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上册 姑苏风光教案 苏少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姑苏风光|苏少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姑苏风光|苏少版

《姑苏风光》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姑苏风光》,能用苏州方言演唱歌曲,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领略江南音乐风情。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会一字多音的婉转,延绵的柔美特色。

3、能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感受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音乐特点,并激发学生热爱苏州、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姑苏风光》教学难点:用苏州话演唱歌曲,体验吴侬软语的独特腔韵。

教学准备:视频《苏州好风光》,课件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苏州好风光》,从感官上对苏州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1、欣赏视频,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名城苏州,在优美的音乐中穿梭于如诗如画的苏州,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

2、请学生说一说在视频中看到的或者自己去过的苏州景点或者有特色的地方。

二.学唱歌曲《姑苏风光》1、欣赏歌曲《姑苏风光》播放苏州的图片感受苏州的美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苏州的热爱。

2.简介歌曲,了解民歌体裁。

3.再听歌曲,轻声哼唱,留心歌词的读音。

思考①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②找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学生回答问题,一字多音处教师示范学生跟唱,从中感受江南音乐的委婉动听。

4.用模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其中有几个“一字多音”比较难唱的句子进行重点练习。

分男女生练习,进一步熟悉旋律。

5.用苏州话演唱歌曲①把新苏州学生和苏州学生混合并分成六组,让苏州学生用苏州话带领新苏州学生进行朗诵。

教师把个别发音难字进行个别辅导。

②老师带领学生集体用苏州话朗诵歌词。

③教师用苏州话,用模唱的方式进行教唱。

熟悉后尝试着用苏州话跟伴奏演唱。

④用苏州话完整演唱歌曲,品味歌曲的优美,委婉,软糯。

赞叹苏州景美,音乐更是美入心脾。

⑤鼓励学生单独表演,来用歌声赞美家乡。

三,拓展与延伸“连一连”1.听民歌,从演唱风格、语言、曲调风格入手找出民歌所属的地区。

杨柳青江苏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歌姑苏风光江苏民歌斑鸠调江西民歌2,教师小结,在歌曲《苏州风光》结束本次活动。

苏教小学音乐-6年级上册《2姑苏风光》教学设计

苏教小学音乐-6年级上册《2姑苏风光》教学设计
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
师:今天,咱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下节课咱们将接着学习。
2019年6月27日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它泛指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发育,至隋、唐、宋、元及明形成高峰。清代及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听:《外婆桥》、《姑苏风光》拓展源自吴文化教学目

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姑苏风光》(大九连环.码头调):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
3、师:这首歌中,咱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4、跟音乐轻唱歌曲
1、简介歌曲:
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
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
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

姑苏风光音乐教案

姑苏风光音乐教案

《姑苏风光》音乐教案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姑苏风光》。

2、欣赏江苏民歌。

教学目标:1、学生能从音乐中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

2、能用自然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中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难点,并能尝试用苏州方言来演唱歌曲。

3、通过对江苏民歌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江苏民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试着用苏州方言来表现歌曲委婉细腻、柔美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和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听音乐、谈感受导入:今天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古筝独奏曲,请大家在聆听音乐后,试着从情绪、旋律、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说出对乐曲的感受并想一下,它具有哪里的音乐风格?静静聆听乐曲。

师生相互交流谈感受。

揭课题、赏美景1、播放相关江南风景的画面,让学生欣赏。

小桥流水、粉墙瓦黛,充满诗意的江南使人流连忘返,引得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题词作赋,更引得众多音乐人为它醉人的风景而谱曲歌唱。

刚才那首悠扬委婉的古筝旋律配上歌词会是什么感觉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江苏民歌《姑苏风光》。

2、出示歌名。

借媒体、长知识1、聆听歌曲演唱。

2、让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 语言?3、出示歌曲介绍。

(大九连环码头调)整首《大九连环》是用五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十二个月的美妙景致和民俗风情。

老师把其中的一首序引歌曲《姑苏风光》介绍给你们。

学歌唱、练技能1、出示歌谱。

同学们在聆听演唱时,注意看一下歌谱有什么音乐特点?2、聆听歌曲演唱。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一字多音、附点节奏是这首歌的最大特点,而其中一字多音是歌曲学唱的难点所在,请同学们再次听赏歌曲演唱时,注意仔细聆听一字多音处的演唱。

3、聆听歌曲演唱,注意一字多音处的演因软糯而著称,其中,以苏州方言为代表,语调平和,语速适中,发音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较少铿锵有力,体现浓浓的古意和书卷气。

同学们,来试着学一学吗?教师用苏州方言带着学生读一下歌词。

苏少版2020年六年级上册音乐《2姑苏风光》教案

苏少版2020年六年级上册音乐《2姑苏风光》教案
3、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4、跟音乐轻唱歌曲
1、简介歌曲:
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
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
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
2、.师: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时称为“姑苏”,苏州一带地区称为“吴”,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吴文化
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它泛指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发育,至隋、唐、宋、元及明形成高峰。清代及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3、简介吴文化:
物质层面——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
有美轮美奂的丝绸——苏锦,有名列全国四大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理念。
五、课堂总结
名绣之一的“苏绣”。
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文化层面——有“百戏之祖”的昆曲。
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
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
教学过程

《姑苏风光》教案

《姑苏风光》教案

《姑苏风光》
教学内容:
欣赏《姑苏风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2、学唱《姑苏风光》。

教学重点:
委婉地用吴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用方言演唱歌曲。

2、体会吴音的特点。

教学准备:
钢琴、琵琶、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1、介绍歌曲背景。

《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码头调”是整个套曲的序引。

歌曲赞美了苏州的美丽风光。

2、初听歌曲,听一听是用哪里的方言演唱的。

3、介绍“吴语”,渗透吴文化。

4、再听歌曲:教师用琵琶自弹自唱《姑苏风光》。

5、试用吴语根据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教师大声读,学生齐声读)。

6、跟着歌曲轻声哼唱。

7、跟着老师的钢琴学唱,个别难点句子单独学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8、完整地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分男女声、小组等多种方式演唱)。

9、跟着录音伴奏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10、学做兰花指、手腕花等舞蹈动作,完整地表演歌曲《姑苏风光》。

11、教师小结,下课。

歌曲《姑苏风光》教案设计

歌曲《姑苏风光》教案设计

歌曲《姑苏风光》教案设计教学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歌曲《姑苏风光》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对吴音乐文化的兴趣;②在欣赏、体验、表现等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③用吴方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委婉地用吴方言演唱歌曲教学难点:①用方言演唱歌曲;②体会吴音的特点教具准备:钢琴、琵琶、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学歌曲,感受吴音乐文化⑴导入:同学们,《丝竹流韵》单元,从《紫竹调》到《外婆桥》再到《小巷风韵》,我们感受了江南曲调别样的风格。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江苏民歌《姑苏风光》,聆听180年前的民歌。

⑵初听歌曲:播放《姑苏风光》。

⑶介绍歌曲背景:《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一段,“码头调”是整个套曲的序引。

歌曲赞美了苏州的美丽风光。

⑷再听歌曲《姑苏风光》,仔细听一听它是用哪里的方言演唱的。

⑸介绍“吴语”,渗透吴文化。

⑹三听歌曲:教师用琵琶自弹自唱《姑苏风光》。

⑺试用吴语根据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教师大声读,学生齐声读)。

⑻跟着歌曲轻声哼唱。

⑼跟老师的钢琴学唱,个别难点句子单独学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⑽完整地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分男女声、小组等多种方式演唱)。

⑾跟着录音伴奏有感情地唱一遍。

⑿学做兰花指、手腕花等舞蹈动作,完整地表演歌曲《姑苏风光》[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和感受,减小歌曲学习的难度,学生不但学会了歌曲,也对“吴”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

]二、看图片,了解吴音乐文化⑴师:“刚才我们说,苏州地区在古代称‘吴’,其实吴地面积很大。

”(播放“吴地”地图)吴地:以太湖流域为核心,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东接上海,南临浙西地区。

⑵师:“说‘吴语’的地方也很多。

”(播放词条、图片)吴语:南至浙江温州、永嘉,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交界处的地方方言。

⑶师:“特殊的区域,特殊的语言,造就了特别的文化。

”(播放词条)吴歌: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乐:吴地的民间器乐;吴舞:吴地范围的舞蹈。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姑苏风光》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姑苏风光》教案




听:《外婆桥》、《姑苏风光》
拓展:吴文化




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姑苏风光》(大九连环.码头调):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它泛指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发育,至隋、唐、宋、元及明形成高峰。清代及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程序
师生活动
意图
一、组织教学Leabharlann 二、欣赏《外婆桥》三、欣赏《姑苏风光》
四、拓展了解——吴文化
1、组织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全班齐唱《水乡歌儿多》,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2、欣赏《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
3、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六年级上册《丝竹流韵唱:姑苏风光水乡外婆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0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六年级上册《丝竹流韵唱:姑苏风光水乡外婆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0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六年级上册《丝竹流韵唱:姑苏风光水乡外婆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姑苏风光》
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感受江南独有的文化气息和音乐特点,在听、唱等音乐活动中领略江南音乐风情,了解苏州民歌的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掌握好乐曲节奏密集的级进又构成起伏较大的波形线条的旋律特点。

用委婉柔美的苏州方言演唱《姑苏风光》,体会“一字多音”婉转、绵延的柔美特色。

3. 通过拓展体验,进一步了解江南民歌的韵味,了解民歌的传承和发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江南美景和江南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用苏州方言表达歌曲的韵味,歌词的“一字多音”连贯绵长表达苏州民歌委婉柔美的歌曲特点。

2.拓展体验民歌的传承和发扬,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对江南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通过意境的导入、以及相类似的歌曲欣赏,感受苏州民歌的音乐特点,领略江南小调的音乐风情。

2. 用苏州方言演唱歌曲,表达江南歌曲的委婉动听。

教学准备:
1. 歌曲《姑苏风光》的演唱和伴奏带
2. 评弹、《苏州好风光》、二胡曲《天涯歌女》、民乐合奏《姑苏行》
3. 苏州风光的图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视频姑苏美景,配乐《姑苏行》,引导学生说出这是表现了什么地方的美景,音乐的特点。

2. 用苏州方言范唱《姑苏风光》,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歌曲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音乐上册姑苏风光教案苏少版
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姑苏风光》(大九连环、码头调):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

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

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

它泛指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发育,至隋、唐、宋、元及明形成高峰。

清代及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姑苏风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程序师生活动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外婆桥》
三、欣赏《姑苏风光》
四、拓展了解吴文化
1、组织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全班齐唱《水乡歌儿多》,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2、欣赏《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
3、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4、跟音乐轻唱歌曲
1、简介歌曲:
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

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
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

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
2、、师: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时称为“姑苏”,苏州一带地区称为“吴”,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吴文化
3、简介吴文化:物质层面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

有美轮美奂的丝绸苏锦,有名列全国四大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理念。

五、课堂总结名绣之一的“苏绣”。

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文化层面有“百戏之祖”的昆曲。

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

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

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

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

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