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危急值试题及答案

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危急值试题及答案

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危急值试题及答案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危急值管理与护理是医院内重要的工作之一。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危急值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医院应当制定严格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从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和危急值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试题和答案以供参考。

一、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1. 院内安全转运的定义院内安全转运是指在医院内部将急危重症患者从就诊地点安全、迅速地转运到相应的救治部门或抢救室的过程。

2. 院内安全转运的注意事项(1)确保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必要的吸氧治疗。

(2)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如心电监护、呼吸机、急救药品等。

(3)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保持与接收部门的密切沟通,提前告知患者的病情和转运时间,确保接收部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 试题及答案(1)院内安全转运的定义是什么?答案:院内安全转运是指在医院内部将急危重症患者从就诊地点安全、迅速地转运到相应的救治部门或抢救室的过程。

(2)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准备的急救设备和药品?A. 心电监护B. 呼吸机C. 急救药品D. 吸氧治疗答案:D. 吸氧治疗二、危急值的管理1. 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患者生命体征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提示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疾病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采取救治措施的数值。

2. 危急值的管理流程(1)明确危急值的范围:根据不同科室和疾病的特点,制定本部门的危急值范围,并进行公示。

(2)危急值的报告:发现患者的检测结果达到危急值范围,应立即向责任医生和护士报告。

(3)危急值的处理:责任医生和护士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处理,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

(4)危急值的记录和跟踪:对达到危急值的患者,应详细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跟踪观察。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和重要的科室之一,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急危重症患者需要迅速转移到相应的治疗科室,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院内安全转运流程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院内安全转运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a.接收通知:当急危重症患者需要转运时,护士长或班长会接到相关通知,并发出呼叫,通知相关人员准备转运。

b.资源准备:准备好转运所需的护理设备、呼吸机、监护仪等。

c.人员安排:确定转运所需的医护人员,包括主治医生、主管护士、护士等。

2.病情评估:a.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并符合转运的条件。

b.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例如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

c.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决定是否需要特殊措施如氧气给予等。

3.转运准备:a.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运的必要性和步骤。

b.确保床位及床位清洁:与接收科室沟通,确认床位的可用性及清洁情况。

d.准备转运记录单:准备相关的转运记录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摘要、治疗情况和治疗计划等。

4.转运过程:a.医护人员组织:由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领导,组织其他医护人员参与转运工作。

b.转运设备准备:确保转运所需的设备如担架、氧气瓶、急救药等都已准备就绪。

c.安全措施:按照转运所需的安全措施,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如固定好急救设备、保障患者舒适度等。

d.患者监护:在转运过程中,确保对患者的持续监护,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等。

5.到达接收科室:a.将患者交接给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将患者情况进行简要汇报。

b.确保接收科室已做好准备,包括床位清洁、护理设备的准备等。

c.提供转运记录单及其他相关的医疗文件,以供接收科室参考和继续治疗。

6.过程记录:a.完成转运过程的相关记录,包括转运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转运所用时间、转运中发生的问题等。

b.将记录归档,并与病历等相关文件整理和存档。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背景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是指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内患者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通常涉及到不同的专业团队之间的协作。

这种转运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确保患者安全,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就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共识进行讨论和总结。

目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顺利,降低患者的风险。

通过共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团队之间的协作效率,减少潜在的错误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共识内容制定院内转运操作流程在制定院内转运操作流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安全性: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通畅的气道,稳定血压、心率和呼吸等。

2.团队协作:不同专业团队之间应进行密切的协作,以确保转运过程的顺利进行。

涉及到的专业团队包括急诊科医生、重症监护科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师等。

3.人员培训:所有参与转运的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熟悉操作流程和规范。

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危重症患者转运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处理等。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和设备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和设备是保证转运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转运工具包括担架、轮椅和医疗床等,而转运设备包括呼吸机、监护仪和输液泵等。

在选择转运工具和设备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确保其功能齐全及操作简便。

转运过程中的监测和干预在转运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

例如,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呼吸机参数、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

文档记录和沟通转运过程中的文档记录和沟通非常重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团队之间的协作。

所有操作步骤和干预措施应当记录下来,并及时传达给接收团队,以确保转运的连续性和流程的清晰。

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是指在病人需要进行紧急转运时,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保障其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因为紧急转运可能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需要专业团队的协助和合理的规范操作,保障病人安全并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

1.紧急转运团队的建立:成立专业的急危重病人转运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司机等,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应对不同情况下的转运需求。

2.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在转运前,团队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监测,包括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机体功能等方面的评估,并及时记录在转运单上,以备后续参考。

3.转运方案的制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转运方案,包括转运的目的地、转运所需的设备和药品、转运的交通工具等。

4.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和护理:在病人转运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护和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通畅呼吸道、维持循环稳定等。

5.转运中的沟通和协调:转运团队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告知病情和转运进展,以安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并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

6.转运后的安全评估和跟踪:转运团队应对病人进行转运后的安全评估和跟踪,包括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记录病人的转运后情况等。

7.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转运团队需要对转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包括病人的突发状况、交通事故、设备故障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应急处置的能力,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8.转运记录和报告:转运团队需要详细记录转运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包括转运前的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转运设备的使用情况等,以便后续的评估和研究。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的实施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和专业操作。

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和专业的操作流程,才能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转运团队成员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确保病人的安全。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在转运和抢救过程中得到及时、科学、安全的医疗服务,本医院特订立了本制度,以规范危重患者的转运和抢救工作。

2. 转运流程2.1 患者评估在转运开始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患者评估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的病情稳定性、转运距离、转运途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等。

2.2 转运准备2.2.1 医务人员配备转运过程中必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构成,包含至少一名具有急救经验的医生、一名护士以及一名司机。

2.2.2 转运设备确保转运车辆配备齐全、功能正常,包含急救设备、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并保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

2.3 转运过程2.3.1 护送方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距离,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包含但不限于陆路转运、空中转运(直升机、飞机)、水上转运等。

在选择转运方式时,需考虑患者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与亲属协商充分沟通。

2.3.2 护送过程中的护理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紧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适时的监护和护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输液、氧气供应、疼痛掌控等。

2.3.3 转运记录医务人员应认真记录患者的转运过程,包含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转运中的监护和护理过程、转运后的处理措施等,确保后续医疗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3. 抢救流程3.1 快速反应一旦发现危重患者,医疗人员应快速反应,并立刻启动抢救流程。

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充分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推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3.2 协同合作抢救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的紧密协作和搭配,依照分工合作的原则,做好各项抢救任务。

医生应引导并统筹整个抢救过程,护士应供应全方位的护理支持,确保抢救过程顺利进行。

3.3 抢救设备抢救过程中的设备应保持良好工作状态,随时准备使用。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抢救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3.4 抢救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记录抢救过程,包含抢救前的病情评估、抢救措施和药物使用、患者反应等。

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制度

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制度

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制度
1.患者转运需专人陪同,危重患者转运由医务人员陪同。

2.护士应进行充分评估和检查,做好转运途中所需物品、药品、氧气枕(筒)、简易呼吸面罩、仪器设备等准备。

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

4.携带各种仪器设备(如监护仪、注射泵、氧气枕、呼吸机等)转运时,应保证仪器设备安全使用。

5.输液患者应保证输液通畅,并观察输液滴数。

6.患者留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情况,防止管路滑脱。

7.转运全过程应拉起床护栏,推床平稳,防止坠床等,以保障转运安全。

8.在转运途中发现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立即给予紧急救治。

必要时立即将患者送入途中最近的医疗单元实施急救,及时通知病房护士长、主管医师。

9.转运过程中应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保暖。

10.做好护理记录或与转往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填写转科交接班本并签字。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时间:参加人员:急危重症患者经急诊救治后,需转运至各检查室以明确诊断,或转运至临床科室进一步治疗与护理。

途中虽短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如果运送不当,易发生意外不良事件,如坠床.窒息. 意外脱管. 心搏骤停等。

因此,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是一个护送.监护.治疗的过程,是急诊科救治与病房诊治连续性的关键环节。

一.危险因素1.病情因素: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检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危险因素,其中31%是与患者病情相关,循环系统如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动静脉栓塞,呼吸系统方面,如低氧血症.呼吸道高压.痰液较多.剧烈咳嗽;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如烦躁.抽搐.出血.高热等,严重颅脑外伤.脑出血.心梗.心衰.心脏损伤.心包填塞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血气胸.多发性损伤内脏损伤.宫外孕.心脏疾患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2.转运因素:选择的搬运工具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氧.肺动脉栓塞.颈部和肢体的损伤. 骨折加重以及伤口裂开.坠床,还可造成人工气道.输液导管.胃管尿管等滑脱或移位。

搬运中体位的改变也会导致监护探头血压袖带移位,仪器的抗干扰能力降低,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护士对病情的判断。

此外,如果转运过程中缺乏人性化设计,例如:转运等待时.转运路线拥堵.无障碍设施少,都会延长转运时间,增加转运风险3.人员因素:转运时如果没有安排合适的. 足够的医务人员护送,或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熟练. 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性不足,以及不能及时正确判断和有效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就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4、药物与设备因素:如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缺少可携带的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设备以及药品,使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持续检测病情,并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则会贻误病情。

较常发生的与药品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包括:使用氧气枕使氧流量很难调节或在放射检查等过程中无人看护,使氧气不能准确或连续供给;没有配备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囊漏气;药物配备不足,静脉通路不畅或堵塞;监护仪功能异常. 电池电量不足. 干扰. 屏幕显示不清;吸引设备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等;5.沟通因素:患者转运前转运人员未能与接受科室或患者家属沟通病情. 转运的目的和风险. 转运时医护人员的协调不妥当,接收科室的床单位. 监护设备和吸氧吸痰装置等准备不完善,不能及时. 顺利地接受治疗和监护,就会影响安全运送,甚至出现送错科室的情况;而运送人员将患者转运后,如果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交接不严密细致,使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不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治疗措施. 心理状态等,也会影响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二.整改措施(一)转运前1.风险评估对于危重患者是否必须转运进行分析与评估,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患者承受能力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需全面评估。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XXXX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院内诊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成功转运对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鉴于急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且常常依赖生命支持手段及转运难度大等特点,因此亟需规范并优化院内转运流程,以保证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

根据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以及急诊院内转运的临床实践,本共识协作组制定了“降阶梯预案、充分评估、优化分级、最佳路径、动态评估”为原则的分级转运方案,以保证转运安全。

一、基本概念危重症患者:在原有(或没有)基础病前提下,由于某一或某些原因造成危及患者生命,器官功能短暂或较长期发生紧急病理生理障碍,需要进行紧急和持续有效的气道管理,呼吸、循环等生命支持手段的患者。

院内转运: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称为院内转运,安全转运是为了达到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分级转运: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及临床实践等情况,从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转运时间六方面进行评估,确定转运的分级及所需配备的人员和装备,以实现资源优化、安全转运。

二、院内转运特点①病情危急、变化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②病情危重,需要多种生命支持手段;③病情紧急,评估时间有限,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④转运工作繁杂且风险大,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增多。

因此,必须制定适合急诊危重症患者自身特点的院内转运方案。

首先对急诊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充分评估病情,实施降阶梯预案,优化分级,实现最佳路径,并在转运过程中动态评估以充分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三、危重患者分级转运原则1、降阶梯预案关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主要临床问题,依据患者病情可能出现的最高风险,按相应分级进行转运人员和装备的准备,并选用充分有效的应对手段,以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2、充分评估转运评估是转运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充分评估有利于:①准确了解转运风险;②确定可行转运方案;③合理选择风险应对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
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 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 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 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 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 防止事故的发生。
急危重症病人管理的特点
急危重症病人管理的特点
❖ 时间性: 发病1小时内抢救为黄金时间 发病6小时内为抢救白银时间 发病6小时以上称白布单时间
❖ 复杂性:急危重症病人的健康基础不同,年龄悬殊大,病 史叙述不详,疾病种类复杂,病情发展不同;同时,医务 人员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又参差不齐,增加了 急救医疗工作的复杂性。
病人的准备
清醒病人告知即将转科或检查的原因和目的 昏迷病人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取得配合 躁动病人在病人家属理解配合下使用保护措施,确 保病人安全
物品的准备
仪器、用物的准备:
❖ 小型监护仪:具有心率/心律,氧饱和度,血压读数的监护仪 是急危重症病人转运的最基本设备。若需要测有创血压应备 可测有创血压的监护仪。必要时备多功除颤起搏监护仪。
物品的准备
转运工具的准备: 性能完好,保护设施可靠,病床能去的地方尽
量不用推车,减少搬运次数,搬运患者时应采取正确 有效的方法 其他物品的准备:
查对医嘱与检查申请单上所填写的床号、姓名、性别、 年龄、帐号、诊断、检查部位无误。根据季节准备保暖物品。
护送人员的准备
护送人员要求 医务人员:
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至少2名陪同人员, 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 氧气供应: 氧气袋 氧气瓶 人工呼吸气囊 转运呼吸机
❖ 其他仪器、用物:吸痰用物、有蓄电池的注射泵等,如果考 虑检查时间较长需备有插头。
物品的准备
药物的准备:转运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
常 ,血压波动 ±20 mmHg。
常用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 常用镇静及镇痛药物:如异丙酚,芬太尼等。 其他药物
医疗诊断:
1、失血性休克 2、右股骨干骨折 3、右股动脉破裂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肢多发性骨折
抢救记录:
时间
16:20
16:30
16:40 16:50 17:00 18:20
护理记录
转出急诊科,HR:87次/分, BP:126/57mmHg,SpO2:97%,
R:24次/分 转入手术室,HR:95次/分 BP:152/77mmHg,
熟悉病人病情及目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告知病人家属检查 的必要性及其风险,经验丰富,掌握呼救方式,应急预案,现场 CPR技术,熟悉运送途中能提供抢救设备的科室
护工:1名
家属:至少2名
转运前、中、后的评估
全面、准确的评估是保证病人转运前、中、后安全的保障
评估内容:
❖ 病人的基础情况 ❖ 家属的心理沟通 ❖ 神经系统 ❖ 呼吸系统
院内转运的目的
诊断性检查:
急诊危重患者病因、伤情 未知成分较多,在诊断不很 明确的情况, 又无法床边完 成检查项目时,必须通过院 内转运来完成
进行进一步的
治疗护理 :
危重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 抢救后,需要送往手术室、 监护室等
安全: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安全的特有属性就是“没有危险”。 国际民航组织对安全的定义:安全是一种状 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 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并保持在 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
神经系统评估
目的: 评估患者目前的精神状态,判断病人的合作
程度,以采取合适的转运方式,保障转运途中安全。
内容
神志 肢体运动
护理措施
1、清醒病人 a、通知即将进行的转运 b、评估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 c、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物
SpO2:98%,R20次/分 发现右下肢伤口突然出血,急救给予加压包扎 止血
BP不能测出
心跳,呼吸骤停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转移病 人复苏室抢救
抢救无效死亡。
如何预防呢 ???
此病例发生的可能原
因是什么? ? ?
我们的启示:
治疗原因:
积极有效的治疗
转运病人的护理安全:
转运病人的完整流程包括转运前的病情评估、 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方式和工具的选择、转运 中的病情观察、搬运时的护理和转运后的病情交接 工作。
急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
提纲
1
概念
2 病例讨论
3 转运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
➢心搏骤停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昏迷 ➢重症哮喘 ➢咯血
◆休克 ◆创伤:多发伤、 复合伤颅脑胸腹 部创伤、骨关节 损伤 ◆急腹症 ◆急性上消化道 出血
●急性中毒 ●中暑 ●淹溺与触电 ●常见临床危象:
低血糖危象、甲 状腺危象、重症 肌无力危象 等
❖ 条件性:由于各类各级医院的性质和任务不同,医疗设备、 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抢救条件都有所不同, 故救治水平高低、质量优劣受诸多条件影响的。
病例:
患者张权,男,43岁,因“车祸外伤致右下肢疼痛, 出血伴活动障碍2小时”入院。 入院时HR:93次/分, BP:96/57mmHg,SpO2:94%,予以鼻塞吸氧5L/分,开 放两路静脉通路补液、扩容,待其HR:89次/分, BP:117/63mmHg,SpO2:98%时,行CT检查示右股骨干 骨折、右股动脉破裂、右下肢多发性骨折。骨科会 诊直接送入手术室治疗。
急危重症病人转运流程
急危重症病人转运:
❖住院及转科转运流程 ❖外出检查流程
转运前确认
医生
病房/检查科室
家属
办公/分管护士
转运前准备
畅通绿色通道 病人的准备
充分的评估
转运前、中、后
物品的准备
护送人员的 准备
畅通绿色通道
电话通知要被转往的科室,告知患者的性别、主 要诊断及需要特殊准备的物品,以便于对方科室能 够有计划的接患者,同时联系电梯缩短转送时间,如 果是进行检查,提前预约,确保患者到达后及时行 各种检查。
❖ 循环系统 ❖ 消化系统 ❖ 其他影响因素 ❖ 各种导管的护理
病人的基础情况
九知道(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病情、 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心理状态 ) 专科注意事项 转运的目的 权衡利弊
家属的心理沟通
患者病情严重 ,预后差 家属心情往往难以接受 正确的心理沟通和适当的解释 医生解释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和其中不可避免的危 险性 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如必要家属同意签字后方可前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