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合集下载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样本(2篇)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样本(2篇)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样本一、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家乡生活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父母关爱的缺失、情感的孤独、心理的压力以及教育资源的匮乏。

为了关爱这些特殊的群体,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本文通过对某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行总结,总结了工作开展的情况、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开展情况1. 宣传力度加大。

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和需求,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2. 建立服务机构。

设立了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综合服务。

3. 资源对接。

与教育、卫生、文化等相关部门合作,将各种资源与留守儿童进行对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4. 心理关爱工作。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处理情绪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

5. 家庭探访。

定期组织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探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6. 兴趣培养。

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三、取得的成绩1. 关注度提高。

通过宣传和报道,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大幅提高,得到了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2. 服务机构建立。

成功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综合需求。

3. 心理健康改善。

通过心理关爱工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他们的情绪稳定性提高。

4. 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培养活动的开展使得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各种兴趣班和俱乐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四、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均。

尽管与各个部门合作,但在资源对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有些地区的留守儿童仍然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2. 组织服务中心能力不足。

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经费支持,服务中心的能力有限,有时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需求。

3. 家庭探访难度大。

2024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3篇)

2024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3篇)

2024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五星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

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

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

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材料关爱留守儿童,共创美好未来***是人口大镇,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庞大。

据统计,***目前有父母双方均外出6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200余名.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镇妇联以“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安心创业"为目的,在全镇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共创美好未来”的“关爱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关爱网络成立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吸收共青团、关工委、教育、派出所、司法所以及“留守儿童"所在村两委负责人参加,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

落实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三位一体,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触角,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号召动员“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五好文明家庭"及女党员、女教师等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充分利用双休和“五一”、“六一”节等节假日,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学习,照料生活,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

镇卫生院还组织医生进村免费为留守儿童检查身体、预防疾病.派出所加强巡逻,重点排查治安和安全隐患,保证留守儿童住所安全。

镇妇联配合综治办、司法所开展青少年维权行动,依法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初步形成了全镇各届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丁集中学综合楼,建立全日寄宿制学校,设立食堂和学生宿舍,解决了60多名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镇内各学校均设有“留守儿童”读书室、活动室、电脑室等,由专职人员管理,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照料.同时针对部分儿童开展“爱心一对一"义务家教,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暖。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经验做法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经验做法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经验做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省**县**镇**村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450人,耕地面积815亩,其中水田735亩,旱地80亩,林地1452亩,森林覆盖率达85%。

全村6—18周岁未成年人170人,占全村人口11.72%;中小学已入学率人数170人,入学率达100%;现有留守儿童46人,占入学人数的27.05%。

近年来,**村以关爱工作为推手,积极打造幸福院建设,把关爱工作作为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确保了留守儿童生活得到照顾、情感得到关怀、学习得到监督,关爱工作得到全方位落实,关爱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

1.夯实平台,健全关爱机构。

一是加强领导。

为抓好关爱工作落实,推进关爱工作开展,**村成立了村支部书记张志平为主任的村关爱工作委员会,并充分吸纳村支两委成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士加入村关工委,村关工委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

同时,明确了各村民小组组长为各村民小组关爱员,负责统筹协调各村民小组的关爱工作,镇、村、组的三级关爱网络得到进一步健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关爱格局。

二是明确责任。

村关工委根据村关工委成员居住地及原工作职业性质,进一步明确了村关工委主任、副主任、秘书及委员职责,村关工委各成员及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了村关工委高效健康运转。

同时,村关工委成员定期采取“多问一声、多看一眼、多帮一下”三多形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关爱。

三是健全机制。

根据**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村关工委学习制度》、《**村关工委工作制度》《**村关工委表彰奖励制度》等相关制度,不仅规范了村关工委工作正常高效运转,更推进了村关工委工作的制度化、长效化。

同时,村关工委积极落实每日一问、每周一看、每月一访等关爱制度,做到了每月有计划、每月有安排、每月有活动。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6篇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6篇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篇3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6篇
工作总结有助于梳理工作中的重要节点和关键事件,工作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有益梳理,有助于吸取教训,提升工作智慧,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荐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众所周知,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

我们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危机的是育人。

因此,我们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在唐庄初中任教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提出一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漠教师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调和而温馨的校园。

一、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

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我们唐庄初中学生人数不多,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68%,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

我们作为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

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我有一位学生,其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老80的奶奶照顾他,他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还不交作业。

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总是唯唯是诺,转身却我行我素。

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

此后,我主动找他进行交流,谈心,鼓励他;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学生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开始交作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

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烦,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关心留守儿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

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参考(2篇)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参考(2篇)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参考一、成立马洪办事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对我办流动人口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办事处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办事处主任担任,副组长有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政府办、计生办、教育、公安派出所、卫生、民政、村计划生育专干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对“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的领导,精心组织,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与关爱女孩行动、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和创新关爱行动的新途径,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积极有序开展“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简报、广播、人口学校等宣传媒介、阵地,围绕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集中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做好留守儿童信息摸底工作,要求办村干部及时到各村组及学校收集留守儿童信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六一”期间,各村对留守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中的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送去慰问品,给孩子们带去节日的问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必要的关心扶助,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总之,我办能够及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主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明确时间,明确任务,明确责任,较好地开展了这次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统计留守儿童____人,慰问活动形式有走访、发放慰问品等,慰问人数____人,赠送物质____人、件、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参考(二)一、工作背景和目标在我所任职的社区中,留守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外出工作,导致孩子无人看管,长期留在家中或亲戚邻居家中独自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生活照料、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因此,我们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目标,希望能够提供他们更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公益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公益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公益经验交流材料留守儿童是指因为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独自留在农村故乡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面临着孤独、失落和不健康的成长环境。

为了改变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各地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积极投入到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留守儿童公益经验交流材料,探讨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公益经验交流材料一、加强留守儿童心理疏导1.建立心理咨询机制。

在学校、社区等回乡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吸纳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咨询服务。

同时,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组织心理疏导活动。

定期举办心理疏导活动,包括心理讲座、心理游戏和心理剧表演等,引导留守儿童表达内心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1.提供课后辅导。

由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组成的教育服务团队,定期到农村学校开展课后辅导班,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成绩。

2.推动教育投入。

通过联系政府、企业等渠道,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三、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开展体育活动。

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例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提高他们的体质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丰富文化生活。

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书法、舞蹈、音乐等兴趣培养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络1.志愿者培训。

通过培训志愿者,提高他们的公益意识和服务技能,让他们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数据库。

收集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并与社区、学校、家庭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全方位的关爱。

结语:面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

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提供教育支持和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健康成长。

同时,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络,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关爱保护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关爱保障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水平。

一、实行“三保障”构建保护体系
积极探索“组织保障+平台保障+兜底保障”模式,全方位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权益。

一是建强组织保障,成立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机制,明确责任单位职责,列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压实部门、乡(镇)、村(居)及家庭责任。

二是搭建平台保障,推进县乡村三级儿童保障平台建设,织牢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网格化责任体系。

全县共建成“童心港湾”30个、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场所46个、少年宫23个、学习心理咨询室78所,在 10个村实施“童伴妈妈”项目,确保有充足的活动场所、活动平台。

三是落实兜底保障,健全政府救助兜底保障机制,足额保障91名孤儿、42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名残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

分类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至18000元的标准,保障326名残疾儿童康复和接受学前教育。

二、推动“三链接”织密关爱网络
从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建强关爱链,减少留守儿童失管率。

一是打造“企业+家庭+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链,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帮扶力度,深入推进“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

一年来,2.3万余名农民工在县工业园区实现“家门口”就业。

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由下降了 37. 09%o 二是打造“学校+志愿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链,全县中小学校全面落实“三知、三多、三沟通”关爱制度,经常开展课后辅导及兴趣小组等活动;创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设立心理辅导功能室,全县有专职心理咨询师30 人,兼职心理咨询教师102人,专门为“问题少年”提供心理服务,预防违法犯罪。

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协会、“爱心妈妈”等专兼结合关爱服务队伍,组织爱心结对帮扶志愿者队伍。

三是打造“村居干部+ '五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链,从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思想引导。

充分发挥“五老”带动作用,开展“红色育人”系列活动,加强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定期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送爱心公益活动,引导他们牢记传统向上向善。

三、健全“三机制”健全跟踪帮扶
一是建立重点帮扶机制。

每年对困境儿童进行摸排,按照“一人一策一案”原则全方位落实保护措施,推进残疾、患病儿童帮扶救助,开展家庭经济情况评估,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提
供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帮助,保障家庭困难儿童基本生活。

二是建立预警介入机制。

明确强制报告情形和强制报告责任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不法侵害等情况,强制报告责任人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监护干预。

三是建立个案跟踪机制。

完善村组干部、学校教师相结合的关爱服务跟踪联络机制,与重点对象结对帮扶,实行“一对一”管理,及时跟踪、掌握重点对象的家庭监护、学业身心等情况。

四、开展“三行动”营造关爱环境
一是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行动。

村(居)委会专人负责指导委托监护确认并跟踪监督,教育部门对个别存有辍学念头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疏导及家访,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

公安部门对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全程跟踪,指导监护人申报户口登记。

二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行动。

部门联合常态化推进网吧、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等环境整治行动,清查网吧、娱乐室、游戏室,检查学校、幼儿园,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严厉打击侵害行为。

对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从严打击。

通过多部门联动开展关爱保护活动,建优建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快乐家园,让孩子在美丽环境和愉悦心情中快乐成长、健康成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