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考研精简笔记《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合集下载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圣才出品】

第九章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9.1复习笔记一、国际安全新论1.定义与演变(1)国际安全的定义①戴维·鲍德温指出,生存和稳定是安全的两个重要目标,追求安全常常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些代价包括七方面的要素:a.行为者,其价值标准需要维护;b.有关的标准价值;c.安全的程度;d.威胁的情况;e.对付威胁的手段;f.这样做的具体代价;g.所需的相应的时间段。

②约瑟夫·奈提出,国际安全是指处于“安全困境”中的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

这里有三个条件a.至少有两个以上行为者才会产生“安全困境”;b.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缺乏超越主权国家以上的权威机构;c.安全依靠各国政策的互动。

③奈和约翰·加尼特等学者认为,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处于国家和国际体系两个不同的分析层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际安全是关于国际社会的安全。

(2)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变国际安全研究,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自1945年以来,国际安全研究随国际政治气候的变化,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①形成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国际安全研究所依托的背景是冷战时代的两极政治关系和安全关系,研究重点是军事战略和理论问题。

这时期形成了国际安全研究的四个传统理论:威慑理论、裁军理论、军备控制理论和有限战争理论。

②发展期(70年代至80年代)。

1973年的石油危机给国际安全研究带来推动:a.国际安全与经济相互依存趋于结合;b.围绕危机的控制与管理,博弈论、秩序论、理性选择论等渗入国际安全研究;c.由于美国对越战的反思,使国内问题对安全形势的影响成为国际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d.国际安全研究的队伍在这一阶段得到扩大,不仅历史学家、战略理论家,而且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学者也加入其中。

③变化期(90年代以后)。

冷战的结束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理论上都给国际安全研究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

研究课题出现了进一步“综合化”趋势,其特点是:a.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组成一种多层面、多方面的综合安全研究框架;b.经济安全突显出来,强调安全问题不再是单边的,而是“相互依存的”;c.诸多全球问题,如环境、人口、移民、债务、毒品走私、国际恐怖活动等,为国际安全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2.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
①关于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学的关系
a.斯坦利·霍夫曼说:“政治学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养育之母。”国际关系理论是从政治 学的母体中孕育生长起来的。
b.汉斯·摩根索指出,“国际政治学的任务就是把政治学的一般原则运用到国际关系领 域中,并根据国际政治的独特性质对这些原则重新加以表述、修正和规定。”
②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政治学的发展密切有关,是将政治学关于国家学说的一般 原理扩充和延伸到由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范畴。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也自然就是国家和 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了。
(2)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内容
4 / 14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 14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马列主义关于哲学与理论关系的论述: ①与理论一样,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②科学地把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③唯物主义哲学是理论研究的有力武器。 5.理论与历史 (1)理论与历史的关系。历史与理论有区别,但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①雷蒙·阿隆说过:历史是过去的政治,理论的实质是历史。 ②约瑟夫·奈认为,研究国际问题,需要“理论与历史”的互联和互动。 ③恩格斯认为,关于思维的科学,是历历史的基本观点: ①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理论的基础。 ②理论是一种思维的科学,其本质是历史。 ③检验理论的标准是实践,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在内的学术理论或社科理论服务于历史实 践,并接受现实历史的检验。
二、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定义之辩 1.国际关系的定义 (1)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 简单地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 框架和理论体系。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问世于社会科学之林,又经历了 一百多年的时间。查尔斯·麦克兰德在《理论与国际体系》一书里,提及该学科常见的名称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家利益论★★★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见表6-1)表6-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见表6-2)表6-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见表6-3)表6-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考点二:权力论★★★1.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见表6-4)表6-4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2.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见表6-5)表6-5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3.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见表6-6)表6-6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4.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权力的运用必须和国家利益相吻合。

只有明确国家利益、正确判断国家利益,权力的运用才会而不会对国家利益有益。

(2)外交因素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外交的权力发挥不好会影响到国家的权力。

(3)国家的权力受到声誉和道德的限制。

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名誉。

(4)权力的运用还受到国际和国内的社会条件所限制的。

当一个国家在对其他的国家进行侵略和干涉的时候,国际和国内的舆论压力会直接影响国家的权力。

考点三:冲突论★★1.冲突的概念关于冲突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角度开始的,其基本含义包括:(1)冲突是指某一可确认的人或群体,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确认的人或群体,原因是它们各自在谋求不同的目标。

(2)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包括人与自然的斗争。

冲突的表现最初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竞争的关系。

(3)冲突的形式有暴力的和非暴力的,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有可解决的和不可解决的。

(4)冲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

无论国际体系如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冲突都是存在的。

人们不能指望消灭冲突,同时也不能没有冲突。

2.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见表6-7)表6-7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圣才出品】

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4.1 复习笔记一、新现实主义的出现1.新现实主义(1)产生背景①传统主义学派与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之间的论战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接近尾声。

②在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对苏联核优势的丧失、越南战争的后遗症以及阿富汗事件和伊朗人质事件的余震,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以“重整国威”。

③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已显然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科学行为主义的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多种方法玄而又玄,也解决不了现实政策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

④不少学者敏锐地看到形势的这一转折,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科学的修正和补救”。

这一经过“科学的修正和补救”的现实主义就称之为新现实主义。

其“新”主要表现在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见解。

由于新现实主义还主张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的互相渗透、取长补短、融合为一,学术界有时也将新现实主义称为后行为主义或后传统主义或“科学现实主义”。

(2)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①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如下:a.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的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以更多的注意。

b.在研究方法上,该学派强调综合性分析,认为权力政治与体系模式、结构分析与反馈博弈、宏观与微观分析应兼收并蓄,互为补充。

②詹姆斯·多尔蒂和罗伯特·法尔兹格拉夫具体提出了以下四个特点:a.该学派不仅勾勒了国际关系的性质和范畴,而且努力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多样化的综合性国际关系理论;b.该学派主张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之间,即在国际关系理论和重大国际现实问题之间实现“研究分工”;c.该学派认为现实主义的定性分析和科学行为主义的定量分析对国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两者应该互补,而不应该对立;d.该学派强调微观国际关系和宏观国际关系的综合分析和交叉研究,使国际关系学成为一门以政治和经济为两大杠杆,融合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谨供参考)根据《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一书整理第一部分(前言)第一讲: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秦亚青)1,国际关系概念国际关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它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第一个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第二个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指定和施行的政策.这三个概念好象是三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国际关系的外延最大,包括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国际政治次之,只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和正式关系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外政策再次,涉及一个国家对他国采取的政策.2,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学是关于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从国际关系体系着眼,主要研究国际关系中各成员,各个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以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为主;研究该体系中各个成员,各个部门同整个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推动和制约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各种因素,包括各个国际行为体的内部有关情况和国际关系的外部环境.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揭示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3,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际系统中的成员,即国际行为体.国际行为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行为体,指民族国家;二是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GOs),多国公司(MNCs)和跨国公司(TNCs).4,国际关系学研究重点内容包括:国际系统的发展和演变;国际系统和国际系统单位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行为等.5,国际关系理论简单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国际关系理论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6,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区别国际关系研究世界上基本单位的跨国的各种相互关系,而国际政治重点研究国家的行为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两者并无本质区别,但国际关系涵盖面明显要宽泛的多.第二讲: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第一个国际关系教席是国际关系学科成立的标志.学科的建立反映了人们对一战的反思和对消除战争的希冀.从1919年起,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国际关系理论初创阶段与理想主义的兴起(1919-1948)1918年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集中反映了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可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超国家组织,具体体现在国际联盟上面.威尔逊主义影响深远,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至多是一些关于国际关系的思想和政策建议.从理论角度讲,理想主义是第一阶段国际关系的主导理念,考虑的是"应然"的问题,就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方法论方面,国际关系远未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体系,主要是借鉴历史学和国际法的研究方法.国际关系理论在第一个发展阶段中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断裂",这就是1939年卡尔<<二十年危机>>一书的出版.该书是第一部系统地用现实主义观点阐述国际关系理论的专著,在西方国际关系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卡尔认为,在国际关系思想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一种是乌托邦主义,即威尔逊理想主义,一种是现实主义.卡尔指出现实主义是一种和乌托邦主义对立的理念,它所重视的第一要素就是权力,最核心的一点是怎样看待权力和道德.《二十年危机》使得理想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断裂",为战后现实主义的兴起做出了重要的铺垫.第二阶段: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阶段与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1948-1979)第二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48年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书的问世.此书被视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之作.摩根索的重大贡献是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系统表述了现实主义的整体思想、基本原则和运用方式.因此,摩根索被称为"战后现实主义之父".在这个阶段,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心转向美国,现实主义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主导范式,国际关系研究基本上是在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中展开的.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是:权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是国际关系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普世道德是没有意义的.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中最极端的表述是将国家的一切行为动机归于获得权力、增加权力和保持权力.权力不仅是国家生存的手段,而且成为国际关系的目的和国家本身的目的.现实主义作为主导理论持续30年.在这个大框架下,国际关系学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标志有两个: 其一,现实主义高度理论化.其二,形成了以社会科学方法为基本方法的方法论体系.在现实主义主导阶段,国关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突破,主要在于战后美国出现的社会科学繁荣,人们强调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靠拢,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开始主导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行为主义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元论,认为二者本质上一样.与此相呼应,国际关系学学者努力将自己的理论体系化为一种极其筒约的理论,能够用公式表示出来,能够用定量方法计算出来.国际关系学第二次大论战主要是方法论论战,争论焦点在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到底能否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之中.结果是科学派占了上风.这种结果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在于将国际关系学科的方法论逐渐统合起来,形成了比较"硬"的国际关系科学方法论.不过,这样做的负面效应是建立起科学方法论的话语霸权,其他方法都或多或少地被边缘化了。

国际关系考研精简笔记《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讲解

国际关系考研精简笔记《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讲解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前言理论:是“代表取向”,是概念框架,甚至涵盖分析技巧;是一种思维的象征性构架,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假设,定义,法则,观点和远离。

如何建构理论:分离,联系,抽象,理性国际关系理论:简单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

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对象:国家和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前者是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后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其余的则从属于或派生于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理想主义背景:对一战的反思,代表人物:美国总统威尔逊主要观点有:1,人性可以改造;2, 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可以调和的;3战争可以避免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5国际公众舆论可确保世界和平6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保证世界和平.代表人物:威尔逊、阿尔弗雷德·齐摩恩、约翰·默里现实主义背景: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批判点: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把自己的理想当成是国际关系中的事实;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忽视权利。

观点:1、人性本恶2、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国际行为体都不能代替他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维持均势。

区别:人性、国家关系的看法、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看法、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理想主义强调应该如何,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对未来的看法(理想主义崇尚利他主义,现实主义认为这是空想)代表人物:韦伯、卡尔、莱因霍尔德·尼布尔、阿诺德·沃尔夫斯、尼古拉斯·斯克巴曼、汉斯·摩根索、乔治·凯南、雷蒙·阿隆、约翰·赫兹、亨利·基辛格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评价:理想主义强调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力量的观点使正确的,国际问题走进大学,学生和教授们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影响了民众;比现实主义在分析战争史认为人有原罪的思想更具有科学性;强调国际关系中道德的重要性是适时的;理想主义恩威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6.1复习笔记一、国家利益论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阶段国家利益概念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它的出现是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和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教皇权威较量的结果。

(2)发展阶段①国家至上阶段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了国家至上的理论,为法国独立于神圣罗马帝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后,随着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欧洲民族国家的强大,国家至上的理论进一步得到了肯定和确立。

②王朝利益阶段在近代的世界史上,国家利益的概念又转变成王朝利益。

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君主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王朝利益的概念比起国家至上的概念倒退了一步。

③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阶段封建的王朝统治瓦解之后,世界各国由封建的国家进入到了资本主义国家。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甚至在一个国家内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此时,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的概念。

这时的国家利益不仅包含着国家的政治利益,而且还包含着国家的经济利益。

(3)国际关系领域国家利益的研究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关于国家利益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问题:①国家利益概念笼统化。

即从理论上解释国家利益的概念时,他们往往用笼统化和空洞化办法去处理。

②在研究国家利益的时候,人们总会提出是谁的利益,这些利益由什么人来决定的问题。

在每一个国家中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那么当说到是国家利益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目前的国家利益是不是代表全体人们的利益。

③如果国家利益是由统治者们为了他们集团的利益而决定的,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决定统治者们选择这样的国家利益,而不去选择另外一种国家利益呢?④国家利益在政府决策中是最后用来解释政府决策的呢?还是在政府的决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对于上述四个问题,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回应是:(1)在国家利益内涵的研究上,他们从泛泛的国家利益研究发展到强调国家利益的层次研究上。

1996年,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美国国家利益》的研究报告,系统地提出美国国家利益的十个基本概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1. P4理论的功能:戴维辛格(David Singer)认为,理论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实证概括的分析整体,它拥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功能。

罗伯特利柏(Robert Lieber):第一,描述。

理论必须确切地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

第二,解释。

理论应对说明这些事件发生的因果,说明“行为规律”和进行“评估分析”。

在一个特定的体系里,理论解释事物的“连续性、反复性和规律性”。

第三,预测。

一般来说,是预测“事物发展和结果发生的模式或总趋势,是事物的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具体事件的发生”2. P6理论与历史:雷蒙阿隆:历史是过去的政治,理论的实质是历史。

约瑟夫奈:国际关系史不是国关理论,但国际关系史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来意提炼升华为理论的原始材料和现实基础。

要处理好理论与历史的关系,必须把握住三个基本观点:第一,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理论的基础。

第二,理论是一种思维的科学,其本质是历史。

第三,检验理论的标准是实践。

3. 国际关系理论及国际关系的定义:P7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P8汉斯摩根索:国际关系是“处于权力斗争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权力政治”。

P8昆西赖特:国际关系意指民族、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则是全面叙述、解释、评价、预测世界上不同政治社会关系的研究项目或学科。

P8欧奈斯特莱弗沃:国际关系是关于主权国家之间权力对权力、利益对利益、目标对目标的长期斗争。

P9斯坦利霍夫曼:IR实质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

IRT是关于影响世界基本单位的对外政策和权力地位的因素和活动的学科。

P9弗里德里克邓:国际关系是指世界体系内各个政治集体或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核心是权力问题。

IRT则是“关于那些跨国的关系的只是总和”。

P9查尔斯麦克兰德:IRT是关于“世界上有组织社会实体互动关系的研究”,包括对这些互动关系的有感环境的研究。

P9卡尔多伊奇:IRT应研究民族国家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依存和民族国家缺少控制能力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前言理论:是“代表取向”,是概念框架,甚至涵盖分析技巧;是一种思维的象征性构架,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假设,定义,法则,观点和远离。

如何建构理论:分离,联系,抽象,理性国际关系理论:简单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

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对象:国家和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前者是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后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其余的则从属于或派生于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理想主义背景:对一战的反思,代表人物:美国总统威尔逊主要观点有:1,人性可以改造;2, 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可以调和的;3战争可以避免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5国际公众舆论可确保世界和平6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保证世界和平.代表人物:威尔逊、阿尔弗雷德·齐摩恩、约翰·默里现实主义背景: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批判点: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把自己的理想当成是国际关系中的事实;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忽视权利。

观点:1、人性本恶2、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国际行为体都不能代替他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维持均势。

区别:人性、国家关系的看法、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看法、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理想主义强调应该如何,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对未来的看法(理想主义崇尚利他主义,现实主义认为这是空想)代表人物:韦伯、卡尔、莱因霍尔德·尼布尔、阿诺德·沃尔夫斯、尼古拉斯·斯克巴曼、汉斯·摩根索、乔治·凯南、雷蒙·阿隆、约翰·赫兹、亨利·基辛格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评价:理想主义强调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力量的观点使正确的,国际问题走进大学,学生和教授们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影响了民众;比现实主义在分析战争史认为人有原罪的思想更具有科学性;强调国际关系中道德的重要性是适时的;理想主义恩威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把握国际事务的准确性不强现实主义研究国际关系时把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提倡客观细致分析,理论结论在后;其现实性为外交决策提供决策框架。

现实主义对人性的看法使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变得极为悲观;把道德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层面是欠妥的;几乎所有的现实主义者都是吧和平的希望寄托在领袖人物的身上,而不是民众的身上,民主的身上。

第二次论战: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原因:国际关系格局出现新的变化,第三世界不断扩大,原有的两极体系趋于多极化;科学技术发展;行为主义思潮争论的实质是方法论之争科学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卡尔·多伊奇、莫顿·卡普兰、戴维·辛格、海沃德·阿尔克传统主义代表人物:马丁·怀特、英尼斯·克劳德、肯尼斯·华尔兹、斯坦利·霍夫曼科学行为主义从两个方面对现实主义进行了批评:1、现实主义过分强调权力的作用,视之为国际关系的核心,忽视了伦理、道德=法律等重要因素;2、现实主义在界定像权力、国家利益、均势等概念时缺乏精确性。

传统主义学派对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批评集中在三点:1、科学行为主义过于局限于实证范围,未能更好的把握事物本质;2、科学行为主义将理论研究降低为臆造的模式,致使所提出的分析理论无法最终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理论;3、科学行为主义过分地强调计量化,往往忽视国际关系不同现象之间的本质。

两者的分歧主要表现在:1、科学行为主义注重国际关系的数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参数和变量的总和,认为国际关系研究正趋于计量化;传统主义则注重国际关系的质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看成是一个历史进程,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反对计量化;2、在具体方法上,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注重于行为经验的实证研究;传统主义学派则强调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互内在联系的研究,注重于历史与现实的规范研究,认为法律、哲学、历史、伦理学仍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然而,行为主义理论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远远没有达到像现实主义传统理论那样的成熟程度。

论战,使得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研究范围扩大,宏观分析加强,先后出现了若干研究热点;第二:研究重点逐步转向核时代的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新技术革命形势下的全球问题;第三;自然科学神速得渗透到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以数学原理,心理分析,电脑运用和模拟分析尤为突出.新现实主义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对苏联核优势的三十,越南战争的后遗症,阿富汗事件和伊朗人质事件的余震。

和现实主义的区别:强调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关系;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关系(现实主义忽视合作);国际关系中的东西南北关系(现实主义仅仅触及南北关系)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一些基本假说,但是,却又从这些基本假说出发,否定了现实主义的重要结构。

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根本不同。

共同之处体现在新自由主义承认了新现实主义的三个基本命题:第一,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第二,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享有主权,具有单一性和理性两个基本特征;第三,国家是自私的行为体,以国家利益为国家行为的最高准则。

此外,两者都是体系理论。

鲍德温从六个方面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进行了比较:1、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

新现实主义过分强调无政府状态而忽视了相互依存,无政府状态必然导致冲突;新自由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并不一定导致无秩序社会,无政府状态不是国际冲突的冲要条件。

此外,新现实主义比新自由主义更强调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对国家行为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2、关于国际合作。

双方都承认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但在其可行性和可靠性上存在分歧。

新现实主义对国际合作持消极态度,合作依赖于国家权力,当两个国家只关心相对收益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零和搏弈,就没有合作的余地。

新自由主义持积极态度,支持国际合作,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中合作是正常的,也是经常发生和存在的现象。

国际制度能保证国家合作,因为国家是理性行为体。

3、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

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更关心相对收益,新自由主义则认为,在安全事务中相对收益的考虑比在经济事务中更重要,国家的目的是获取绝对收益。

4、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

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安全的第一性,这是由无政府状态所致,没有军事实力的保证很难取得经济利益。

新自由主义则强调即使在充满军事力量的世界中,国家也试图将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经济领域更容易形成国际合作。

5、关于实力和意图。

新现实主义更为关注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意图,认为实力是国家安全和独立的基础,同时更为关注国际体系中力量的分配。

新自由主义则强调国家的意图,认为实力仅仅是作为影响国家意图和偏好而言的。

6、关于制度和机制。

新现实主义者坚持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特征,在缺少超国家权威机构的协调或者强制的手段维持国际秩序情况下,国际制度及机制无法有效地起作用。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国家是理性的,国际机制是解决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有效手段,国际制度可以实现国家间合作。

后行为主义学派西方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克劳斯。

诺尔和詹姆斯。

罗森诺等人。

该学派是在行为主义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张把国际关系学建成一门完全独立的理论学科,使其具有更大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在研究方法上,它主张把科学行为主义同传统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既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应用性研究;既注重定量分析,又注重定性分析;既要研究国际系统,又要研究行为者个体;既要注重边缘性、跨学科性,又要具有自身的特定界限和独立的学科体系。

后行为主义实际上是对以前各学派的理论倾向、尤其是研究方法的一种综合,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国际关系学方法论的基本完善。

传统主义学派西方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

它主要是从政治现实主义流派中分化出来的,它既保留了自己理论母体中的基本特征,又从政治理想主义流派中汲取了某些有用的东西。

它不像现实主义那样突出权力和国家利益,而较为重视均势和世界秩序。

他们指出,传统学派的饿研究方法仍然是有用的,重要的,哲学、历史学、法学仍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现实主义研究方法细致、精确且富有逻辑性。

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的马丁。

怀特、美国的英尼斯。

克劳德、肯尼思。

华尔兹和斯坦利。

霍夫曼等。

基本观点是:1、认为世界政治中充斥着经常的纷争与冲突,由于缺乏制止这种冲突的国际权威机构,诉诸武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世界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是国际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2、迄今为止能克服世界无政府状态的最有效途径是“世界秩序理论”,该理论反对诉诸武力,主张扩大经济合作,发展多边关系,目标是建立温和型国际体系,手段是加强国际组织在维护和平方面的作用;3、主张用历史和现实的方法分析均势,认为从过去的五强均势到今天的五角均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4、强调伦理道义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权力论权力的概念首先出现在国内政治中,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应得惩罚的权力、报偿的权力和制约的权力。

权力政治论是现实主义流派的核心学说,是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

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摩根索提出:权力意指人们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施于影响和控制的能力。

在国际关系领域,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影响国际事务的综合能力。

国际政治的一切解释都离不开权力,国际政治的本质是为权力而斗争。

权力与影响力不同,权力的结果往往是强制性的,而影响力的效应往往是他们自己主动产生的。

国际关系中权力存在的根源,在现实主义看来,就是源于个人对权力的追求。

权力的存在要有四个条件:1、在权力的影响者和被影响者之间存在着价值和利益的冲突;2、在权力的关系中,一方最终一定会对另一方的要求有所屈服;3、在权力显示的过程中,权力一方对另一方的服从所花的代价比不服从所花的代价要小;4、在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被行使者之间的差别越大,双方之间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国家的权力是由国家的实力决定的。

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军事在权力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