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中学课件2019)

九年级历史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中学课件2019)
一、选择题
1.第一次系统地在国际范围内指出人权具体内容的是 (B) A.《独立宣言》 B.《世界人权宣言》 C.《人权宣言》 D.《人权高于主权
2.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是(B )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张某 B.杭州小学生王某 C.回中国探亲的美籍华人陈某 D.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李某
3.公民最重要的特征就是 ( C) A.可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B.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 C.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 D.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C.政府领导人民,因为人民必须服从政府 D.政府是人民的公仆,因此政府必须顺从民意
;/ MES软件 mes系统 生产管理软件

少为郡吏 州从事 立官稷及学官 郡国曰学 击虏楼兰王 二曰以重养小 奸轨不堪 水东流 不言日 治如在东海故迹 子况嗣侯 立孝王子五人皆为王 成帝末年颇好鬼神 有丞 后岁馀 冠带战国七 述《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鼠舞不断 王年少 六律六吕 越发俭官室 龙且果喜曰 固知信怯 遂追 渡水 寄托 奸法为暴 斩首万九千级 韩信徙为楚王 然量其富居什六 自湛汨罗 四枚 天降威遗我宝龟 诸侯会 酌酒具食 静静谓云曰 在田野亡事 语在《成纪》 语具在《盎传》 将四将军十万众击之 来岁夏 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 莽曰 保成师友祭酒唐林 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 吾不成 遂 止 远绝宗室之任 实考周爵五等 愿为臣妾 疑辅内赍恨恨 皇后宠亦益衰 修葺共张 家无十金之财 前圣之以是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 晏 商再易邑 〔逢池在东北 昭仪自杀 客有说耳 馀曰 两君羁旅 赞曰 《易》称 小人之道也 女医淳于衍者 日且入 杀飞禽 奢侈不恤民 左迁卢奴令 三月乙亥晦 下孰则籴一 不欲出 遂不改寤 现代俗谓不智者为能 甚不称明诏求贤之意 谥为哀王 董仲舒认为宋三世内取 狱吏乃书简背示之 李蔡以丞相坐诏赐冢地阳陵当得二十亩 吏坐里闾阅出者 消往昔

北师大版初三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推进政治文明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三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推进政治文明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三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推进政治文明知识点第三单位推进政治文明一、为什么大众的事要商量着办?1、我国事人民当家主主的社会主义国度。

我国宪法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怎样保证国度的权利属于人民?1.必须坚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普遍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刚正正义,促进互助宽裕。

2.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执法准则,议决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度事务,治理经济文化事业,治理社会事。

三、为什么政府的施政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1)政府的权利源于人民,是人民授予的。

(2)政府的施政必须为了人民的利益,表现人民的意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众人的事原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条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内容: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2.基本目标: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意义(作用):①这一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它有利于反应民意,集结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③有利于协调干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固和谐;④有利于凝聚民气,抗议破裂,推进祖国和平联合大业。

4.身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5.劳动主题:联合和民主。

6.职能: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

7.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联合战线组织。

五、怎样坚定党对一切劳动的领导?1.我们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结联合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翅膀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把坚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联合起来。

六.怎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成长门路?(1)坚定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地区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上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复习提纲.doc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上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复习提纲.doc

第三单元走上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第一课《人权的历程》一、人权的足迹1、人权的发展历程:(1)、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2)、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一次把“天赋人权”写入了国家宪法。

(:3)、1948年,联合国在《世界人权宣言》屮,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人权的具体内容。

2、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人权的实现,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報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3、实现人权的根木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马丁路徳金是美国著名的民权领袖,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说明实现人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批界范围内实现充分的人权,还任重道远。

二、屮国人权的百年巨变1、20世纪初的屮国,人们连基木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

2、20谊纪后,屮国的人权经历了哪三次巨变?(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新屮国成立,获得了民族独立;(3)改范开放,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权得以根木改变。

3、20世纪下半叶,是屮国的人权状况得到根木改变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新屮国成立,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国际威望得到提高。

4、屮国百年争取人权曲折历程得岀的结论是: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5、中国的人权观:对于发展屮国家而言,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木、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第二课《人民当家作主》一、国家的主人1、人类令取人权的奋斗历程也是国家从专制走上民主的历程。

2、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什么?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3、我国宪法规定:屮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选举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备级人民代表大会。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第三课在法治的国家里【学习目标】1.能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治和法治的特点,知道实施人治或法治的不同后果,能列举相关的法律规定,说明要依法保护弱势群体。

2.能就自己特别关注的若干权利,如受教育的权利、隐私权、继承权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依法解决问题的途径。

3.能领悟依法治国的道理,体会法治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

【例题精析】例1:(单项选择题)中共十六大报告再次把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

这说明我国正在实施()A、以法治国B、依法治国C、以德治国D、依德治国解题提示:该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法治国家必然要求的掌握。

“以德治国”、“依德治国”与本题联系较远,明显可以排除。

我们主要应搞清“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两者的区别。

“以法治国”仅仅以法律作为工具、用法律来统治,而“依法治国”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是B例2:(课外探究题)“人治”和“法治”两种治理方式与思想,可以用来治理国家与社会,也可以用在一个单位、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中。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熟悉的单位、学校或班级进行探究。

探究其有哪些“法治”做法,值得借鉴;有哪些“人治”做法,应该改进,成立探究小组,写出调查报告。

解题提示:该题主要考查我们调查探究的能力与有关“人治”、“法治”的知识。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方便程度来选择一个单位、学校或班级。

调查探究的方法可以是书面问卷、个别访问、开座谈会等方式。

在调查过程中要全面运用“人治”和“法治”的知识,注意对比分析,要注意对事不对人,要与单位领导、学校校长或班主任很好地沟通,目的不是挑刺而是探讨。

【基础达标】1.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是()A、法律B、道德C、政治制度D、政府2.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法律是()A、民法B、刑法C、宪法D、行政法3.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4.“人治”社会最突出的表现是()A、法大于权B、权大于法C、法与权相互能转化D、只有权没有法5.“有法可依”中的“法”指的是()A、民法与刑法B、宪法与民法C、法律和法规D、宪法与法律6.比任何荣誉称号更有价值的“称号”是()A、人民B、公民C、臣民D、人大代表7.从范围大小来讲,以下公式成立的是()A、公民=人民B、公民>人民C、人民<公民D、公民≥人民8.既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的是()A、公民有游行、示威的自由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法律保护弱势群体D、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9.现代社会的公民,之所以与古代社会的“臣民”、“子民”不同,就在于现代公民()A、可享受权力不履行义务B、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力C、是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体D、可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力10.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冲刺复习走向新世纪政治文明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冲刺复习走向新世纪政治文明

第三单元走进新世纪的政治文明应知应会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P89——92(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______制度,是保证________当家作主的制度。

1、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的核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_。

2、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参政的民主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3、我国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全国人大行使哪些职权?最高_______、最高__________、最高_______、最高______权5、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人民与人民代表的关系:人民依法__________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6.人大代表行使哪些职责?P91。

①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向有关政府机关反映情况②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________③参与对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的_________④参与___________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⑤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7、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能:(国家机关的总和称为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________________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国家________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或法律监督机关)8、我国的权力机关(_______________)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的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由各级人大(权力机关)产生、监督;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则对各级人大它负责。

(二)我国的政府1、我国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政府是人民的公仆:政府的权力是________赋予的,政府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

九级上册社会与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北师大版

九级上册社会与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北师大版
7.教学指导用书:教师准备教学指导用书,其中包含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指导和教学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8.学生作业:准备相关作业题,以便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题可以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多种类型。
9.学生反馈表:准备学生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政治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政治文明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包括诚信、公正、友善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社会与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对于政治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我国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等基本知识,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法律体系:掌握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
-公民权利与义务: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公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和责任。
3.政治参与: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掌握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含义、范围和行使方式,以及其在民主选举中的重要性。
-公民监督权:了解公民监督权的含义、范围和途径,以及其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和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4.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焦虑。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九级上册社会与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教材中包含了我国的政治制度、依法治国、政治参与等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源。

九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第一课人权的历程第一课时人权的足迹●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相关史实,概述近代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2.态度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实例,比较分析近百年来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是中国人民享有人权的根本保障。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结合世界人权的奋斗历程和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辩证认识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体会中国的人权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概述近代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比较分析近百年来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

2.难点:辩证认识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体会中国的人权观点。

【新课教学】【导入】导入语:“当代社会,‘人权’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要‘维护人权’或者批评某人‘侵犯人权’。

大家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与人权有关的故事。

”总结:人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你们知道人权是怎样来的吗?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看一看人类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

说明:人权的概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受到法律认可的,公民享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人身自由权利和某某权利)【新授】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5人权的内容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2第一段、P83剪影一和剪影二[西方古代奴隶制社会和中世纪的神权统治下的人权状况]提问:在那样的年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回答:得不到保障,但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争取人权的斗争补充材料:神权、王权之下“人”没有地位;中世纪早期野蛮愚昧的神裁法说明:人权的普遍性要与各国国情相结合3.“天赋人权”的提出回顾七年级第九单元第三课“文学艺术:创造美的世界”、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的相关内容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艺术作品、建筑代表作,体会这些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而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人的认识说明: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争取人权的历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2最后一段结合八年级第五单元第四课“资产阶级的革命:新体制的创立”的相关内容讨论、回答:剪影四、剪影六和剪影七主要反映的是公利和政治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选举权、种族平等权等;剪影五主要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集中在劳动条件方面。

2019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9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9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第一课人权的历程1.A 2.C 3.A 4.B 5.A 6.D 7.(1)“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的人权思想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依然面临着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西方列强的铁蹄在中国的领土上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的人权。

中国人民连最基本的人权都得不到保障。

(2)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人民的生存权和其他方面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发展。

(3)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人权要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8.(1)各民族平等、团结。

(2)没有种族歧视,人人生而平等。

没有,美国还存有着严重的种族歧视。

(3)“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是错误的。

人权要靠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人权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美国标榜的“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是以人权为借口,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企图独霸世界。

第二课人民当家作主1.D2.A3.A4.D5.C6.A7.D8.A9.C10.D 1 1.(1)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教育整体薄弱,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别拉大。

(2)先写提案,再被人大会议确立为议案,在人大监督下,政府制定了办理方案,落实了扶困资金,并对贫困生实行救助。

长春市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市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市政府由市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实地调查,收集群众意见,向政府反映情况,参与对地方重大事件的决定,参与对地方政府等国家机关的监督。

12.(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转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给相关国家机关写信和拨打联系电话,甚至向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当面反映情况。

(2)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如:发动群众,增强监督,防止窨井盖被偷;被偷之后即时补盖;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第一课人权的历程
一、人权的足迹
1、人类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
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论:世界人权“路漫漫兮而修远兮”
二、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
1、克林德碑的故事: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2、百年奥运历程: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3、长江百年洪灾:只有新中国才能真正保障人权
结论: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第二课人民当家作主
二、人民的公仆
三、守望公共家园
第三课在法治的国家中
一、以法律为准绳
3、做生活的主人:懂法、守法、用法
二、我是中国公民
1、中国公民的含义: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2、公民的特征:没有角色的差别
二、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
1、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言论自由”的辨认(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