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来说话
如何用数据说话

如何用数据说话当今社会,数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数据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用数据说话。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用数据说话,并使它成为你的优势。
1. 确定你想表达的信息在使用数据之前,你需要明确你想表达的信息是什么。
例如,你想知道你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率。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确定你想要的答案。
你想知道哪些商店销售了你的产品?你想了解你的产品在哪些年龄段的人中更受欢迎?你希望了解你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如何?2. 收集数据现在,你需要开始收集数据了。
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数据,例如调查问卷、采访、在线数据等等。
最重要的是确保你收集的数据是可靠的,并且来自可信赖的来源。
3. 整理数据一旦你收集了足够的数据,你就需要整理它们使其易于理解。
这可能涉及到许多步骤,例如统计数据、制作图表、分类数据等等。
最终目标是使数据易于理解,使它们可以清晰地表达你想要的信息。
4. 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在选择表达数据的方式时,你需要考虑你的受众是谁。
你要将数据展示给你的客户还是同事?他们是否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你的数据应该是图表还是文本?这些都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
5. 讲述故事最后,你需要用数据来讲述一个故事。
你的目标是使数据变得有意义,并让听众理解数据的重要性。
你可以用数据来支持你的故事,但不要让数据主导你的故事。
要善于用数据说话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
以下几个提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使用数据:- 让数据简单清晰:保持图表简洁,使用易于理解的标签。
- 确保数据的来源可信:如果数据不可靠,你的分析就会毫无意义。
- 用数据来支持你的观点:数据可以帮助你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 不要太依赖数据:数据可以帮助你讲述故事,但不要让数据主导你的故事。
总之,数据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你达到你的目标。
要善于使用数据,你需要了解你想表达的信息,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并使用可视化工具来表达数据。
最后,用数据来讲述一个故事,使其有意义。
让数据说话有效运用统计数据

让数据说话有效运用统计数据让数据说话:有效运用统计数据数据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揭示事实真相,还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决策依据。
然而,如何有效地运用统计数据,让数据真正说话,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是关键的一步。
我们需要确保所采集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
在采集数据时,应该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来源、不同时间段的信息,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
此外,数据应该经过正确的整理和加工,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利用。
其次,数据的分析是数据运用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运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以揭示数据背后的隐藏信息和规律。
统计学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抽样、统计和推断,得出有关群体和现象的结论。
同时,数据可视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析手段,可以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数据,使得数据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然而,仅仅停留在数据分析层面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将数据运用于实际场景中,使其产生实际效果。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在数据运用过程中注重沟通和解释。
数据结果和分析应该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展示给相关人员,让他们能够理解数据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与数据使用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反馈,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反馈,进行数据的修正和改进。
数据的有效运用还需要考虑背后的故事和背景,只有将数据嵌入到具体的环境中,才能使数据更有说服力。
此外,数据运用还需要关注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数据使用者也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不违反他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同时,数据的使用应该遵循道德和伦理原则,确保数据使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最后,数据的有效运用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
我们应该持续关注数据领域的新技术和方法,学习如何更好地运用数据,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
此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数据,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推动数据的创新和发展。
写作技巧如何用数据说话

写作技巧如何用数据说话数据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供清晰的信息和洞察力。
因此,掌握如何运用数据是写作的关键技巧之一。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写作技巧,以帮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一、选择准确的数据在写作中使用数据时,我们必须确保选择的数据是准确可靠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查找可信的来源:在使用数据之前,确保数据来源可信可靠。
例如,政府机构、权威研究机构、学术期刊等都是可信的数据来源。
2.检查样本规模:确保数据样本的规模足够大,以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样本过小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3.关注统计方法:了解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统计方法,确保数据的分析过程准确无误。
二、用数据支持论点一旦选定了准确的数据,我们可以用它来支持我们的论点。
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1.引用统计数据:在论述时,用具体的数字来加强说服力。
例如,“80%的人口认为......”。
2.比较和对比:数据的力量在于它们可以用来比较和对比情况。
通过引用不同数据来展示变化趋势和差异,可以更好地支持我们的观点。
3.用图表展示数据:图表是展示数据的有效方式,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信息。
在文章中插入合适的表格、图表或图像可以更好地呈现数据。
三、适当解释和分析数据使用数据说话不仅仅是引用一串数字,还应该对数据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技巧:1.解读趋势:观察数据的趋势,并解读其含义。
探索数据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一步增强数据的说服力。
2.量化和比例:使用数据来量化问题的严重程度或改变的程度。
例如,使用百分比来说明变化的幅度。
3.找出相关关系:寻找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利用数据证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加强论点的可信度。
四、避免过度使用数据尽管数据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过度使用数据可能会使文章变得沉闷乏味。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只使用必要的数据:仅使用那些直接支持论点的数据,避免陷入纷繁的数字和统计。
以数据说话的技巧

以数据说话的技巧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商业、科学、政府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数据。
然而,拥有大量的数据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传达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因此,掌握以数据说话的技巧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数据的来源和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在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和传达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数据的采集过程、采集者的动机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偏差和错误。
只有充分了解数据的背景和可靠性,我们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数据的可信程度和适用范围。
其次,有效地展示数据是以数据说话的关键一步。
视觉化方式是一种常用的展示数据的方式,通过图表、图形和地图等方式,将数据更加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然而,过度使用复杂的图表和图形可能会让观众感到困惑,因此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并保持简洁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传达数据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数据的准确性是指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程度,我们应该避免引用虚假或没有来源的数据。
同时,我们还应该避免混淆数据与观点,确保数据本身能够支撑我们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我们还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统计方法,以便更多人能够理解我们传达的数据。
为了更好地传达数据,我们还可以利用故事化的方式呈现数据。
通过将数据融入故事的情节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理解数据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故事化的方式还能够让数据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影响观众。
最后,数据的可视化和解释需要考虑观众的背景和需求。
不同的观众对数据的理解和兴趣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观众的背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展示方式和解释方式。
对于专业观众,我们可以提供更详细和深入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而对于非专业观众,我们则可以采用更简单和易懂的方式来解释数据。
总之,以数据说话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通过了解数据的来源和背景、有效地展示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解释性、故事化地传达数据以及考虑观众的需求,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高中信息技术《让数据来“说话“》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任务三:想一想
探究
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在讨论探究的基础上让同学掌握各种图形的功能, 并能根据任务需要合理选择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协作
根据拉萨三组数据表格生成合适的图表
分析下哪个月去拉萨旅游合适?
技能提升总结:不同的需求,所一考
选择学业水平测试中比较典型的例题
(2个左右,视情况而定),当堂检测学生学习结果。
实践
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的结果
教
问题:现在请大家回想看看,在分析的过
回顾
学生总结
师总结
程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知道如何制作图表;如何选择图表类型;如何选择数据源;如何设置图表选项如何对数据科学的进行分析。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的内容——
表格信息的图形化
思考
,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 复习巩固
步骤3:单ft“下一步”,出现“图表源数据”对话框,对数据区域和系列进行设定。
步骤4:单ft下一步,出现“图表选项”对话框,对“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和“数据表”分别进行设定。
步骤5:单ft下一步,出现“图表位置”对话框,对图表的位置进行设定,单ft“完成”按钮。
任务一:查看刘蕾同学的各科成绩
创建图表的方法有:(1)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图表”命令;(2)单ft“常用”工具栏
自 主学习、小 组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图表的制作方法,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传、帮、带, 保证每一位同
中的“图表向导”按钮。
步骤1:选定用于制作图表的数据区和数据标志区。
步骤2:单ft常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钮,出现“图表类型”对话框:
分析下刘蕾五次成绩各科的优势和劣
科学课如何引导学生“用数据来说话”

科学课如何引导学生“用数据来说话”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使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因此,科学课强调对事物不仅有在质上的认识,更要从量上的分析得出结论。
科学课如何引导学生“用数据来说话”,使学生学会科学地看问题和想问题,能用一定数据来描述事物,达到对事物性质的真正了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以苏教版《科学》教材为例,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研究科学数据的积极性。
数据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躁乏味,激发兴趣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
教师为学生创设研究科学数据氛围,将其注意力指向他所要认识和探究的事物,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科学数据起推动作用。
1.引入故事激发兴趣数据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字,在不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功能。
我在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就引入《科学家的数字武器》文章,文章讲述两位科学家展开一场“战争”,“战争”起因是脑袋的大小是否与智力有关,焦点却是—个非常特别的东西一科学家巨维叶的头颅,两位科学都用数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两位科学家眼里,数据就成了攻击别人捍卫自己的武器。
有此可见,数据是一切科学家手中“武器”。
故事激发学生对研究数据的兴趣,同时也号召“小科学家”拿起数据武器,用数据来说话。
2.实验预测激发兴趣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过程中涉及到猜想和假设,在动手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
如把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混合后,猜猜可能是多少摄氏度,如有的学生预测:混合水温度=(冷水温度+热水温度)除以2,再降低l℃;有的学生预测:混合水温度=热水温度一冷水温度;有的学生预测:混合水温度=热水温度除以2;有的学生凭感觉随意估算。
以上的说法各有自己的道理,到底谁的预测方法是正确的,引发学生对收集数据渴望和迫切。
申论作文:用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

数据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实、解决问题,更能增加我们的说服力。
在各个领域,用数据说话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为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可信度,这使得我们能够更有力地表达观点、支持论点,进而影响他人的想法和行动。
首先,数据具有客观性,这意味着它们是基于真实的观察和测量获得的。
相比于主观的陈述或感受,数据提供了一种更为准确的描述和分析方式。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人们经常使用大气污染指数、水质检测数据等来评估环境状况。
这些数据可以直观地展示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和必要性。
其次,数据具有可信度。
数据来源于科学的研究和调查,经过严谨的统计分析和验证。
相比于个人的主观观点,数据更能够让人们相信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证明某种药物的疗效,我们需要依靠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论断。
这些数据经过多次验证和统计分析,可以提供清晰的证据,增加我们的说服力。
另外,数据具有直观性。
数据呈现方式多样,可以通过图表、表格、统计数字等形式展示出来,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相比于冗长的文字叙述,数据的直观性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所陈述的问题或观点。
例如,在教育领域,学校常常使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评价指标作为数据,以便家长和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业上的状态和进步。
最后,数据的说服力往往超越了个人感受和经验。
很多时候,人们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对某个观点产生偏见或怀疑,但当他们看到相关的数据时,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数据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使得它们能够在有争议的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人们对不同观点的理性分析与评估,从而取得共识。
例如,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常常依靠大量的经济数据和社会指标,以支持他们的政策决策,并吸引公众的支持。
总之,用数据说话能够更加有效地传达信息、表达观点和引导行动。
数据的客观性、可信度、直观性和说服力使得它们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起草文稿要学会让数据说话

起草文稿要学会让数据说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推介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学会让数据说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数据,从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做出决策。
首先,为什么我们需要让数据说话?数据是客观的。
与主观的观点不同,数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收集和统计起来的,具有客观性。
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去掉人为的情感因素,提供客观的事实依据。
数据是可靠的。
通过合理的采样和抽样,我们可以获取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而且,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剔除异常值和干扰因素,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是高效的。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方法,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数据的处理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出大量的信息,帮助我们快速作出判断和决策。
其次,我们如何让数据说话?收集准确的数据。
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分析和决策结果,因此我们需要确保收集的数据准确、全面、具有代表性。
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数据说话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我们对数据的理解和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我们需要学会运用合理的数据统计方法、模型和工具,对数据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
展示清晰的数据结果。
好的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的。
我们可以借助图表、图像、报告等形式,将数据结果直观地呈现给大家。
同时,在展示数据结果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可信度。
最后,让我们看看让数据说话的好处是什么?提供科学的依据。
数据说话可以帮助我们以客观、科学的方式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它能够帮助我们去掉主观偏见,使决策更加合理和准确。
提高工作效率。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并帮助我们从中找到重点问题和关键因素,确保我们的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增强竞争力。
在如今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数据分析能力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据来说话——数据自述
安铺中学高三(6)班刘楚君
本人姓数名据,字事实,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科学的度量。
对于我的应用,应该是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而随着多领域要用到我来讲事实时,我发展成扯谎者的助手,这让我倍感羞耻和痛心。
有时候,我的身高达不到某些官员的预期时,他们盯着我,恨不得把我扯高投长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可他们那宛如无底深渊的虚荣黑洞,我一个小小的数据又能如何满足?君不见,他们鼠标一点,数字一变,我立马从一个真实反映者变成了万恶的扯谎人。
我有心改正却无力回天,我实在难以在以真以善著名的家族中立足。
只因政府工作人员们为了面子,而丢失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我期望有一天,他们能醒悟,正视我的存在意图,是为民为国,而非为他们谋求一己私利。
有时候,我有因长得太高而让某些大老板脊背发凉,双脚打颤。
当我冷脸盯着他那肥胖臃肿的身材肥肉乱颤,而想着早知今日而何必当初,等着他被法律责罚,等着他认识到自己不该因一己私利而置矿工们人身安全置之不顾时,他却以惊人的速度,将末位两个数字硬生生地从我身上扯下
来,食指一动,我立刻变矮。
看着再一次成为助纣为虐者的自己时,我恨不得拥有人强健的四肢,充满智慧的大脑,能言善辩的嘴,去为那些被人剥削正当利益的人说话,而非在冷硬的电脑中任自己被迫变矮、闭嘴,在惨白的沉默的纸张中,窥见那可恶的得意的笑脸而无能为力,变成替毒胶囊生产者、毒奶粉制造商圆谎的傀儡,我不要当毫无反抗力的傀儡。
美国有句谚语说:“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
”是的,我要开口,我要言明真相,即使你们这些自欺自人者有再高的圆谎技术与手段,事实也不会因此而被历史掩埋。
总有一天,事实会替我申诉你们的罪行,会让你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在白岩松的“你幸福了吗”的叩问中,我们的人民公仆是否应该放下身段,真真切切地倾听广大民众的心声,而非对着被改过的我满意点头。
那句“你幸福了吗”叩问的不仅是大众自己,更是叩问这社会的良心。
请让我回归本质吧,我早已厌烦了做一个放羊的孩子了。
不要让我被世人唾弃。
如果你要一个真正幸福和谐的社会,请让真实的我来说出事实。
任何人都不能漠视我及我存在的真正意义,因为我是科学的度量。
让真正的我说句话吧!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啊。
教师点评:数据本是反映事实,是科学的度量,人们不能漠视数据,立意切合题意。
体裁运用数据自述的方式,构思巧妙,别具一格;语言幽默、形象;能紧扣社会现象,令人深思。
不足之处是开头及中间有个别句子和词语有待推敲。
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篇好文。
22+22+10=54
让数据适时说话
叶晓倩广州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1)班“用数据说话。
”在数据时代,这是一句强有力的话。
“让数据闭嘴。
”在信息爆炸中,这是一句温柔而强悍的呼告。
数字与符号天生有着准确严谨的性格,从实验室到菜市场,从普通民宅到审计部门的大楼,都应该有它板着面孔、俯视众生的身影,但也因为21世纪堪称“数据大爆发”的时代,我们在遮天蔽日的数据下呼唤“不知情权”这一免于打扰的第六大自由。
如此矛盾,我们该何去何从?依我看,让数据该出手时就出手。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到:“中国是个缺乏数字观念的国家。
”在我们这个偏爱“应该大概也许是“的民族中,数据作为一种直接精准的社会管理观念,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中国,像南京大屠杀这种重大历史事件的遇难人数,至今只能得到模糊的约数;在日本,战争或者列车
事故,有着精确到个位数的伤亡人数,有着刻满亡者姓名的“命”字形纪念碑。
是一种数据的缺失,才有一种对生命的不尊重。
再看我们神秘的三公经费、离奇的官员房产,与国外实行多年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相比……种种数据的莫名缺席,怎能是一句“中国人很生气”就能了结的?
在数据的模糊与缺位中,我们流失了多少珍视之物?但在数据的充斥与挤占中,我们似乎失却更多。
索尔仁尼琴曾提出:“相对于'知情权’,我们还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并且后者的意义显然更大。
”在林林总总的信息与数据中,我们似乎无容身之所,时刻暴露在无尽的数据黑洞前。
社交网络、移动宽带、手机邮箱,无不将我们置于数据恐惧之中,微博、邮箱等网络端口大行其道之时,与我们有关或无关的数据像潮水一样涌来,把众多网民呛得呼吸困难。
对此,曾建议取消邮箱的梭罗曾说:“当你掌握了事物本质规律,为什么还要那些无用的万千例证?”也许,当我们甩开数据,不再与世界抱成一团,我们才享有真正自由的一个阳光午后。
这样说,我们在公共事务、社会管理时,需要数据为我们规范、指导;在闲暇之时、自由生活中,则请数据休息,独享自我的精神旅行——这不能不说是现代人理想的生活方式。
如在普罗旺斯诗意栖居的彼得,在数据之中游刃有余,
想必他也深谙此道吧?
数据适时地说话,将有一个妙不可言的全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