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离别诗的意象美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古代的离别诗词,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风物,如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或者吹笳弹琴,吟诗高歌。
总体说来,这些有关离别的意象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离别的时间。
如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
春天是个特殊的季节,万物复苏,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离人却要就此远去,带走了一年的希望。
所以作为离别的双方,怎不倍加伤感?当然,离别诗更多的场景摹写是在秋季。
如“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孟郊《古怨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等等。
当然,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多诗人更喜欢把离别与落日、夕阳、暮色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浓浓的别情。
离别的伤感与落日的苍茫正相协调,悲凉的环境正好可以烘托凄凉的离别之情。
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等。
再者,离别地点的安排,诗人也有讲究。
古代的作品,常常写到灞桥,写到劳劳亭、长亭、南浦等。
灞桥,建于汉代,位于今西安城东12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
对送行人而言,这是终点;对远行人来说,这是始点。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灞桥是最富有离别气息的经典意象。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如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此送别。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句子便取其离别之意。
南浦,即古南浦郡,其水滨常为古人送别之处。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如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另外,在离别的景物上,古人常常描写柳枝、春草、月亮,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诗歌意象如今已成了离别的代称。
古诗词鉴赏送元二使安西的意境

古诗词鉴赏送元二使安西的意境送元二使安西,其创作背景可追溯到唐代,为王之涣所作。
诗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文化情怀展现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投射。
本文将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探讨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的意境。
诗中首先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用以突出诗人和元二的离别之情。
诗中提到“杨柳春风一万里”,这一景象呈现出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形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同时,“万里”的描绘增强了离别之情的悲伤。
接着,诗又提到“不知何处吹芦管”,这为读者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暗示着元二将前往远方,作者亦无法预知他将去往何处。
这些景象使人顿生离愁别绪。
其次,诗中运用了深邃的文化意象,从而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诗中描绘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限流逝和天地壮丽的景观。
这些景象与离别之情相结合,更加凸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另外,“客舍青青柳色新”,用以描绘元二临行时的场景,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了高尚的自然美感之中,使整个诗歌具有情感上的内敛和文化上的底蕴。
最后,诗中的意境通过语言的表现和写景的手法得以呈现。
诗人运用了反问句,“中有千里同烟树,江春入海流”,以表达对元二的思念之情。
这些反问句以直接的语言形式向读者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使得读者更容易共情。
此外,诗中还用词简洁,形象生动,以“杨柳”、“白日”、“黄河”等词语为代表,以其美感的表达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送元二使安西》以其独特的意象、情感和意境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文化意象,诗歌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思索和表达。
诗中所展现的意境既使人联想到离别的悲伤,又给予人们一种对远方的渴望。
同时,通过语言的精准运用和形象的描绘,诗歌在读者心中创造出了一种深远的艺术共鸣。
总之,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其独特的意象、情感和意境,展现出了离别之情的思索与表达。
诗歌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文化意象,以及通过精准的语言运用和形象的描绘,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深远的艺术共鸣。
古诗词意象大全_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

古诗词意象大全_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在古代诗词作品中,离别,总是被当作反复歌咏的主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唐玄宗的凄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柳三变的缠绵;“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是朱淑真的幽怨;“怕人寻问,咽泪装欢”,是唐婉的酸辛。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古代的离别诗词,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风物,如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或者吹笳弹琴,吟诗高歌。
总体说来,这些有关离别的意象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离别的时间。
如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
春天是个特殊的季节,万物复苏,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离人却要就此远去,带走了一年的希望。
所以作为离别的双方,怎不倍加伤感?当然,离别诗更多的场景摹写是在秋季。
如“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孟郊《古怨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等等。
当然,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多诗人更喜欢把离别与落日、夕阳、暮色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浓浓的别情。
离别的伤感与落日的苍茫正相协调,悲凉的环境正好可以烘托凄凉的离别之情。
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等。
再者,离别地点的安排,诗人也有讲究。
古代的作品,常常写到灞桥,写到劳劳亭、长亭、南浦等。
灞桥,建于汉代,位于今西安城东12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
对送行人而言,这是终点;对远行人来说,这是始点。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灞桥是最富有离别气息的经典意象。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如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此送别。
古诗中送别的意象

古诗中送别的意象
古诗中的送别意象常常是诗人离别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心情的抒发,包括以下几种:
1. 长河送别:河流是一个常见的送别意象,因为它总是流淌不息,与离别后人们的思念相差不远。
诗人常表示“两岸猿声啼
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苦闷和无奈。
2. 花鸟送别:花鸟是充满生机和美感的生命,能代表离别的悲伤和眼中的亲情。
诗人常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或者“别离
何必太胡闹,秋风过后最知寒”的字眼来表达内心的悲喜交加。
3. 风月送别:风月是代表自然美景的意象之一,夕阳、落花、浅笑、飘摇等代表性元素常常出现在送别的诗歌中,表现诗人于消失中的难以舍弃和对情感的痛切描绘。
4. 故乡送别:故乡是个让诗人怀念的地方,它常常成为送别的背景和线索。
诗人常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样的句子来表达离别时的感伤和无独有偶的寂寞。
5. 情人送别:许多送别的诗歌表现了爱情的旅途和相互依恋的孤寂,情人之间的相对无言,诗人的挣扎和煎熬都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绘,最终尽是感伤。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意象的表达效果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篇名作。
这首诗以天姥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山中梦游时的离别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在这首诗中,杜牧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描绘自己的梦游经历和内心的感受,展现出了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一、水墨山水画般的意象描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杜牧通过描绘天姥山的山水景色,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山水画的向往。
他用“巨川之波”、“石壁的岩”的描绘,展现出了山水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他还通过描述山中的瀑布、松树,以及水墨山水画般的情景,为读者呈现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
二、寓人情于山水的意象运用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杜牧巧妙地将自己的离别之情融入到了对天姥山的描绘中。
他通过“堆积的翠峦”、“碧波万顷”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离别时刻的留恋之情,展现出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
他还通过“百里风”、“幽居”等词语的运用,将自己与天姥山的离别情感进行了巧妙的对比,为诗篇增添了丰富的意蕴。
三、意象的音韵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杜牧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丰富诗篇的音韵美。
他通过“巨川之波”、“石壁的岩”等词语的运用,为诗篇增添了壮丽的气势和雄浑的气韵。
他还通过“瀑布下流”、“百里风”等词语的运用,为诗篇增添了细腻的情感和柔美的意韵。
这些丰富而多样的意象,使得整篇诗篇既具有宏伟的气质,又充满了细腻的情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四、意象与情感的交融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杜牧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将梦游天姥的景象与自己的离别之情进行了巧妙的结合。
他用“石壁的岩”、“百里风”等意象,展现了山水的壮美和自己的离别之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通过意象与情感的交融,诗人使得整篇诗篇既具有深厚的情感,又保持了清新的气息,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五、结合现实与虚幻的意象表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杜牧不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描绘天姥山的景色,还以梦幻之境来悼念现实中的离别情感。
古诗中的爱情与离别意象古诗词赏析

古诗中的爱情与离别意象古诗词赏析古诗中的爱情与离别意象古代诗歌中常常描绘爱情与离别的情感,这些情感在古人笔下被赋予了深刻的意象,使得古诗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爱情与离别的共通意象。
一、爱情意象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在古诗中同样得以体现。
古代诗人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营造出了浪漫、唯美的情感画面。
在唐代诗歌中,爱情常常被表达为甜蜜的缠绵与相思之情。
例如李白的《青玉案·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浮云空相忆。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首诗以描写元夜的月、灯景和回忆爱人的情感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思念之情。
同样在宋词中,爱情常以细腻、婉约的方式展示。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就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通过对长久相守的希望,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求。
总体来说,古代诗歌中的爱情意象主要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现情感变化、赋予人物以情感寄托等方式来体现,展示了古人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离别意象与爱情的描绘相对应,离别作为常见的情感主题在古代诗歌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离别时的伤感与无奈。
在唐代诗歌中,对离别的描写往往以山水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离别意象。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眼,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高楼凝望远方的场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别离的痛苦之情。
同样在宋词中,离别意象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辛弃疾的《丑奴儿·世情薄》中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句子,通过对离愁的渐行渐远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离别的无尽思念。
离别意象的描绘往往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进而抒发内心的离愁别绪。
三、古代诗歌的意义古代诗歌中的爱情与离别意象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古代文人思想与社会背景的体现。
李白诗歌意象浅析

李白诗歌意象浅析李白诗歌意象浅析1、引言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作品以其奇特、豪放、浪漫的诗风而闻名。
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充满了创新,而且在意象的表达上也颇为独特。
本文将对李白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其诗歌艺术的内涵与魅力。
2、大自然的意象大自然是李白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他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类情感相结合。
例如,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描绘月亮、庭院和床前的景象,表达了他在夜晚孤独时的情感。
在其他作品中,他将山水、风雨、花草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诗歌,营造出壮丽、奔放的意象。
3、酒与豪情的意象酒与豪情是李白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
他以饮酒为媒介,表达了他的豪放气概、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白的诗中常常出现醉酒、吟诗、乘船等场景,这些意象富有情感,充满了奔放与热情。
他通过对酒的描绘和对醉酒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豁达和对境遇的无所畏惧。
4、与幻境的意象李白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和幻境的意象。
这些形象既有神秘的传说人物,如吴刚、桃花源中的人物等,也有他自己幻想出来的奇异景象。
这些意象既展示了李白的想象力,又传递了他对人生的逍遥自在和对世俗束缚的嫌弃。
5、思乡与离别的意象由于李白的漂泊经历,思乡与离别的意象在他的诗歌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他以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为纽带,表达了他对家园和亲人的深情厚意。
同时,他通过描述别离时的愁苦和离别后的孤寂,传达了他对流离生活的苦楚与不满。
6、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李白诗歌中意象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李白的诗歌意象丰富多样,正是这些意象的细致描绘和巧妙运用,使得他的诗歌在千百年后依然令人着迷。
附件:本文档附有李白诗歌选集,其中包含了本文中提及的相关诗歌作品。
法律名词及注释:暂无法律名词涉及。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4、虚实结合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5、比喻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唯有相思似春色,
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古今情”是契阔离别之 情、壮志未酬之情、人世沧桑之情、 天下兴亡之情的复杂交织 。
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 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 宽慰,对友人的劝勉, 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 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 惆怅、落寞。
★★★鉴赏步骤
首先,分析离别诗常用意象。 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最后,赏析作者所使用的表达技巧。
送魏二 王昌龄 (10江苏)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 《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 作简要说明。(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代离别诗的意象美姓名:杨洋学诗歌号:200721010240 指导教师:刘敏摘要:一诗歌方水土养一方文化,每个朝代都有其固有的文化氛围,有其突出的文化倾向,故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说。
唐朝开放的文化环境使诗歌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诗歌离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诗歌别亲人、恋人、友人。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离别,这个伤感的词,总是令人感觉辛酸与诗歌无助。
从古至今时代的更迭,人物的更换,却始终改变不了那令人落泪的离别画面。
特定的季节,熟悉的时间,相似的地点,都在诗歌中以特殊的离别意象诗歌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意象可以使作者的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婉转得代抒代言。
正所谓“言不尽意,立象尽之”,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艺术效果。
关键词:地点意象时间意象物象主题朦胧意境无穷一、离别诗中诗歌的意象举目望影,泪沾衣襟。
离别诗中的情感大多饱含依恋不舍、哀婉伤感凄悲之情,读之令人心生愁绪、潸然泪下。
而诗歌离别诗为什么会有这种魔力,诗人又是怎样来渲染这种离别的思绪,从而使人读之心生感触,泪涕纵横呢?这就需要借助某些特殊的意象了。
这些意象本身诗歌便具有一定的悲伤感染力,再加之作者的修饰,以及历代文人的青睐,便使之成为离别诗不可或缺的一道情感风景线。
下面我们分类来看看,离别诗中的意诗歌象有哪些。
(一)地点意象诗歌现代人对于礼节的观念比之古人却是淡化了许多,没有古人来的重视来的心诚。
古人对于送别就是相当的重视。
通常是相送十几里,梁山诗歌伯与祝英台便是很好的例子,祝英台归乡,梁山伯也是相送了十八里。
而到了分别之处时也是遥相挥手,举目眺望,直至身影隐没与地平线之下,也还在独诗歌自掩泣暗诉忧伤。
既然相送,那么便会有分别的地方。
古人选择分别的地点有其独有的特点。
先前说古人重礼节,相送路诗歌程很远,因此在选择分别地点时,通常会选择能够休息的地方。
比如长亭、谢亭、客舍、西楼等。
那么如果道路没有提供诗歌休息的地方怎么办呢?那也只好相送到不能再继续相送的地点了,如南浦、岔路旁、津渡头等。
这些地点要么是需要更换交通工具,要么是要分道扬镳,古诗歌人通常以此地点作为分别的地点。
所以离别诗中饱含离别之意的地点意象便有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诗歌岔路旁、津渡头、或者毂下外等。
下面我们以唐代的离别诗歌为例,来欣赏这些离别意象给读者带来怎样的美好感觉。
“诗歌东越想逢地,西亭送别津。
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
乡在桃林暗,山在枫树春。
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临。
”——张子容的《送孟浩然归襄阳》张子容与孟浩然都是襄阳人,他们在永嘉相会,他乡遇故友,感慨极深,情绪相当复杂。
同乡故友在异地相逢当然是高兴的,所以诗歌既喝酒又题诗。
而当时张子容贬乐城尉,孟浩然赴举不第,俱不得意,皆有湿路之悲。
因为怀恋故乡的心情就更加迫切。
但为了各自的事,又不得不分手,诗歌于是感慨更多。
了解了以上背景,当我们读到首联“东越想逢地,西亭送别津”时,就能深深的体会到这两句诗中包含着多么复杂的情感。
诗歌“浙东是我们相逢的地方,西亭是我们离别的津渡”。
“浙东”与“西亭”这两个地点,极有韵味,意为刚刚相逢,又得送别,生涯的辛诗歌苦,可想而知。
此诗把西亭作为离别诗的地点意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上国路绵绵,行人候晓天。
离亭绿绮奏,乡树白云连诗歌。
江露湿佂袂,山莺宜泊船。
春风若为别,相顾起尊前。
”——权德舆《送句容王少府簿领赴上都》这是一首以离亭作为诗歌分别的地点的春日送行诗,将春天的优美景色和送别之情交融成一体来写,很有情味。
“离亭绿绮奏,乡树白云连”,写离亭之内,琴声奏起送别之曲,悠诗歌扬婉转,更增离别愁绪,难免使人感到凄凉;遥望乡间,树木青葱,仰看长空,白云连绵,天色已亮,依依难舍之情不言而露。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老朋友向西方辞别了黄鹤楼,在花柳迷人的三月东去扬州。
首联便点出了离别的地点——黄鹤楼。
诗人把黄鹤楼这个离别地点意象,作为情感宣泄的突破口诗歌。
故人已去,独留黄鹤楼,空遗立。
离愁悲绪绕楼宇,他日回想涕自流。
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感伤?“南浦凄凄别,西风诗歌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凄凄别离南浦情,袅袅秋风暗吹西。
泪洒回路不忍顾,肠断诗歌心愁点别离。
饮不尽的思绪如酒,道不尽的离愁如梦。
梦留南浦,萦绕愁肠。
“南浦”,这个充满离别愁绪的地点,让多诗歌少文人墨客为之如痴如醉,令多少读者为之黯然神伤。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望浦,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诗歌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蓉》此诗首联写自己奔波恰逢寒诗歌食佳节,又值暮春季节,正是“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时候,更容易引起愁绪,一起笔就被愁绪笼罩着。
可怜我独自站在江诗歌边,踮起脚尖,遥望,那远去的离人。
却,终究不见,那,落桥故人。
江浦,又是熟悉的离别地点,相似的离别场面,带诗歌给人浓浓的别愁离绪。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诗歌之江东》渡头上杨柳依依,行人却早已归休。
轻摇的双桨荡向远方。
只有相思的情意,似春意缠绵悱恻。
萦绕在江南江北诗歌,伴随着你的归舟。
杨柳依依,折柳送别,渲染了离别的情绪。
渡头,分别的地点,相聚的结束,相思的引子,不舍的开诗歌始。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山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诗歌—温庭筠《送东人归》荒戍、黄叶、古塞、秋风,凄凉而哀伤。
郢门山,令人十分留恋,流连忘返。
汉阳渡,来时,双双诗歌把酒憨。
去时,萧萧孤影行。
来来往往,几经辗转,几许别离暗恨伤。
曾记否,几时汉阳,渡离别!“峡口花飞欲尽春,诗歌天涯去往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司空曙《峡口送友》峡口的落花散落一地,似乎将这春意散诗歌尽,好似,为你我的离别,尽情的悲伤。
此诗的分别地点乃是峡口,可见峡口也是离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二)时间、季候意象人,是个奇怪的动物。
有时候,连自己心里想什么都弄不清。
每一个人的内诗歌心深处都有一种情绪,叫做悲愁。
静谧、忧伤的人,悲愁情绪总是那么显而易见,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活泼、洒脱的人,平时总是那诗歌么的乐观,丝毫瞧不见有何种忧伤的情绪。
这不能表明他们心中悲愁,只是隐没在心底深处,不轻易流露出来。
若是哪一日心生感触,便会比忧伤之人来的诗歌更加悲切。
古时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情感细腻,感情丰富的人。
有时,心底莫名的浮起一片忧伤,暗自落泪掩泣成声。
诗歌为何会莫名心生忧伤之感呢?虽说有时候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但总会有那丝丝的外因牵连。
有一种思绪,叫做悲秋;有诗歌一种感慨,叫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秋风惹落叶,落叶点心愁。
秋,这是一个惹人相思,惹人心生离别愁绪的季节。
傍晚,即使霞光破云,却终究还诗歌是要隐没离去,日别西山!就像友人一样,虽然难舍,却还是要分别。
傍晚和秋,在离别诗中频繁的出现。
它们作为离别诗中常见的时间和季候意象,被一诗歌代代诗人所青睐,成为中国诗歌画卷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诗歌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我在丹阳城头,送别你的行舟。
此地一别,心隔两岸,彼此牵着离愁。
黄昏,离诗歌愁更浓,站在江边相遥望。
但见寒鸦消失在茫茫江际,惟余江水愁悠悠。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诗歌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州上,相思愁白蘋?”——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茫茫长江孤帆远去,夕诗歌阳西下,茫茫的春景,是谁伫立江边,满腹相思愁对白蘋?落日,夕阳西下,给人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受!“别路悲杨诗歌柳,秋风凄管弦。
青楼军去后,明月为谁圆?”——罗邺《秋别》满心的悲伤,为你折下送别的柳枝,离别的乐曲,在萧诗歌瑟的秋风中,显得更加凄然。
金秋送别,感伤的时节,发生感伤的事,如何叫人不心生惆怅呢?“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诗歌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哀猿啼叫不休,我独自一人站在日诗歌落的江头,看着滔滔东流的水,黯然神伤。
暮色,越来越沉,早已瞧不见远去的行人,可是,离别的愁绪,就像越来越暗的天色,压在心间,好不难受。
诗歌(三)物象一种情感的宣泄,需要一个引发感触的诗歌引子。
张明非在例举了时间、空间、自然、视觉、听觉意象后发现,意象的组合方式是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①由此可见诗人作诗,往往是,感于景,发于诗歌情,抒于笔下。
诗人通常以情附物,认为“意象是心意在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体表现”。
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③有一种情绪,叫做睹物思人;有一种伤感,叫做触景生情。
唐代离别诗中诗歌有许许多多物象,这些物象都饱含了深深的离别之意。
下面我们来看看,离别诗中的物象有哪些。
1.诗歌典型物象殷宪认为水、柳、酒、月四种藉以表现离别主题的最诗歌常见意象,是离别诗创作的四大要素。
④(1)水意象唐代离别诗中大规模的运用“水”的意象,来表达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分别后的怀恋之情,以及难以释怀的羁旅客愁,抒发了对遥远家乡的思诗歌恋之情。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贾至《巴陵夜别王员外》此诗开端便点明分别的季节、地点,渲染悲欢离合的气氛。
后两句情中带景,以世情若浮云之散,离恨似湘水之长,来表现此诗歌时此地的心境,比喻形象,蕴含丰富,既包孕了人间万象,又抒发了内心的苦闷,沉郁苍凉,有余不尽。
把离恨比作湘水,绵绵不断,越延越长,恰似抽刀诗歌断水,越斩越浓。
“秋水渺渺水空波,越客孤舟欲榜歌。
手折衰杨悲老大,故人零落已无多。
”——刘长卿《七里滩相送诗歌》此时前两句便点明了送别的季节跟地点。
秋,惹人思绪的季节。
江水畔,别离之地。
“渺渺”、“空波”、“孤舟”寄托诗歌寂寞孤独之感。
一望无际的江水上,只有孤舟前行留下的漾漾空波。
秋水,离愁别绪的代名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寒诗歌鸦飞尽水悠悠”,寒鸦消失在茫茫江际,惟余江水承载着悠悠愁思,在碧波上荡漾开来,跟随着你到远方。
最后一句,无一字提到离别难舍之意,但却字诗歌字饱含依依不舍之情。
水悠悠,愁悠悠,念悠悠。
而与此首离别诗中水意象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朱放《送温台》的“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诗歌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中的“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饯别王十一南游》中的“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以及皇甫曾《乌程水诗歌楼留别》“悠悠千里去,惜此一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