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屏背光驱动集成电路工作原理
液晶屏背光驱动与保护原理分析

液晶屏背光驱动与保护原理分析液晶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其中的背光驱动与保护是其正常工作所必需的部分。
本文将对液晶屏背光驱动与保护原理进行分析。
背光驱动是液晶屏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为液晶屏提供亮度和色彩。
液晶屏背光驱动一般采用恒流源驱动方式,即通过恒流源来提供背光模组所需的工作电流。
背光驱动电路需要实现对背光的调光和调色,一般采用PWM(脉宽调制)方式实现。
PWM方式可以通过调整脉冲时间的长短来控制背光的亮度,从而实现液晶屏的亮度调节。
此外,背光驱动还需要支持不同的色彩显示需求,一般通过改变电流源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对色彩的控制。
液晶屏的背光保护主要是为了延长背光的使用寿命和避免过度使用背光导致的功耗过大。
背光保护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考虑:背光的开关和亮度的调整。
背光的开关是指在液晶屏不使用时,将背光关闭以节省能源。
一般情况下,液晶屏的背光保护采用的是根据用户操作行为来实现背光的开关,比如在一段时间内未出现用户操作时,系统会自动关闭背光。
而液晶屏亮度的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光照强度下的显示效果。
液晶屏一般会自动感知环境光照的强度,并根据环境光照的变化来自动调整屏幕背光的亮度,以保持适宜的显示效果。
在液晶屏背光的保护中,还需要考虑背光灯的寿命问题。
背光灯一般采用冷白炽灯、荧光灯或LED作为光源,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背光灯的亮度逐渐减弱,影响显示效果。
因此,液晶屏背光保护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延长背光灯的寿命,减少灯丝的老化和磨损。
一般液晶屏背光保护采用的是自动调节背光亮度的方式,根据背光灯的使用时间和亮度的变化,调整背光的亮度至合适的水平。
此外,还可以采用灯丝预热等方式进一步延长背光的寿命。
总体来说,液晶屏的背光驱动与保护是保证液晶屏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光驱动负责为液晶屏提供亮度和色彩,而背光保护则是为了延长背光的使用寿命和节省能源。
通过合理设计背光驱动电路和背光保护的算法,可以实现液晶屏的正常工作和长久使用。
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

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液晶电视是一种利用液晶显示技术的平板电视,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液晶层、背光源和驱动电路。
在这篇文章中,将详细介绍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并分点列出相关内容。
一、液晶层液晶层是液晶电视的核心部件之一,它主要由液晶分子组成。
液晶分子具有自发排列的特性,在电场作用下可以改变它们的排布状态,从而实现电光效应。
液晶分子分为向列型和扭曲型两种,其中向列型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呈现立体排列,而扭曲型液晶分子则呈现旋转排列。
二、背光源背光源是液晶电视的另一个重要部件,它用于提供光源,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得以发光。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背光源有冷阴极管(CCFL)和LED背光两种。
CCFL背光是一种使用冷阴极管作为光源的技术,它可以逐行点亮液晶屏幕,并通过反射板将光向前散射。
而LED背光则采用了LED芯片作为光源,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局部调光,提高显示效果。
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液晶电视的控制中心,它负责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布状态。
驱动电路主要由扫描电路和选通电路组成。
扫描电路用于确定像素在屏幕上的精确位置,并按照一定的顺序逐行选取像素进行显示。
选通电路则用于对每个像素进行颜色和亮度调节。
驱动电路还包括一些控制逻辑和信号处理芯片,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并转换成适合液晶屏幕显示的形式。
四、显示效果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显示效果。
首先,液晶电视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使观看者可以看到清晰细腻的细节。
其次,液晶电视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使图像更加鲜明。
此外,液晶电视还具有广视角特性,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屏幕而不会出现色彩失真或亮度降低的情况。
五、优点与缺点液晶电视作为一种主流的平板电视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和一些缺点。
优点包括节能、体积轻薄、色彩还原准确等。
由于液晶电视采用了液晶层和背光源结合的方式,所以相比传统的CRT电视,在能源消耗上要低得多。
此外,液晶电视的体积轻薄,使其成为一种便携性很强的电视产品。
液晶电视机中背光灯驱动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

液晶电视机中背光灯驱动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液晶电视机中的背光灯驱动电路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通过背光灯照亮液晶屏幕,使显示画面的背景明亮、色彩鲜艳。
背光灯驱动电路主要由背光灯电源、背光灯驱动器和控制电路组成。
背光灯电源是为背光灯提供直流电能的电路。
一般液晶电视机的背光灯电源采用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的主要优点是高效率、小体积、适用范围广。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源的电能,经过变压器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然后通过整流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稳定的低电压直流电,以供背光灯使用。
背光灯驱动器是将低电压直流电转换成高电压交流电,以驱动背光灯发光的电路。
背光灯驱动器一般采用逆变器,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交流电输入,通过变压器将低电压升高到足够驱动背光灯发光的高电压。
逆变器还具有调节电压和电流的功能,以保证背光灯工作的稳定性和亮度。
控制电路是控制背光灯开关和亮度的电路。
液晶电视机的控制电路通常由主控芯片和各种传感器组成。
主控芯片是整个电视机的控制中心,可以接收用户的指令,并根据不同情况对背光灯进行开关控制和亮度调节。
传感器可以感知环境亮度、温度等因素,根据感知结果调节背光灯的亮度和温度,以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
总结一下,液晶电视机中背光灯驱动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背光灯电源、背光灯驱动器和控制电路。
背光灯电源将电能转换为直流电以供背光灯使用,背光灯驱动器将低电压直流电转换成高电压交流电以驱动背光灯发光,而控制电路则负责控制背光灯的开关和亮度调节。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将电能转换为光能,最终照亮液晶屏幕,展现出清晰亮丽的画面。
lcd背光恒流驱动原理

lcd背光恒流驱动原理
LCD背光恒流驱动是指通过恒流源驱动LCD背光灯,以保持恒定的电流流过背光灯,从而保证背光的亮度稳定。
LCD背光灯通常是使用LED作为光源,而LED在工作时需要恒定的电流才能保持稳定的亮度。
因此,恒流驱动电路通过在LED和电源之间插入一个可调电阻或者恒流源,来控制电流的大小,并保持恒定。
恒流驱动电路通常由一个反馈电路、一个比较器和一个功率放大器组成。
反馈电路用于检测实际电流和设定电流之间的差异,产生一个反馈信号。
比较器则将反馈信号与设定电流进行比较,如果实际电流低于设定电流,比较器将产生一个偏高的电平信号。
功率放大器根据比较器的输出信号来驱动LED,提供恒定的电流源。
当实际电流低于设定电流时,比较器会将一个高电平信号发送给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会增大输出电流,从而提高LED 的亮度。
当实际电流超过设定电流时,比较器会将一个低电平信号发送给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会减小输出电流,从而降低LED的亮度。
通过这种方式,恒流驱动电路可以保持恒定的LED电流,从而保证背光灯的亮度稳定。
这种恒流驱动原理可以在不同的背光灯应用中使用,包括LCD电视、计算机显示器、手机等。
液晶显示屏驱动IC的工作原理解析

液晶显示屏驱动IC的工作原理解析
描述
驱动IC其实就是一套集成电路芯片装置,用来对透明电极上电位信号的相位、峰值、频率等进行调整与控制,建立起驱动电场,最终实现液晶的信息显示。
在液晶面板中,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屏是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扭曲向列(TN)型液晶材料构成的。
其中,接近显示屏的上玻璃基板沉积有红、绿、蓝(RGB)三色彩色滤光片(或称彩色滤色膜)、黑色矩阵和公共透明电极。
下玻璃基板(距离显示屏较远的基板),则安装有薄膜晶体管(TFT)器件、透明像素电极、存储电容、栅线、信号线等。
两玻璃基板内侧制备取向膜(或称取向层),使液晶分子定向排列。
两玻璃基板之间灌注液晶材料,散布衬垫(Spacer),以保证间隙的均匀性。
四周借助于封框胶黏结,起到密封作用;借助于点银胶工艺使上下两玻璃基板公共电极连接。
上下两玻璃基板的外侧,分别贴有偏光片(或称偏光膜)。
当像素透明电极与公共透明电极之间加上电压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会发生改变。
此时,入射光透过液晶的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液晶显示器正是根据液晶材料的旋光性,再配合上电场的控制,便能实现信息显示。
lcd背光驱动电路原理

LCD背光驱动电路的原理是控制背光板的电流,以调节背光板的亮度。
恒流源芯片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元件。
LCD显示驱动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和背光源的亮度,从而实现像素的控制和图像显示。
在控制电路中,输入信号被转化为相应的驱动信号,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液晶的排列方式和背光的亮度,最终将图像显示在LCD屏幕上。
对于背光驱动,其控制原理是将恒流源芯片与背光板LED连接,选取一个恒流源芯片来为背光板提供电压和电流。
恒流源芯片可以通过确定一个反馈电阻来控制输出电流,从而控制流过LED的电流。
这个原理是基于三极管的恒流回路,基极电压大于三极管的导通电压时,B点电压被钳位在A点电压减去三极管的导通压降,那么流过接地电阻的电流就是确定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液晶屏电路工作原理

液晶屏电路工作原理
液晶屏电路是指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电路,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部分:显示驱动电路和背光驱动电路。
1. 显示驱动电路:液晶屏显示驱动电路主要负责控制液晶显示器中液晶分子的定向,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其工作原理如下: a. 对于每个像素点,显示驱动电路会给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这些像素控制信号被送入液晶屏,引起液晶中对应的液晶分子定向。
b. 通过改变这些分子的定向,液晶可以通过光的偏振来调节
光的透过度,进而实现对图像的显示。
通过控制不同的像素点的液晶分子定向,可以显示出完整的图像。
2. 背光驱动电路:背光驱动电路用于提供足够的亮度和均匀的背光光源。
其工作原理如下:
a. 背光驱动电路通过直流电源提供给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光源,通常是利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来
提供背光。
b. 背光驱动电路中的逆变器部分将直流电源转换成所需的交
流高电压,用于激活冷阴极荧光灯。
对于LED背光,背光驱
动电路则根据LED的特性提供适当的直流电压和电流。
c. 通过调整背光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可以控制背光
亮度的大小。
综上所述,液晶屏电路通过显示驱动电路控制液晶分子的定向,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同时通过背光驱动电路提供合适的背光亮度,使图像在液晶屏上清晰可见。
液晶显示屏背光驱动集成电路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屏背光驱动集成电路工作原理液晶显示屏已经成为现今个人电子设备的主要显示技术之一。
在许多种液晶显示屏中,背光驱动器集成电路(IC)是控制屏幕亮度和对比度的关键组件。
本文将介绍背光驱动器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其对液晶显示屏的影响。
1.液晶显示屏的类型在谈论液晶显示屏背光驱动集成电路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液晶显示屏的种类。
液晶显示器可以分为直接驱动型和间接驱动型两种。
直接驱动显示器中每个像素都被控制,而在间接驱动显示器中,一个像素由若干个液晶单元(LCU)组成。
LDC 需要通过背光来显示亮度和对比度,因而需要背光驱动集成电路来控制背光的亮度和色调。
2.背光驱动器集成电路基础背光驱动器集成电路是一种控制和供电背光的芯片。
基本上,这个芯片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控制屏幕亮度,并在使用时保存能源。
集成电路包括控制器和转换器,其中控制器处理来自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信号以控制背光亮度,而转换器将光转换为背光的适当电压和电流。
背光驱动器集成电路包括一些主要结构块:控制器、逆变器、放大器、电容和电感。
控制器和电源面板可以与显示器电路板上其他元件交换数据来控制背光。
逆变器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供给灯管的点灯。
放大器被用于发出液晶屏幕所需的强烈信号,以获得最好的效果。
在电容和电感方面,它们被用来维持逆变器的稳定工作并减少噪声。
一些背光驱动器集成电路可以自动调节背光的亮度,这有助于减少屏幕耗电量并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此外,这些芯片还可以实现颜色调整,以改善图像的质量,并击败背景光线的影响。
3.背光驱动器集成电路的使用领域背光驱动器集成电路常应用于数字相框、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等具有液晶显示屏的设备。
它们被广泛用于任何需要高分辨率和力量控制的设备中。
4.背光驱动器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在显示器被打开时,大约80V到100V的直流电压被导入背光驱动集成电路。
该电路将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以控制高压直流电的输入,并在有需要时调整背光的亮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剖析液晶屏逻辑板TFT偏压电路”一文的一点看法(此文为技术探讨)在国内某知名刊物2010年12月份期刊看到一篇关于介绍液晶屏逻辑板TFT偏压电路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剖析液晶屏逻辑板TFT偏压电路”这是一篇选题极好的文章、目前液晶电视出现的极大部分屏幕故障例如:图像花屏、彩色失真、灰度失真、对比度不良、亮度暗淡、图像灰暗等等故障都与此电路有关,维修人员在维修此类故障时往往的面对液晶屏图像束手无策,而介绍此电路、无疑对类似故障的分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目前在一般的期刊书籍介绍分析此电路的文章极少。
什么是TFT屏偏压电路?现代的液晶电视都是采用TFT屏作为图像终端显示屏,由于我们现在的电视信号(包括各种视频信号)是专门为CRT显示而设计的,液晶屏和CRT的显示成像方式完全不同,液晶屏要显示专门为CRT而设计的电视信号,就必须对信号的结构、像素排列顺序、时间关系进行转换,以便液晶屏能正确显示。
图像信号的转换,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精确的过程;先对信号进行存储,然后根据信号的标准及液晶屏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在按规定从存储器中读取预存的像素信号,并按照计算的要求重新组合排列读取的像素信号,成为液晶屏显示适应的信号。
这个过程把信号的时间过程、排列顺序都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并且要产生控制各个电路工作的辅助信号。
重新编排的像素信号在辅助信号的协调下,施加于液晶屏正确的重现图像。
每一个液晶屏都必须有一个这样的转换电路,这个电路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序控制电路”或“T-CON(提康)电路”,也有称为“逻辑板电路”的。
这个电路包括液晶屏周边的“行、列驱动电路”构成了一个液晶屏的驱动系统。
也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这个独立的整体是由时序电路、存储电路、移位寄存器、锁存电路、D/A变换电路、译码电路、伽马(Gamma)电路(灰阶电压)等组成,这些电路的正常工作也需要各种不同的工作电压,并且还要有一定的上电时序关系,不同的屏,不同的供电电压。
为了保证此电路正常工作,一般对这个独立的驱动系统单独的设计了一个独立的开关电源供电(这个向液晶屏驱动系统供电的开关电源一般就称为:TFT偏压电路);由整机的主开关电源提供一个5V或12V 电压,给这个开关电源供电,并由CPU控制这个开关电源工作;产生这个独立的驱动系统电路提供所需的各种电压,就好像我们的电视机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他有一个单独的开关电源,DVD机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他也有一个单独的开关电源一样。
是非常重要也是故障率极高的部分(开关电源都是故障率最高的部分,要重点考虑)。
图1所示是液晶屏驱动系统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中的“TFT偏压供电开关电源”就是这个独立系统电路的供电电源它产生这个驱动系统电路需要的各种电压,有VDD、VDA、VGL和VGH电压供各电路用。
图1这个独立的液晶屏驱动电路的供电系统;主要产生4个液晶屏驱动电路所需的电压:1 VDD 屏驱动电路工作电压,类似一般模拟集成电路的VCC。
一般为3.3V。
2 VGL 屏TFT薄膜开关MOS管的关断电压,一般为-5V。
3 VGH 屏TFT薄膜开关MOS管的开通电压,一般为20V~30V。
4 VDA 屏数据驱动电压,VDA经基准处理后,由伽马电路用以产生灰阶电压,一般为14V~20V。
以上电压不同的屏;电压值不同。
这些输出的任一电压出现问题,都会出现不同的图像显示故障,可见其重要性。
并且也是故障多发部位。
也是液晶电视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部分,这个电路在某些文章、资料里称为:液晶屏逻辑板TFT偏压电路。
这篇文章的推出;显然是“及时雨、雪中送碳”,并且此文是介绍的目前普片采用的TFT偏压供电芯片TPS65161作为典型进行分析,怀着欣喜的心情细细的阅读此文章,看完后感到非常的遗憾、失望,此文把VDD、VDA、VGL和VGH四种电压产生的原理阐述错了,对关键电压的产生过程没有任何交代(模糊词汇一语而过),例如图6中CP22、DP8组成的半波负压整流电路(产生VGL)的工作原理、CP18、DP5组成的半波叠加整流电路(产生VGH)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这个TFT偏压电路的重点,文中并把产生VDA电压的并联型的开关电源误认为是滤波电路(12V电压莫名其妙的经过滤波电路就能上升成为近20多伏的VDA电压???)、把产生VDD电压的串联型的开关电源的蓄能电感(LP2)也误认为是滤波电感、把串联开关电源的续流二极管DP3误认为是稳压二极管等,这样的叙述无法正确的分析故障,误导读者、也容易误导维修人员对电路、故障进行分析。
便于对照,以下是复制原文:也请精通此电路的师傅们参加讨论,把液晶的维修技术广为传播。
(以上是某杂志某一段原文复制)下面把我们分析的结果提供给大家以便对照参考(如有不对也请指正)。
TPS65161集成电路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出品的一款专门为32寸以上尺寸TFT液晶屏驱动电路提供偏置电压的开关电源芯片。
内部有一个高于500K振荡频率的振荡激励电路,该芯片12V供电;可以支持4组经过稳压的输出电压;即VDD、VGL、VGH、VDA电压,特别是能提供较大的电流容量,并且电压幅度可以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液晶屏。
集成电路具有短路保护及过温度保护。
下面对VDD、VDA、VGH、VGL产生的原理及过程进行分析,原理图就仍然采用上面作者绘制的电路原理图。
(上面图4中原作者把Q2 P沟道误绘制成N沟道)。
VDD电压产生:图3所示(仍旧采用原文图片序号)是TPS65161芯片VDD电压产生部分原理图;图3原文中VDD电压产生插图图3原文中VDD电压产生插图(局部放大)在图3中,TPS65161内部的MOS管Q3、外部的LP2及DP3组成了一个串联型的开关电源,由TPS65161内部的振荡激励信号控制Q3开关电源工作。
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在图3.1中;串联开关电源的开关管是集成电路TPS65161内部的Q3,工作过程如下;在T1时间:图3.2所示;集成电路的22脚输入12V电压经Q3、LP2流通向负载供电,由图3.2图3.3于LP2内部自感电势的作用(自感电势方向为:左正右负),由于流经LP2的电流线性的增长,输出端电压逐步上升,并且线性增长的电流在LP2内部以磁能的形式存储起来,图3.2中红色箭头所示是电流方向、蓝色箭头所示是LP2的自感电势方向。
在T2时间;输出端电压上升到3.3V时经过分压取样电路RP20、RP12、RP22、RP14组成的分压取样电路的取样电压反馈至TPS65161的稳压控制15脚,控制Q3断开,这时12V输入电压形成的电流被切断;LP2内部的电流也被切断,电流被切断LP2内部存储的磁能也无法继续维持,磁能即迅速转换成方向为左负右正的感生电势(楞次定律)图3.3中蓝色箭头所示感生电势方向,这个左负右正的感生电势的方向正好继续维持着在T1时间流过RP23的电流方向,由于Q3的断开,这个左负右正的感生电势经过LP2、RP23、DP3(续流二极管)流通继续维持着对负载的供电。
这就是VDD产生的过程,其中由于输出电压较低3.3V,续流二极管DP3采用了低压降的肖特基管,此管故障率比较高,维修过程中应特别加以注意,此管绝不是稳压管。
由于篇幅太长关于VDA、VGL、VGH电压产生的原理与原文不同的认识之处下篇继续叙述借此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电路分析及故障检修方法剖析液晶屏逻辑板TFT偏压电路”一文的一点看法(中)VDA电压的产生:VDA电压是列驱动电路的数据驱动电压;该电压最终要经过一定的处理产生非线性的阶梯电压以控制液晶屏的分子不同扭曲角度,这个电压就叫灰阶电压,如果没有这个电压或者电压不正常,图像就会没有或者出现严重的层次失真(灰度失真)。
不同特性的屏这个电压的高低不同,一般在14V至20V左右的范围内。
在“剖析液晶屏逻辑板TFT偏压电路”一文中介绍;VDA电压是先由12V供电电压经过升压成为20V左右的VAA_FB电压(不能超过23V否则过压保护电路启控工作),再经过控制就成为VDA 电压(VAA_FB电压就是VDA电压)。
原文的图4所示,该VAA_FB电压再经过QP1开关控制由L11输出VDA电压,原文中的图5所示。
图4 原文中图4(图中Q2应为P沟道MOS)(图4中上面的V12表示主板送来的12V电压)原文图4的局部图原文由VAA_FB产生VDA原理图(原文中的图5 所示是VAA_FB电压经过QP1控制后成为VAA经过RP9、L11成为VDA)以下是原文中对VAA_FB产生的原理及过程的一段叙述(黑体字是原文):VAA_FB电压产生电路VAA_FB电压产生电路由UP1(TPS65161)的1—5、28脚内部电路及外围电路构成,其电路如图4所示。
UPl(TPS65161)12脚为主升压转换器工作方式设置,决定其内部电路是工作在脉冲宽度调制或500/750kHz固定开关频率方式。
本方案中,12脚经RP25(0Ω电阻)接12V输入电压,工作在750kHz固定开关频率。
主升压转换器有一个可调节的软启动电路,以防止在启动过程中的高涌流。
软启动时间由连接到28脚的外部电容器CP26设置。
28脚内部连接一恒流源,与内部电流限制与软启动脚电压成正比。
在达到内部软启动的阈值电压时,比较器被释放电流限制。
软启动电容器值愈大,软开始时间越长。
上电后,12V输入电压经CP5、CP6、LP3滤波后,一路加到DP1、CP7、CP8、CP9、CPl0组成的滤波电路,产生VAA_FB 电压;另一路加到UPl(TPS65161)的4、5脚。
VAA_FB电压经CPl6滤波后加到UPl(TPS65161)的3脚,3脚内接一个过电压保护开关Q2和过电压保护比较器,过电压保护比较器将3脚电压与内部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当3脚电压上升到23V时,TPS65161内部驱动控制器关掉N通道MOSFET,只有输出电压低于过电压阈值后,内部驱动控制器才会再开始工作。
在上面的图4中,VDA电压是如何产生的?以上原文中的失误在于:12V电压经过电感LP3 (文中误认为是滤波元件)及DP1就莫名其妙的上升为近20V的VAA_FB电压?,原文;根本没有看到LP3、Q1、DP1的组合实际上是一个并联型的开关电源,LP3在此处是一个储能电感的作用,所以原文的电路的分析也不能是合理的。
图中的关键是LP3、Q1、DP1的组合是一个典型的并联型开关电源(图4.1所示),其中LP3是开关电源的储能电感,Q1是开关电源的开关管,DP1是开关电源的整流二极管。
图4.1所示是组成的并联型开关电源的等效电路,集成电路TPS65161的1(FB)脚是这个并联型开关电源的稳压控制端,由输出端RP2、RP5、RP4、RP3组成的取样电路送来取样信号,控制激励Q1开关管激励信号的脉冲宽度,以达到稳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