永业田:“世业田”,唐代永业田分为两种:官僚贵族永业田和一般民户的永业田。
永业田均用于种桑、榆、枣树。
永业田有余可出卖,不足可买入。
民户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可以卖永业田。
3.(2018·河北衡水调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解析:B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庄园从事历来为国家控制的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使得这些手工业行业在官营之外出现私家经营,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仅提到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但未说明分利比例,故A、D两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未涉及商品经济,故C项与主旨不符。
4.(2018·湖北荆州质检)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圩田”沙田”“架田”“山田”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显现B.南方农业强调精耕细作C.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盛行D.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扩大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圩田”“沙田”“架田”“山田”都是在适耕土地开发殆尽的情况下的产物,这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地矛盾导致开垦新的土地用于耕作,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田地开发的多样性,无法体现南方农业强调精耕细作,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田地开发的多样性,没有反映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扩大,故D项错误。
5.(2018·安徽合肥二模)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北方唐北宋金及同时的南宋陕西32124河南1172山西322514南方唐北宋南宋江苏184373浙江4486185江西201836福建294563A.唐朝时期北方经济更为发达B.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C.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解析:C材料中唐宋时期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大大超过了北方,表明当时南方农业发展受到政府重视。
这促成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逐渐超过了北方,故A项错误;由于北宋始终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所以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数量必然不及南方,但这并不是政府不加重视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南北方水利设施技术,D项错误。
6.(2019·河北衡水统考)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解析:B据材料可知,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有利于增加小农家庭劳动收入,有利于小农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地主所有制经济、农民人身自由和具体的农业生产情况,故A、C、D三项错误。
7.(2018·河南郑州一模)下表为乾隆元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 1亩以下1~10亩10~20亩20亩以上合计户数69122366233占有土地及比例27.43亩,2.4%494.62亩,43.6%469.36亩,41.4%142.86亩,12.6%1134.27亩,100%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自耕农经济盛行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解析:B由表格数据可知,20亩以下占有土地的户数为227户,占总D户数的 97.4%,占有土地比例达 87.4%,这说明当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占主体,故 B 项正确。
据表可知,20 亩以上户数仅占总户数 2.6%, 占有土地比例 12.6%,故 A 、D 两项无法体现;表格信息说明一家一户 生产的自耕农经济占主体,这并不利于生产技术改进,C 项错误。
8.(2018·河北衡水二调)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 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 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由此可知汉代( )A.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B.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C.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解析:C 据材料可知,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以金线编造 , 而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
这体现了二者葬礼等级的不同 , 说明玉衣编制行业与封建礼制相一致,故 C 项正确。
材料是封建礼制 在手工业玉衣编制方面的具体体现,故 A 、 两项因果关系与材料主旨 不符;材料重在强调等级间的不同,故 B 项错误。
9.(2018·甘肃兰州一模)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 触和交流的见证。
汉武帝时期 ,“自敦煌西至盐泽 (今新疆罗布泊 ), 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 国者。
”由此可知()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解析:C 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轮台、渠犁一带有屯田兵卒数百 人,设使者校尉加以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反映了 汉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故 C 项正确。
A 、B 、D 三项中“张骞”“严格 限制”“交流频繁”均与材料不符。
10.(2018·山东名校联考)如图是考古发掘出的唐代越窑青瓷“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
盘内底的大鱼化龙图案为摩羯(印度神话中一 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大鱼作翻腾状,口大张,鼻上卷 “眼 后螺旋状大羊角盘绕一较小的牛耳” ,张大的口中刻划出数道上下翻 卷的曲线,头顶至颈、背竖立粗壮的鳍。
划到鳞片的尾部呈上翘状。
以下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A.唐代制瓷业十分发达B.唐代的对外贸易繁荣C.唐代手工业的民营化趋势明显D.唐代文化呈现出中外融合的特征解析:D 材料仅介绍了唐代越窑青瓷“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的 形制,没有反映唐代制瓷业的整体状况,不足以说明唐代制瓷业发达, 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该青瓷是否出口 ,也没有反映唐代瓷器大量出口的信息,无法得出唐代对外贸易繁荣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唐代手工业的民营化趋势,故C项错误;“摩羯”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它出现在青瓷上,反映了中外融合的特征,故D项正确。
11.(2018·河南天一联考)记述“布成持以易花,或即以棉易纱,辗转相乘”“棉纱成纴……卷之成饼,列肆卖出处《金泽小志·风俗》清代褚华《木棉谱》之,名木经团”“城中女红悉力纺纱,售之乡民”《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表是不同文献对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有关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A.耕与织走向了分离B.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C.商人进入生产领域D.棉纺业出现区域分工解析:B从材料中“以棉易纱,辗转相乘”“棉纱成纴”“城中女红悉力纺纱,售之乡民”等信息,可知当时纺纱生产已经呈现专业化的趋势,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到农耕,A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商人进入生产领域,也体现不了区域分工,C、D两项错误。
12.(2018·山东日照期中)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
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
据此作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解析:A材料“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说明在传统的手工纺织业中,有利因素是劳动力成本低,正因如此导致了中国传统手工纺织极具稳固性,生产方式难以产生革命性变革,故A项正确;古代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明显低于西方的工业生产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科技的落后和国内市场问题,故C、D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8·河北衡水调研)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时间史料出处文帝三贷种食未入,入未备《汉书·文帝纪》类别生产和消费年者,皆赦之并贷元狩三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生产和消费《史记·平准书》年本始四官,假予产业并贷生产性遣使者振贷困乏《汉书·宣帝纪》年地节三借贷生产和消费假田与贫民,贷种、食《汉书·宣帝纪》年初元元假公田与贫民,家资不《汉书·元帝纪》年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并贷生产和消费并贷赈贷年份地区事由贷放措施物刮飓浙江康熙三年风、动款货币海宁修海塘康熙五年广东旱灾动支通省积谷散赈谷物截留漕粮6万石,并备康熙十年淮扬民饥粮米仓米4万石康熙三江南寿州凤阳等水灾免额赋,发常平仓谷谷十七年十二州县康熙四十山东济免额赋、发帑金、截水灾钱、粮二年南等漕粮——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 , ;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整理材料二 对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