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通知2013

合集下载

博士综合考核是什么意思

博士综合考核是什么意思

博士综合考核是什么意思引言博士综合考核是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之前必须通过的一项考试。

这项考试旨在评估博士研究生在整个博士学习期间积累的知识、能力以及对所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博士综合考核的意义、内容和流程。

1. 博士综合考核的意义博士综合考核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1 确定学生的学术能力博士综合考核通过对研究生在广泛科目上进行考核,评估他们的学术能力。

这包括了对基础学科的掌握程度、研究方法的运用、学科前沿的了解等。

通过考核,学校和导师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入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能力和素质。

1.2 促进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博士综合考核通常要求研究生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综合的学习和考核。

这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学术问题。

1.3 提高研究生的自信心通过顺利通过博士综合考核,研究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获得学术上的认可。

这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在学术领域的自信心,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博士综合考核的内容博士综合考核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学术基础科目考核博士综合考核会对研究生在所学专业的基本学科上进行考核,以评估其在学术基础上的掌握程度。

这些基础学科包括但不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学校会根据研究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考核科目。

2.2 学科前沿知识考核博士综合考核还会对研究生在所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进行考核。

这包括对前沿理论、主要研究成果、学术动态等方面的了解。

研究生需要通过文献阅读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

2.3 学科方法和技能考核博士综合考核还会对研究生在学科研究方法和技能方面进行考核。

这包括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实验技术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和导师会根据具体研究领域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方式。

2.4 学术能力综合评估博士综合考核最终还会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山东大学2013年全日制MPAcc、审计硕士MAud招生简章

山东大学2013年全日制MPAcc、审计硕士MAud招生简章

山东大学2013年全日制MPAcc、审计硕士MAud招生简章031 管理学院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125300会计(专业学位) 16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复试专业课523会计学(二)思想政治理论不区分研究方向②204英语二同等学力加试:1.初级会计学2.财务管理031 管理学院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25700审计(专业学位) 1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同等学力加试:1.初级会计学2.财务管理不区分研究方向②204英语二山东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与目录:点击下载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2年(从毕业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进修过本科主干课程6门以上(须提交成绩单原件,成绩合格),通过大学英语四级(CET-4)水平考试,并承担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前3位)或在公开出版(带cn号)的学术刊物(不含增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且符合所报考专业具体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加强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管理,本着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有利于公平、公正的原则,我校对201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

调整后的博士招生方式包括:公开招考、申请考核和推荐攻博。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关于编制博士生招生目录的年度通知等规定,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编制我校2013年博士生招生简章如下: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招生学科与导师具体招生学科与导师详见招生目录,2013年博士生招生目录将于9月初对外公布。

博士生招生是按照导师进行招生,所列招生人数将根据导师招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仅供参考。

考生报考前可登陆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站、报考院(系)网站、哈工大教师个人主页以及哈工大研招网(,下同)查询报考导师的个人简介、研究方向与联系方式。

三、公开招考(一)报考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委托培养生年龄可适当放宽;3.有两名与本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4.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在国外留学人员必须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并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5.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与只能取得单证(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必须获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包括: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硕士学位、非全日制工程硕士、MBA、EMBA、MPA等。

这部分考生报考一般理工类学科需加试数学,其中高等数学和数值分析各占50%;报考建筑类学科需加试一门建筑基础课(具体科目由建筑学院确定);报考管理类学科需加试专业基础课中另一门初试时未选择的考试科目,同时须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刊物上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已发表至少两篇经济管理领域的学术论文,并且经报考导师签字同意后方可报考,文章原件在复试时由管理学院进行审核,不满足论文发表条件者不予录取。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201 授管理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 掌握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财务与会计管理和研究人才。

2. 掌握坚实的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能力。

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4.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企业和单位财务会计基本概念、财务会计报告,以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企业和单位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3. 审计理论研究国家审计、独立审计和企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企业和单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课程设置参见《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学位课程填补。

(二)学分要求本专业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五、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六、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相关工作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和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教育部:关于2013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编制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2013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编制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2013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编制工作的通知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编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基础环节,对于指导帮助考生报考和规范招生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各招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9号,以下简称《招生工作通知》)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在确定考试科目和内容等方面的作用,科学、规范、及时做好目录编制工作。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招生计划安排在编制招生专业目录时,各招生单位暂按2012年国家下达的硕士生招生计划进行安排,并按《招生工作通知》精神,做好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二、招生学科、专业要求(一)学术学位1.招生单位招生目录中公布的学科、专业必须是本单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或备案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2.各单位在公布招生专业目录时,除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外,其他学科均须严格使用《2013年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附件1)中的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3.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代码前四位为该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第六位为顺序号(从“1”开始顺排)。

4.交叉学科代码编制规则:代码前四位为交叉学科所涉及一级学科(一个或多个)代码,第五位为“J”,第六位为顺序号(从“1”开始顺排),专业名称使用交叉学科名称。

(二)专业学位1.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或备案的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均可安排招生。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批准增设了全科医学领域,各有关招生单位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精神,积极安排好全科医学的招生计划,努力做好全科医学的考试招生工作。

2013年全科医学考试科目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统一要求进行设置,国家对全科医学领域实行单独划线。

2.招生单位在招生目录中公布的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必须是本单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或备案的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清华会计学博士培养方案

清华会计学博士培养方案

清华经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适用于2013级)一、适用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本方案适用于会计学(二级学科、专业)二、培养目标会计学博士研究生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金融管理与会计学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研究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的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培养方式博士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后,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博士生应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四、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统计学、高级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领域的理论。

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有关高级财务理论、高级会计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其它专业基础知识。

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管理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2.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直读博士生和普通博士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一致,均不少于46, 课程设置见附录。

3.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入学后三周内,博士生需按照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博士项目协调人的指导下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征得博士项目协调人同意后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并经博士项目协调人签字后送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4.博士资格考试:(1学分)资格考试是正式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性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下面两个部分:(1)综合笔试:以考察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等的掌握为目的会计专业博士生的综合笔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 经济学综合笔试,包括博士生在一年级学习的经济学专业课程:高级微观经济学(I,II)、高级计量经济学(I,II)。

东南大学申请考核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

东南大学申请考核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校研生〔2013〕18号东南大学申请考核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各院、系、所,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学术业务单位:为提高生源质量,推进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本着公平、公正和有利于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原则,根据《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办法(试行)》,特对我校申请考核博士生招生工作规定如下:一、 申请条件申请考核是面向本校和外校优秀的全日制应届或往届硕士毕业生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1.申请者必须符合我校博士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拟攻读全日制非委培博士研究生(即博士入学前将全部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

2. 原则上,申请者应为教育部原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中科院或其他高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全日制应届或往届硕士毕业生(含全日制专业学位);或已取得国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申请时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证明)。

3. 原则上,申请者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CET-6≥450 或IELTS≥6.0或TOEFL≥90或已在英文国际期刊上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发表过英文学术论文。

4. 申请者硕士阶段课程成绩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已取得较为显著的科研成果;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的申请者可不受第2、3条的限制。

二、工作程序申请考核博士生招生工作主要安排在每学年秋季学期,次年春季学期视招生计划剩余情况进行适当补充。

1. 网上报名申请者在网上报名前应仔细阅读《东南大学申请考核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和我校当年博士生招生简章,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并按规定如实填写和提交报名信息。

可申请专业以当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2. 提交材料网报后,申请者应按要求将相关申请材料寄送至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必须保证所有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有关证明。

一经发现作伪并核实,将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学籍,且5 年内不再接受其报考。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博士解析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博士解析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博士解析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招生方式为: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非定向)、公开招考(定向),这篇文章主要以申请考核制(非定向)为主。

一、报名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1)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3)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仅可报考经济管理学院专业)。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②提供进修相同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盖研究生培养部门的公章)。

③需在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三篇高水平的论文,其中一篇为外文撰写。

④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个人证书。

4.外国语水平要求:1.外国语种为英语的考生,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国家英语四级:成绩≥475分。

(2)国家英语六级:成绩≥425分。

(3)TOEFL:成绩≥72分。

(4)雅思:成绩≥5.5分。

(5)国家英语专业考试:四级成绩≥60分或八级成绩≥60分。

(6)WSK(PETS5):笔试成绩≥45分。

(7)在英语国家、地区或使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且学习年限1年以上(含1年)。

(8)学院认定且符合其学科特点的其他英语形式考核。

英语成绩有效年限不超过5年(成绩单年份应在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本科至硕士连续在读应届硕士毕业生,在读期间的四、六级英语成绩不受时间限制。

2.在接收外国语为小语种(俄语、日语)考生报考的学院,考生可申请由学院组织的小语种笔试考核。

报考专业类型为学术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通知根据《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执行培养方案的规定》,学科综合考试一般安排在博士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至期中之间进行。

具体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

学院负责组织实施。

根据学校规定,学科综合考试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和面试均要达到合格(70分及以上)方可通过学科综合考试。

笔试或面试不合格者(以及因出国等特殊原因推迟考试者),顺延至第四学期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前进行补考。

笔试内容包含:(1)主文献库及其他前沿文献(其中考虑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2)专业研究技能(STATA统计软件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面试主要考核博士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科研素质,具体方面参见培养方案。

请博士生认真准备。

会计学院2013年6月17日附:主文献库及其他前沿文献的重点范围财务会计领域[1]Demerjian, P., B. Lev, M. Lewis, and S. McVay. 2013. Managerial Ability andEarnings Qua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88 (2): 463-498.[2]Dhaliwal D S, Radhakrishnan S, Tsang A, et al. 2012. Nonfinancial disclosureand analyst forecast accuracy: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The Accounting Review 87(3): 723-759.[3]Dichev, I., and V. Tang. 2009. Earnings Volatility and Earnings Predictability.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7: 160-181.[4]Fan, J., T. J. Wong, and T. Zhang. 2007. Politically connected CEOs, corporategovernance, and Post-IPO performance of China’s newly partially privatized firm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s 84: 330-357.[5]Kim, Y., M. Park, and B. Wier, 2012. Is Earnings Quality Associated with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87 (3): 761–796. [6]Kothari, S., Leone, A., Wasley, C., 2005. Performance matched discretionaryaccrual measur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9, 163-197.[7]Matsumoto D A. 2002. Management's incentives to avoid negative earningssurpris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77(3): 483-514.[8]Ogneva M. 2012. Accrual quality, realized returns, and expected returns: Theimportance of controlling for cash flow shocks. The Accounting Review 87(4): 1415-1444.[9]Watts, R. 2003.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Explanations andimplications. Accounting Horizons 17 (3): 207–221.[10]Watts, R. 2003.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I: Evidence and researchopportunities. Accounting Horizons 17 (3): 287–301.财务管理领域[11]Jensen, M. and W.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u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305-360.[12]Myers, S.C. 1977,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 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 5, 147-176.[13]Benveniste, L. M. and Spindt, P. A., 1989, How Investment Bankers Determinethe Offer Price and Allocation of New Issu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4, 343-361.[14]Lang, Larry H. P., René M. Stulz, and Ralph A. Walkling, 1991, A Test of the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The Case of Bidder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9, 315-335.[15]Roll, Richard, 1986, The Hubris Hypothesis of Corporate Takeovers, TheJournal of Business 59, 197-216.[16]Myers, S. C. 2003. Financing of Corporations. In G. Constantinides, M. Harris,& R. Stulz (Eds.),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 - Corporate Finance.(Amsterdam North-Holland)[17]Kalay, Avner, and Michael Lemmon, 2008, Payout policy, in Bjorn E. Eckbo,Handbook of Corporate. Finance - Empirical Corporate Finance. (ElsevierNorth-Holland)[18]Ljungqvist, Alexander, 2008, IPO Underpricing, in Bjorn E. Eckbo, Handbookof Corporate. Finance - Empirical Corporate Finance. (Elsevier North-Holland) [19]Brennan, Michael J, 2003, Corporate Investment Policy, Handbook of theEconomics of Finance - Corporate Finance. (Amsterdam North-Holland) [20]Becht, Marco, Patrick Bolton and Ailsa Röell, 2002. Corporate governanceand control, ECGI - Finance Working Paper No. 02/2002.管理会计领域[21]Young, S. M. 1985. Participative Budgeting: the Effects of Risk Aversion andAsymmetric Information on Budgetary Slack.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3(2):829-842.[22]Birnberg, J. G., M. D. Shields, and S. M. Young. 1990. The Case for MultipleMethods in Empiric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with an Illustration from Budget Sett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1):33-66.[23]Ittner, C. D., and D. F. Larcker. 1998. Are Nonfinancial Measures LeadingIndicator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6:1-35.[24]Banker, R. D., G. Potter, and D. Srinivasan. 2000.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an Incentive Plan That Includes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s. TheAccounting Review 75(1):65-92.[25]Lipe, M. G., and S. E. Salterio. 2000. The Balanced Scorecard: JudgmentalEffects of Common and Unique Performance Measures. The AccountingReview 75(3):283-298.[26]Sprinkle, G. B. 2000. The Effects of Incentive Contracts on Learning andPerforma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75(3):299-326.[27]Sprinkle, G. B.. 2003. Perspectives on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ManagerialAccounting.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8(2-3):287-318.[28]Gibbs, M., K. A. Merchant, W. A. Van der Stede, and M. E. Vargus. 2004.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of Subjectivity in Incentiv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79(2):409-436.[29]Dechow, N., and Mouritsen, J.,2005.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management control and the quest for integration. Accounting,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 30: 691-733.[30]Bisbe, J., Batista-Foguet, J.M., and Chenhall, R., 2007. Defining managementaccounting constructs: A methodological note on the risks of conceptualmisspecification.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32: 789-820.审计学[31]Bedard, J.C., D.R. Deis, M.B. Curtis, and J.G. Jenkins. 2008. Risk Monitoring andControl in Audit Firms: A Research Synthesis.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7 (1): 187-218.[32]Bedard, J. C., and L. Graham. 2011. Detection and Severity Classifications ofSarbanes-Oxley Section 404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The AccountingReview 86 (3):825-855.[33]Bronson, S. N., C. E. Hogan, M. F. Johnson, and K. Ramesh. 2011. The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PCAOB auditing Standard Nos. 2 and 3 on thereliability of preliminary earnings releas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Economics 51 (1–2):95-114.[34]DeFond, M. L., and J. R. Francis. 2005. Audit research after Sarbanes-Oxley.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4 (Supplement): 5-30.[35]Fan, J. P. H., and T. J. Wong. 2005. Do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Governance Role in Emerging Markets? Evidence from East Asi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3 (1):35-72.[36]Fung, S. Y. K., F. A. Gul, and J. Krishnan. 2012. City-Level Auditor IndustrySpecialization, Economies of Scale, and Audit Pric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87 (4):1281-1307.[37]Kinney, J. W. R., and M. L. Shepardson. 2011. Do Control EffectivenessDisclosures Require SOX 404(b) Internal Control Audits? A NaturalExperiment with Small U.S. Public Compani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49 (2):413-448.[38]Lennox, C., and J. Pittman. 2010. Auditing the auditors: Evidence on the recentreforms to the external monitoring of audit firm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9 (1–2):84-103.[39]Lawrence, A., M. Minutti-Meza, and P. Zhang. 2011. Can Big 4 versus Non-Big 4Differences in Audit-Quality Proxies Be Attributed to Client Characteristics?The Accounting Review 86 (1):259-286.[40]Lennox, C. S., and J. A. Pittman. 2011. Voluntary Audits versus MandatoryAudi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86 (5):1655-16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