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
微阅读之记叙文词语品析

2、理解记叙文中特定语境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一步、定位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 第二步、准确把握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第三步、选择赏析角度。修辞角度(比喻,拟人等等);词 性角度(动词,形容词);感情色彩角度(褒义词,贬义 词)…… 第四步、结合语境内容谈表述的情感。指出人,物或作者的 情感。 第五步、表述表达效果。表达效果:指准确,生动,形象, 逼真,传神,栩栩如生等展现在读者面前。
词语理解的概念
词语的固定意义也就是词典中所注释的意义,也称为概念意 义或静态意义。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它们就有具体意义, 也就是语境所赋予的词语的动态意义。所谓的理解词语的意 义,主要是指理解它在一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有时是概念 意义,有时语境赋予的动态意义。词语的动态意义在词典中 往往找不到它的确切解释,只有联系上下文揣摩,认识其文 字背后的意思及感情色彩。
答题策略
1、抓住词语特点,正确把握词语含义。 根据词的本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
不同含义。1、问的是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就要从上下文去 寻找;如果考查的是词句的特殊含义、言外之意,或深层含义, 就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词性特点、句子形式、修辞手法等, 深入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正确理解词义,一是要这些词语本 身有哪些含义。二是联系上下文语境,不能断章取义。“词不 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归一旨”,合理推断词句含义 。三是要看揣摩出来的含义与全文的主题、思想是否吻合。
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 十回”。这一“扯”字本来是个普通的动词,为“用力拉”的 意思,但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看出这个“扯”用在这里有了它特 殊的含义。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极度瞧不起,话不投机不 是骂就是“啐”,粗鲁野蛮之极,可范进中举后他对这个宝贝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讽刺夸张、借景抒情、设置悬念等。
七种记叙文表现手法:(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定义】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手法。
【作用】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考察类型】1)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1.《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人物变化进行对比。
2)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象征【定义】文章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为象征。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其作用可概括为:a.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b.表达了……的感情;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1.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 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
倒叙、又叫倒插笔。
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有三种情况。
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
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
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
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
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
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
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
“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
微阅读之记叙文人称及作用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 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 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 下都没有。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 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 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 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11)“什么事?”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 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刚才我洗脸怕 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
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 心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 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 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 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 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 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 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 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 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 (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 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说: “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 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 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 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 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 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 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 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 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 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 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 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 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表达方式的含义、类别、举例、考点及如何把握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的含义、类别、举例、考点及如何把握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含义文章的表达方式是指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感情或观点时所使用的语言组合样式。
表达方式的类别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表达方式举例说明表达方式——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如: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风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表达方式——议论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如:吸烟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行为。
抽烟会影响抽烟人的健康,很多肺癌患者的病因就是香烟。
此外,抽烟还会伤害你周围的人的健康,“抽二手烟”对身体的坏处甚至更大,也许你的家人不自觉地就被你伤害了。
所以我认为吸烟危害健康,我们应该鼓励吸烟者戒烟。
表达方式——记叙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如:麦克去看电影,他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
可是,过了一会儿,他走出来又重新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
过了一分钟,麦克又走了出来,第三次走到售票处,售票小姐很惊讶地问:“你不是已经买过票了吗为什么还要买啊”麦克很生气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表达方式——说明用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形状、性质、用途等情况解说清楚,表达明白。
说明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浅显易懂。
<如:法国首都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
市内分为20个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
表达方式——抒情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文字抒发对人或对事的各种感情。
作用在于使文章中的事物或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
如:冬天,我喜欢你纯净的身躯,喜欢你严厉的性格,我要在你的怀抱中锻炼,奋斗……你可以和春天的鲜花、夏天的麦浪和秋天的果实媲美!表达方式的常见考点把握文章的表达方式,赏析写作特点一直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记叙文知识点归纳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特点: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心要素是:人物和事件。
3、记叙文的线索: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1)线索的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①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物线):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事线):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人线):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展开。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展开(感情线):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线、地点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见闻线):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作用。
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
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
如《背影》《枣核》的线索就是标题;《故乡》的线索是我回乡的见闻和感受……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背影》的线索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父子深情;《枣核》的暗线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3)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作者的思想情感⑤某一人的见闻感受⑥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4.记叙的顺序:(1)顺叙的作用:(2)倒叙的作用:(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的作用:(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①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丰富人物形象或烘托相关人物的品质,突出文章中心或表达作者的美好情感③照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它们都是考纲规定的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范畴。
下面是关于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内容,欢迎阅读!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五种;表现手法有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和烘托、渲染、首尾呼应、虚实结合等;修辞手法指比喻、拟人、夸张等。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具体在写作时时,时常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分,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
行动(动作)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
语言(对话)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
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
环境描写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其作用是: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⑥渲染气氛。
另外,从描写的角度看,除直接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正面描写)外,还可进行侧面描写,即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基本作用是烘托,使描写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 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 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一篇文章,恰到好处 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 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基本题型
☆辨识描写方法。提问方式:划线句或某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 法。 ☆分析描写作用。提问方式:文中画线句某某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提问方式:请从描写手法 的角度对文章某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五种基本表达方式
一、叙述:又称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 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 (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 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二、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 微的刻画。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 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A天空中飘着云。 B湛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如棉花一样蓬松而轻柔的云。
五、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 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 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 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 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 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有助于深刻了解。
☆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 ☆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答题技巧:先找出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再辨识是自然环境还 是社会环境描写,然后联系文章内容、人物及主题,具体分析 其作用。
★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 写、心理描写等。 1、肖像(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 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 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 肖像描写的作用: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 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 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 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 运用形式。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 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 法,又称艺术手法。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 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 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如: 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语言(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人物 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 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人物 的……性格或……品质。 三、抒情:在具体叙述、充分描写的基础上,抒发和表现作者 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 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 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 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间接抒情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寓 情于事: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 寓情于景:即作者感情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 描写来表现作者喜怒哀乐。
作用: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 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四、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 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 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 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记叙文在发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 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 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 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 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 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开头相照应,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 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中心 思想。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 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 登场人物的性格,表达中心。基本作用是烘托,使描写对象更 加鲜明突出。
表达方式的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作答: ★内容:主要是对人物、故事情节、主题起到的作用。 ★结构:指表达方式起到的过渡、铺垫、埋伏笔、呼 应等结构方面的作用。 ★文学性表达效果:指对气氛环境的渲染烘托,语言 表达的生动形象,给读者感情的真实、真切等表达效 果。
大显身手
1、《白梅无价》第19题: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包含感情,请 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个字) 2、《那些卑微的母亲》第21题: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 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 描写方法?刻画 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3、《枯竹》第35题: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 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 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 (填番号),理由是:_____ 4、《花边饺里的母爱》第44题: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 心理活动。 (1)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 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
A句是叙述,它告诉我们天空中有什么,有云在飘动。B句是描 写,有形象、有颜色,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图呈现在我们面前, 让人好像真的看见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描写分类
◆按描写对象、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 描写的角度可以分为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 描写和细节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按 描写的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 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 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 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 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 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表现 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衬托中心,都具有重 要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 写,渗透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风气等元素。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 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 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多交代时代背景、社会 风俗、思想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社会环境是人物性格 形成的根源。 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 5、《留两个柿子看树》第52题:体会第⑤段景物描写特点, 说说其作用。 6、《猎手》第56题: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鉴赏第⑤节划横线 的句子。 7、《冰山之父》第75题: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行动(动作)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 动作描写的作用: ◆显示人物内心世界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 ◆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
3、语言(对话)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 语言描写的作用: ◆刻画人物性格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4、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 心理描写的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
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 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 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 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 中心、画龙点睛。 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记叙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 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所以,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 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 所写事物的评价,这是了解文章主是思想的重要途径。 主要作用作用: 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和说服力,提高战斗性; 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 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五种表达方式的侧重点: ★叙述重过程, ★议论重观点, ★描写重印象, ★说明重介绍, ★抒情重情感。
常见题型
★判断表达方式类别:某某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某某属于什么 描写? ★某种表达方式的作用:某处的描写(议论、抒情)有什么作 用? ★对某种表达方式的赏析:本文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很成功,请你作研读(鉴赏、写点赏析文字)。
解题思路:
☆环境描写表述格式:具体描写了……景色, (交代……时 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气氛,定下 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 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表达,寄托,暗 示,揭示)……的主题 ☆人物描写表述格式: ●外貌描写(包括神态):交代人物……身份、 ……地 位、 ……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 ……思想性格等情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