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高中生物专题1基因工程2第2课时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4章基因工程2节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2课时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检测

高中生物4章基因工程2节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2课时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检测

第2课时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检测[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77~81图文,阐明目的基因的导入的四种方法。

2.分析教材P81~83内容,掌握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产物的测定。

[重难点击] 1.目的基因的导入方法。

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产物测定的原理方法。

方式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在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成重组DNA分子以后,下面的重要工作主要是将其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扩增和筛选,获得大量的重组DNA分子,这就是外源基因的无性繁殖,即克隆(cloning)。

方式二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

这是基因工程的第四步工作。

以上步骤完成后,在全部的受体细胞中,真正能够摄入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是很少的。

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进行检测。

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大肠杆菌的某种质粒具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当这种质粒与外源DNA组合在一起形成重组质粒,并被转入受体细胞后,就可以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青霉素抗性来判断受体细胞是否获得了目的基因。

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一、目的基因的导入1.花粉管通道法(如图)(1)概念:是指外源基因利用植物受精后花粉萌发形成的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细胞,借助天然的种胚系统形成含有目的基因的种胚。

常用的两种方法有柱头滴加法和花粉粒携带法。

(2)实验: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的实验操作程序①原理:授粉后使外源DNA能沿着花粉管通道渗入,经过珠心通道进入胚囊,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细胞、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

②操作过程a.提取含有目的基因的总DNA或者质粒DNA,配成质量分数为0.01%的溶液。

b.用棉线捆住将要在第二天开花的花朵,不让花朵自动开放。

c.第二天清晨给花朵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套袋,作好标记。

高中生物 1 基因工程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1 基因工程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3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下列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中需要模板的是( )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③反转录法④通过DNA 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DNA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解析:PCR技术利用的是DNA双链复制原理。

即将DNA双链之间的氢键打开,变成单链DNA,需要以每条单链DNA作为模板。

反转录法是以目的基因转录成的信使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先反转录形成互补的单链DNA,再合成双链DNA。

①④则均不需要模板。

答案:D2.下列关于基因文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分为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B.cDNA文库属于部分基因文库C.基因组文库的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均可进行基因交流D.同种生物的cDNA文库基因数量较基因组文库基因数量少解析:基因组文库只有部分基因能够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流。

答案:C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30多次循环:90~95 ℃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60 ℃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0~75 ℃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

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C.延伸过程中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催化不同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酶的最适温度较高解析:延伸过程需要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因此会在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答案:C4.下列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B.PCR技术的原理与DNA复制的原理不同C.PCR技术的前提是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D.PCR技术除需特定的温度、原料、目的基因、热稳定DNA聚合酶等条件外,还需要根据已知核苷酸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解析:PCR体外扩增与细胞内DNA复制过程原理相同,都是DNA双链复制。

新高考高中生物核心专题突破: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新高考高中生物核心专题突破: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第1讲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考纲要求] 1.基因工程的诞生(Ⅰ)。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Ⅱ)。

3.基因工程的应用(Ⅱ)。

4.蛋白质工程(Ⅰ)。

5.植物的组织培养(Ⅱ)。

6.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Ⅱ)。

7.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Ⅱ)。

8.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1.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3种基本工具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上切割DNA分子。

②DNA连接酶:a.E·coli 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b.T4 DNA连接酶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③载体:需具备的条件包括:a.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存在并大量复制;b.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c.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以便对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

(2)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利用PCR技术扩增;③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及标记基因等。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①植物:体细胞或受精卵——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单子叶植物)。

②动物:受精卵——显微注射技术。

③微生物:细菌(常用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法(钙离子处理法)。

(5)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方法2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转基因生物的DNA上: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④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根据表达性状判断。

易混辨析①限制酶≠DNA酶≠解旋酶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上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使两条链在特定的位置断开;DNA酶的作用是将DNA水解为基本组成单位;解旋酶的作用是将DNA两条链间的氢键打开形成两条单链。

②DNA连接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能连接两个DNA片段,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添加到脱氧核苷酸链上。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1章 基因工程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1章 基因工程

专题一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教材分析《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了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是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基础和前提。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4、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关于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于本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学习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5、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6、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初步把握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过程(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落实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A.我们以前在哪部分学习过基因工程?(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B.回想一下,转基因抗虫棉是怎样培育出来的?经过了哪些主要步骤?(实质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深入学习基因工程,今天我们来学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中小学课件】高中生物总复习 专题一基因工程课件

【中小学课件】高中生物总复习 专题一基因工程课件

溶解DNA 丝状物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NaCl溶液,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并用玻 璃棒搅拌。
DNA的鉴定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二苯胺试剂, 沸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待试管冷却后,看溶解有DNA的溶 液是否变蓝。
3.方法突破 (1)做该实验时,不能用猪血代替鸡血,因为哺乳动物成 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注意向鸡血中加柠檬酸钠,防 止血液凝固。
人的胰岛素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体内得以表达,但是由 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 加工,合成的胰岛素原不具有胰岛素的功能,即没有生物活 性;作为标记基因,有利于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的鉴定筛
选,但对于目的基因的表达没有促进等调控作用。
答案:D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核心步骤)
DNA连接酶
DNA聚合 酶
解旋酶
作用特 点
将双链DNA片 段“缝合”起 来,恢复被限 制切开了的两 个核苷酸之间 的磷酸 二酯键
只能将单 个脱氧核 苷酸添加 到脱氧核 苷酸链上
将DNA 两条链 之间的 氢键打 开
作用结 果
形成单 形成重组DNA 形成新的 链DNA DNA分子 分子 分子
(2)限制酶与DNA连接酶的关系
(1)主要来源:原核生物。
(2)特点:能够识别DNA特定的 磷酸二酯键 开两个核苷酸之间的 核苷酸序列 。 , 切
(3)DNA末端:限制酶切割DNA产生的DNA末端有两种 形式: 黏性末端 和平末端。
2.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1)作用:将双链 DNA片段 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 (2)种类 ①E·coli DNA连接酶:只能缝合DNA的黏性末端。 “缝合”起来,恢复被限 。 磷酸二酯键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学案(含答案)第第2课时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学习目标1.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

2.概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的几个步骤。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1.基本原理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和高效地表达。

2.变异类型基因工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归纳总结1在基因工程中,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产生DNA 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DNA分子,在这个操作中交换了DNA片段,故属于基因重组。

2基因工程中的基因重组不同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前者属于无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并发生在不同种生物间,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此操作均在细胞外进行。

例1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

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D.染色体畸变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畸变是以染色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得到人们所需要的产物,属于基因重组。

例2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基本原理的是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将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答案B解析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因此,B项为基因工程。

方法技巧正确理解基因工程的5个方面操作对象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需要的基本要素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宿主细胞等常见目的基因植物的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除草剂基因.人胰岛素基因和人干扰素基因等完成的场所体外构建重组DNA分子,宿主细胞内表达完成的结果目的基因稳定和高效地表达,产生人们所需的功能物质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1.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1已知序列用化学方法合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高中生物2019人教版基因工程 重点知识无废话

高中生物2019人教版基因工程 重点知识无废话

基因工程知识清单基因工程: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原理:基因重组1.1 基本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载体1、限制酶:限制酶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作用:切割进入细胞的外源DNA,有助于抵抗病毒的侵染。

限制酶不切割原核细胞自身DNA的原因:不存在能被识别的特定序列,或相关序列已被修饰,无法识别。

(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功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断开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具有专一性(特异性)。

(3)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2、DNA连接酶: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二者均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3、载体(1)载体必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

(2)质粒:最常用的载体,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拟核之外或真核细胞细胞核之外,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4.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1. 粗体取原理: ①DNA 不溶于酒精, 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需要使用预冷的酒精溶液)②DNA 能溶于 2mol/L 的 NaCl 溶液。

2.DNA鉴定原理:DNA 遇二苯胺试剂在沸水加热条件下会呈现蓝色。

1.2 基本操作程序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1.目的基因的筛选方法:从已知结构功能清晰的基因中进行筛选2.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人工合成、PCR技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1)原理:DNA半保留复制(2)过程:①变性——90℃双链DNA断开氢键,解聚为单链;②复性——50℃,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到互补单链;③延伸——72℃,四种脱氧核苷酸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高中生物专题1基因工程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专题1基因工程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素养评价(一)(专题1)(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019·徐州高二检测)已知限制性内切酶XmaⅠ和SmaⅠ的识别序列分别为C↓CCGGG和CCC ↓GGG。

有关这两种酶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两种酶作用的底物都是双链DNA中出现这两种酶识别序列的几率不同C.XmaⅠ切割DNA形成的黏性末端是—GGCCD.使用这两种酶时需注意控制反应温度、时间等【解析】选B。

限制酶作用的底物是双链DNA分子;这两种限制酶作用的核苷酸序列相同,所以这两种酶识别序列在DNA中出现的几率相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CCGGG的互补链是GGGCCC,并根据XmaⅠ的切割位点可知,切割后的黏性末端是—GGCC;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所以使用酶时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等。

2.(2020·济南高二检测)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C.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D.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解析】选C。

限制酶Ⅱ也能将限制酶Ⅰ识别序列切割,而限制酶Ⅰ不能将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切割。

获得目的基因需将目的基因两端切割,所以用限制酶Ⅱ切割;切割质粒只能切出一个切口,所以用限制酶Ⅰ切割。

3.对如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产生的B.甲、乙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丙之间不能连接酶和DNA聚合酶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不同D.切割甲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解析】选C。

甲、乙、丙黏性末端不完全相同,说明其是由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产生的,选项A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一、选择题题型一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受体细胞不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也不相同,下列受体细胞与导入方法匹配错误的是( )答案 B解析花粉管通道法是一种十分简便、经济的方法,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此种方法获得的,A正确;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采用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这种方法能使大肠杆菌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B错误;显微注射技术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如羊受精卵)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C正确;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单子叶植物(如小麦)可用基因枪法导入目的基因,D 正确。

2.农杆菌转化法转移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是( )A.Ti质粒上B.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C.T­DNAD.农杆菌的拟核答案 B解析在农杆菌转化法中利用农杆菌的T­DNA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 上。

3.目前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 )A.显微注射法B.农杆菌转化法C.基因枪法D.花粉管通道法答案 A解析显微注射法是迄今为止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中采用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4.在基因工程技术中,需要用氯化钙处理的环节是( )A.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B.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D.目的基因的表达答案 C解析如果载体是质粒,受体细胞是细菌,一般是将细菌用氯化钙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更容易进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就可以随着受体细胞的复制而复制。

5.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采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 )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B.繁殖速度快C.遗传物质含量少,易操作D.性状稳定,变异少答案 B解析微生物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繁殖快,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细菌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可以繁殖一代;③代谢类型多,活性强;④易变异,相对于高等生物而言,较容易发生变异。

在基因工程中,主要是利用它快速繁殖的特点,可以提供更多的基因工程的产物。

6.目的基因整合到某作物DNA片段上后( )A.改变了原DNA的碱基排列顺序B.改变了原DNA上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C.改变了原DNA上各基因的复制过程D.改变了原DNA上各基因的转录过程答案 A解析目的基因整合到某作物的DNA片段上后,不能改变其他基因的碱基序列,也不能改变基因的复制和转录过程,B、C、D错误;只能改变原DNA的碱基排列顺序,A正确。

7.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合成。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C.T2噬菌体 D.质粒DNA答案 B解析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合成,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作为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B正确;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C错误;质粒DNA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但不能作为受体细胞,D错误。

8.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借助花粉管进入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答案 C解析将毒素蛋白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没有获得目的基因,子代细胞不会有抗虫性状,故①错误;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而没有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将不能稳定存在,很容易被水解,不能遗传给下一代,②错误;当受体细胞是植物细胞时,采用最多的转化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然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③正确;当受体细胞是植物细胞时,还可以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中,然后发育为转基因植株,④正确。

所以选C。

题型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9.要检测受体DNA中是否成功插入了目的基因,需要用基因探针,这里的基因探针是指( )A.用于检测疾病的医疗器械B.带标记的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C.带标记的蛋白质分子D.人工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答案 B解析本题中基因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的DNA中。

10.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

下列属于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的是( )①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有目的基因②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有致病基因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 ④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C解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性状,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包括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基因工程中无需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有致病基因,故②不属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1.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抵抗虫害,我国育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棉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在判断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转入棉花基因组的方法中,不属于分子检测的是( )A.通过观察害虫吃棉叶是否死亡B.检测目的基因片段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C.检测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D.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能否与特定抗体形成杂交带答案 A解析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通过观察害虫吃棉叶是否死亡属于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而不是分子检测,A符合题意。

12.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下列选项中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答案 D解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棉花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抗虫基因,说明目的基因已经导入受体细胞,但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A错误;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转录,但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B错误;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导入受体细胞,但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已经完成表达,C错误;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说明目的基因已经在受体细胞中完成了表达,D正确。

二、非选择题13.科学家设法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其他生物体(细胞)内,从而获取大量的人的生长激素,应用于侏儒症的早期治疗,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过程②之前需用____________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和质粒。

(2)过程③需事先对大肠杆菌用________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完成转化过程。

(3)过程⑤重组载体导入动物细胞一般使用________法。

答案(1)反(逆)转录同种限制酶(2)Ca2+将重组表达载体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合理即可)(3)显微注射解析(1)过程①是由mRNA到DNA的过程,利用了反转录法,过程②是将质粒和目的基因拼接在一起,在拼接前要用同种限制酶对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

(2)过程③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需要事先用Ca2+处理,使大肠杆菌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接着将重组质粒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法。

14.科学家发现胡萝卜中存在冷诱导的抗冻蛋白,克隆其cDNA,通过基因工程可用来改良植物的抗寒性。

下图为利用胡萝卜的AFP基因培育抗寒性强的番茄植株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幼小胡萝卜植株细胞中的mRNA为材料获得抗冻蛋白cDNA,要依据______________原则。

利用PCR技术扩增AFP基因时,需要加入两种引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DNA链,用两种引物才能确保DNA的两条链同时被扩增,该酶只能特异地复制处于________之间的DNA序列,一个DNA分子经三轮复制以后,含有两种引物的DNA分子有________个。

(2)将AFP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目前常用的目的基因载体是Ti质粒,AFP基因必须插入该基因载体的________上。

将重组AFP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再感染番茄细胞,可经过________________技术形成转基因植株。

(3)若要在个体水平上检测抗寒性强的番茄植株是否培育成功,请写出检测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1)碱基互补配对热稳定DNA聚合(Taq) 两个引物 6 (2)T­DNA植物组织培养(3)将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放在低温(寒冷)环境中培养,若该植株能正常生长繁殖,则表明抗寒性强的番茄植株培育成功解析(1)以mRNA为模板获得cDNA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

利用PCR技术扩增AFP基因时,需要加入两种引物,原因是热稳定DNA 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DNA链,用两种引物才能确保DNA的两条链同时被扩增,该酶只能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一个DNA分子经三轮复制以后,含有两种引物的DNA分子有23-2=6个。

(2)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利用农杆菌的Ti质粒作为载体时,必须将目的基因插入其T­DNA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