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1)
关于儒家“中和之美”对招贴设计影响的思考

关于儒家“中和之美”对招贴设计影响的思考□闫瑞苹褚宏鹏摘要:儒家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本形态。
儒家"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现,也是一种阴阳相生、刚柔相济之美。
在艺术领域,随着我国设计的快速发展,招贴设计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将深厚的美学精神中蕴含的思辨原理运用到招贴设计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表达一种美感,而“中和之美”的原始内涵源自儒家思想的美学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美学的走向和艺术的整体风貌。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和之美美学招贴设计一、儒家思想之“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创造的最高理想,表达的是一种创作心态,属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范畴,是传统艺术创作的重要心态和审美观。
“中和”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核,也是对中国社会影响至深的一种审美态度。
这里说的“中”,即适中、中正,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协和。
这种和谐之美也正是对艺术设计的审美要求。
儒家思想中对人生、艺术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中和之美”,内在维持不偏不倚的“中”,外在又能事事合于“和”,最终则可达到“中和”之境界。
中国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崇由来已久,其具有一种美学效果。
儒家美学是儒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和之美”是儒家美学的审美核心。
"中和之美”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同其他哲学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独有的美学思想。
二、“中和之美"之意蕴1.以中为美儒家以“中和”作为美的判断标准,也就是人们说的审美特征。
“中和之美”是古代设计美学的核心,也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里,“中”是力求寻找矛盾因素的适度发展,从而追求矛盾统一体并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中”完整的表达是“执两用中”,意为掌握事物对立的两端,并在两端间选取和运用正确之点。
故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分寸,做到不偏不倚,要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拿捏好度。
2.以和为美“和”意为调和,是寻找事物之间和谐的状态。
毕业论文选题推荐题目(范围)

毕业论文选题推荐题目(范围)以下论文题目为指导老师提供的参考性题目,只是作为选题类型推荐,学生可以以此为论文题目,也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更改或根据自己学习实践情况自拟题目。
1论环境中的光塑造2艺术设计的科学性——材料、技术与功能之关系3谈艺术设计中的共性与个性4设计作品的思想性研究5设计美与艺术美之比较6“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再认识7当地民居建筑与装饰艺术;8浅论广告的整合传播9浅论广告的道义10浅谈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诉求11浅论品牌塑造12浅谈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的形象塑造13浅论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取向14新形式新方法在设计中运用的探讨15浅谈平面广告中的字体设计16试论平面广告中的色彩运用17浅谈平面广告中的图形18浅谈传统商品包装中的继承和创新19试论现代标志设计的要点20浅谈现代VI设计21我眼中的绿色包装设计22公益广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效应23中国结现象剖析——现代设计理念与民族精神的融合24设计定位的终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25.品牌就是效益——VI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地位26.中国CI战略的现状研究27.VI设计与市场经济28.路牌广告的色彩设计29时尚与设计30艺术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1设计创意之我见32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33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34论图形化的标志设计35论图形资料库在艺术设计中的借鉴与应用36试谈广告的信息、主题与创意之间的关系37试论市场营销学对广告学的影响与意义38论广告在消费者购买决策各个阶段中的影响与作用39论广告创意的吸引力表现与实效性思考40浅谈广告效果的双重性41网页设计美学与艺术语言研究42网页设计与数字文化研究43当代数码媒体艺术特征研究(例:数字艺术设计与创造力,)44数码媒体艺术的风格流派研究45试析传统文化城镇旧城改造中城市环境艺术形象的处理问题。
46试谈我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看法/47初探中国传统环境艺术思维、设计方法与当代继承、发展、运用的关系。
浅谈传统美学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的应用

浅 谈 传 统 美 学 对 现 代 招 贴 广 告 设 计 的 应 用
张 亚冬
( 山东女子学院 , 山东 济南 2 00 ) 5 0 0
摘 要 : 中国 传 统 美 学 融 入 现 代 艺术 感 强 烈 的招 贴 广 告 中, 渐 成 为 我 国 招 贴 广 告 设 计 行 业 、 至 是 全球 招 贴 广 告 将 逐 甚 行 业 的 一种 时 尚和 趋 势 。传 统 美 学 中对 美 的 追 求 影 响 着 现 代 招 贴 广 告 的设 着 传 统 美 学 反 现
的传 承 和 发 展 。
关键词 : 传统美学 ; 贴广 告; 招 设计
中 图分 类 号 :7 3 8 文 献 标 识 码 : F 1.1 A 文 章 编 号 :0 8— 65 2 1 )2— 17— 2 10 7 0 (0 1 O 0 5 0
一
、
现 代招 贴广告 定 义
“ 贴 ” 其字 义 解 释 , 招 ” 指 引 注意 , 贴 ” 招 按 “ 是 “ 是张贴 , 为招 引 注 意 而进 行 张 贴 ” 即“ 。在 伦 敦 “国 际教科 书 出版公 司 ” 出版 的广 告 词典 里 ,ot 意 指 ps r e 张贴 于纸板 、 、 木板 或 车 辆 上 的印 刷 广 告 , 以 墙 大 或 其 他方 式展 示 的印 刷 广告 , 是 户外 广 告 的主 要 形 它 式 , 告 的最古 老形式 之 一 。 广 现代招 贴广 告 主要 由 图形 、 彩 、 色 文字三 部分 组 成 , 招贴 广告 中 , 字作 为一 种 特 殊 的表 达 方式 , 在 文 起 着传 达 文字信 息 的 重要 作 用 , 文字 通 过 一 定 的 把 组织规 律进 行编 排 , 文 字 、 使 图形 和色 彩 完 全 融 合 , 使 招贴 广告 更加 美 观 明 了 , 此带 给人 们 视 觉 的享 以 受 , 深 印象 , 加 同时 , 要 讲 究 招 贴广 告 内容 的简 洁 还 性 、 确性 与创 意性 。 准 二 、 代招 贴广 告 中传统 美学 的应 用现 状 现 当前 , 传 统美 学 融 入 到 我 国现 代 招 贴广 告 的 将 设计 中 , 现 了两个 极 端 , 是完 全 忽 视 传 统 美 学 , 呈 一 盲 目追 求 现代风 格 ; 另一 种则 是过 分 注重本 土 风格 , 忽视 了与现 代元 素 的结合 。
广告设计与艺术运用

在平 面广 告 的设 计 中 , 们 要 “ 根 ” 寻找 我 们 民族 传统 文 我 寻 , 化 中为 其 他 民族 所 不 及 的思 维 优 势 和 独 特 风采 。艺 术 始 终 要讲
内在 的延 续 , 种 艺 术形 式 的产 生 及 被 容 纳 , 要 特 定 的 历史 文 一 需 化 背 景 , 中包 括 一个 民族 的生 活 方 式 、 其 习俗 、 理 道德 、 伦 审美 习 惯 等 , 成 了潜 在 的 深层 文 化 结 构 , 锁 于 民族 的心 理 和 精 神之 构 深 中 , 节 和 制 约着 民族 文 化 的发 展 和 外来 文化 的介 入 。 因为 这 调 正
因素, 将会 有 助 于 发 展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的招 贴艺 术 。 广告 与艺 术 的存 在 发 展 都 不 断地 受 到 来 自于 大 众 领 域 和商
品社 会 的渗 透 、 干扰 和强 劲 冲 击 。 不 仅 如 此 , 天 的 艺术 家还 受 今
体 和 受 众 之 间架 起 一 道 可 以 沟 通 的桥 梁 ,使 受 众 对 媒 体 产 生认 知 、 解 、 忆 , 且 引 发价 值 观 的认 同 和情 感 的共 鸣 。 以 沟通 理 记 并 所
毒 乎苛刻式 的挑剔 。这种成熟化 的大众评判机制的建立是公共艺
这个世界 , 不仅 因为艺术栖身于它 , 也不仅因为艺术 承担着世界
童 术设计运作体系成熟化的标志, 是促使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不断
己 完 善 和提 高 的重 要 保 证 中 国传 统 美 学 中的 审 美 追求 潜 移 默 化 地
任 何 艺 术 作 品都 是 完 整 的 内容 与 形式 的统 一 体 。艺 术 作 品 的 内容 , 要 是 指 题 材 、 题 等 等 , 是 完 整 的表 述 应 该 是 与 形 主 主 但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对现代招贴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对现代招贴设计的影响任传统(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河南安阳455002)摘要:我国的招贴设计是从国外传来的.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和现代设计思想对我国的招贴设计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的招贴设计经常流露出传统造型元素的痕迹。
文章阐述了传统造型元素下招贴设计的形成和发展、传统构思、构图和色彩对招贴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造型元素现代招贴设计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传统美学。
传统美学是哲学和文艺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产物。
它的形态的丰富多样性在民族特色方面得到很多体现。
传统美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人为中心,把人与自然、人与审美融合在一起,使之生生不息。
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认识传统美学.就要认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把握住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自先秦诸子到汉魏的王充、刘勰.再到清代的王夫之.许多的哲学家、美术家的著作中部存在大量的美学思想。
这些思想遗产材料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值得现代设计师好好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各种传统艺术不但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还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
各种艺术既具有自身的美感独特性。
又在审美观上有很多相同和相通之处。
这样,设计师可以在传统工艺产品的范围之外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实质。
一、传统造型元素下招贴设计的形成和发展招贴设计是广告的一部分。
广告在我国出现得很早,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口头广告了。
当时酒店、药铺就有“悬帜”、“悬葫芦”作为象征标志的广告,也有用手绘书写悬挂张贴在店铺外或城门附近的告示。
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
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是最早的招贴广告。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广告。
这则广告由铜版印制,只有四寸大小,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可以看做是黑白招贴广告的代表。
彩印广告最早出现在我国沿海一带。
明末清初时,一些外国商船四处张贴广告。
因为是从海上来的,人们就把这种张贴画称作海报。
传统文化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一、招贴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敢于创造,不失根本,善于交融。
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到两汉文化的繁荣,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
只有善于继承先人的艺术精髓和历史文化遗产,并将之与现代的理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而又不失根本的好作品。
同时设计师们还要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做到常用而常新,从而让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招贴设计中焕发耀眼的光芒。
二、如何在招贴设计中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一)对传统美学精神的应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语言,哲学,道德、信念到生活方式无一不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接受和学习的,但招贴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最终要归结到对传统美学精神的应用。
因为美学要受到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在中国,无论是道家的世界观,还是儒家的道德法则,都有自己相应的表现符号,使美术作品能够折射出其自身的影子。
设计师对传统的概括以及提炼就是要把这些代表民族精神的符号从中表现出来,变成自己的设计语言,展示给广大受众。
招贴设计中对传统文化情结的表现不仅是从形式上的简单描绘,而且更应追求内容与所表现事物的内在精神统一。
(二)避开对传统文化的断章取义设计中设计师所要运用的各种符号,包括传统美学符号,即表现主题最后呈现于感官面前的形象,就是所谓的表现形式。
此时的传统符号一定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说服力。
若设计师选用一个图案或绘画作品的局部作为表现符号时,就应当慎重考虑,因为这些现成的图形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特定的产物,它的存在在那个时代是有着相对特殊意义的,如果在运用时不假思索,只是简单的要增加一些传统"味道",笼统且单纯的将之付于画面之上的话,那么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断章取义则是毫无意义的。
融合与互渗——论中国传统图案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要求 。 首先 , 要 有 大 胆 而 新 奇 的构 思 。 这 是 触 动 观 众情 绪 , 调 动 人 们 思 绪 并 使 其 理 解 和记 忆 的关 键 ; 其次 , 单 纯 而 又 突 出 的 形 式感 。 招贴是“ 瞬 间 的 视觉 艺 术 ” 。 单 纯 的 形 式感 更 易 于 让 人 们
物 图案 。其 内容 的 丰 富 性 和造 型 的多 样 性 成 为 设 计 师 应 用 最 多 的题 材 之 一 : 祥 禽 瑞 兽 图案 . 其 在 现 代 招 贴 中应 用 表 达 了人 民追逐吉祥 、 幸 福 心 理 的延 续 ; 文 字 图案 , 汉 字 作 为 世 界 上 体
两面 , 是传统 图案装 饰美 的一个主要法则 ; 条理 与反复 , 条理
一
系 最完 整 、 结 构 最严 谨 的文 字 , 具有象形 、 指 事、 会意 、 形声 、 转 注、 假 借等多种手法 , 可 以 说 是 最 具 张 力 与创 意 的 文 字 ; 符 号 图 案 。它最 大 特 点 就 在 于 简 练 的视 觉 形 象 背 后 隐藏 的深 刻 哲
学 寓意 。
3 传统图案在现代招贴中的应用
中 国传 统 图 案 在 现 代 招 贴 应 用 的 设 计 方 式 成 为 一 种 风
气, 出 现 了 大量 的优 秀 招 贴设 计作 品 。 那 些 作 品几 乎 涉 及 到 了 中 国传 统 图案 的 各 类题 材 . 最 常见 的题 材有 以下 四种 : 传 统 人
在短 时间内了解一定的信息量 ; 再次, 独特而具个性的表现方
式。 在 纷 乱 喧 嚣 的信 息 大 潮 之 中 , 如 何 能 够 将 自己与 他 人 区分 开来 , 这 就 需要 独 特 而 又 个 性 的 面貌 。
设计美学论文15篇

设计美学论文15篇设计美学论文摘要:良好的城市空间离不开开放的空间景观设计,而设计又离不开美学的渗透。
从我国传统美学的角度考虑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吸纳儒、道、楚、禅4种美学精神,使之具有功能协调的整体之美、生态自然的无为之美、设计创新的热烈之美、文脉延续的内省之美。
这样我国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城市环境的品质才能逐步提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改善居民的城市生活品质,加强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设计美学设计论文设计设计美学论文: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内容提要]: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思想,而广告招贴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
本文论述了传统美学观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指出作为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招贴艺术。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影响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2)p8,都可以看作是广告的雏形形态,都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
然而,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招贴广告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
招贴画(POST)是广告艺术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
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称公益或文化招贴或简称宣传画;用于商品,则称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
而这一切,在国外某些国家通称广告画,或商品广告、文化广告、艺术广告、公用广告。
广告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规律。
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无不对广告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
(1)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思想,而广告招贴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
本文论述了传统美学观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指出作为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招贴艺术。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影响
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2)p8,都可以看作是广告的雏形形态,都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
然而,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招贴广告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
招贴画(POST)是广告艺术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
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称公益或文化招贴或简称宣传画;用于商
品,则称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
而这一切,在国外某些国家通称广告画,或商品广告、文化广告、艺术广告、公用广告。
广告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规律。
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无不对广告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1886年出现于巴黎街头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画是近代招贴的开始时期,那么我国招贴的产生则以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现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标志。
它们虽然带着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却以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到千家万户,因此,应该说是我国招贴广告的发展与开端(1)p87。
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招贴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苏联、捷克特别是波兰招贴的影响,在原有基础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所提高,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洞开,也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国家的招贴艺术手法。
可以说,作为招贴艺术,中国的广告设计工作者吸收和借鉴了不少国外同行的经验和作法。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
于交融。
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在招贴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
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
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
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招贴艺术。
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首先,招贴画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
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宣传画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
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
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
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
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摘要结合宁连公路北段高速化完善工程探讨了粉喷桩处理公路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检测方法,介绍了喷粉桩施工注意事项。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粉喷桩施工工艺检测方法
宁连公路北段高速化完善工程连云港市境内有13座跨线桥位于软土地基路段,其土层状态基本是表层1~3m厚硬塑层,下8~10m厚软、流塑层,再下为硬塑层,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即以水泥作为固化剂,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将水泥与原位软土进行强制搅拌、压缩,并吸收周围水分,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特征和水稳性的混合柱状体,它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及保证桥头高填土路基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效果,下面结合工程实际对粉喷桩处理公路软
土地基施工工艺与检测方法进行探讨。
1设计简介
宁连公路北段高速化完善工程粉喷桩设计桩径为50cm,间距1~2m,按梅花型布置,桩长以穿透软、流塑层进入硬塑层不少于50cm为原则,通常为8~12m,用于粉喷桩的水泥为干粉。
根据地基含水量的大小,采用水泥喷入量为45~60kg/m。
含水量在40%以下时,水泥用量为45kg/m;含水量在40~60%之间,水泥用量为50kg/m;含水量在60~70%之间,水泥用量为55kg/m;含水量>70%时,水泥用量为60kg/m。
设计要求水泥土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2MPa。
2施工准备
2.1粉喷桩施工前应准备下列施工技术资料: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比试验报告,粉喷桩设计桩位图,原地面高程数据表,加固深度与停灰面高程以及测量资料等。
2.2场地平整、清除障碍。
如场地低洼,应回填粘性土;施工场地不能满足机械行走要求时,应铺设砂土或碎石垫层。
若地表过软,则应采取防止机械失稳措施。
2.3施工机具准备,进行机械组装和试运转。
2.4粉喷桩的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的配比和实测的各
项施工参数通过试桩来确定。
试桩一般为5根,通过试桩来确定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粉量等。
(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