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5-6章)【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①关于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学的关系
a.斯坦利·霍夫曼说:“政治学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养育之母。”国际关系理论是从政治 学的母体中孕育生长起来的。
b.汉斯·摩根索指出,“国际政治学的任务就是把政治学的一般原则运用到国际关系领 域中,并根据国际政治的独特性质对这些原则重新加以表述、修正和规定。”
②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政治学的发展密切有关,是将政治学关于国家学说的一般 原理扩充和延伸到由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范畴。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也自然就是国家和 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了。
(2)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内容
4 / 14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 14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马列主义关于哲学与理论关系的论述: ①与理论一样,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②科学地把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③唯物主义哲学是理论研究的有力武器。 5.理论与历史 (1)理论与历史的关系。历史与理论有区别,但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①雷蒙·阿隆说过:历史是过去的政治,理论的实质是历史。 ②约瑟夫·奈认为,研究国际问题,需要“理论与历史”的互联和互动。 ③恩格斯认为,关于思维的科学,是历历史的基本观点: ①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理论的基础。 ②理论是一种思维的科学,其本质是历史。 ③检验理论的标准是实践,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在内的学术理论或社科理论服务于历史实 践,并接受现实历史的检验。
二、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定义之辩 1.国际关系的定义 (1)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 简单地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 框架和理论体系。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问世于社会科学之林,又经历了 一百多年的时间。查尔斯·麦克兰德在《理论与国际体系》一书里,提及该学科常见的名称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家利益论★★★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见表6-1)表6-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见表6-2)表6-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见表6-3)表6-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考点二:权力论★★★1.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见表6-4)表6-4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2.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见表6-5)表6-5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3.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见表6-6)表6-6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4.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权力的运用必须和国家利益相吻合。
只有明确国家利益、正确判断国家利益,权力的运用才会而不会对国家利益有益。
(2)外交因素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外交的权力发挥不好会影响到国家的权力。
(3)国家的权力受到声誉和道德的限制。
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名誉。
(4)权力的运用还受到国际和国内的社会条件所限制的。
当一个国家在对其他的国家进行侵略和干涉的时候,国际和国内的舆论压力会直接影响国家的权力。
考点三:冲突论★★1.冲突的概念关于冲突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角度开始的,其基本含义包括:(1)冲突是指某一可确认的人或群体,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确认的人或群体,原因是它们各自在谋求不同的目标。
(2)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包括人与自然的斗争。
冲突的表现最初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竞争的关系。
(3)冲突的形式有暴力的和非暴力的,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有可解决的和不可解决的。
(4)冲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
无论国际体系如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冲突都是存在的。
人们不能指望消灭冲突,同时也不能没有冲突。
2.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见表6-7)表6-7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一、概念题1.新自由制度主义答:新自由制度主义是由罗伯特·基欧汉提出的,它承认国家是唯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可协调性。
新自由制度主义最大的成果是合作理念,即合作是普遍的,并主张相互协调合作,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加强政府实施自身承诺和监督别国遵守协定的能力;②增加谈判各方之间信息和机会的交流;③维护国际协议的一致性。
2.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青岛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13年研]答:新现实主义主张在方法论上实现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渗透与融合,其兴起的标志是1979年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的出版,其杰出代表是肯尼斯·华尔兹,新现实主义其“新”,主要在于它的科学化程度,它以理性主义为宏观理论假定,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体系结构为主要自变量,以国家行为为主要因变量,以国际体系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条件,构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理查德·范伯格从理论分析和外交实践的结合上归纳了新现实主义的特征,包括:①新现实主义在承认体系作用的同时,认为民族国家仍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组织单位;②新现实主义认为,各国政府对私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和银行的控制越发困难;③新现实主义比现实主义更注重国际经济关系因素;④现实主义较多地注重欧洲事务,新现实主义更注重第三世界问题;⑤新现实主义反对用全球遏制战略来追求美国利益,主张通过加强合作和结盟的途径来实现;⑥新现实主义主张限制对外政策中思想意识的作用,认为对外政策应以理性和实用为准则,对外政策是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窗口,而不是反映意识形态的镜子。
3.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 Theory)[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均势理论是指基辛格提出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他通过反法联盟的形成、维也纳会议的过程与神圣同盟的缔结,分析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列强之间起伏多变、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并从中得出了他对外交谈判、均势政策、世界秩序以及和平结构的看法。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1.国际关系理论2.博弈论3.集体安全4.国际机制5.全球化新论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歧表现在哪里?2.简析约翰·加尔腾的结构主义和平理论。
3.简述权力存在的四个条件。
4.简述冷战后美国“民主外交”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试论世界新秩序的不同模式。
2.国家利益在一国对外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一国的对外政策,请论述国家利益的内涵,并分析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1.国际关系理论答: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学术总称,是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国际关系理论也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和多维性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军事战略、外交政策、国际伦理、国际教育、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心理学。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前者是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后者是最活跃的因素。
即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和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
2.博弈论答: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原是一种数学的运筹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被应用到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经济和贸易竞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政治研究领域,最常见的国际政治博弈论模型有“小鸡游戏”、“囚犯的困境”、“针对不平等的威胁对策”和“协调博弈”等,其中又可分为“零—和”或“定数—和”、“非零一和”或“变量一和”、“两方”和“多方”的博弈模型。
博弈论在国际合作问题上的应用研究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论假定的基础上的,即:国家是统一而理性的行为主体,国际间的博弈是由国家居主导地位的。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绪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华尔兹的“结构分析模式”(结构分析“三要素”)答: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提出了新的“结构分析模式”及其结构分析的“三要素”,主要包括:①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取决于构成体系的原则,就国际政治而言,亦即无政府状态。
②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取决于国际社会不同单位的功能。
③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取决于单位之间实力的分配。
华尔兹的结构分析理论因而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或“新现实主义”。
二、简答题1.简要回答理论的功能。
答:戴维·辛格认为,理论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实证概括的分析整体,它拥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功能。
罗伯特·利柏等也指出理论的这三大功能。
其具体表现为:(1)描述理论必须确切地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
(2)解释理论应对说明这些事件发生的因果,说明“行为规律”和进行“评估分析”。
在一个特定的体系里,理论解释事物的“连续性、反复性和规律性”。
(3)预测理论还应对事件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是预测“事物发展和结果发生的模式或总趋势,是事物的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具体事件的发生”。
2.西方各学者是如何界定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答: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是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但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用较严谨的学术语言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进行界定。
其具体包括:(1)汉斯·摩根索认为国际关系是“处于权力斗争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权力政治”。
国际关系理论则是关于“为权力而斗争的国家关系的学科”。
(2)昆西·赖特认为国际关系意指民族、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则是全面叙述、解释、评价、预测世界上不同政治社会关系的研究项目或学科。
(3)欧奈斯特·莱弗沃认为国际关系是关于主权国家之间权力对权力、利益对利益、目标对目标的长期斗争。
(4)斯坦利·霍夫曼认为国际关系实质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
国际关系理论是关于影响世界基本单位的对外政策和权力地位的因素和活动的学科。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6.1复习笔记一、国家利益论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阶段国家利益概念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它的出现是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和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教皇权威较量的结果。
(2)发展阶段①国家至上阶段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了国家至上的理论,为法国独立于神圣罗马帝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后,随着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欧洲民族国家的强大,国家至上的理论进一步得到了肯定和确立。
②王朝利益阶段在近代的世界史上,国家利益的概念又转变成王朝利益。
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君主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王朝利益的概念比起国家至上的概念倒退了一步。
③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阶段封建的王朝统治瓦解之后,世界各国由封建的国家进入到了资本主义国家。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甚至在一个国家内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此时,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的概念。
这时的国家利益不仅包含着国家的政治利益,而且还包含着国家的经济利益。
(3)国际关系领域国家利益的研究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关于国家利益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问题:①国家利益概念笼统化。
即从理论上解释国家利益的概念时,他们往往用笼统化和空洞化办法去处理。
②在研究国家利益的时候,人们总会提出是谁的利益,这些利益由什么人来决定的问题。
在每一个国家中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那么当说到是国家利益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目前的国家利益是不是代表全体人们的利益。
③如果国家利益是由统治者们为了他们集团的利益而决定的,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决定统治者们选择这样的国家利益,而不去选择另外一种国家利益呢?④国家利益在政府决策中是最后用来解释政府决策的呢?还是在政府的决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对于上述四个问题,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回应是:(1)在国家利益内涵的研究上,他们从泛泛的国家利益研究发展到强调国家利益的层次研究上。
1996年,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美国国家利益》的研究报告,系统地提出美国国家利益的十个基本概念。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一章 绪 论第二章 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第三章 第二次论战——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第四章 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第五章 论战仍在继续——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建第六章 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第七章 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Ⅱ)第八章 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Ⅰ)第九章 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第十章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在中国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二十年危机》[复旦大学2019年研]答:《二十年危机》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爱德华·卡尔的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卡尔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
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为,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国家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等,都成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命题。
《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里程碑式的经典理论著作,引发了国际关系学的第一次学理论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麦金德陆权论[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答: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提出的“陆权论”又称“心脏地带理论”。
在陆权论中,麦金德把欧亚非三大洲合起来看作茫茫世界海洋中的一个岛,称之为“世界岛”,把欧亚大陆的中部看作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
心脏地带的范围从东欧平原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平原,包括俄罗斯的大部分(含中亚地区)、伊朗、阿富汗及中国的西北。
围绕“心脏地带”的是内新月地带或边缘新月地带,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中国及欧亚大陆边缘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麦德金认为,心脏地带的国家会不断强盛,并具备扩张到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能力。
政治学基础考研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考研笔记

政治学基础考研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考研笔记一、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什么是理论——研究基点(见表1-1)★★表1-1 什么是理论——研究基点考点二: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定义之辩(见表1-2)★★表1-2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定义之辩考点三:“国际关系理论之父”——理论渊源(见表1-3)★★★表1-3 “国际关系理论之父”——理论渊源考点四:“国际关系理论大师”——历史沿革(见表1-4)★★★表1-4 “国际关系理论大师”——历史沿革霸权稳定论是指国际霸权体系与国际秩序稳定之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一个强大并且具有霸权实力的行为体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公益的实现;相反,在不存在霸权国的情况下,国际秩序将会是混乱无序的和不稳定的。
霸权稳定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在这里,霸权意味着一个单一的具有超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国家支配着国际体系,而霸权稳定则是在国际社会中某个霸权国的存在,对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发展国际公益是必要的。
它重点研究权力的分配与国际经济行为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霸权国不但可以稳定国际政治秩序,还可以营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
霸权国实力越强,国际社会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上越是稳定,随着霸权国实力的衰退,全球秩序趋于动荡不安,已有的国际制度也开始失去其应有的效用。
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很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解释在某些情况下国际体系为何能成功地运作,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国际合作却未能成功地实现。
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新现实主义者的理论核心,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不只是一种学术理论,而且是现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
同时,应看到,霸权稳定论没有把非霸权国的动机和力量考虑进去,理论假设以点带面、以特殊性取代普遍性,实质上是一种强权说。
软实力是指国家实力的无形构成,是不直接可见的、难以量化和测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关系基本上是冲突
冲突与合作
能,非国家角色常常可起减 关系是冲突型的,因为
型的和竞争型的
小冲突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主要模式
3 / 1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关系状态
静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化
革命
(2)另外一种看法是厄恩斯特·哈斯教授提出来的。他列举几个不同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并对它们的概念、变素、重点等作了比较,如下表所示:
(新自由
莱斯等
国机构、国际组织
主义)
新功能主义、复合
是
变化
相互依存
依附论 洛尔汀、卡波拉苏等 国家(阶级代言人) 不完全是 控制与剥削 变化
由国家组成的集团或
世界体系 沃勒斯坦、考克斯等
是
体系
世界体系
稳定
4 / 1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新结构主 阿尔克、拉吉、阿希 民族国家(阶级代言
义
莱等
人)、国家体系
部分是
结构
稳定与 变化
新世纪一 多伊奇、奥尔克等
体化
人民
否
民族生存
变化
二、冷战的结束与国际关系理论 1.背景:冷战结束 (1)1991 年 12 月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战后两极对抗、两霸争夺的冷战时代最终结束。 一个以多极化和新秩序为基本特点,以和平与发展为两大主题的冷战后时代随之开始。 (2)国际关系理论也是一种历史的产物。目前仍在继续的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 新自由主义),既反映了一种“历史的终结”——冷战的结束,也折射出另一种“历史的开 端”——冷战后时代的到来。在世界从冷战结束到冷战后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国际关系 理论领域充满着反思、修正、探索和争论。 (3)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学派和新理论(如历史终结论、结构理性主义、后现代主 义、后实证主义、建构主义、批评理论等)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国际关系理论的第一波讨论 (1)斯蒂芬·罗克,代表作是《为何实现和平:从历史观看大国的修好》 他从对历史上大国间修好的研究出发,作出了四个具体的假设来对冷战结束的前景进行 评价: ①和平状态最有可能出现在权力运用各不相同的大国之间;
1 / 111
圣才电子书
作用,主要观点是: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国际关系分析的出发点是国家与其他非国家角色赖以发生相互作用的全球体系,而不 是国家;
②在承认国家和国际组织等角色的重要性的同时,特别注重探讨如何使这些角色协力建 立国际关系机制;
③比现实主义和多元主义更加重视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5 / 1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新马克思主义
分析层次
以国家为中心
多个中心
以全球为中心
基本角色
国家
次国家、跨国家和非国家角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阶
色
级
国家是理性角色,追求国 寻求跨国的冲突和合作、竞
行为动力
家利益,实现对外目标
争和妥协的关系
追求阶级利益
主要问题
国家安全至上
多元化,不只是福利问题
经济因素
国家关系有潜在的合作可 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
表 5-2 哈斯的比较
流派名称
代表人物
角色是否 国际关系角色 受体系结 主要概念
构支配?
强调点
结构现实 华尔兹、吉尔平、克
主义
拉斯纳等
民族国家
权力政治、国家安
是
稳定
全
决策分析 谢林、杰维斯等
官僚集团
稳定与
否
决策模式
变化
奥尔森、奥克塞罗 理性选择
德、基欧汉等
民族国家
是
理性政策分析 稳定
相互依存
奈、基欧汉、罗斯克 国家、国家集团、跨
2.对“范式之间争论”的补充
(1)英国学者马戈特·莱特和肯尼思·布思从另一角度对“范式之间争论”作了补充,他 们提出新马克思主义的范式,并对三个学派进行了比较:
①关于研究范畴。现实主义最窄,局限于国家为中心;多元主义开拓了研究范畴,将跨 国公司等各种组织包括在其中;新马克思主义也称新结构主义,研究范畴最广,包括各个层 次的体系及其结构在内。
②关于基本概念。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政治和均势结盟;多元主义主张民族主义和相互依
2 / 1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存;新马克思主义则着重研究剥削和依赖。 ③关于角色。现实主义重视的只是民族国家;多元主义认为国家与其他角色同样重要;
新马克思主义则强调阶级是最核心的角色。 ④关于国际关系的动力。现实主义视权力(特别是武力)为主要动力;多元主义认为各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五章 论战仍在继续——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建
5.1 复习笔记 一、从 范式之间争论 谈起 1.范式之间争论 “范式之间争论 是迈克尔·班克斯于 1985 年首先提出来的,其内涵包括现实主义、多 元主义和全球主义。他作了如下归纳: (1)现实主义是以 国家为中心 的分析法,着重研究国家权力和权力均势,其要点是: ①国家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国际关系角色; ②国家本质上是一理性角色; ③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概念; ④国家安全是国际关系诸角色的核心问题。 (2)多元主义是一种 多中心 的分析法,它所强调的是国家决策和跨国主义,其要点 是: ①非国家角色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行为者; ②国家不一定是理性角色; ③相互依存和跨国主义是国际关系的核心概念; ④国家安全不一定是国际关系诸角色的核心问题,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是广泛的,不是 一成不变的。 (3)全球主义则以世界体系为分析基础,强调世界政治经济中 资本主义全球结构 的
(4)“范式之间争论”的特点
有两个学者曾作过很好的概括,保罗·维奥蒂和马克·考比认为:
①三大范式均带有理想化成分,只是程度不一;
②三者既有分歧,也有共同点,并不相互排斥;
③三个范式的重点在于“研究什么”,而不在于“如何进行研究”;
④三个范式本身不是理论,只是代表国际关系一般概念的观点,但某种理论有可能从中 产生和发展起来。
种社会运动是主要动力;新马克思主义则强调经济关系的变动是主要动力。 ⑤关于国际关系学的任务。现实主义认为仅仅是解释国家的行为;多元主义强调从不同
角度解释和预测世界的重大事件;新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国际关系学的任务应是揭示世界上的 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具体见下表:
表 5-1 范式之间的争论
现实主义
多元主义/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