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关爱保护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关爱保障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水平。

一、实行“三保障”构建保护体系积极探索“组织保障+平台保障+兜底保障”模式,全方位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权益。

一是建强组织保障,成立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机制,明确责任单位职责,列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压实部门、乡(镇)、村(居)及家庭责任。

二是搭建平台保障,推进县乡村三级儿童保障平台建设,织牢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网格化责任体系。

全县共建成“童心港湾”30个、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场所46个、少年宫23个、学习心理咨询室78所,在 10个村实施“童伴妈妈”项目,确保有充足的活动场所、活动平台。

三是落实兜底保障,健全政府救助兜底保障机制,足额保障91名孤儿、42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名残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

分类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至18000元的标准,保障326名残疾儿童康复和接受学前教育。

二、推动“三链接”织密关爱网络从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建强关爱链,减少留守儿童失管率。

一是打造“企业+家庭+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链,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帮扶力度,深入推进“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

一年来,2.3万余名农民工在县工业园区实现“家门口”就业。

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由下降了 37. 09%o 二是打造“学校+志愿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链,全县中小学校全面落实“三知、三多、三沟通”关爱制度,经常开展课后辅导及兴趣小组等活动;创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设立心理辅导功能室,全县有专职心理咨询师30 人,兼职心理咨询教师102人,专门为“问题少年”提供心理服务,预防违法犯罪。

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协会、“爱心妈妈”等专兼结合关爱服务队伍,组织爱心结对帮扶志愿者队伍。

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材料关爱留守儿童,共创美好未来***是人口大镇,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庞大。

据统计,***目前有父母双方均外出6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200余名.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镇妇联以“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安心创业"为目的,在全镇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共创美好未来"的“关爱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关爱网络成立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吸收共青团、关工委、教育、派出所、司法所以及“留守儿童”所在村两委负责人参加,建立健全关爱网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

落实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三位一体,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触角,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号召动员“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五好文明家庭”及女党员、女教师等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充分利用双休和“五一”、“六一”节等节假日,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学习,照料生活,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

镇卫生院还组织医生进村免费为留守儿童检查身体、预防疾病。

派出所加强巡逻,重点排查治安和安全隐患,保证留守儿童住所安全。

镇妇联配合综治办、司法所开展青少年维权行动,依法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初步形成了全镇各届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丁集中学综合楼,建立全日寄宿制学校,设立食堂和学生宿舍,解决了60多名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镇内各学校均设有“留守儿童”读书室、活动室、电脑室等,由专职人员管理,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照料。

关爱留守学生经验交流材料

关爱留守学生经验交流材料

关爱留守学生经验交流材料关爱留守学生经验交流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加剧,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我们应该关爱和帮助留守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积极参与了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并和一些留守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与留守学生相处的经验。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留守学生的个人隐私和感受。

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离开父母和家人,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他们可能更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

因此,我们要尽量理解他们的感受,不强行介入他们的私生活,而是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

当他们愿意和我们交流时,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其次,我们应该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照顾和指导,他们可能在学习上或生活上遇到各种困难。

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解答问题,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拓宽他们的眼界。

第三,我们应该建立起与留守学生的信任和友谊。

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压力,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

因此,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留守学生,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我们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参加活动,一起玩游戏,展示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友善。

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不强迫他们做任何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最后,我们应该鼓励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和心态。

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困难。

同时,我们要教育他们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之,关爱留守学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与留守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建立起与他们的信任和友谊,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留守儿童是指一方或双方父母在外地或外国打工,由其他亲属或亲人照料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离家,留守儿童常常会面临许多身心上的困扰和挑战。

以下是一份留守儿童经验交流的材料,旨在探讨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1. 标题:留守儿童的成长历程留守儿童是我们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父母的长时间离家工作对于他们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是一些留守儿童所经历的成长历程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2. 留守儿童的情感挣扎孩子们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寂寞,渴望与父母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

然而,由于离家工作的父母无法经常回到家中,留守儿童常常感到无依无靠。

孩子们经历的情感挣扎可能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负面影响。

3. 自我照顾和独立性由于长期独立生活,留守儿童通常比同龄人更加自理能力强。

他们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也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这种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成熟。

4. 学业压力和教育机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通常会经历更大的学业压力。

他们可能缺乏监督和支持,很难获得与父母亲近的人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支持。

此外,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留守儿童也可能面临教育机会不足的问题。

5. 管理时间和情绪为了适应父母不在的情况,留守儿童经常需要自行管理时间,并学会处理情绪困扰。

这些技能对他们日后的生活非常重要。

6. 养成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在长期独立生活的过程中,留守儿童通常会养成积极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他们学会坚持,学会承担责任,并且更加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7. 社交问题和人际关系由于长期无法与父母亲近,留守儿童常常在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境。

他们可能缺乏信任和亲近感,与同龄人的交流也会有所障碍。

8. 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行为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他们日常的情感困扰和社会问题有关。

虽然留守儿童面临许多困扰和挑战,但他们也在逆境中成长并培养了许多积极的品质。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经济快速发展,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家到外地打工,留下孩子独自在家。

这不仅给孩子带来了许多生命和安全上的危险,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投入了大量的关爱和保护工作。

在留守儿童保护工作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加强家庭教育。

孩子的安全与健康,除了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力量的扶持外,更需要家长的呵护和关爱。

因此,应该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进行宣传指导,增强他们的育儿意识,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注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其次,社会各界要关注和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比如,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帮助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更加周全的帮助和支持,比如专门为留守儿童开设减负课程,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等。

此外,企业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可以尝试为他们的孩子提供特别的照顾方案,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最后,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照顾和教育,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留守儿童生活在较为孤独和封闭的环境中,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我们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企业等要携手合作,形成合力,尽力为孩子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通过加强宣传、制定合理的政策举措等方式,让留守儿童得以真正地融入社会,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爱护,为他们打开一个美好的未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投入,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

在留守儿童保护工作中,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加强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照顾,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并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怀。

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企业等需要共同合作,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让留守儿童得以真正地融入社会,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爱护。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众所周知,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

我们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因此,我们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在唐庄初中任教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提出一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大教师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一、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

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我们唐庄初中学生人数不多,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68%,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

我们作为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

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我有一位学生,其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老80的奶奶照顾他,他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还不交作业。

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总是唯唯是诺,转身却我行我素。

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

此后,我主动找他进行交流,谈心,鼓励他;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学生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开始交作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

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关心留守儿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

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

留守儿童公益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公益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公益经验交流材料留守儿童是指因为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独自留在农村故乡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面临着孤独、失落和不健康的成长环境。

为了改变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各地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积极投入到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留守儿童公益经验交流材料,探讨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公益经验交流材料一、加强留守儿童心理疏导1.建立心理咨询机制。

在学校、社区等回乡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吸纳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咨询服务。

同时,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组织心理疏导活动。

定期举办心理疏导活动,包括心理讲座、心理游戏和心理剧表演等,引导留守儿童表达内心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1.提供课后辅导。

由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组成的教育服务团队,定期到农村学校开展课后辅导班,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成绩。

2.推动教育投入。

通过联系政府、企业等渠道,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三、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开展体育活动。

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例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提高他们的体质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丰富文化生活。

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书法、舞蹈、音乐等兴趣培养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络1.志愿者培训。

通过培训志愿者,提高他们的公益意识和服务技能,让他们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数据库。

收集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并与社区、学校、家庭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全方位的关爱。

结语:面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

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提供教育支持和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健康成长。

同时,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络,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留守儿童帮扶经验交流材料(5篇材料)

留守儿童帮扶经验交流材料(5篇材料)

留守儿童帮扶经验交流材料(5篇材料)第一篇:留守儿童帮扶经验交流材料留守儿童帮扶经验交流材料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每一位党员教师师帮扶1名留守儿童,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志愿者”,从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

定期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帮助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

这些关爱使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得到了补偿,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现对在帮扶留守儿童的经验总结如下:(一)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定期开放,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并根据留守儿童的爱好特长组建各种兴趣小组,以经典诵读表演、新春、元宵民间文艺展演、艺术周、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作为实施“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有效平台。

丰富多彩的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锻炼了留守儿童的胆量,培养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和勇气,使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校有专门的心里辅导老师每周都要对一些出现异常的老师儿童进行心里辅导。

疏通他们的心里压力机障碍。

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解决了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青春期思想上的的困扰,受到广大留守儿童及家长的欢迎。

(三)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向先进单位学习,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近几年学校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材料关爱留守儿童,共创美好未来***是人口大镇,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庞大。

据统计,***目前有父母双方均外出6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200余名。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镇妇联以“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安心创业”为目的,在全镇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共创美好未来”的“关爱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关爱网络成立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吸收共青团、关工委、教育、派出所、司法所以及“留守儿童”所在村两委负责人参加,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

落实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三位一体,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触角,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号召动员“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五好文明家庭”及女党员、女教师等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充分利用双休和“五一”、“六一”节等节假日,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学习,照料生活,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

镇卫生院还组织医生进村免费为留守儿童检查身体、预防疾病。

派出所加强巡逻,重点排查治安和安全隐患,保证留守儿童住所安全。

镇妇联配合综治办、司法所开展青少年维权行动,依法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初步形成了全镇各届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丁集中学综合楼,建立全日寄宿制学校,设立食堂和学生宿舍,解决了60多名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

镇内各学校均设有“留守儿童”读书室、活动室、电脑室等,由专职人员管理,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照料。

同时针对部分儿童开展“爱心一对一”义务家教,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暖。

四、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一是中心社区开通爱心电话和爱心视频,让孩子在节日能到社区与父母交流,增进感情,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密切,感情纽带更牢固。

二是依托镇文化站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孩子可以在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网上冲浪”,学习知识,拓展视野。

文化站为孩子们购买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军旗、象棋等文体器材,并适时开展一些比赛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文体活动的兴趣。

三是积极参与省妇联组织的“彩虹行动”。

暑假期间,组织武汉高校在校5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关爱留守儿童专题活动。

志愿者除了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和才艺培训外,还根据留守儿童各自的爱好,指导他们下象棋、打兵兵球、做游戏等,让来这里的孩子们开心之余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

五、筹资帮困,解决资金缺乏问题一是用好“两免一补”政策。

对留守儿童优先实行学杂费、书本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

二是列入重点资助。

对于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捐助,以及各种慈善机构和团体的捐赠,优先用于留守儿童。

三是设立周转基金。

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周转基金,用以解决留守儿童帮扶资金到位不及时的困难。

我镇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5年,我们将不断丰富完善各社区、村儿童服务站服务内容,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让这些孩子们在阳光下绽放,让家长们在奔波创业之外收获温暖和感动。

篇二: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三星村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偏远落后的村庄,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了众多的“留守孩子”。

对这些孩子的关心、教育,将成为学校工作的一大重点、难点。

我校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2名,留守学生120人,占在校学生的74%,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的为106人,这些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叔叔、大伯生活,有的兄妹相依。

由于家庭管理不到位,加之周边环境复杂,这些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独特而创新的做法。

一、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实行“三先”、“三多”的工作方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校少队辅导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校少队辅导员牵头负责。

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确立了学校、班主任、教师各级责任制。

首先由各班主任走访调查,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集中报送到学校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老师处。

再由负责老师分类存档。

对留守儿童,学校实行“三先”、“三多”的工作方法。

“三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三多”即: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

为了把“三先”“三多”落到实处,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一再强调,并把关注关心留守儿童作为教师考绩考核的一项指标。

在学校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全校7名班主任,8名任课教师人人都成了“代理家长”,共同承担了120名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

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成了孩子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守护着。

二、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工作稳步前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在育人问题上最怕三分钟热度,想起来就做一阵子。

为了能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每日一问。

每天要给每一个留守儿童一个关怀的问候,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困难和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到爱就在身边;每周一谈。

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两周一通。

每两周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计入成长记录袋;每季一会。

以班级为单位,每季对留守儿童的委托家长(即代理监护人)培训一次,增强代理监护人责任意识及知识能力;每期一评。

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一次评价。

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并评选先进工作者。

学校还在全校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具体有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帮扶等形式,并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爱心人士、留守孩子、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大家说体会,讲心得,推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向前。

三、把“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孩子真正的温馨的“家”2012年,我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亲情电话,配置了音响、图书等,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活动器材,具备了家的硬件。

在“家”的经营维护上,我校始终把“亲情”当做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在社会上,人就像一粒粒沙子,本来是互不依靠的,亲情就像粘合剂一样,把大家聚合在一起。

为此,我们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节日关怀: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充分理解留守孩子在节假日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

因此,在各种节日,教师都组织留守学生在一块交心、谈心,让他们感到节日的温暖。

能力提升:我们还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拔河、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及课外兴趣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独立自主能力。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校地处偏僻农村,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

为了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我校加强和村小组及派出所的联系,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净化了周边环境。

另外,针对孩子道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学校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并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

帮助孩子消除不良情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用活动增强“家”的吸引力,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和生命的热情,开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新天地。

我们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亲情为核心,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赋予别样的风采。

1、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活动,成立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

如:书法小组、篮球队、乒乓球小组、羽毛球小组、故事演讲赛等。

每周都有活动,具体由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负责,保证每一次活动落到实处。

2、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凝聚作用,引导孩子乐学上进。

开展“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读好书、唱好歌”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孩子固守心灵净土,健康快乐地生活。

3、将读书竞赛活动常规化。

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活动相衔接,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

通过即兴回答、书面答题等形式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培养孩子主动阅读、健康阅读的兴趣,并能学有所用。

4、充分利用元旦、植树节、清明、五.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留守儿童既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和美化,又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积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

我们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

辅导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孩子们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

孩子们参与兴趣浓厚,自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6、寻找契机,一切为了孩子。

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机会或事例很多,只要注意寻找,就不难发现可用来因材施教的材料。

例如:以某个人的生日为契机,大家一起送上祝福,让他心存感动;再如,在班级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等活动。

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就是温暖的集体。

总之,在各级领导关怀和帮助下,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任重道远,问题的解决需要很多方面合力而为。

今后我们将继续依据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三星村中心学校2012年11月15日篇三: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底阁镇中心小学用爱构筑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底阁镇中心小学2015年5月底阁镇中心小学位于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地处“石膏之乡”,她始建于1952年。

1984年底阁镇党委、政府投资15万元重建新校,实现了“六配套”,被区教育局命名为底阁镇中心小学。

在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底阁镇中心小学现已成为一所拥有近40个教学班, 2000余名在校生,近百位教职工,办学质量较高的特色品牌学校。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培育创新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思路,深化教改,强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