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复习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再如《爱莲说》。
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故乡》开头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描写,为下面杨二嫂和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
打两个比方:运动会上一开始就播放明快、热烈的运动员进行曲,那就是在为下面激动人心的运动节目做了铺垫;每年春晚一开始首先出现的闹春的热烈场面,那就是在为下面的喜庆主题做好一个铺垫。
4.伏笔、照应。
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记叙文6-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表达方式的作用考点: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考题方式:1.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2.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什么作用?解析: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描写部分需注意:1.作者是针对事物/人的什么特征描写的;2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需注意一要有真情实感,二要注意分寸,不可夸大或者虚假。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一种是先叙,后议论;一种是夹叙夹议。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例题1.昙花终于怒放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
我高兴极了!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
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
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
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
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
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
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
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
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
微阅读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 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 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一篇文章,恰到好处 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 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基本题型
☆辨识描写方法。提问方式:划线句或某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 法。 ☆分析描写作用。提问方式:文中画线句某某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提问方式:请从描写手法 的角度对文章某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五种基本表达方式
一、叙述:又称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 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 (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 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二、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 微的刻画。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 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A天空中飘着云。 B湛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如棉花一样蓬松而轻柔的云。
五、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 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 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 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 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 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有助于深刻了解。
☆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 ☆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答题技巧:先找出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再辨识是自然环境还 是社会环境描写,然后联系文章内容、人物及主题,具体分析 其作用。
★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 写、心理描写等。 1、肖像(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 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 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 肖像描写的作用: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表达方式及作用

第十一讲表达方式及作用一、考点解析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即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常用的记叙顺序分三种,顺叙、倒叙(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插叙(补充交代背景、原因等;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曲折)。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与刻画,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常考的是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3.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人、事、物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人、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5.说明: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结: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
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二、课堂实战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2.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5.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记叙文散文-表达方式、题目含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段落的作用

第八讲记叙文阅读(二)散文表达方式、题目含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段落的作用【教师版】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一)记叙:主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也就是记叙的六要素清晰的介绍给读者,语言主要是使用叙述性的语言。
【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二)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是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成因、结果等进行解说,从而使人们对于这一事物有个明确的、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一般不在记叙文中使用。
(三)议论:议论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的表达方式。
主要使用比较抽象的有较强逻辑性的语言。
【作用】①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②表明……观点,③通过写……内容,④点明……主题。
(四)抒情:即抒发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分类】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作用】①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②表达……情感,③通过写……内容,④点明……主题。
(五)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展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①运用xx描写,②通过写……内容,③写出了…特点/内容④表达……情感/主题。
二、题目含义与词语含义作用1.表层含义(1)字面义:字典中可能会怎么解释这个词的(2)文中义:用自己的话概括相关情节2.深层含义:(3)运用手法+分析作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关、对比、象征、引用等。
+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如果没有特殊手法,就回答“新颖有诗意”(4)情感或主旨或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感情,赞美了……,揭示了……道理。
三、句子含义四、段落的作用(一)开头段作用【内容】①写出……内容②点明……人物形象③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⑤表达了……主旨\情感⑥运用了倒叙\欲扬先抑的手法(二)中间段作用④表达了……主旨\情感【中间段的特殊手法】插叙a.补充插入……情节,b.交代……原因c.为下文…铺垫\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d.补充人物……形象e.突出……主题f.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三)结尾段作用【内容】①写出……内容②点明……人物形象③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④引发读者思考⑤表达了……主旨\情感⑥运用了倒叙\欲扬先抑的手法(2024福建龙岩上杭东南片区九上期中)新衣服①过年穿新衣是公认的习俗。
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5.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
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5讲: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考点】1.表达方式的判定。
2.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
【常见题型】1.本文第X段(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和人物经历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
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
叙述的作用: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2)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也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社会环境。
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
另一种是特写式。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记叙文阅读之文章的主题(五)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一.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二)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二.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一)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
②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
③为议论说理提供依据。
1.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的方式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二)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复习:分析表达方式及作用【复习目标】1.准确区分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
2.会具体分析这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课前复习导学】一、温故知新:(1)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如: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3)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㈠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需注意:记叙的人称以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㈡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从描写的对象上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从描写的方法上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我们需要着重了解的是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思路:这是什么描写?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1)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反映了人物________的心理(或情感)。
2、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思路: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1)渲染_______的气氛,为下文_______作铺垫。
2)烘托文中人物________的心情。
3)抒发作者________的感情。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
6)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中心(或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风貌或表达某个道理)服务。
㈢议论。
记叙文在发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㈣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
它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①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②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可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
二、常见题型1、文中画线句(或某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文中某处运用的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或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3、文中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处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或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前复习检测】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1.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了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
2.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象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
3.这种巨鲸,名列世界第五大,有时能长到体长超过45英尺,体重40多吨,寿命长达30—40岁。
4. 我们这年轻的一代,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更应挺起胸膛,用我们的决心和毅力去创造将来,使人人都能够过着丰衣足食、自由、安定和幸福的生活。
希望全人类都有一个和平的世界。
5.妈妈呀,你把您的爱深深的藏在了心里。
是女儿不懂事,错怪你了。
我再也不会以为您不爱我了,因为我从那张字条上,读懂了您对女儿深沉的爱……【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一:人物描写的表达方式《故乡》中的有关语段“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阿呀呀,你放了道台⑨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活动二:环境描写的表达方式“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
”(《孔已己》)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的叔叔于勒》)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故乡》)活动三: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走一步再走一步》)活动四:“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我的老师》)“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背影》)【课堂达标训练】微笑的可乐[美国]杰奎林•海克尔我7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彩,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似的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
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在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
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了,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
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
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
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
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
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
”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
”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
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
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
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
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
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
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的海滨度假。
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
”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