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救生舱配置原则与应用

合集下载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包括自救器、避难硐室或救生舱、避灾路线及指示、应急预案等。

其中,自救器是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紧急避险装备。

当煤矿井下发生灾变时,遇险人员应使用自救器或自救器接力尽快安全撤至地面,因为地面最安全。

当巷道被顶板冒落物等堵塞,遇险人员无法安全撤至地面时,应进入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躲避,等待救援。

1、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建设原则自救器的装备,避难硐室和救生舱的建设,应急预案和避灾路线的制定,均应将遇险人员使用自救器或自救器接力尽快安全撤至地面作为首选。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是为无法安全撤至地面的遇险人员提供基本生存条件的紧急避险设施。

因此,避难硐室和救生舱,首先要防止外部CO 等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室内(或舱内),造成室内(或舱内)避险人员伤亡;为途经这里需要更换自救器的逃生人员提供足够数量的压缩氧自救器;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或新鲜空气)、水、食物、通信、照明等;具有温度、湿度调节功能,为避险人员提供适宜避险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具有空气净化功能,及时处理室内(或舱内)CO、CO2、H2S、CH4等有毒有害气体等。

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的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应满足无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无安全隐患、不影响矿井通风和安全生产、便于快速紧急避险、免维护或易维护、经济实用等要求。

1. 1无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当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断电浓度时,煤矿井下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必须断电,防止电火花和危险温度以及机械摩擦撞击火花和危险温度等引起瓦斯爆炸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路和电气设备是通过限制功率和能量,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所产生的电火花能量和温度足够的低,不足以点燃周围环境中的可燃性气体。

因此,大功率电气设备及电源无法做成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

这就要求,避难硐室和救生舱的制冷和空气净化等系统及装备不能使用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这包括使用煤矿井下电网电源和大容量蓄电池。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若使用煤矿井下电网电源,当瓦斯浓度超过断电浓度时,将会停止供电。

煤矿井下救生舱资料

煤矿井下救生舱资料

煤矿井下救生舱资料煤矿井下救生舱是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重要设施之一。

它是在煤矿井下紧急情况下提供人员避险的设施,可以有效地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对煤矿井下救生舱的相关资料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煤矿井下救生舱是什么?煤矿井下救生舱是一种专门用于煤矿下层的紧急避难和救援的装置,通常安装在井下的主筒、井口或主巷等地方。

煤矿井下救生舱通常由钢制构架和金属板材制成的密闭舱体、集装箱形式的容器或其他形状的结构组成,其大小和配置取决于煤矿的规模、生产能力和劳动力规模等因素。

在煤矿井下救生舱中设有大量的救生装备,例如空气净化器、呼吸器、食品、水和消毒设备等。

二、煤矿井下救生舱的作用是什么?煤矿井下救生舱是在煤矿事故发生时,由于井下环境复杂、通讯不畅等原因,造成煤矿职工无法快速撤离现场时,提供职工应急避难和救援的装置。

煤矿井下救生舱具有如下作用:1.提供给职工必要的生命保障和弥补井下环境缺陷的各种设备和物品。

2.可以在矿井里压力大、温度高、氧气贫乏、通风不良等极端环境下,提供一个对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具有保护作用的避难场所。

3.对于煤矿井下的正常运行,煤矿井下救生舱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煤矿中的瓦斯爆炸事故和其他相关的安全事故。

三、煤矿井下救生舱的类型有哪些?煤矿井下救生舱可以根据其内部特征和功能特点分为不同类型,目前常见的几种类型包括:1.多功能型救生舱:此类救生舱是最基本的救生设备。

2.独立式救生舱:独立式救生舱又称永久式救生舱,常用于人数较多的煤矿。

3.模板式救生舱:模板式救生舱是一种可以根据需要拼接的救生设备,此设计可以直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

4.可拆式救生舱:此类救生舱可以直接转运到其他矿区或从一个区域移到另一个区域。

四、煤矿井下救生舱的规格有哪些?煤矿井下救生舱的规格是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计的。

规格因煤矿不同而不同,但通常应满足煤矿职工的基本需求。

煤矿井下救生舱设计规格要满足这几方面的需求:1.面积:当救生舱里有50人以下时,面积应达到15平方米,当救生舱里有50人以上时,面积应达到20平方米。

救生舱管理办法(参考文本)

救生舱管理办法(参考文本)

煤矿公司救生舱管理办法(试用)煤矿公司2010年8月煤矿公司救生舱入井管理办法(试用)一、概况:煤矿介绍。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公司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切实将“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落到实处,根据国家推进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建设的要求和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结合煤矿公司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决定在煤矿公司井下使用“美国-凯泰‘矿用救生舱'”,为充分发挥救生舱的安全保障作用,确保救生舱的正常使用,特制定救生舱入井管理办法:二、救生舱井下管理组织机构:组长:安全副总经理副组长:安全副总成员:安监站、机电管理部、生产技术部、通风区、调度室、培训中心、企划部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管理机构职责:1、负责组织制定救生舱入井管理办法;2、负责救生舱井下布置地点的确定;3、负责救生舱的日常管理、定期维护,保证救生舱的正常使用;4、负责对入井员工进行救生舱紧急避灾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三、“矿用救生舱”简介:1、适用条件:在井下灾变发生后,在逃生路径被阻、逃生不能或无法撤离的情况下,为躲避有毒有害气体、浓烟烟尘和氧气缺乏等危害,可为幸存人员提供安全避难空间。

2、主要构成:充气舱体、空气处理设备、氧气筒、气体监测仪、应急照明、修理工具、饮用水、食物(2000卡每人每天)、化学处理卫生间和药品供应。

3、产品规格:救生舱可容纳30人,不需外部能源就可以提供96小时的生命所需空气。

4、主要特点:5、适用范围:适合放置于距离工作面1000米内,以佩带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能够安全到达为原则,矿难发生后,在逃生路径被阻、逃生不能或无法撤离的情况下,为躲避有毒有害气体、浓烟烟尘和氧气缺乏等危害,为幸存人员提供安全避难空间,救生舱只有在正确的操作下,才可起到保护作用。

对于发生在工作面以外的爆炸、火灾导致的窒息事故,使用远离事故点设置的救生舱,对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井下布置地点的确定:煤矿公司五、“救生舱”管理规定:1、入井前,必须详细检查救生舱的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煤矿井下救生舱设施

煤矿井下救生舱设施
许兴民 讲稿
• 3. 舱内外环境监测组件 • 使用传感器,监测舱内外的压力、温 湿度、气体(O2、CO2、CO、CH4、H2S 以及救生舱所在煤矿曾经出现过的有毒气 体)浓度;同时,传感器将监控数据传输 到监控分站,通过监控分站自动控制、调 节舱内环境参数
许兴民 讲稿
• 4. 有害气体去除组件 • 救生舱采用正压设计,有效防止有害 气体进入舱内;舱内配有有害气体吸附剂、 吸湿剂,有效去除有害气体 • 5. 其它 • 空调、食物和水、蓄电池、急救箱、 免冲洗打包马桶、照明装备、通讯装备、 舱外声光示踪装备等
许兴民 讲稿
• • • • • • • •
三、救生舱的特点 1. 优异的结构 独特的加强筋设计,大大增加安全性 独特的弧形顶设计,抗压能力增强且便于 排水 隔温夹层,强悍的防火耐高温性能 良好的气密性 舱体体积小,便于运输 多出口设计,除舱门外,另设两个逃生口; 舱门打不开时可通过逃生口进出
许兴民 讲稿
许兴民 讲稿

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重点煤矿都安装了救生 舱。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等国的煤矿灾后 救护中,救生舱也成为一项重要装备。2006年, 在澳大利亚的一次矿难中,两名矿工在被困井下 13天后获救,原因就是他们在矿井千米深处的救 生舱里得到了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为救援争取到 了足够的时间。类似的“神话”也曾在加拿大上 演过,该国一矿井发生大火,70名矿工被困。矿 工们成功躲进了救生舱里,并最终全部获救。南 非的例子更具有说明性。2003年南非的某矿发生 停电事故,当时井下共有3400多人,结果死亡了 9人,280人是救护队从井下的各个救生舱里救出 的。
• • • •
2. 多种供氧手段,任意选用一种或多种 矿内压缩空气管道,可无限供氧 舱内压缩氧气瓶供氧,稳定安全 化学制氧(氧烛或氧气再生药板),紧急 情况下制氧

矿用救生舱的研究

矿用救生舱的研究

矿用救生舱的研究在煤矿生产中,瓦斯、煤尘爆炸、火灾等事故频发,矿难发生的瞬间造成伤亡的矿工只占伤亡总人数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矿工是由于矿难发生后,自救器的有效作用时间较短,在其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周围环境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致使矿工不能正常升井,进一步造成中毒或者窒息而死亡u,。

矿难发生后的避险人员如何延长生存时间成功获得救援,是矿井救援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矿用救生舱可以为井下遇险人员提供一个能有效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同时提供必要生存保障的密闭空间,进而对延长避险人员井下生存时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救生舱的分类目前,矿用救生舱根据舱体材质可分为硬体式救生舱和软体式救生舱,硬体式救生舱采用钢铁等硬质材料制成;软体式救生舱采用阻燃、耐高温帆布等软质材料制成,依靠快速自动充气膨胀架设。

根据安装方式可分为固定式救生舱和移动式救生舱。

固定式救生舱一般固定在矿井中的危险工作区域,移动式救生舱放置于工作面附近。

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以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有服务区域人员紧急避险需要为原则来选取救生舱的种类。

由于移动式硬体救生舱能够随着作业场所的变迁而移动,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所以应用日趋广泛。

3、救生舱的系统组成救生舱通常由舱体结构系统、生命保障系统与测控通信系统组成。

生命保障系统中通常包括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气幕喷淋系统、压风泄压系统和降温除湿系统等部分,这些系统相互联系,有效实现救生舱的各项功能。

3.1舱体结构国内外救生舱的舱体一般为分段组合式,通过不同长度舱体的组合,能够用于绝大多数煤矿的巷道。

舱体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强度和刚度,以确保在爆炸发生时,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力。

舱体结构按功能划分,主要由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组成。

过渡舱是避险人员进入救生舱的快速通道,是救生舱中极为重要的一节舱体,可最大限度阻止舱外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和烟气的侵入。

矿用救生舱标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

矿用救生舱标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

矿用救生舱标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1. 引言矿用救生舱是一种重要的矿井安全设备,用于提供矿工在事故发生时临时避难、通信和自救的场所。

矿用救生舱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条件,以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可靠性。

本文档将介绍矿用救生舱的通用技术条件。

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矿用救生舱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3. 术语和定义•矿用救生舱:指用于提供矿工避难、通信和自救的设备。

•可移动式救生舱:指可以在矿井中移动的救生舱。

•抗冲击能力:指救生舱在遭受冲击时的抵抗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指救生舱在不同矿井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轻量化设计:指救生舱在保证抗冲击能力的前提下,减轻自身重量。

4. 技术要求4.1 救生舱结构•救生舱应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矿井中可能存在的冲击和震动。

•救生舱应具有防火、防爆和防烟的性能,以保证矿工在舱内的安全。

•救生舱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隔离外界环境,保证舱内空气质量。

•救生舱应具备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以确保舱内的空气新鲜且可供矿工长时间呼吸。

•救生舱应具备独立的供电系统,能够保证舱内的照明、通信和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救生舱应具备紧急出口,以提供矿工在必要时快速撤离的通道。

4.2 环境适应能力•救生舱应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矿井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

•救生舱应具备防尘和防水的能力,以保证舱内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矿工的安全。

4.3 自救装置•救生舱应配备必要的自救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应急食品、应急水源、应急医疗设备等。

•自救装置应具备足够的数量和有效期限,以满足矿工在救生舱内存活的需求。

4.4 轻量化设计•救生舱应采用轻量化设计,以减轻自身重量。

•轻量化设计不应影响救生舱的结构强度和性能可靠性。

5. 检验方法5.1 结构强度检验•救生舱应进行静态和动态载荷试验,以测试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静态载荷试验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救生舱在承受额定载荷时是否出现形变、破损等现象。

矿用救生舱

矿用救生舱

矿用移动式救生舱矿用救生舱,救生舱厂家直销,救生舱最新报价,专业救生舱厂家舱内提供了所需要的生命保障系统,包括供氧、空气净化(二氧化碳的去除),温湿度调节,环境监控几部分。

救生舱整体采用正压设计,并配置了正压排气系统,保证舱内、外正常的压差。

过渡舱与生活舱之间设置防护门,人员进入过渡舱后,为防止外部有毒有害气体随人员进入生活舱,开启生活舱门时,空气幕同时打开。

人员全部进入生活舱后,对过渡舱进行洗舱,排出内部的有害气体。

另外过渡舱中还提供压风供氧系统接口,保证在压风系统未受损害的情况下,由外部提供舱内供氧,以延长救援时间。

过渡舱还提供大小便处理装置。

救生舱主要适用于煤矿或非煤矿井下发生如下事故的现场人员避难以及井下临时指挥与调度场所;a)各类爆炸 b)煤与瓦斯突出 c)冒顶 d)外因火灾救生舱平时可作为日常的矿井气体监控设施;救生舱同时适用于一些危险行业场所,作为紧急避难逃生设施。

如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单位或车站、码头、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

技术参数救生舱主救生舱应明确以下基本参数:额定人数:8、10、12、16、20人;额定防护时间:96h;起动时间:30s;抗冲击能力:1Mpa;可承受最大爆炸冲击压力:2Mpa;瞬间耐高温能力:1200℃;持续耐高温能力:外部持续≥55℃,舱内保持35℃以内;规格尺寸(长×宽×高),9590mm×1900mm×1900mm,空载质量:9.5t。

心动不如行动,您还等神马?生活舱部分主要提供灾害发生期间的人员生活空间,配置有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温湿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功能。

供氧是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的出气孔实现的,内部还设有氧烛或其它的供氧装置。

舱内的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去除空间内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以及吸附其它杂质。

舱内温湿度调节系统,采用物理吸热原理,可根据舱内人员生存需要进行温度调节和空气除湿。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简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一种为矿工在事故发生时提供安全撤离通道的设备。

它具有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可以在矿井瓦斯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时为矿工提供紧急逃生的手段。

该救生舱具有便携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移动到不同的工作区域。

结构和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外壳:救生舱外壳由钢材制成,具有抗压、防火、防爆等特性,可以有效保护内部的人员和设备。

外壳上设有救生舱的出入口,以及通风系统的进出口。

2.生命保障系统:救生舱内部配备有独立的供氧系统、食水储备和卫生设施。

供氧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确保矿工在救生舱内能够正常呼吸。

食水储备和卫生设施则为矿工在救生舱内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

3.通信设备:救生舱内部配备有紧急通信设备,可以与外界进行联系。

矿工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向救援人员发送求救信号,以便获得救援。

4.安全设备:救生舱配备有紧急照明器具、灭火器等安全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使用方法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使用方法如下:1.在事故发生前,救生舱应事先安装好并与矿井主体进行连接。

2.当事故发生时,矿工应立即进入救生舱,并关闭救生舱的出入口。

3.在救生舱内,矿工应确保自己的安全,保持冷静,遵循救生舱内部的安全规定。

4.如有需要,矿工可以使用救生舱内部的通信设备与外界联系,向救援人员发送求救信号。

5.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矿工应使用救生舱内的生命保障系统维持自己的生存,如供氧系统、食水储备等。

6.一旦救援人员到达,矿工应听从指挥,按照救援人员的指示有序撤离救生舱。

优势和应用领域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具有以下优势:1.独立性:救生舱具备独立的供氧系统、食水储备等,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矿工提供生存保障。

2.移动性:救生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移动,并与矿井主体进行连接,方便矿工在不同工作区域使用。

3.安全性:救生舱外壳采用钢材制造,具有抗压、防火、防爆等特性,可以保护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用救生舱配置原则与应用研究救生舱是井下主要避险设施,是一种用在地下矿山发生诸如爆炸、瓦斯突出、冒顶、外因火灾、涌水、塌方冒顶或者有毒有害气体逸散时,供矿工紧急避险的生命庇护场所。

矿用救生舱应该具备“三防一隔”(防毒、防火、防震、隔爆)和“四基地”《矿工生命的救生基地、救护人员的中转基地、救灾人员的指挥基地、与井上进行通讯的联络基地)的基本功能,具体包括气密性、隔热性、防火性、抗压性、空气交换系统等生存保障性能,以及有害气体去除、监测、通信、急救等基本功能。

救生舱主要系统有供氧系统、通讯系统、空气交换系统、监测系统、动力系统、医疗救护系统、照明系统、食品系统等组成,其中供氧、通讯两大系统为救生舱核心功能,其可靠性是衡量救生舱避灾能力的关键指标。

2、矿用移动式救生舱发展趋势及应用现状2.1国外矿用移动式救生舱发展趋势国外矿山一般规定,避难所的类型由矿山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以满足矿工避险需要为原则。

目前,南非矿山以避难硐室为主,较少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美国矿山以移动式救生舱为主,其中硬体式救生舱仅占10%,约90%为软体式救生舱;加拿大矿山在1980年后广泛应用避难硐室与移动式救生舱,配备比例约为1:5,以硬体式救生舱为主;澳大利亚大部分矿山使用“空气呼吸器+加气站”的避险设施,并于2000年将可移动式硬体式救生舱作为矿山安全基本配置设施。

分析南非、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矿山井下救生舱的法律规定和做法,设置时均从矿井整体安全角度考虑救生舱的布局、建设和管理,实现对矿井的整体覆盖,选择类型时均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主要灾害类型。

基本设置原则有四方面,即所服务区域的特点(空间结构、危险源分布、作业类型、容量等);灾变时期人员抵达难易程度、所需时间;随身佩戴自救器的防护时间;岩体稳定性和支护有效性。

同时对救生舱防护有效时间、日常管理、员工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做了明确规定。

2.2我国矿用救生舱应用现状为提高矿山安全保障能力,设置能够安全避险的救生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强制性规定了“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每个中段至少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

独头巷道掘进时,应每掘进500m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并且要求2013年6月国内非煤矿山全部将此类安全避险设施配置完备。

据有关资料报道,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非煤矿山8.6万座,煤矿1.5万座,具备完备井下避险系统的矿山比例尚未达到l%,非煤矿山应用比例小于0.1%。

救生舱在我国矿山应用和普及程度远低于国外发达矿山,研发、生产、应用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薄弱,技术标准系统性潜在不足且缺乏应用实践经验,尤其是救生舱气密性、隔热性、防火性、抗压性、通讯系统、空气交换系统等核心技术标准不统一,在避灾特殊环境下存在救生二次伤害的可能性。

因此急需进行我国矿山救生舱的应用研究。

3、煎茶岭金矿救生舱应用及管理3.1煎茶岭金矿救生舱基本介绍煎茶岭金矿1998年从澳大利亚引进救生舱整套技术,是国内最早使用救生舱的矿山,成功应用并规范化管理,在使用和保养维护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救生舱应用管理体系。

在每个采掘作业水平设置移动式救生舱,矿难发生时,遇险人员在撤离受阻时可立即启动救生舱进行自救和避险。

救生舱安放位置随工作地点的改变而调整,确保任何位置作业人员可以在10rain内到达。

舱内可提供8人96h的生存保障。

三天进行一次救生舱设施检查和急救、生活物资更新。

舱体为硬体一体式机构,使用高强度钢板焊接,具备抗压、防砸、防火、密封的特性,见图1。

舱体内设座椅、生活设置、温湿度调节系统,配备有线电话和无线对讲系统各一套,压缩空气和气瓶供氧供应系统各一套。

舱体抗爆、抗冲击指标15psi(磅,平方英寸,约为0.1MPa),耐火等级为二级。

煎茶岭金矿救生舱采用铅酸蓄电池组供电系统,主要是保障通信系统和空气压力调节系统供电需要。

舱内配有有害气体吸附剂、吸湿剂,去除CO:等有害气体。

3.2舱内供氧系统该系统属压缩空气供给系统。

由专用地表空气压缩机提供高压空气供给,压力可舱内调节,压缩空气通过减压、过滤阀组自动调整空气流量、压力,使舱内气压形成微正压,避难人员不需要佩戴呼吸面罩。

救生舱采用微正压设计,有效防止有害气体进入舱内。

压风出121压力在0.1~0.3MPa,连续噪声不大于70dB,过滤装置具备油水分离功能。

气瓶供氧系统。

该系统由救生舱外部配置的12个压缩空气瓶供给,气瓶压力至少达到7.5MPa,在压缩空气中断的极端避灾条件下,可在舱内切换到气瓶供氧系统,配合呼吸面罩,保障救生氧气供应,气瓶供氧系可保证每个人连续供氧175h。

舱内供氧南非多采用化学制氧,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一般采用压缩氧气,这两种方式存在高温易爆和氧中毒风险,煎茶岭金矿救生舱选择压缩空气更为可靠、安全。

救生舱设置两套供氧系统作为标准化配置极为关键,可确保舱内气密性和避灾人员的安全,气瓶数量和压强可根据救生舱最大容量设置。

根据国际呼吸器防护协会PIAF测试,设置原则是按照0.SL/(min·人)。

3.3舱内通讯系统(1)有线电话通讯系统。

舱内设置矿山互联互通有线电话系统,直通24h值守急救站和应急调度值班室。

接驳外线电话,可转接专业救护机构和心理疏导咨询中心。

(2)无线对讲通讯系统。

无线对讲系统使用矿山专用频道,在有线电话通讯系统受阻时启用,作为第二套通讯系统备用。

无线对讲通讯系统电源采用交流供电和电瓶供电两种供电方式,保证井下断电后对讲系统仍能正常通讯。

有线电话较无线对讲通讯持久性更强,但一般为点对点方式,在避灾和救援中存在局限性。

无线通讯系统点对多的通讯方式相对于有线通讯系统更为可靠。

煎茶岭金矿救生舱利用矿山井下泄露无线通讯系统为我国救生舱通讯系统乃至矿山通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3.4救生舱使用规定进入救生舱关闭密封门,打开应急报警灯,开启压缩空气过滤供氧阀,之后舱内空气会充满整个避难所。

第一个到达避难所的人为救生舱指挥长,通过通讯系统与地面联系,准确报告险情和达到避难所人员信息。

所有到达避难所的人员在救生舱中等待救援,不得离开。

4、救生舱设置根据矿山生产特点和救生舱应用经验,救生舱设置位置和安全距离极为重要,根据采掘工作面条件和个人安全避险装备,需要测算出救生舱避险涵盖范围和入仓前需求时间。

测试表明,矿工在井下正常情况下行走速度平均为117ndmin,考虑到避灾撤离复杂性,因此救生舱与井下作业点安全距离不宜超过1DOOm,救生舱之间的距离也应该按照此参数设定。

救生舱应该设置在主逃生系统附近的安全位置,具备双向通道,达到就近避险原则。

同时,矿工随身个人呼吸防护用品参数是确定救生舱另外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在产生有害气体灾变时,工作面到救生舱之间,中毒窒息事故的消除完全依靠个人呼吸防护用品。

因此煎茶岭金矿全员配置供氧式自救器,自救器供氧至少要求60min以上呼吸需求,有效地延长了救生舱设置距离。

救生舱是矿山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灾变条件下成为井下的临时救援指挥中心,各个救生舱和永久避难硐室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形成防护系统的网络化。

因此每个矿山救生舱设置不能完全相同,需根据矿山特点,分析灾变可能性类型、应急设置和救援体系、个人防护装备等多种因素,选择最优参数。

5、我国矿用救生舱应用建议5.1供氧压缩空气管道大部分采用生产与救生共用,由于生产和急救对管道的安全性要求不同,灾变时压缩空气管道输送可靠程度降低。

国外较多矿山对救生舱压缩空气采用独立大口径输送方式。

考虑我国矿山特点,建议将生产用压缩空气管道和救生专用压缩空气管道同时接入救生舱,配合气瓶供氧系统,使舱内具备三套供氧系统,可大幅度提高舱内供氧保障能力。

救生舱中必须配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洗涤设施。

二氧化碳前期具有刺激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达一定浓度后对呼吸由兴奋作用变为抑制作用,成为麻醉剂。

在气密性极高的救生舱中,人在休息状态每天呼出二氧化碳约300L,造成救生舱内二氧化碳浓度急速升高,存在避险人员二次伤害风险。

目前业界对二氧化碳主要采取幕帘洗涤滤清、吸附技术等环保处理技术,可以完全将二氧化碳完全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

个别矿山采用手摇风机气体交换手段也完全实现了有害气体处理问题。

救生舱研发和生产需综合考虑供氧系统安全可靠性问题和气体交换系统配置。

5.2通讯救生舱在设计上宜强化通讯系统,作为灾变、救生信息向外主动传递的唯一系统,失去地表救援系统支持,避灾失败机率大幅度增加,其可靠性是决定避灾与救生成功的关键因素。

目前国内大部分矿山仍依赖有线电话系统,在灾变期间,可靠性不足。

煎茶岭金矿在救生舱投用的同时,为井下建设一套无线泄露通讯系统,将通讯终端引入救生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无线通讯技术已相当成熟,有多种先进的“透地通讯”方式可供矿山选择使用,建议将无线通讯系统做为救生舱通讯的标准配置。

5.3气体和压力监测舱内外气体、压力监测仪器等设备配置,显示装置均安装在舱体内。

矿井所特有的灾变环境能够监测空间内外环境状况。

矿井气体监控设施,在设计上配备巷道内气体、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检测系统,生命维持系统、环境控制系统以及必要的保护结构。

5。

4舱内供电供电分有源和无源两种模式,外部供电驱动相对脆弱,目前国内外研究趋向无动力供给模式。

在井下灾害事故发生导致电力系统破坏的情况下,生命保障系统、检测系统、通讯系统、降温装置、化学卫生间的正常运行采用低温锂电池组、铅酸电池组在救生舱使用方面应重点研究。

5.5移动性由于救生舱抗压、抗爆等特殊需要,硬体救生舱基本为钢板铠装制造,需要根据施工条件和覆盖范围及时调整设置位置,一般平硐、立井或斜井具备设置必要性,因此移动性极为关键,这就要求救生舱体积小、重量轻以适合搬运,具备拖曳部件,无需在井下拆卸与组装实现整体移动,对舱体强度和气密性均能得到最大保护,降低井下作业成本并保证井下生产安全。

根据文献报道,适宜我国使用的救生舱尺寸为长3.8m、宽1.5m、高1.5m。

我国有轨矿山居多,巷道断面偏小,整体搬运和移动救生舱较为困难,分体组装较适宜我国需要,但是安装气密性问题需要考虑。

煎茶岭金矿为无轨矿山,采掘作业全部使用大型铲运设备,在救生舱搬运中一般使用大型铲运机整体搬运,不受救生舱的外形尺寸和重量局限。

有条件的矿山应根据设备条件,选用适宜本矿山井下搬运、移动的救生舱,防止造成救生舱无法人坑或者失去移动性,降低救生舱覆盖范围的风险。

5.6救生时间救生舱保障96h避灾需要,这一数据来源于美国矿业惯例,国际目前普遍选用此时间做为通行标准。

在煎茶岭金矿应用实践中认为,此时间应延长至170h,首先基于人的极限生理生存时间远大于96h,其次是两种供氧系统完全可以达到延长救生时间的功能。

建议将救生舱救生时间适当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