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和演奏分析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及其演奏处理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及其演奏处理2019-10-22[摘要]钢琴伴奏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品通过写意、造型、描绘等⼿法渲染作品的氛围。
烘托意境,通过终体的造型塑造完美的⾳乐形象,与旋律融合达到⼀个完美的艺术境界。
本⽂⾸先简要介绍了艺术歌曲的产⽣发展以及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然后对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演奏进⾏了研究。
[关键词]钢琴伴奏;艺术歌曲;舒伯特艺术歌曲是指以键盘乐器伴奏,根据⽂学、诗等作品⽽谱写的独唱歌曲。
⾃从艺术歌曲这种⾳乐作品形式诞⽣⾄今,它就⼀直以其独具的抒情特性在⾳乐作品中占有⼀席之地。
这种⾳乐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素歌⾳乐、世俗⾳乐,甚⾄更早,它经历了⼀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法国、德国、意⼤利到英国、俄国,从普通贫民到贝多芬、舒伯特、舒曼,艺术歌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终于在浪漫主义时期达到顶峰。
舒伯特为艺术歌曲开辟了新的天地。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统、德国⽂学的浪漫和奥地利民间⾳乐素材紧密地联系在⼀起,并从柏林学派那⾥汲取各种分节歌与较长叙事曲的创作⼿法。
舒伯特在创作中使⽤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穷尽的曲调源泉,⾊彩丰富的调性变化刻画不同的⾳乐形象和意境,并把⼈物,剧情,⾃然景⾊⽤⾳乐语⾔综合为完美的整体。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类⾳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为直⾄今⽇各国声乐曲库中常演不衰的经典曲⽬,他本⼈也成为世界⾳乐史上最耀眼的⼀颗星星。
⼀、钢琴伴奏的特点钢琴伴奏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灵魂,舒伯特艺术歌曲感情真挚、内容多样,歌词、钢琴伴奏与旋律紧密结合。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对于歌唱者来说,起着⾮常重要的作⽤,它为歌唱者把握歌曲的内容。
⾳乐形象、情绪等⽅⾯起着⼀种揭⽰的作⽤,使歌唱者在钢琴伴奏下提前进⼊作品。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突破了古典主义时期和声与节奏衬托旋律的创作⼿法,通过织体的造型塑造完美的⾳乐形象,多⾓度地表达伴奏织体的丰富性和艺术性,与旋律融合达到⼀个完美的艺术境界。
浅析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宝 。在 他 的钢 琴 奏 鸣 曲方面 ,他 坚 持不 懈 的探 索 ,从 1 8 1 5 年 起 直 曲,其 中a 小调D . 5 7 3 、 降E 大 调D . 5 6 8  ̄ D D 5 7 5 是_ -首 非 常重 要 的作
到 他逝 世 为 止 ,钢 琴奏 鸣 曲 的创作 贯 穿 了他 整个 创 作生 涯 。在 舒 品 , 在 这 三 首 作 品 中 , 舒 伯特 已经 形成 自己 的音 乐 语 言 创 作 特
抖动 踏板 能够 使 减弱 的过 程不 至 于产 生力 度层 次 的突然 下 降 。 板 可 以使音 量 、音 色 变得 更 加轻 柔 ,但 其运 用 的方 法 需要 详 细 的
分 析与 考 究 。在 这 酋作 品 中 ,由于 作 曲家 着 意刻 画朦 胧 的湖 光 月 注释 : 1 . 鲍 元恺 , 《 怀念恩 师 陈培 勋先 生 》 , 《 人 民音 乐 ( 评 论版 )》 色 ,因此 在 很 多 标注 有 P 、P P 的地 方 可 以使 用 弱 音 踏板 。但 要注
大 众 文 艺
・ 音 乐理 论 ・
浅析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王 怡杰 ( 河南 师范 大学 音 乐舞蹈 学 院 河 南新 乡 4 5 3 0 0 0 )
摘要 :舒伯特是 1 9 世纪浪 漫主 义音 乐的代表人 物,其钢琴奏鸣 曲 不 同的方 式 表达 出来 的 ,他 独特 的天 赋把 这 种混 沌动 荡 融合 在 了
同时又具有 古典的浪漫主义 ,有着独具 的艺术特 色。虽然舒伯特 虽然
先先从他早期 , 中期,晚期的创作背景风格入手 ,然后从 宏观 方面 ,
一
起 , 而舒 伯特 的作 品则表 现 出一种 惊 人 的明 暗两 级 ,他 就像 一 舒 伯 特奏 鸣 曲创作 的 三个 时期
浅析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浅析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创作背景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
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他被尊称为“乐圣”。
1807-1808年间完成的《第六交响曲》也称《田园交响曲》,是为数不多的贝多芬亲自命名的标题作品之一,我们耳熟能详的《月光》、《命运》、《热情》等题目都是出版社或者后人添加的。
浪漫主义后期开始慢慢普及为交响曲命名,在当时也算一个不小的突破。
从创作时间来看,那个时期的贝多芬饱受病痛的折磨,特别是耳疾,几乎已经失聪的程度。
耳朵对于一个音乐家特别是作曲家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已经不言而喻,这对贝多芬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以至于他甚至想到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终这位音乐界的殿堂级人物战胜了命运的不幸,最后发出了英雄主义的宣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完全使我屈服。
所以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打破了以往一贯崇尚和遵循的英雄主义,返璞归真,回归田园,带领听众领略了一番乡村田园之旅。
二、结构特点《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采用的是典型的古典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反复的写法,具有回旋的性质,此种结构布局虽不是贝多芬独创,但是在当时也是十分具有前沿性的。
主部主题为4小节,紧跟展开Ⅰ和展开Ⅱ,展开Ⅰ为11小节,展开Ⅱ为14小节,使主部主题得以充分发展。
富有歌唱性的副部主题结构上与主部主题构成鲜明对比,副部主题采用卡农和赋格写作手法,各种乐器交叉有序进入,使得声部间的结合横向、纵向不断变化,产生新的音响。
展开部结构层次清晰,引入部分、展开中心一、展开中心二、展开中心三、返回部分层次分明,符合当时古典奏鸣曲式的布局结构。
再现部之后有一个规模相当的总结束部即尾声,尾声是本首作品中的亮点,它的规模十分庞大,其结束规模将近一百小节。
舒伯特《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舒伯特《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发表时间:2014-09-05T10:39:35.9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8月总第128期供稿作者:康红英宋晓娟[导读] 笔者认为,贝多芬的作品更多地强调主观表现,充满理想主义和阳刚之气。
◆康红英宋晓娟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弗朗茨·舒伯特和贝多芬共同被世界音乐史认为是浪漫派音乐的奠基人。
他的钢琴奏鸣曲根据创作年代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有很多迷人的乐章。
本文主要研究了舒伯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之一的《第四钢琴奏鸣曲(D537)》。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音乐分析弗朗茨·舒伯特用短暂的一生创作了1200多首音乐作品,钢琴奏鸣曲虽然数量不多,但在音乐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数量问题一直被学界所研究考证,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多的有33首的,最少的有14首的,数目差别较大。
目前较为公认的有21首,其中,有一部分被认为是“未完成”的。
《第四钢琴奏鸣曲》是学界一致公认的“已完成”的11首作品中的第1首。
一、作者及作品弗朗茨·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是浪漫派的奠基人之一,西方音乐史上公认的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1797年1月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平民家庭,因为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而被誉为“歌曲之王”。
由于舒伯特与贝多芬处于同一年代,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领域的瞩目成就使得人们没有重视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其实,在舒伯特短暂的31年生命中,有13年时间都在进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
1815年,舒伯特创作了第一首钢琴奏鸣曲(D157),从此,便开始了他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
经过两年的沉寂之后,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6首钢琴奏鸣曲,《第四钢琴奏鸣曲》(D537)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作品已经初具舒伯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三乐章的布局既对比又内在统一,结构简练,旋律流畅,和声技法娴熟。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早期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中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
除了它的歌曲,舒伯特的钢琴音乐同样精彩。
然而,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部分更是不可或缺,因为它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灵魂之一。
本文将主要从舒伯特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两个方面来探讨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色。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1. 密度丰富舒伯特的钢琴伴奏是密度丰富的。
他喜欢在钢琴部分中增加许多细节和动态变化,以突出歌曲的剧情和情感。
钢琴部分中常常出现连续的三度音程和六度音程,以及其他形式的半音阶跳跃,这些不断变化的色彩和韵律,使得舒伯特的钢琴伴奏充满活力和变化。
2. 情感表达舒伯特钢琴伴奏中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舒伯特总是能够准确地把握原曲的情感,钢琴伴奏的形式、旋律和和声都是让歌曲情感更加深刻的关键因素。
舒伯特的钢琴伴奏部分,通常控制在一个小区间的变化,但伴奏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变化依旧非常明显。
3. 旋律与伴奏的互相补充舒伯特钢琴伴奏中的旋律与伴奏的互相补充是舒伯特钢琴伴奏的主要特点之一。
伴奏与旋律的错落有致,使得歌曲激情迸发,而不是单调枯燥。
尤其是在高潮部分,舒伯特的钢琴伴奏更是能够通过紧扣的和声和运用不同的乐段,让旋律飞扬。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演奏处理1. 旋律在演奏舒伯特钢琴伴奏时,旋律是整个演奏的核心。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旋律的情感,尽可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其次,在打击键盘时,要根据旋律的感情变化,适当调整音量大小和强弱程度,更好地表达出旋律的情感。
2. 和声和声在舒伯特钢琴伴奏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舒伯特在钢琴部分中增加了许多和声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剧情。
在演奏时,和声的变化也决定了钢琴的速度和强弱。
更加注意细节的变化,会让演奏更有感情和变化。
3. 节奏节奏也是舒伯特钢琴伴奏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
解读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精品文档资料

解读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精品文档资料解读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一、绪论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欧洲浪漫主义的先驱人物,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的一生除了在艺术歌曲创作上有具大的贡献之外,他还首创了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曲、音乐瞬间和即兴曲,这些都堪称钢琴作品中的艺术歌曲,同时他还创作了20多首钢琴奏鸣曲,并在创作中加进了歌唱性因素,有些奏鸣曲还把自拟歌曲的曲调作为某些乐章的基础。
舒伯特的奏鸣曲创作始于1815年,直到他去世,创作奏鸣曲的工作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在他初期的创作中,他一方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从歌德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对于内心情感丰富,擅长艺术歌曲写作,又牢固掌握古典奏鸣曲式传统的舒伯特来说,如何通过奏鸣曲这种音乐题材,更好的挖掘器乐曲歌唱性的道路,也并不是容易的事。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写于1819年的富于歌唱性旋律的《A大调奏鸣曲》(D664),标志着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成熟期的开始。
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在保留了古典奏鸣曲式作为特定音乐体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器乐曲歌唱性、抒情性的潜力。
他的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一般从抒情的独白开始,采用歌曲歌唱抒情的中庸速度,使得主题旋律清晰、柔和、充满歌唱性。
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歌唱性的旋律大多在慢乐章里出现,而舒伯特奏鸣曲的歌唱性和抒情性是贯穿在整个奏鸣曲当中的,舒伯特通过这种方法,在音乐中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
《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作为舒伯特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就很好的体现了他的这种创作风格。
三、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D664这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19年,是舒伯特创作成熟期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采用中庸的快板,4/4拍子,用奏鸣曲式写成,可分为四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从A大调奏呜曲D664看舒伯特奏鸣曲主题的歌唱性

从A大调奏呜曲D664看舒伯特奏鸣曲主题的歌唱性作者:高方园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3期【摘要】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是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杰出代表。
他以“艺术歌曲之王”的称誉为世人所熟知,但实际上,舒伯特在其他音乐体裁的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成就显著,特别是其创作的21首钢琴奏鸣曲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
在这些奏鸣曲中,舒伯特将歌唱性的主题完美地融入到钢琴音乐中,使艺术歌曲中由于人声特性局限而无法演绎出来的旋律在钢琴这一潜力无穷的乐器上表露无遗本文将通过叙述A大调奏鸣曲D664主题来揭示舒伯特奏鸣曲主题的歌唱性特征。
【关键词】舒伯特;奏鸣曲;D664;主题;歌唱性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转变时期,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人类谱写r大量美丽的音乐,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600多首艺术歌曲和许多室内乐作品及钢琴音乐作品。
他的音乐即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又加入了大量的浪漫主义音乐元素,是那么的典雅秀丽,如珍珠般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处处洋溢着舒伯特式的优美旋律。
他的21首奏鸣曲勘称继承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衣钵,这些奏鸣曲巾充盈着美炒的乐思和美丽动人的旋律,是浪漫派极为重要的奏鸣曲经典。
钢琴奏鸣曲D.664是舒伯特最著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也是他早期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创作于1818年。
当时舒伯特刚回到维也纳不久,生活变得更加穷困潦倒,有时只能靠朋友的救济来勉强度日。
舒伯特的好友——维也纳著名男高音——费格尔看到舒伯特这种境况,向舒伯特伸出了援助之手。
他邀请舒伯特到他位于斯蒂尔的老家别墅度假,度假期问,费格尔邀请舒伯特为一同来度假的朋友创作一些乐曲,供大家暇余时问演奏。
舒伯特应费格尔之邀创作了《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同时创作的还有改编白舒伯特同名艺术歌曲的室内乐作品《鳟鱼钢琴五重奏》。
舒伯特是一位能让钢琴“唱”出优美旋律的作曲家。
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版本比较

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版本比较作者:于婧来源:《人间》2016年第19期摘要:本文对内田光子、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威廉·肯普夫和鲁普4位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演奏的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进行了演奏版本及演奏风格的比较。
对作曲家舒伯特及其作品《A大调奏鸣曲D664》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4位不同演奏风格的钢琴家所演奏的《A大调奏鸣曲D664》进行了风格诠释。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演奏版本;比较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06-02一、舒伯特与《A大调奏鸣曲D664》在舒伯特所有的钢琴作品中,奏鸣曲毋庸置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是由于作曲家坎坷的身世以及当时令进步知识分子感到窒息和无法生存的社会气氛等原因,使得舒伯特的奏鸣曲有近半数未完成或不完整,这对后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1819年夏天,舒伯特到奥地利北部附近的史泰亚城旅行时所作。
是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中最朴实的一首,被誉为“可爱的A大调奏鸣曲”。
由于此曲独特的抒情旋律,小规模结构,以及明亮的调子,使此曲成为标志舒伯特创作钢琴奏鸣曲成熟时期的开始。
全曲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整体结构为奏鸣曲式结构;调性为A大调,拍子为4/4拍;速度中庸的小快板。
第一乐章共133个小节,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四个部分。
二、演奏版本介绍(一)所选版本介绍。
(二)演奏家简介。
内田光子,出生于日本的钢琴家。
演奏风格着重表达内心而非炫人的技巧。
12岁她随父母移居维也纳,开始在音乐之都接受地道的维也纳古典音乐教育。
她扬弃过分雕琢的演出方式,转而把焦点放在音乐本身,要在乐谱中找出合于逻辑的诠释方式,并以纯粹的声音表现出来。
威廉·肯普夫,德国著名钢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
肯普夫的演奏含蓄细腻,织体清晰,亲切高贵;音色如歌,分句和速度自然而合理,丝毫没有矫揉造作、追求外在效果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和演奏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13T16:24:44.23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李佳丽
[导读] 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的分析,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有更深入的认识,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有所启发。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摘要: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义的先驱人物,是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
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D664是一首旋律宽广流畅且极富抒情性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奏鸣曲旋律优美、音乐表现力丰富,在把握作品风格方面是一首值得研究的作品。
通过对技巧、风格的分析及讨论,能够更好的把握浪漫主义初期作品的风格特征。
本文通过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的分析,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有更深入的认识,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有所启发。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奏鸣曲艺术特色演奏技巧
一、创作背景
(一) 舒伯特简介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
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的创作背景
谈及到舒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最为重要的是20多部钢琴奏鸣曲,真正验证着在他钢琴音乐方面的才能和贡献。
舒伯特的奏鸣曲不是炫技性的,开始奏鸣曲创作时,他很少在发展部着笔,更多注重调性转换的效果和依靠和弦伴奏的旋律进行发展,再现时也不作修饰。
他的奏鸣曲从音乐风格上来看,既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热情、严谨的风格,又有富于诗意,幻想性的浪漫主义风格。
舒伯特在1819年夏天,曾好友弗格尔一起到奥地利北部林茨附近的施泰亚城旅行。
据说创作的首A大调奏鸣曲就是为当时住宿的旅店老板的女儿克拉而作曲的。
当舒伯特再次热衷于创作钢琴奏鸣曲的时候,已经是他的生命的最后一年了。
这首奏鸣曲具有古典时期的音乐特色,虽不似贝多芬奏鸣曲的豪壮,但却具有自己的独有的艺术,有极强的旋律感。
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 的艺术特色
(一) 作品的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整体为奏鸣曲式结构;调性为A大调,4/4拍子;速度为中庸的小快板。
整体的音乐特征以抒情歌唱为主。
第一乐章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呈示部(1-43小节)、展开部(48-79小节)和再现部(80-133小节)。
主部主题以柔和、抒情的分解和弦作为旋律背景,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相呼应,仿佛在用音乐的语言对话,旋律动人心弦。
经过一个自然的经过句之后,旋律进入第二主题,第二主题由明朗的A大调转到a小调上,最后结束在E大调上,连接一个呈示部小结尾。
发展部为时分十分短小,以第一主题为发展动机巧妙的利用了第二主题的材料,最后进入了第一主题为基础的结尾。
(二)舞蹈性节奏的运用
在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中期,舒伯特非常重视反映民族的特点,擅长将民间的曲调和素材与自己内心的音乐情感结合在一起,再加上民族音乐本身的节奏特点,使得音乐在听觉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本首奏鸣曲中,在节奏音型的使用上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丰富的过程。
呈示段主要以旋律优美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节奏简单优美具有抒情性。
展开段加入了很多的三连音,以及快速跑动的十六分音符,让曲子的展开段更佳有活力,也体现出其奏鸣曲的独特韵味。
(三)旋律优美的特点
在浪漫主义时期,旋律的学做可以直接反映作曲家的内心世界。
舒伯特就是一个相当重视旋律写作的作曲家,甚至为了追求旋律的美好,不受奏鸣曲曲式结构的约束。
在本首奏呜曲中,主题都是动机式,器乐式的小乐句。
音程的绝对距离逐渐扩大,旋律的波动也出现大幅度的音程跳迸。
音程的跳跃带动了旋律的波动,旋律的外形从小波浪型到锯齿形,旋律也从美妙的音乐性转变到器乐性。
主部主题低声部以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突出主旋律的温和柔美,具有歌唱性,但实际上给人一种多声部的感觉。
(谱例1)(四)和声的巧妙运用
舒伯特非常注重调性转换的效果和依靠和弦伴奏的旋律进行发展。
这首奏鸣曲的和声就有着丰富微妙的变化,如变和弦的频繁使用, 使音乐获得了强大的色彩效果。
除此之外,增三和弦,减七和弦,这些极不稳定的和弦也是舒伯特常用的特性和弦。
这些和弦都增强了作品本身的色彩性、多元性。
这首曲子巧妙的运用了分解和弦,使得整首曲子有大乐队的视听感,其中主和弦和属和弦使整首曲子听起来更有层次感,左手的和弦与右手的旋律在一起,巧妙的结合,更佳突出了旋律优美的特点。
三、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664的演奏技巧分析(一)抒情性旋律的演奏
这首奏鸣曲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旋律的演奏,要做到既歌唱连贯,而又能打动听者随之跟随乐曲的情绪游走。
因此仅仅凭借手指的控制是不够的在演奏中更多运用指腹触键,不要用手指戳琴键,要深触键,慢触键,要多加使用肩、手臂、手腕、手指甚至全身的力量来协调控制,从而使得声音连贯、流畅来达到抒情性旋律歌唱性的感觉。
并且作者运用多声部的写作手法,将抒情性的旋律隐藏其中,因此演奏时要突出高声部的旋律线线条,非旋律的其他和声声部要弱弹,来衬托出旋律声部。
(二)柱式和弦的演奏
柱式和弦在钢琴演奏中是一个表达音乐与情绪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演奏方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感情。
在这首奏鸣曲中,也有不同的弹奏方式。
第一乐章中和弦以分解的形式出现在伴奏声部,右手的柱式和弦出现较多,因为要突出抒情性的旋律,因此弹奏时下键要深,缓慢下键手腕可以帮助下沉,并且要突出高声部的旋律,力量要向5指偏移,突出5指的音量,但又不能过猛和突兀。
第二乐章全曲几乎都采用了双手柱式和弦的连续弹奏来刻画深沉凝重的氛围。
主题大多在双手的高声部中,也就是右手的4指和5指以及左手的拇指上,在演奏时需要让弹奏旋律的手指突出演奏,要使每个和声都连贯,要多运用手臂的力量带动手指保持连贯,力量要整体移动。
(三)八度的演奏
八度的演奏往往是一首曲子的难点。
在第一乐章中有一段左右手八度向上级进的演奏,这段的演奏必须连贯,双手一气呵成的感觉,并且情绪是不断上扬的,已达到高潮。
(谱例2)
弹奏八度时手掌需张开,手腕放松,手臂不要僵硬,要有适当地弧线,但动作不易过大,要把力量通过大臂传到指尖,把重心放在第一个弹奏的音上,手掌尽量贴键。
同时将身体的力量传到指尖,以至于做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八度带来的和声色彩以及丰富的音响色彩,十分有爆发力。
奏,演奏时,应该对得整齐,使得节奏变的错落有致,丰富多彩,音乐气氛也更佳生动灵巧。
(谱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