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代表作
舒婷散文诗:致橡树

舒婷散⽂诗:致橡树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
可是⼤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
”在《真⽔⽆⾹》⼀书中,她回忆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
1977年3⽉,舒婷陪蔡其矫先⽣在⿎浪屿散步,“爱情题材不仅是其矫⽼师诗歌作品的瑰宝,也是他⽣活中的⼀笔重彩,对此,他襟怀坦⽩从不讳⾔。
”那天他感叹着:他邂逅过的美⼥多数头脑简单,⽽才⼥往往长得不尽如⼈意,纵然有那既美丽⼜聪明的⼥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强⼈,望⽽⽣畏。
年轻⽓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先⽣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都要求着⼥⼈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有取舍受⽤的权利,其实⼥⼈也有⾃⼰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失望。
当天夜⾥两点,舒婷⼀⼝⽓写完了《橡树》,次⽇将匆就的草稿让蔡其矫带到北京给艾青看。
北岛那时经常去陪艾青,读到了这⾸诗,舒婷和北岛开始通信,北岛转达了艾青的意见,《橡树》于是改成了《致橡树》。
“这⾸诗流传开来,不断碰到那些才貌双全的⼥孩⼦,向我投诉没有橡树。
”于是舒婷⼜写了《神⼥峰》作为补充,“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的肩头痛哭⼀晚。
” 原⽂: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枝炫耀⾃⼰;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像险峰, 增加你的⾼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光, 甚⾄春⾬。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株⽊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 听懂我们的⾔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 像⼑,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像英勇的⽕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终⾝相依。
这才是伟⼤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下的⼟地。
舒婷《致橡树》ppt课件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诗 比较
中西方爱情诗传统差异
表达方式
中国爱情诗注重含蓄、委婉,西 方爱情诗更直接、热烈。
情感深度
中国爱情诗强调内在情感的抒发 ,西方爱情诗更注重情感的外露
和表达。
审美取向
中国爱情诗追求意境美、朦胧美 ,西方爱情诗更强调形象美、感
官美。
当代中西方爱情诗发展趋势
多元化
当代中西方爱情诗在题材、风格等方面呈现多元 化趋势,更加包容和开放。
02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散文集《心烟》 等,获得过多种文学奖项。
03
她的诗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致橡树》创作背景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77年。 诗歌以橡树为象征,表达了对爱情、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灵感来源于舒婷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
分享内容要求
学生需准备简短的发言 稿,说明喜欢的理由, 可以是对诗歌内容的理 解、对诗歌语言的欣赏 、对诗歌情感的共鸣等
。
互动交流
其他同学可就分享的诗 歌提出问题或发表看法 ,形成互动交流的课堂
氛围。
THANKS
个性化
诗人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独特情感和体验,追求个 性化表达。
跨媒介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爱情诗的传播方式和 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诗歌创新
融合创新
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中西方诗歌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创新,产 生新的艺术魅力。
跨文化视角
通过跨文化视角审视爱情诗,可以拓展诗歌的表现空间和深度,增 强诗歌的普世价值。
1 2
3
诗歌主题
爱情、独立、平等与尊严
情感表达
舒婷我的祖国

诗人将克制不住旳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旳 壮丽誓言。愿以自己旳血肉之躯去取得她旳 “丰饶”“荣光”和“自由”,去实现她旳伟 大理想。强烈旳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尚旳 献身精神,使诗旳思想为之升华。
归纳概括各诗节旳大意:
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旳贫困、落后 旳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旳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旳祖国
这种感情旳?
第三诗节中旳感情色彩由悲痛愁苦一变 而欣喜亢奋。
诗人用旳意象有“簇新旳理想”“古莲 旳胚芽”“挂着眼泪旳笑涡”“新刷出 旳洁白旳起跑线”“绯红旳黎明”等, 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旳状 态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旳感情 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旳了解
概括本节内容。
第四诗节中抒发旳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 加强,感情到达了高潮。
写作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旳祖国》刊登于1979年7 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旳第一 种春天。诗人把心中压抑旳激情化作了 对祖国新兴旳讴歌。
祖国呵,我亲爱旳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旳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旳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旳矿灯 照你在历史旳隧洞里蜗行探索 我是干瘪旳稻穗;是失修旳路 基 是淤滩上旳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旳肩膊 —— 祖国呵!
舒婷旳诗喜欢借助于某些富有特色旳意象,给出她对生活思 索旳答案。我们能够看一首她旳另一篇为人称道旳诗作:借 助于什么意象,抒发了怎样旳情感?
《致橡树》
致橡树
舒婷
我假如爱你——
绝不像攀援旳凌霄花,
借你旳高枝炫耀自己;
我假如爱你——
绝不学痴情旳鸟儿,
为绿荫反复单调旳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凉爽旳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长你旳高度,烘托你旳威仪。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文原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文原文及课后练习答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文原文及课后练习答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文原文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穷,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后练习答案1.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星星变奏曲》舒婷、北岛、顾城3.略4.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5.(1)略(2) ①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②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③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④象征(“老水车”“矿灯”“盗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⑤深沉而悲痛。
(3) 第三节诗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
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4) 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舒婷小传

舒婷
百科名片
舒婷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中文名: 舒婷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龙海市石码镇
出生日期: 1952
职业: 作家
主要成就: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 《舒婷文集》
原名: 龚佩瑜
1980年: 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1993年: 庄重文文学奖
作家舒婷
人物生平
舒婷
成就荣誉
舒婷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节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1980年,调入福建省文联。1985年应邀参加了西德地平线艺术节,同时访问了法国;1986年应邀去美国举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个人作品朗诵会,并参加了洛杉矾“中美作家第三次会谈”;1987年应邀参加了意大利蒙代罗国际文学发奖仪式及研讨会;1988年,应邀参加了荷兰鹿特丹第十九届国际诗歌节,并顺访了英国;1990年,应邀去印度参加了纪念尼赫鲁诞辰100周年国际诗歌节。
文本细读与接受诗学舒婷《致橡树》的深层意蕴与历史语境

文本细读与接受诗学舒婷《致橡树》的深层意蕴与历史语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细读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探讨其深层意蕴与历史语境。
舒婷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致橡树》作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致橡树》一诗以橡树为象征,通过描绘橡树的坚韧不拔和顽强生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和生命力的颂扬。
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爱情、人生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在细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也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历史语境中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从历史语境的角度出发,分析《致橡树》一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还将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深层意蕴和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通过对《致橡树》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舒婷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代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舒婷与《致橡树》的创作背景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
她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象新颖、语言清新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舒婷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她的诗歌风格及主题选择。
《致橡树》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期。
那时,中国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社会开始逐渐步入正轨,人们的思想也逐渐解放。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舒婷以《致橡树》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独立和平等的渴望,以及对传统观念束缚的不满。
舒婷在创作《致橡树》时,正值她的个人生活也经历了一些变动。
她曾在农村插队劳动,后又在工厂当过工人,这些经历让她深切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同时,她也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这些情感经历也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致橡树原文word

致橡树原文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也是很好的表达了她的爱情观。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橡树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2022年文档资料

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2022年文档资料舒婷的代表诗作《致橡树》是一首在单纯的形式中有着丰富情感的诗作,诗歌以二元对立的艺术构思、新颖丰富的抒情意象、整饬自然的对偶句式,抒写诗人对于爱情的理想与追求,是一份发自肺腑的爱情宣言。
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传扬一种新的爱情观念,更在于诗人以“木棉”和“橡树”作为象征,表达了一个更广泛更深刻的主题。
一.二元对立的结构舒婷的《致橡树》以否定的爱情观与所追求的爱情理想的抒写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诗歌的第一层次:“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批判了广大女性的自我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爱情观念:对男人的依附,做男人的附属,实则是缺乏自我、人格丧失。
诗的第二层次:“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批判了男人世界世俗社会的爱情观念:要求女人无私奉献,甘于牺牲自己,成全男人的事业。
这种观念实质还是“以男性为中心,女人只是陪衬物”的不平等社会世俗观念。
诗人在抒写了她所否定的爱情观后,就以生动的意象表达其独特的爱情观:“我必须是树,/你近旁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是诗人要求女性和男性平等的自我独立意识展露,木棉与橡树比肩而立,同在蓝天下谁也不依附于谁,谁都作为树的形象而屹立。
接下来的树与树的告白:“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紧握在地下的根昭示了他们心心相印的深情,这是任何狂风暴雨都难以将他们分隔开的;相触在云里的叶表达出他们相濡以沫的真情,这是任何花言巧语都难以将情谊表达的。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就是两心相印的真情,这就是相互尊重的爱情。
在心心相印中,双方仍然保持各自独立的性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男性的橡树充满着阳刚之气,女性的木棉洋溢着阴柔之风,双方都不以消弭自我的个性而迎合对方,而是依然保持自己鲜明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婷代表作: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