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5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 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同名长篇小说。

文章主要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求生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他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故事。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鲁滨逊勇敢、坚毅、智慧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篇幅较长的小说节选,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梗概”、“畜养”等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鲁滨逊的荒岛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鲁滨逊勇敢、坚毅的品质,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鲁滨逊的荒岛生活。

2. 教学难点:体会鲁滨逊勇敢、坚毅的品质,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五、教法与学法1.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2.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岛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对荒岛产生兴趣,进而引出课题。

2. 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3. 品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鲁滨逊的荒岛生活。

4.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滨逊的品质。

5. 拓展:让学生分享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经验,培养勇气和毅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鲁滨逊的品质。

7. 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面临困难:荒岛求生解决办法:勇敢、坚毅、智慧品质:不畏艰险、顽强生存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走进外国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过故事梗概及节选的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骑鹅旅行记》(节选)通过介绍小男孩尼尔斯的奇妙遭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介绍了汤姆·索亚的一次传奇历险,让我们领略了外国小说的奇妙与精彩。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目标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等46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识记,如“惧、凄、栅、控、稍”这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寂寞、恐惧、凄凉”这类是心理活动的形容词。

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畜养”的“畜”读xù,“圈养”的“圈”读juàn,“处境”的“处”读chǔ”。

2.阅读理解文中梗概部分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默读的形式来阅读课文。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鲁滨逊的处境,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境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使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理解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鲁滨逊的故事,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持,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理解故事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探讨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

2. 教学难点:理解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探讨其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 作者:丹尼尔·笛福3. 主要内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4. 教学重点: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5. 教学难点: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有了深入的理解,对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使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理解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名著的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归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这部名著,通过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探讨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理解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以及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用于记录阅读心得和课堂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思考作品主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的理解。

4.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案例分析: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探讨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意义。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内容提纲:-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 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鲁滨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 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理解和感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在困境中如何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年级下册语文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教案(部编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逊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和片段,重点写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逊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作者介绍】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作家。

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油烛商家庭,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

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

写《鲁滨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

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

其作品可读性强。

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课文创作背景】《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

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 畜(xù)养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词,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的勇敢和坚韧精神,激发学生对冒险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选段,理解故事情节,感受鲁滨逊的冒险经历。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词义、用法和拼写。

3.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

2. 难点: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在困境中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的电影预告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 生字词学习:通过游戏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

4. 写作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经历的小作文。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2. 主要人物:鲁滨逊3. 故事梗概:鲁滨逊的冒险经历4. 关键词:勇敢、坚韧、冒险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全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 写作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经历的作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互动讨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游戏和练习使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不恐惧”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

出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剧照,引出《鲁滨逊漂流记》。

导语:2012年李安导演拍摄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上映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影片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

在这227天里,派遭遇了许多无法想象的挑战,但是从头到尾派都没有绝望,求生的希望一直支撑着他,最终派与老虎共同战胜困境获得了重生。

派的经历是震撼人心的,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鲁滨逊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鲁滨逊漂流记”这个题目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同时也能引起人们的思考:鲁滨逊经历了哪些困哪?他是怎样解决困难的?故事的结局如何?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其主要内容。

(1)了解作者。

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欧洲的“小说之父”。

他出生于伦敦,受过中等教育,在学习多年神学后发现自己不喜欢宗教生活而经商。

他在经商过程中游历甚广,但是后来生意失败,负债累累。

经过种种磨难后他投身于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辛格尔顿船长》《杰克上校》《鲁滨逊漂流记》等。

(2)创作背景。

《鲁滨逊漂流记》写于1719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岛上。

他在荒岛上生活了4年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全新的英雄形象,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3)内容简介。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

一次在航海旅行中不幸遭遇海难,孤身一人流落荒岛,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岛上生活了28年。

在此期间,他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并且解救了野人“星期五”。

鲁滨逊经历种种磨难后,最终乘船回到了家乡。

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标注自然段序号。

②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把生字读正确,自主识记字形。

③找出本课中的多音字,弄清其在文中的读音。

(1)读准字音。

◆需注意的字音:翘舌音:栅边音:聊后鼻音:控◆易读错的字音:“乏”读“fá”,不要读成“fàn”;“剔”读第一声“tī”,不要读成第四声“tì”。

(2)认清字形。

◆区分形近字:惧——俱宴——晏乏——之籍——藉聊——柳栅——珊贷——货剔——赐袭——垄控——腔◆易写错的字:“凄”部首是“冫”,不要写成“氵”;“聊”右边是“卯”,不要写成“卵”;“覆”下面左边是“彳”,不要写成“亻”。

(3)认识多音字。

多音字:“畜”读“chù”时,一般作名词,指家畜;读“xù”时,作动词,意思是“圈养”。

(4)分组合作学习,理解词语,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出示词语。

)流落凄凉寂寞恐惧宴会倒霉淡忘忧伤书籍聊天缺乏栅栏理智控制防御侵袭倾覆远眺预设:本课的词语较多,其中大部分词语,学生朗读课文后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对于少量难理解的词语,学生可以先借助工具书来了解其含义,再采用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以运用的方法来深入理解。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同学们,你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本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在编排方式上有一些不同?本课由两部分构成,即《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梗概和节选片段。

同学们分别读一读,概括它们各自的主要内容。

1.朗读“梗概”,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1)了解什么是“梗概”。

预设:教师出示“梗概”在字典中的释义:“大略的内容”。

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弄明白小说的梗概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主要的情节等要素。

(2)尝试归纳“梗概”的主要内容。

预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提示学生语言要简练,不能面面俱到。

(3)学生分组交流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根据交流情况填写表格。

预设: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由一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接着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不断完善表格。

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无住所建房定居食物吃光了畜养、种植野人袭击救“星期五”发现英国船只叛乱救出船长(4)梳理层次。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鲁滨逊爱好航海和冒险,在一次航海途中遭遇意外。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简单介绍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冒险经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鲁滨逊终于获救,回到阔别28年的英国。

2.朗读节选片段,概括主要内容。

(1)阅读节选的片段,思考:片段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预设:抓住文中表明时间的语句“我是在9月30日登上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岛”“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可知节选的片段写的是鲁滨逊初到荒岛时的故事。

主要记叙了他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的情节。

(2)学生自主交流选段的主要内容,教师巡视课堂,相机点拨。

①文中有一个过渡句,请学生找出来。

(“我现在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处境。

”)②以这个过渡句为界,选文的前后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前面部分主要写了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的生活状态,后面部分主要写了鲁滨逊面对现实的思考。

)③引导学生以此为依据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鲁滨逊初到荒岛时遭遇的种种困难以及他如何解决困难的。

第二部分(第8—10自然段):写鲁滨逊冷静地面对现实,乐观向上,安排以后的生活。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交流的方法,掌握了生字、词语,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课文的层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鲁滨逊的历险经历及其性格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学们,尽管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荒岛上创造条件、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节课,我们将用心去感受鲁滨逊不畏艰险、乐观向上、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毅力。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课文,了解鲁滨逊在荒岛创造条件、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学习写梗概的方法。

2.探究鲁滨逊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并且生活得很精彩的原因,感悟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鲁滨逊的历险经历,体会其内心想法,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他顽强、乐观的精神。

2.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回顾内容,加深理解。

指名说一说《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教师课件出示提示。

)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我了解到这部小说主要写了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________,漂流到________。

为了生存,他________,最后________。

2.学生根据提示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3.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正如同学们所说,鲁滨逊是一个勇敢的航海家和冒险家,他在荒岛上的经历表现出他是一个勇敢坚毅、乐观积极的人。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去具体感受他的这些品质。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读“梗概”,探究人物形象。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找出概括鲁滨逊性格特点的词句。

预设:这段话位置特殊,在文中有特殊的作用。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段话开门见山,介绍了鲁滨逊爱好航海和冒险的性格特点,为后文写他遇到困难并战胜困难埋下伏笔。

明确:“喜欢航海和冒险”“碰到过许多危险”“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2)品读重点句子,体会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预设:“梗概”部分剩下的内容概括叙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战胜困难,求得生存的经历。

在上节课初读课文时,学生已用表格的形式概括了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困难的方法。

教师在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通过品读句子来具体感受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碰到过许多危险”“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等性格特点。

①体会鲁滨逊初到荒岛的心情。

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

他又冷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鲁滨逊身处孤岛、濒临绝境,心中不免有些担忧和惶恐。

)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

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即使面对绝境,哪怕是一丝的希望也让鲁滨逊感到高兴。

)②从鲁滨逊解决困难的行动中感受其品质。

困难一:无住所。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鲁滨逊在选择容身之地时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有水源、有树荫、防野兽,体现了鲁滨逊的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

)困难二:食物很快吃光了。

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

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鲁滨逊为了生存下去,想到了各种办法来解决食物问题。

由此可见鲁滨逊是一个坚韧不拔、不畏艰难,能靠智慧解决困难的人。

)困难三:野人袭击。

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鲁滨逊迎难而上,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战胜危难。

)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另外两个野人。

(鲁滨逊敢想敢做。

)困难四:发现英国船只叛乱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

(勇救船长,体现了鲁滨逊的机智勇敢。

)(3)教师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