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李的矫治个案
戒毒成功案例3个

戒毒成功案例3个吸毒有害健康,臭名远扬四方,戒毒齐奔小康。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戒毒成功案例,欢迎阅读!戒毒成功案例1:罗秋光是临高人,现在是海南人和戒毒医院的安保部二班班长,18岁那年,他家的经济条件在当地属于中上层,家里还有渔船,靠打鱼赚了些钱。
然而,一次偶然和朋友玩耍时,被人忽悠沾上了毒品,从此便开始了长达22年的吸毒史。
他曾被家人和有关部门强制要求戒毒,但均以失败告终。
眼看着家庭支离破碎,身边多年的朋友一个个离他而去,罗秋光终于认识到毒品到了不得不戒掉的时刻。
2012年,罗秋光进入海南人和戒毒医院进行戒毒治疗,成功戒毒至今已有四年多时间。
如今的他,已被海南人和戒毒医院聘为保安,和家人一同在海口工作生活。
罗秋光在医院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义务兼职当陪护人员,他对待每一位来治疗的病人如同亲人一般百般呵护。
特别是一些被家人抛弃或者不想管的病人,他都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做好这些病人的陪护工作。
给他们讲自己是如何成功戒毒的故事,帮他们洗澡、洗衣服、打饭,通过谈心和思想教育深深地感动了一大批来医院治疗的病人。
在他的帮助下,几乎所有来治病的病人都以他为榜样,有两百多人向他学习成功的戒掉了毒品。
罗秋光说家里有人吸毒真的是很令人失望,家庭也很痛苦。
他们吸毒的人自己也许并不清楚自己到底伤害了多少人,他们只知道自己吸完毒了很爽、很嗨,全然不顾家人的感受。
但是血浓于水,做家人的又没办法不管他们,所以还是得为他们奔忙、操心。
可是要怎么帮助他们戒毒呢? 罗秋光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1、脱离现在的环境,断绝一切可能让他和从前吸毒的圈子有牵扯的联系。
包括换工作、搬家、换电话号码。
这点做不到的话,戒毒基本没戏。
2、搞清楚为什么他会去吸毒。
找到原因,然后从根本上解决,如果是猎奇心理,朋友挑唆的话,果断断交;如果是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家人要给与应有的关心,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如果是因为感情问题,比方说失恋、分手、离婚等等,告诉他你们永远都支持他,他完全不需要去吸毒寻求放松和理解;如果是因为身体上的病痛,为了止痛,还是去找个好医生看看。
戒毒心理矫治实施方案

戒毒心理矫治实施方案戒毒心理矫治实施方案背景介绍:毒品成瘾是当代社会严重问题之一。
为了帮助毒品成瘾者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戒毒心理矫治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提出一套包括咨询、支持和教育等多种方法的戒毒心理矫治实施方案。
一、目标设定:1. 帮助毒品成瘾者建立戒毒的决心和信心;2. 培养毒品成瘾者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观念,提高自尊和自信;3. 重建毒品成瘾者与家庭、社会的正常关系;4. 提供心理支持,解决有关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5. 帮助毒品成瘾者学会应对挫折和压力,提高适应能力。
二、实施方案:1. 戒毒心理咨询:a. 建立个案资料:了解毒品成瘾者的个人背景信息、毒品滥用的原因,以及心理和身体方面的问题;b. 探索成瘾动机:通过面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帮助毒品成瘾者深入认识自己毒品成瘾的动机和诱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c. 毒品教育:向毒品成瘾者提供相关毒品知识,让他们明白毒品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加强对毒品的抵抗力;d. 情绪管理:教授毒品成瘾者合理应对情绪的方法,例如通过嗜好兴趣爱好、呼吸控制等方式缓解情绪压力;e. 互助支持:鼓励毒品成瘾者参与同伴或家庭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支持,以增加戒毒成功机会。
2. 行为矫正:a. 辨识触发因素:协助毒品成瘾者辨识导致他们滥用毒品的特定触发因素,如特定场景、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等;b. 修复自我认同:通过认知矫正、建立积极自我形象等方法,帮助毒品成瘾者修复受伤的自我认同;c. 制定行为计划:与毒品成瘾者共同制定可行的行为计划,包括逐渐减少毒品的使用量,改变与毒品有关的行为和环境等;d.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鼓励毒品成瘾者与家庭、朋友、社会组织等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为戒毒过程提供支持和监督。
3. 心理教育:a. 了解戒毒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通过教育,让毒品成瘾者了解戒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为他们提供充分准备;b. 强化戒毒动机:通过教育和讲座等方式,向毒品成瘾者灌输戒毒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提高他们的戒毒动机;c. 解决复发问题:教育毒品成瘾者预测和应对复发的方法,提高他们戒毒的成功率;d. 应对压力:教授毒品成瘾者有效的压力管理和应对方法,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持续帮扶戒康人员个案案例

持续帮扶戒康人员个案案例一、案例背景。
阿强(化名),男,35岁,有多年的吸毒史。
他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工人。
阿强以前因为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这不仅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还把家里的积蓄消耗得差不多了。
他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多次,但每次从戒毒所出来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和自身戒毒意志的不坚定,很快就又复吸了。
二、初次接触与评估。
我第一次见到阿强的时候,他整个人看起来很萎靡,眼神里没有什么光彩。
他对我这个来帮扶他的人也充满了怀疑,觉得我也就是走个过场,不会真的对他有什么帮助。
我和他聊天,想先了解他的想法。
他就一直说自己已经没救了,这辈子就这样了。
不过我能感觉到,他其实还是有点想改变的,只是被毒瘾折磨得太没有信心了。
我给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估,发现他虽然身体状态差,但是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而且他以前学过一点电工知识,这是个可以挖掘的优势。
三、制定帮扶计划。
1. 健康恢复方面。
我联系了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给阿强安排了定期的身体检查。
医生说他因为吸毒,肝脏和肺部都有些小毛病,需要慢慢调养。
我就和阿强约定,每周至少要有三天的时间去社区公园散步锻炼,从刚开始的十分钟慢慢增加到半小时。
给他制定了健康饮食计划,告诉他要少吃那些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我还给他举了个例子,说就像汽车要加好油才能跑得好一样,他的身体也需要好的食物来恢复。
2. 心理支持方面。
我每周都会找阿强聊天,听他倾诉那些心里的苦水。
他有时候会说在戒毒所里的经历,有时候会抱怨家人对他的失望。
我就耐心地听着,等他说完了,再给他一些正面的反馈。
我告诉他,他以前犯的错是因为被毒品控制了,现在他要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还给他分享了一些成功戒毒的案例,像我们社区有个小伙子,以前吸毒比他还严重,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了。
鼓励他参加社区组织的心理辅导小组。
刚开始他很抗拒,说和一群陌生人说自己的事情很别扭。
我就说这就像大家一起抱团取暖,都是有相似经历的人,互相鼓励会更有力量。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之一

艾滋病人员李某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作者/文泽强一、资料整理1、一般资料:李某,男,42年出生,某街道社区服刑人员。
2011年11月23日,李某因贩卖毒品被合川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由于身患AIDS疾病被暂予监外执行。
2014年1月25日,再次因盗窃被合川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由于身患疾病被暂予监外执行。
李某身患重大疾病,且病至发病期,加上又还患有结核病,经常咯血。
李某生活的现实状况:夫妻离婚,家庭破裂,亲人反目,社会排斥,生存异常绝望和痛苦。
2、作者观察:李某表现出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心慌意乱、失眠、尿急、惊恐、害怕、愤怒、暴躁、绝望。
3、李某自诉:我受不了了,太痛苦了,要死了,妈老汉也嫌弃,饭也吃不下,没有吃的没有住的。
要在司法所吃住,要不然就只好去犯罪。
我很快就会死了,实在是没有其他活路了,太痛苦了,哎,肯定要死了!二、评估与诊断心理障碍李某因为身患艾滋病且已进入发病期产生了极端的恐惧和害怕的心理。
李某知道自己得到艾滋病,且属不治之症,但能够主动求医。
这些症状的出现都是由于现实问题(艾滋病)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是为心理障碍。
李某的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没有出现妄想、幻觉、错觉、语言混乱、行为怪异等现象(吸食毒品期间出现上述现象是毒品所致,停药后其症状就会消失。
)证明其不属于精神病范畴。
李某的行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假如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三、咨询与治疗因为李某的身份属于罪犯,正在社区接受改造。
李某已超出一个月未到司法所报到,也不接听工作人员的电话。
作者几经曲折,找到了李某。
下面是作者与李某的谈话记录(节选)。
------要找到你还真不容易!如果觉得好玩,你们就继续来找。
你真的认为我们在找你的过程中很好玩?你的父母来找过你吗?你的妻室儿女来找过你吗?你的兄弟姐妹来找过你吗?这么好玩的活儿为何他们不愿意干呢?关键是我不需要他们,也不需要你们!你现在的身份是罪犯,我们是在履行职责。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案例:李四的戒毒之路一、背景信息李四,男,32岁,已婚,有一个5岁的孩子。
2017年初,因为长期吸毒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被家人送至本市戒毒所接受戒毒治疗。
经过一年的戒毒治疗,李四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在戒毒所外的生活仍然充满挑战。
为了帮助李四更好地融入社会,戒毒所与社区康复中心合作,为他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课程。
二、教育矫治过程心理辅导戒毒所的心理医生为李四提供了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教授他一些应对方法。
同时,心理医生还定期与李四进行电话沟通,关注他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理干预方案。
职业技能培训戒毒所与社区康复中心合作,为李四提供了一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烹饪、美容美发等,旨在帮助李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
在培训过程中,李四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戒毒所社工协助李四联系到了一些志愿者组织和企业,为他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支持。
这些组织和企业为李四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逐步融入社会。
同时,社工还鼓励李四参加社区活动,拓展人际交往,增加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与康复戒毒所与李四的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向他们反馈李四的戒毒进展和生活状况。
家庭是戒毒成功的重要支撑,戒毒所希望通过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为李四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此外,戒毒所还为李四的家庭成员提供了心理支持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李四的戒毒工作。
三、成效评估经过一年的努力,李四在戒毒所的教育和矫治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恢复,心理状况也有所改善。
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李四学会了计算机操作和烹饪技能,并在社区康复中心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
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李四逐渐适应了社会生活,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工作。
四、总结本案例展示了戒毒人员在戒毒所、社区康复中心和家庭的支持下,通过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措施,逐步实现戒毒和康复的过程。
吸毒人员个案撰写范文

吸毒人员个案撰写范文标题:吸毒人员个案撰写引言:吸毒是一种影响身心健康、破坏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
理解吸毒人员的个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吸毒问题的复杂性,并从中寻求解决之道。
本文将撰写一个吸毒人员个案,分析其成因、影响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
案例:李某,男性,30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担任高级销售经理。
28岁那年,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他开始尝试吸毒。
最初,他只是偶尔在派对上使用毒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对工作也逐渐丧失了兴趣。
他的毒瘾不断加重,社交圈子也逐渐变得与吸毒有关。
由于频繁缺勤,李某被公司解雇,并开始频繁借贷以供毒品消费。
他的家庭关系也逐渐破裂,妻子对他的吸毒行为感到绝望,最终选择离婚。
成因分析:1. 工作压力:李某在工作中承受巨大的压力,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导致了身心疲惫,他寻求毒品的消遣与逃避。
2. 社交圈子:李某的社交圈开始与吸毒者接触,这些人为他提供了获取毒品的渠道,使他不断堕入深渊。
3. 心理压力:吸毒的暂时快感给予了李某短暂的满足感,他渐渐依赖于毒品来应对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导致他对事物的价值观产生扭曲。
影响分析:1. 健康问题:毒品滥用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长期吸毒可能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2. 职业问题:吸毒导致李某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并丧失了职业发展的机会,给他的经济状况带来极大困扰。
3. 家庭问题:吸毒影响了李某与妻子的关系,最终导致离婚,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干预措施:1. 戒毒治疗:李某应该接受专业的戒毒治疗,通过戒毒师的指导和药物辅助戒毒,帮助他戒除毒瘾。
2. 心理支持:提供给李某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3. 职业重建:帮助李某重新找到适合的工作,并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为他重新走上正轨提供支持。
4. 社会支持:李某可以参加吸毒康复小组,与其他戒毒者互相支持和交流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为进一步规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提高教育矫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矫治工作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教育矫治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教育矫治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矫治方法和手段,帮助戒毒人员认清毒品危害,树立法制观念,提升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改善不良心理,掌握就业谋生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戒除毒瘾,成功融入社会。
(二)教育矫治工作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立足戒毒人员的戒毒需要,科学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给予戒毒人员人文关怀和必要的社会救助,营造尊重、信任、互助的人文矫治氛围,充分调动戒毒人员自觉、主动参与教育矫治的主体意识。
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
根据戒毒人员的认知规律、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确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方案,帮助个体戒除毒瘾,实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成长。
坚持综合矫治的原则。
遵循教育矫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管理、生产劳动等手段的教育矫治功能,使场所各类教育活动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矫治能力。
坚持面向社会的原则。
充分利用社会照片优势,全面提升戒毒所教育矫治工作水平,做好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后续帮扶工作。
坚持科学创新的原则。
根据戒毒工作发展的需要,研究教育矫治工作中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不断实现教育矫治工作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二、教育矫治内容(一)入所教育。
对新收治戒毒人员进行入所教育,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场所环境,适应戒毒所生活。
入所教育在完成生理脱毒后进行,时间不少于1个月。
开展戒毒法律法规、所规所纪教育。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守则》,学习强制隔离戒毒所所规所纪。
帮助戒毒人员了解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性质、目的、内容、法律效力以及在所期间的权利义务,明确矫治目标和方向。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我一直在做戒毒教育矫治工作,我最近接手了一个叫做小明的案例。
小明是一个年轻的男人,他从年轻时就开始吸毒,最近被逮捕后,法院给他下了一道戒毒令,必须接受长期的戒毒教育矫治。
起初,小明很不开心,他不愿意接受治疗,认为他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认识到了他的抵制心理,于是开始与他交流,向他展示毒品的危害性,以及间接影响到他身边的所有人和事物。
在不断的沟通和教育中,小明开始慢慢的打开心扉,愿意与我交流,说明他对毒瘾的恐惧和自己曾经的内心矛盾感。
在这些谈话中,我告诉他,为了戒毒,首先要摆脱自己内心的误解和坚持看待改变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困境。
同时,我也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和成功戒毒。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给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技能,帮助他学习如何应对心理危机和压力,并鼓励他寻找共同点,培养新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摆脱毒品的束缚。
在每次辅导时,我都要求他积极参与,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并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找到身边的支持和帮助。
我帮助他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都需要坚持毒品治疗计划,并让自己不断受到支持和社会关爱。
在一年多的矫治过程中,小明进步很大,他有了一些新的爱好和朋友,他的生活方式得到巨大的改善。
他现在更加注意健康饮食,定期锻炼身体。
他还接触到志愿服务,帮助他人和社区,使之成为他的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最近,小明完成了戒毒计划,他重获新生,他对未来有了充满希望的眼光。
他成功地走出了逝去的日子,没有屈服于毒瘾的诱惑,而是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保障和内心的坚定。
这个案例让我更加坚信,性格和意志力是很重要的,但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坚定不移的治疗计划才能使戒毒治疗变得成功。
只有在社会和治疗界的全力支持和关注下,我们才能帮助那些陷入毒瘾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重拾新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
一、基本情况:
潘春谷,性别男,出生日期1982年6月7日,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社坡镇人。
家庭成员有父亲潘兴田,母亲于龙玉,未婚。
该员7-12岁在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社坡镇小学读,小学毕业后无业至今。
该员于2010年2月份开始吸食毒品,平均每隔二到四天吸毒一次,每次为人民币30元的毒品海洛因,现已吸毒成瘾。
其最后一次是于2014年10月23日19时许在东莞石龙镇一出租房内以“追龙”的方式吸食了毒品海洛因。
2014年10月30日,因该名人员吸毒成瘾,东莞市公安局决定对其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自2014年10月30日至2016年10月29日止)。
2014年12月2日从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分流到增城戒毒所,于2014年12月22日分到二大队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期间,改造表现较差。
二、现实表现:
该学员自2014年12月22日分至二大队以来,改造态度不端正,不服从管理,思想情绪不稳定,纪律涣散,个人卫生情况差,不注意保持公共卫生。
习艺劳动方面,消极对待生产任务,经常以“身体不适、胃部不舒服”以及“自己笨”、“干不了”为借口,消极怠工或者只出工不出力。
该学员的消极表现给大中队的整体改造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给其他学员留下了不良印象,导致其他学员不愿意与其正常交往,同时,又无形中将自己与其他学员孤立开来,无法合群,渐渐形成了较为内向孤僻的性格,思想上悲观消极。
三、教育矫治过程:包括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点分析、主要的做法和步骤
大队分包警察在该学员分下大队的当天通过对其档案资料了解以及与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掌握,并在大队碰头会上进行了汇报,对该学员的教育矫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从其思想上着手,促其打开心结。
该学员性格上的内向和懦弱导致该学员心中有事喜欢自己埋在心里,不与他人进行交流,长期比较压抑,心中压力比较大,经常坐立不安,无心生产,无心改造。
通过谈话了解到上述情况,分包警察分析该学员的思想症结在于三个方面:一、家庭不幸,父母和弟弟一起离世无论怎样看待都是一次悲剧。
二、妻子和他离婚,缺少了亲情又缺少了爱情,打击接踵而至。
撇下的幼子虽有其叔叔照料,终究还是个牵挂。
三、家庭的贫困,再加上没怎么上过学,生活技能缺乏滋生了该的犯罪思想。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思想症结,分包警察在大队思想动态会上提出,将其列为队内内控学员,安排干警、值班员多加留意。
同时大队成立由教育副大队长、教育干事为组长的矫治小组对该学员开展个别矫治教育。
大队干警经常找该学员谈心,对其进行开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现实。
教育该学员懂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已经发生的现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勇敢的坚强的面对的道理。
通过举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曾经的不幸,来使其明白要勇敢的挺起胸膛做一个努力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的道理。
(2)生活上对其关心照顾,使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针对该学员家庭条件非常贫困,中队为其发放了杯子、牙刷、洗衣粉、纸球等日常生活用品。
平时大子干警要求班组长、值班员对其给与适当照顾……等等。
这一系列的关心照顾
使该学员明白到集体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使其彻底的转变了“破罐子破摔”的改造思想,从思想上积极主动起来。
(3)生产上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克服畏难情绪。
针对该学员因患有胃病的事实导致身体不适应较重的体力劳动,中队安排该学员为其他学员生产的产品打包。
该学员在生产上非常积极,有活抢着干。
同时值班干警对其积极生产的态度及时给于肯定和表扬,这给该学员的内心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针对该学员生活生产技能上的缺乏,队长经常给于其生产上的指导,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该学员解教后的生存技能。
渐渐的,该学员变得开朗起来,自信心也树立了起来,能较为融洽的融入集体当中,其在纪律、内务卫生等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一名默默无闻,表现很一般的学员成功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好学员。
四、总结(对案例的讨论、思考或体会,突出体现案例的启示意义。
)
对于像潘春谷这样的学员,首先要摸透其基本情况,针对掌握的资料对症下药,逐条解决问题。
他的主要症结在于自身性格上的内向自卑,针对这方面大队领导和全体大队干警,应及时、准确的给与心理咨询矫治,缓解其思想上紧张、压抑的情绪,同时在生产生活方面给于其适当的照顾,使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帮助其放弃自我封闭的为人处世理念,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并在合适的时间、事件上对其进行表扬,肯定其改造成绩,同时,善于发现学员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在改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信心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