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理应激

第3章 心理应激
第3章 心理应激

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 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 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 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 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10.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I

A 生活事件的性质

B 个性特征

C 社会支持

D 以上均是

11.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作的:() II

A 情绪调节

B 认识和行为努力

C 潜意识中的防御

D 求助活动

12.关于应对概念的错误叙述是:() II

A 应对的涵义是多维度的

B 应对与多种应激因素有相关性

C 应对保护个体免受应激损害的作用

D 应对活动涉及应激全过程

13.心理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分别来自:() I

A 心理应激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

B 同一种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C 同一种理论——心理应激理论

D 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应激理论

14.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II

A 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

B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

C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

D 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

15.合理化机制(rationalization)又称:() II

A 合理应对

B 文饰作用

C 白日梦

D 矫枉过正

16.个体与社会人和社团组织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称:() I

A 人际关系

B 社会角色

C 社会支持

D 应激的内部资源

17.关于社会支持概念,较妥切的描述是:() I

A 个体体会到的来自社会的精神支持程度

B 个体与社会的客观联系程度

C 在应激时能被个体利用的社会网络

D 综合以上三方面

18.以下概念与个性特征内在联系相对较低的是:() III

A 应激反应

B 特质应对

C A型行为

D 客观事件

二、名词解释

1.一般适应综合征( GAS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2.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3.生活事件(或应激源):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应激刺激。

4 .负性生活事件:指个人认为可能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

5 .生活变化单位( LCU ):用以标记生活事件,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

6 .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7 .退化: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8 .无助: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通常是在经过反复应对不能奏效,对应激情境无法控制时产生。

9 .认知评价: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10 .应对方式: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11 .情绪关注应对和问题关注应对: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的应对策略是针对个体的情绪反应的,这被称为情绪关注应对。相对应的是有的应对策略针对事件或问题,则称为问题关注应对。

12 .心理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

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起到了暂时减轻焦虑的作用。

13 .否认:把已经发生,但又不愿被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定,当作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心理负担。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否认通常是无意识的。

14 .社会支持: 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社会人和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三、论述题

1 .生活事件的刺激(或应激结果)可引起机体哪些变化?

①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忧郁等。

②行为反应,包括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等。

③生理反应,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途径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

2 .简述心身中介机制影响健康的途径。

①心理-神经中介机制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非特应系统功能增高,而与之对应的向营养系统功能则降低。如果应激源刺激过强或时间太久,也可造成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或紊乱。

②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胰腺和甲状腺也起一定作用。

③心理-神经-免疫机制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着双向性调节。一般认为,短暂而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中等度的应激可增强免疫应答,强烈的应激则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3 .影响应激反应严重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①认知评价②应对和心理防御③社会支持④个性特点

4 .如何指导应对

①指导个体通过“问题解决”的应对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

②指导个体进行“再评价”应对,使之改变认知评价,例如换一个角度去认识生活事件,以减轻应激反应。

③提供或帮助寻求社会支持,即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

④分散注意,即采用“转移”的应对方式,例如指导个体通过适当的活动转移个人对应激源的注意力,解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⑤指导个体进行一定的放松训练,即“松弛”应对

⑥催眠、暗示、运动,甚至使用一定的抗焦虑药物等方法,也可被看成是应对干预手段。

5 .某学生考前总要头痛,考完试症状随之缓解,请用应激理论解释。

①考试是应激源②各种中间因素影响③中介机制引起生理反应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练习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第五章心理评估练习题.

第五章 心理评估练习题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有 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 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4. 我国心理学家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划分不包括 A 、基本情绪情感 B 、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情感 C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情感 D 、 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 E 、特殊的情绪情感 5. 知觉的特征不包括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恒常性 D 、理解性 E 、暂时性 6. 性格一般不表现于 A 、活动中 B 、言语中 C 、表情 D 、姿态 E 、休息中 7. 患病后产生的焦虑心理,属于病人的何种反应 A 、生理反应 B 、情绪反应 C 、情感反应 D 、心身反应 E 、疾病表现 8. 焦虑病人的心理反应常表现为 A 、血压升高 B 、搓手顿足 C 、面色苍白 D 、脉搏加快 E 、面色潮红 9. 患者自尊心增强主要表现为 A 、自我护理意识增强 B 、依赖护士做自己的生活护理 C 、 要求医护人员接受自己的观点 D 、对医护人员是否尊重自己的人格过分敏感 E 、 自我护理意识减弱 10. 患病后孤独感最多见于 A 、中年期病员 B 、老年期和儿童期病员 C 、男病员和女病员 D 、 急性期和慢性期病员 E 、青年期病员 11. 强烈的心理应激不致引起的是 A 、判断能力下降 B 、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 C 、自我评价降低 D 、意志力增强 E 、意志力减弱 12. 行眼球摘除术病人,情绪极容易变坏,其主要原因是 A 、视力困难 B 、容貌丑陋 C 、刀口疼痛 D 、入睡不好 E 、影响工作 1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护士非语言沟通技巧 A 、语调 B 、表情 C 、接触 D 、文字暗示 E 、距离 14. 人在悲伤时,生理上出现 A 、心跳加快,面色变红 B 、消化液分泌加强,食欲提高 C 、泪腺分泌增加,消化系统活动受到抑制 D 、呼吸加快,血压降低 E 、体温升高 15. 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的个性特征 A 、整体性 B 、稳定性 C 、社会性 D 、间断性 E 、独特性 16. 有效应对压力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 、压力源数量 B 、家庭、社会、经济资源的丰富程度 1. 评估自我概念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 ?与被评估对象建立真诚的、彼此信赖的关系 C. 注意会谈技巧保持目光交流 E .应结合主、客观资料综合考虑 2.情感要比情绪 A 、强烈些 B 、有明显的行为变化 D 、 稳定而深刻些 E 、柔和些 3.情绪和情感的作用不包括 A 、适应作用 B 、动机作用 C 、组织作用 B .评估环境应安静、避开他人 D .态度应亲切、温和、及时加以评判。 C 、有明显的生理变化 D 、信号作用 E 、认知作用

第3章 心理应激

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 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 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 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 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10.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I A 生活事件的性质 B 个性特征 C 社会支持 D 以上均是 11.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作的:() II A 情绪调节 B 认识和行为努力 C 潜意识中的防御 D 求助活动 12.关于应对概念的错误叙述是:() II A 应对的涵义是多维度的 B 应对与多种应激因素有相关性 C 应对保护个体免受应激损害的作用 D 应对活动涉及应激全过程

第五章 心里作业

热孜宛古丽.奥斯曼序号:36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1.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和模式。 2.掌握应急原的分类。 3.掌握各类身心疾病心里,生理发病机制。 4.了解几种常见心身疾病。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水多矛盾不断涌现,人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逐渐加大,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近半个世纪以来,心理社会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变得日益突出。心理应激所表现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已经成为医学心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隐藏关注心理应激对提高人民心身健康意义重大。 第一节心里应激 一,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是一种每个人均能体验到的情绪状态,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和躯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硬件一词最早由加拿大著名生理学家塞里(H.selye)于1936年提出。赛里通过对病人的观察和大量动物实

验,发现处于失血,感染,中毒以及其他紧急状态下的个体体内都产生相同的特征性的生理生化反应。此问题引起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关注。 20世界30年代,心里学家门对应急做了大量研究。应激通俗的讲就是“压力”如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 在当今社会里人人都会感受到压力,可以说压力无处不在,一般而言,适当的压力对人的生活,工作,健康等均有好处,但压力过度,对人则有害而无益,当个体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压力时,就进入了“应激”状态。此时,个体各方面均会受到影响;生理方面,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失去均衡;心理方面,情绪出现障碍,认识功能降低;社会文化方面,适应能力遭到相应破坏,原有的和谐生活相许杂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态度消极。 二,心理应激的含义 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察觉到环境刺激构成威胁或挑战,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是做出的生理,心里及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对于此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 心理应激是一种刺激物心理应激的来源十分广泛,包括躯体,心里,社会和文化,凡是能引起个体产生紧张感的各种事件和环境均可为刺激物,刺激物导致了心理应激源产生。 2.将心理应激看作是一种反应个体对不良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这种反应不仅是生理反应,也是心里和行为所具有的反应。塞里认为心理应激是一种机体对环境需求的反应,是机体固有的,具有保护板性和适应性功能的防卫反应,提出了三个反应阶段的一般适应综合症。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应激 2、心理危机 3、危机干预 二、填空题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应激源是()()()()()。 三、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心理应激的过程是 A、应激源-心理冲突-中介机制-应激反应 B、心理性应激源-中介机制-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 C、应激源-中介机制-应激反应 D、应激源-心理中介机制-行为反应 E、挫折-生理中介机制-心理反应 2、心理应激的反应包括 A、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C、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 D、压力-紧张 E、挫折-心理冲突 3、交通意外、企业破产、突然的疾病和死亡威胁等是属于 A、发展性危机 B、境遇性危机 C、存在性危机 D、特殊性危机 E、成瘾性危机 4、病人表现出失控、绝望、无助、退缩、孤立、敌意等,属于 A、感觉异常 C、思维异常 B、知觉异常 D、情绪异常 E、注意异常 5、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应激表现,属于心理症状的是 A、疲劳感 C、消化性溃疡 B、睡眠障碍 D、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E、免疫功能下降 6、工作中表现出焦虑、紧张、忧虑、迷惑、急

躁,属于 A、生理症状 C、自信心不足 B、神经问题 D、意志薄弱 E、心理症状 7、老年病人觉得自己生活毫无意义,并且给他人带来负担,感到空虚和寂寞,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属于哪一类危机 A、发展性危机 C、境遇性危机 B、存在性危机 D、创伤后应激障碍 E、特殊性危机 8、制定危机干预护理计划的首要目标是 A、分清危机的种类 C、提供支持和帮助 B、确定护理诊断 D、保证病人和他人的安全 E、环境干预 9、下列属于发展性危机的是 A、下岗失业 C、企业破产 B、孤独、寂寞 D、家庭暴力 E、创伤后应激障碍 10、境遇性危机的具有的特点哪项不对 A、突然性 B、随机性 C、强烈性

第六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六章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心理应激主要研究生活事件为什么会影响人的健康,应激源是怎样导致心身疾病的。心理应激的理论尚不成熟,正在探讨之中,体系和概念比较混乱,教材中的这一章写的比较好,我们按照教材来讲。 心理应激 应激及其对个体的健康状态、医疗保健人员及其他职业群体的效应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自从Selye(1956)提出“应激”这一概念以来,这个问题吸引了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及其他广泛学科的注意。 (一)应激的一般概念 目前,应激尚无统一的要领。一方面,因研究者的兴趣和学科领域而认识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现有的应激要领还不足以解释心理社会应激原如何影响体内的生理反应。 “应激”一词的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过程,Selye将这个词引入到生物和医学领域,并根据对其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对它进行修正、补充和扩大。当前,在医学心理学领域中,应激的含义可概括为三大类: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这是把人类的应激与物理学的上定义等同起来。即金属能承受一量的“应力”(Stress)。当应力超过其阈值或“屈服点”(yield point)时就引起永久性损害。人也具有承受应激的限度,超过它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2.应激是一种反应应激是对不良刺激或应激情境的反应。这是由Selye(1956)的定义发展而来。他认为应激是一种机体对环境需求的反应,是机体固有的,具有保护性和适应性功能防卫反应,从而提出了包含三个反应阶段(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的一般适应综合征学说。 3.应激是一种察觉到的威胁这是Lazarus(1976)综合了刺激与反应两种学说的要点而提出的。他指出,应激发生于个体处在无法应对或调节的需求之时。它的发生并不伴随于特定的刺激或特定的反应,而发生于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境之时。这种估价来自对环境需求的情境以及个体处理这些需求的能力(或应对机制,coping mechanism)的评价。这种说法,可以解释对应激性刺激(应激原)作出反应的个体差异,该理论认为,个体对情境的察觉和估价是关键因素。 (二)应激的定义 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这个定义是从Selye及Lazarus两位著名应激研究者的工作中归纳而得。他们两人都强调羊定应激原是正性还是负性的认知过程的重要性。至于唤起机体产生保护性机制成适应不良反应的刺激本质还不清楚。 二、应激过程的模式 为了便于理解,根据近年来几家学者的见解归纳出应激过程的模式如图5-1。此模式表明,一个应激过程可以区分为四个部分;输入、中介、反应、结果。而以认知评价为主的心理中介为关键部分。

第六章 心理应激

第六章心理应激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适应综合征( GAS)分以下三期( ) A.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2.塞里的应激研究更接近于目前应激概念中的( ) A.心理反应 B.社会反应 C.行为反应 D.生理反应 3.塞里强调应激源作用于机体后产生( ) A.非特异性心身变化 B.特异性心身变化“ C.特异性生理变化 D.非特异性生理变化 4.综观应激研究史,最早被关注的是应激的( ) A.生物学方面 B.心理学方面 C.社会学方面 D.人类学方面 5.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 A.情绪焦虑程度 B.累计LCU的值 C.心身疾病发生率 D.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6.根据已有的对生活事件“质”的研究,对健康影响居前的事件通常是( ) A.家庭不幸、工作压力、人际矛盾 B.工作压力、人际矛盾、经济负担 C.人际矛盾、经济负担、事业学业受挫 D.经济负担、事业学业受挫、家庭不幸 7.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 A.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公认的有害事件

8.某人内心非常自卑,但与人交往时显出一派自高自大,较恰当的选择是( ) A.潜抑 B.反向 C.否认 D.幽默 9.LCU反映的是( ) A.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 B.生活事件的被认知程度单位 C.生活事件对溃疡病等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 D.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 10.应激反应最妥帖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 A.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11.不宜作为“心理应激反应”效标变量的有( ) A.焦虑、抑郁情绪水平或躯体生物指标 B.心身症状量表 C.认知评价与应对水平 D.心身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 12.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 A.认知改变 B.情绪反应 C.个性改变 D.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13.最常出现的应激情绪反应是( ) A.焦虑 B.抑郁 C.愤怒 D.恐惧 14.作为应激的一种行为反应,所谓“退化”是指( ) A.个体采用远离应激源的方式应付环境 B.个体采用攻击的方式应付环境

护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第三章——第五章)(1)

护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第三章——第五章)(1)

护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 (包括第三章心理应激、第四章心理评估、第五章心理干预)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2. 生活变化单位;用以标记生活事件,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 3. 认知评价;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4. 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社会人和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5 标准化测验:通过一套标准程序对个体实施的方法,具备主要心理测量学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公认水平。 6. 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7. 评定量表;对自己主观感受力和他人行为的客观观

察进行量化描述的方法。 8. 心理治疗;也称精神治疗,是以护理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9.暗示疗法;它是在护士通过对患者的积极调动来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的一种方法。 10.行为治疗;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对行为问题的分析、检查,确定操作化目标和制定干预的措施,改善病人适应性目标行为的数量、质量和整体水平。 二、单选题 1.塞里的应激研究更接近于目前应激概念中的( D ) A 心理反应 B 社会反应

C 行为反应 D 生理反应 2.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A )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3.最常出现的应激情绪反应是( A ) A 焦虑 B 抑郁 C 愤怒 D 恐惧 4.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A )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5.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忍耐,最宜称其为( C ) A 积极应对 B 问题关注应对 C 特质应对 D 应对策略 6.按韦氏智力量表,智商在69以下属于:( D ) A 平常智力 B 低于平常智力 C 边缘智力 D 低下智力 7.常用的精神症状评定量表是:( C ) A 洛夏测验 B 韦氏智力量表 C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D 卡特尔人格测定量表 8.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个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取得的一致程度反映了该测验的:( A ) A 信度 B 精度 C 效度 D 样本 9.专门用于反映焦虑症状的量表是:( D ) A LES B SCL-90 C SDS D SAS 10.SDS评估以下什么内容:(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